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两百五一 一代雄主终落幕 兴亡从来因人事(下)

韩延徽离开城头没多远,迎面碰上一队宫廷骑卫,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一身戎装的述律平。在耶律阿保机南征北战的过程中,述律平每每留守后方,时常带领族人、军队抵抗趁火打劫者,早已是军中宿将。

述律平勒住战马,见韩延徽满头大汗的焦急模样,心中骤然一沉,厉声问道:“皇上现在何处?”

韩延徽下马含泪道:“皇上在城门相待,传皇后速去相见!”

片刻后,述律平僵硬-立在城楼,咬着红唇怔怔望着已经全无声息的耶律阿保机,泪流满面,悲怆的双眸里世界仿佛已然崩塌,红装黑甲再不能让她英姿飒爽,反而衬托得她身躯看起来格外娇弱、单薄。

不知过了多久,述律平再出现在韩延徽等人面前时,面上已无泪痕,双眼里的悲伤虽然仍旧深不见底,但沉静到冰冷的眼色,让她看起来让人没来由心底发寒。

“大元帅到了没有?”述律平望着韩延徽,声音没有丝毫波动。

“禀皇后,应该快到了。”韩延徽小心翼翼的答道,心里充斥着路上述律平的那番话:城外战事正紧,前方不可无帅,破敌重任非太子不可,暂且就不必召太子殿下回城了,只让大元帅即刻回来便可。

韩延徽岂能不知,述律平此举,意在扶持耶律德光继位?

述律平刺骨的目光在众臣面上扫过,缓缓开口道:“皇上殡天之事,本宫希望除却在场诸位,不要再有任何人知晓,否则必定军心不稳,国之将乱。待此战毕,再行发丧!”

将秘不发丧之事告诫众臣之后,述律平继续道:“大敌当前,双方鏖战正酣,皇上殡天,我等悲痛无以言表,然而当此之际,依照皇上遗命,另立新君,以稳定大局,带领契丹夺取此战之胜,才是最紧要之事。国不可一日无君,眼下更需要新君来主持诸事,才能不负皇上一片苦心。”

话说到这里时,耶律德光疾步踏上城头,见到城楼这幅景象,不由得一怔,不等他说话,述律平目光肃然看向耶律德光,语气平静但不容置疑道:“大元帅,你跟本宫进来。”说罢率先走进城楼。

耶律德光不明所以,他根本就不知道在战事紧要之时,他突然被召回来,是所为何事。

良久之后,述律平和耶律德光相继再度出现在门口,述律平依旧面色平静,耶律德光则泪痕未干。

站在台阶上居高临下望向众臣,述律平冷冷开口道:“契丹最有分量的军政大臣,有半数在此,诸位向来是国之栋梁,与皇上同谋军国大政,现如今,就请诸位再决定一项决定契丹命运的大事!”

述律平目光森寒,如利刃一般刺在面前众臣身上,“方才便与诸位说过,国不可一日无君。眼下,众皇子中,能为新君者,唯太子与大帅元两人。现在,就请诸位为大契丹国,在两人中选择新君!”

不顾众臣喧哗,述律平强硬道:“愿奉太子为新君者,立左侧;愿奉大元帅为新君者,立右侧!”

耶律倍不在场,而述律平要众臣选择新君,其意如何,已经昭然若揭。况且太子乃一国储君,先帝崩殂,自然由太子继位,而此时述律平竟然要众臣来选择,用意如何已无需言明。

这些年来,耶律阿保机和述律平两人,早就有意扶持耶律德光继位,契丹朝臣有几人不知?

在原本历史中,耶律阿

保机亡于渤海归途,耶律德光和耶律倍归朝后,述律平令众臣选择新君,而以目示意耶律德光,众臣遂牵耶律德光马缰。由此可见述律平在契丹之威望、权势。

除却耶律阿保机,述律平就是眼下契丹最强大的那个人。

......

耶律倍历经波折,得知耶律德光已经召回城后,便马不停蹄奔向城门。

一路上他阴沉着脸,心乱如麻。

耶律阿保机在渤海染病,归途中病势日重,回到西楼即住进深宫静养,这些耶律倍是清楚的。原本耶律阿保机忽然精神抖擞领兵出战,耶律倍亦惊异非常,然而他却从不曾想到,耶律阿保机这是回光返照,更加想不到耶律阿保机此时极可能已死。

既然耶律阿保机此时极可能已经殡天,那么耶律德光被召回去,而自己却未得到传讯,这意味着什么,耶律倍心知肚明。

耶律阿保机和述律平要扶持耶律德光继位,这更加是早就有的事,自己被立为太子,仅仅是耶律阿保机在建国时,效仿中原王朝立嫡长子为储君的结果。

这些年来,耶律倍受到的不公待遇和打击早就多不可数,也早已心灰意冷,如若不然,他也不会去跟李从璟缔结联盟。

但这两年来,耶律倍原以为凭借他做出来的成绩,会让耶律阿保机稍改心意,却不曾想,在这最后关头,耶律阿保机竟然还是要立耶律德光。

从古至今,身为太子而被废、身为储君而不能继位,下场如何从无二致,耶律倍清楚得很。他恨,恨得咬牙切齿,虽然他早已恨透了耶律阿保机,早已恨得心灰意冷。他能理解耶律敏当初出走的举动,如果换作是他,他也会如此选择。

他是太子,可他从未被当作太子对待过,从未被耶律阿保机视为储君。

在城门前,耶律倍猛然勒住马缰,他停了下来。

他惊出一身冷汗,在最初的愤怒之后,冷静下来思考局势时,他知道若是此时回城,在耶律德光已被确定为新君的情况下,他会面对什么。

这时候,城中奔出来一个人。这人是耶律倍的心腹,他刚从城上偷溜出来,他告诉了耶律倍,耶律阿保机的确已死,而耶律德光已被选为新君。

耶律倍闭上眼,狠狠吸了口气,良久才睁开眼,晃动的灯火中,他双眸杀意凛然,浑身散发的气息竟是让人觉得比这寒夜更冷,“父皇,你好狠!好,好!既然你如此待儿臣,就不要怪我!”

