章两百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3)

战局在当下变得异常简单,对幽州军和渤海军而言,只要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将契丹大军限制在扶余,遏止住其进攻势头,这场战争就有望取胜。

大明安的军事舆图绘制得很详细,但在李从璟看来却也不过是聊胜于无罢了,不过渤海国的地图虽然重要,他却是没有的,非是不能绘制,而是不方便。这个时候去绘制渤海国地图,居心何在?

“为攻渤海,契丹准备良久,天时地利人和,前者在彼,但后两者却在我。此番如何征战,重心便在于此。”军帐中,渤海军与幽州军高级将领齐聚一堂,李从璟解下长刀,指着舆图说道,“扶余地势广阔,地形多变,山地多而平地少,不利于骑兵作战,不利于大兵团作战,若是战法得当,可有望限制其二十万大军战力发挥,渤海军民熟悉地形、水土,能适应灵活多变的战术,这便是我等取胜的机会。”

接下来,李从璟当仁不让布置作战计划,“从战场而言,渤海军民为主,幽州军为客,凡行军、补给,渤海军当主其责;以战法而言,幽州军为主,渤海军为辅,凡谋战、令行禁止,幽州军当主其责。在如今这块战场上,唯有同心协力,方有可能绝境求生!”

转过身,横刀立于身前,李从璟目光如电环视众人,铿锵道:“耶律阿保机此战所求,在攻灭渤海国,其最终目标,自然是上京龙泉府。契丹军新克扶州,气势正盛,其大军必定大举往前。而我等的任务,就是阻止其向前。现,本帅分派作战任务。诸将听令!”

与大明安会面的当日,李从璟即以渤海国宗主国特使之身份,成为幽州军与渤海军联合军队统帅,负责此番与契丹战争的指挥,大明安为副。

李从璟话音方落,方正百步的大帐内,数十名将领一齐起身,铁甲碰撞声中,聆听军令。

“大军兵分三路,李彦超、大锡荣率领卢龙军一部并渤海军一部,共计万人,出双通,为左翼!”

大锡荣是渤海军老将,之前大明安未亲临前线时,便是他领军坐镇扶州。他和李彦超同时出列,领下令箭,“末将得令!”

“蒙三、李卫领百战军一部并渤海军一部,共计万人,出九阳,为右翼!”

李卫是大明安麾下骁将,方过而立之年,在辽东战场曾屡立功勋,也是大明安心腹。蒙三、李卫领命之时,前者瞥了后者一眼,咧嘴一笑。

李从璟抽出第三支令箭,目光落在李绍城身上,道:“李绍城领百战军主力,大明邢领万五渤海军,共计三万人,出伊台,为中军,正面阻击契丹进犯之敌!”

李绍城、大明邢出列应诺,“末将得令!”

双通、九阳、伊台,在扶余东北面,是契丹军自扶州北上龙泉府的必经之地,三者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是很好的防守线。目前李从璟和大明安的大军主力,就集结在伊台,各有三万之众,合计超过六万人。除开征战之师,留守伊台的尚有万人,足够作为预备队。

幽州军在攻下辽东之后,停留逾月没有任何行动,一方面固然是在稳固营州、辽东之地的防线,另一方面,却也是为了迷惑耶律阿保机。幽州军北上增援渤海,有两种战法可以选择,除却进入渤海国境内,还可单独行动,主动出击契丹军后方,策应渤海军。两种战法各有优劣,说不上孰好孰坏。

北上之前,为掩盖大军行踪,收获出其不意的效果,李从璟也曾让幽州军做出过出击契丹军后方的假象。

幽州军并未尽数进入渤海国,一万新军在彭祖山的带领下,坐镇新复的辽东,与营州的杜千书、皇甫麟相呼应,在保卫战争果实的同时,保证幽

州军的后方。

幽州军征战渤海,虽有成算,但并没有绝对的把握能赢下契丹军,设若战事不利,有新军在后接应,幽州军至少退路无虞。

契丹军大举北上、东进是必然,要遏止其势头,不经历几场硬战是断无可能的,这是前提,否则以游击战拖延其步伐的战术也就无从谈起。

在耶律阿保机尚且不知幽州军已入渤海,或者说知晓但未来得及做出有效安排的情况下,主动出击,以攻为守,力求以几场胜利,来争取第一阶段战略目标的实现,这就是李从璟的战略安排。

李彦超、蒙三、李绍城与大锡荣、李卫、大明邢等将,领过军令之后,点齐部将,带上兵马,即刻开拔,而李从璟和大明安坐镇伊台,掌控全局。

大明安虽然交出了军事指挥权,但那更像是一种委托、授权,并非将渤海军真正交给了李从璟。幽州军与渤海军的同盟关系,更像是平等合作。两军合兵,没有太多时间磨合,更好的征战方式是“各自为战”,然而李从璟之所以让每路大军都由幽州军和渤海军组成,却有他的考虑。

大军开拔第三日,前方传回消息,各路游骑、斥候陆续发现契丹军踪迹。

情报很快从各方面汇集到李从璟手中。

方圆百步的大厅中,不时有人进出,军情处将情报汇总,参谋处甄选分析,最后由莫离拿着最终文件到李从璟和大明安面前,“契丹军在攻克扶州之后,依例在附近州县大行劫掠,士气高涨,日前整军出发,分由三路向东、北、南进军。观其行,我们推测,向南,耶律阿保机意在攻克南部长岭府后,进而攻占鸭渌府、南海府,向北,则在攻克涑州后攻向鄚颉府,其中军则向东,直入渤海国中京显德府。若其势成,不出半载,渤海国半壁江山尽入契丹之手,而契丹军也将完成对龙泉府的三面包围,只待最后集中力量,致命一击。”

“不出半载”云云,显然是顾及大明安颜面,有意延长了战事期限,实际上以契丹军力,要攻占渤海国这半壁江山,三个月都嫌多。

大明安听完莫离的话,脸色很是难看,这倒不是莫离预计渤海国半载将亡,而是因为形势的确严峻。

耶律阿保机拥有二十万大军,挥斥方遒,征战布局自然是浓墨重彩,堂堂正正就是泰山压顶之势。

之前李从璟和大明安所想,将契丹军限制在扶余境内,显然太过乐观了些。

——这是国战。

一场参战人数累计超过三十万的国战!

莫离看了大明安一眼,继续说道:“契丹向北而来的大军,人数三万上下,距离我出双通的大军已不过两日路程,如何区处,还有待迅速决议。”

准确来说,双通、九阳、伊台,都在扶州东北,涑州、鄚颉府也在其东北,前者正好位在中央,契丹北征之军要进入涑州、鄚颉府,双通、九阳、伊台是必经之地。而对契丹军来说,必经之地,即为必克之土。正面交战,避无可避。

渤海国全境,五京十五府,西京鸭渌府、南京南海府、中京显德府,都是富饶之地,民众财厚,相比之而言,涑州、鄚颉府因位在北部,土地相对贫瘠,人、财较少,城池较小,这也是为何契丹军在留下一部分兵力镇守扶州后,北征之军仅有三万人的原因。

局势如此,李从璟没有与大明安啰嗦,当机立断,道:“契丹势大,与其主力交战,我等断难取胜,既然如此,柿子先挑软的捏。集中兵力,先灭其一部,消耗其有生力量,乃是正道。传令三军,左翼李彦超、右翼蒙三,向中军李绍城聚拢,合力吃下契丹北征的这三万人!”

双通、九阳、伊台三城,相距不远,三军聚集不过需要一两日时间。

“领命!”令箭一出,信使离营。

大战一触即发。

......

自扶余入显德府,需要经过涑州与长岭府之间的交界地带,最后渡过涑沫江,即可进入显德府境内。

契丹中路军,便是走得这条路线。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以及他的谋士团,都在此列。

与北路军和南路军相比,中路军在进入显德府之前,都不会有大的战事,因而要清闲得多。

皇帝的座驾不是马,而是由八匹顶级良马拉动的奢华马车,金碧辉煌,如同一座移动的小型宫殿。坐在其中的耶律阿保机,让人遥遥仰望之,都要敬畏万分,心甘情愿臣服,并为之战斗。

在契丹国,财富就代表着功绩,功绩背后即为实力。

代表权势与尊贵的马车,是契丹将士心目中的圣地,除耶律阿保机之外,能够登上这架马车,就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而现在,马车里除了耶律阿保机,就还坐着一个人。

一个相貌儒雅、气度不凡、着二品文官服饰的中年男子。外人很难想象,与耶律阿保机同坐的这个男子,是个汉人。但若是知道他的名字,任谁也不会再觉得,一个汉人与大契丹国的皇帝相对而坐,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

他是契丹国同平章事,韩延徽。

一个教会耶律阿保机建立城邦帝国的帝王之师,被耶律阿保机誉为世间无双的军政奇才。

“攻下扶州,渤海便成一片坦途,我王师所到之地,其军民必定望风而降,灭之不出三月之期。这是爱卿预言。”闭目养神的耶律阿保机微微睁开双眸,“也即是说,攻灭渤海国之战,在扶州之役落下帷幕时,就已经结束了。往后的战事,不过是走完既定的道路,一切都会顺理成章。”

“此话放在三个月前,的确无差,但就眼下而言,却是凭空多了一份变故。”韩延徽缓缓说道。

耶律阿保机眼帘依旧没有完全打开,他平淡的说道:“李从璟的确是个变数,而他也确实想成为这个变数。然而可惜,他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蚍蜉撼大树罢了。攻灭渤海,是朕举全国之力谋划的伟业,他凭什么来阻挡?凭他那几万幽州军?还是凭渤海国那些残兵败将?”

“皇上所言甚是。”韩延徽微微躬身,顿了顿,又道:“然而大局面前,不容小失。”

“却也不能因为小节,而影响大局。”耶律阿保机反驳道,他摆了摆手,“爱卿应当知晓,便是李从璟能折腾出一些动静,但朕有二十万大军,他翻不了天!”

韩延徽犹豫半响,还想说什么,突然有快马驰来。

快马带来一个让耶律阿保机改变主意的消息。

“李亚子灭了蜀国?!”

耶律阿保机看着手中奏报,脸色骤起波澜,胸膛起伏不定。

韩延徽也是大惊,“怎么会这么快?!”

唐军征战蜀国,他们是知道的,但是结果却来得太快了些。

耶律阿保机闭上眼,平复心境。良久,他挣开双眼,目光变得锋利如刀,“李亚子既灭蜀国,唐朝势力大增,不可再如前视之!”冷笑一声,“想不到唐军竟然如此迅捷,竟然抢在朕前面灭了对手,既然如此,李从璟不可放过!”

“皇上有何打算?”韩延徽关切的问。

耶律阿保机脸上的寒意更浓,他冷笑道:“李从璟已经到了扶余,他当朕真不知道么!既然他一定要蹚渤海国这浑水,那就和渤海国一起下地狱好了。”

(本章完)

章五十三 婉如清扬小娘子 人生最恨离别时(下)章七十一 河上决战意纷纷 破敌需策更赖战(3)章五十四 莫离(第三更)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2)章五十五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6)章四 酒逢知己千杯少 月黑风高杀人夜章八十二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8)章二四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2)章二十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1)章九 一载相识十载别(3)章三十三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2)章三十五 心思章一百零六 耶律敌烈所图何 风云际会桑亁关(1)章六十二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3)章二十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一百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5)章二十三 莫离献计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1)掌七十六 锦绣江山万万里 阳关未必无故人(4)章一百零七 耶律敌烈所图何 风云际会桑亁关(2)章五十九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2)章七十二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7)章六十八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2)章七十一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6)章两百四三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8)章二十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7)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3)章一百九十五 锄强扶弱问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十三 战士之仇章一百七十三 庙算正紧揣敌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上)章五 神仙山(4)章八十七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3)章七十九 少女的烦恼章四十九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5)章三十一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5)章五十一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7)章四十九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0)章一百八十三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1)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云多壮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2)章一百九十一 既下雁南复营州 马蹄不停向渤海(1)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3)章六十六 一朝得领五千甲 踏碎关山觅封侯(2)章二十九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3)章一百五十五 闻君欲行来相别 大势将成起异变(1)章七 一载相识十载别(1)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两百三六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1)章八十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7)章三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六十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1)章七十三 经营章十三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4)章七十四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1)章两百四四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9)章六十六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1)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9)章六十五 李继韬之死章三十九 我手握千军万马 要护你一生平安章三四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3)章六十五 李继韬之死章二十三 赵普颍上行良政 士子风流总不同章四十八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9)章七十 龙争虎斗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0)章十六 故布疑阵引人乱(上)章七十三 经营章四十 势运章二十五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3)章六十七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1)章八十七 楼房上有轰隆声 得手与杀气腾腾章八十八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4)章四十四 先声夺军心(1)章六 水寨(4)章九十七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4)章四十九 彼如丧家犬【第三更】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八十二 终是宿命祸萧墙 夜雨杀戮停不住章九十五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2)章五十一 泽州判官章六十五 谋主智算敌军行 三千锐士擒段凝章三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3)章两百十二 定国安邦波澜起 不平尽去平山河(下)章二十四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3)章七十五 谁在谤新政【第三更】章一百六十 万事俱备东风起 终是离人盼归人(3)章十六 疯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一百一十一 士卒死战活离阵 将军浴血为哪般(下)章一百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5)章一百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5)章四 水寨(2)章一百一十 一年去尽一岁除 天成长兴成昨日(上)章三十九 白雪盖黄土,红血覆白雪章六十六 山河多少事【第二更】章五十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6)章一百零七 耶律敌烈所图何 风云际会桑亁关(2)章九十九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6)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战有人行 有人梦甜有人醒章九十七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2)章八十九 苍鹰戏鼠走檀州 白袍书生战辽东(中)章三十一 主对仆拳脚相加 君与臣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