说罢,他调转马身,临城门而不入,奔回军中。

此时的耶律倍,只当耶律阿保机遗命立耶律德光为新君,而不知道耶律阿保机其实是想他们兄弟齐心,先退强敌——然而那与眼下局势,其实也并无本质不同。

城楼上,述律平对众臣都站在耶律德光这边很满意。既然新君已经确定,那么就该为新君掌权、掌控局势,扫除最后的障碍。

述律平传下令来:“传耶律倍回城!”

大敌当前,她也不会立即拿耶律倍如何,但软禁却是必不可少的,免得耶律倍在此关键时候,做出什么不好的举动来,对外则宣布耶律倍暂时戍守皇都即可,这并不会对这场战争产生多大影响,毕竟此时破敌才是最紧要的事,大家也不会有精力去思考太多其他问题,待这场战争胜了,太子一党想要做些什么时候,一切都已晚了。

耶律德光看着群臣,激动得双手有些颤抖。虽说为了稳定太子一党,他继位之事暂时不会放上台面,也不会对外公布耶律阿保机的死讯,但毕竟一切已成定局。想到自己终将成为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真想仰天大笑。

耶律德光因为心绪起伏而思维有些杂乱,述律平却始终冷静,她同时给勤王之师下令:不再前行,就地扎营。

西楼局势动荡,地方军势力此时插进来,还指不定支持哪方,为免平添不必要的麻烦,不能使其出现在皇都城外。

左右勤王之师距离皇都已很近,西楼城外的契丹军本就胜券在握,即便不胜也不会败。退一万步而言,纵然败,也不会大败,届时有的是时间见机调遣勤王之师行动。

......

李从璟与耶律倍见过面后,没有回指挥楼,就在阵前坐镇。

不时,有消息传至指挥楼,再经由指挥楼报至李从璟面前。

桃夭夭、李绍城、李彦超相继禀报:

“幽州军精骑已将作乱诸部隔离!”

“李彦超将军驰入乱军之中,杀松林部酋长,震慑敌胆!”

“军情处暗藏杀手骤然奋起,配合精骑,杀黑车子室韦作乱者,救出黑车子室韦酋长!”

“鞑靼部公主阿狸与李绍城将军一道,稳定诸部情绪,公布乱作诸部罪证!”

“首罪伏诛,各部稍安!”

李从璟望着眼前战场,目光深沉。因为草原诸部之乱,联军阵型已岌岌可危,动乱虽然被降低在最小程度,但眼下这场战斗,如果再不出现转机,就这样持续下去,撑不到天亮了。

卯时前,契丹军中升起鸣笛火箭——那是耶律倍给他的信号。

“世事无常难先知,兴亡从来因人事。”李从璟嘴角终于露出一丝笑意,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

卯时一刻,契丹军突然有小半后撤,露出大片空档,各部契丹主力,侧翼纷纷暴露出来!

李从璟遂下令鞑靼部守营,幽州军毫无保留出击!

联军呼喊声震天动地:耶律阿保机已死,降者不杀!

卯时五刻,契丹军大乱!

辰时,契丹军大部溃败!

......

契丹皇都城楼上,述律平与耶律阿保机将战场惨状看在眼里,无不面色铁青,此刻再也无法保持风度,眼中尽是恐慌。

“禀皇后、大元帅,皇太子依旧不肯奉命归城!”

“滚!”

耶律德光破口大骂,“耶律倍疯了吗?!他这是通敌卖国!”

之前这一段时间,述律平和耶律德光陆续接到汇报,耶律倍先是下令军中嫡系突然后撤,随即军中的太子一党势力相继后撤,而耶律德光的势力则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完全孤立暴露在联军兵锋前,被幽州军骤然冲击,死伤惨重,最终溃败。

耶律倍卖了耶律德光,他下令后撤的军力得以保存,而耶律德光的资本则被他卖给幽州军,近乎荡然无存。

此一役,耶律德光实力大损,中立势力也伤亡惨重,耶律倍掌控的军力,在皇都外一枝独秀,成为西楼外唯一有实力的契丹军战力——这也是耶律倍控制西楼局势的决定性力量。

但也别指望这支契丹军,还能把幽州军怎么样。

(本章完)

章一百五十九 万事俱备东风起 终是离人盼归人(2)章七十六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3)章四 大厦将倾何人扶 天下苍生问谁顾章三十一 宴会风波章六 神仙山(5)章一百二十四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7)章四五 天成新政初现世 厉兵秣马看天下(2)章五四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1)章三十二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1)章三十五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4)章一百二十六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9)章六十四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2)章一百一十八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1)章九 淇门之变(1)章十 三军之事莫密于间章九十二 两人阁楼闻雨声 两年之内平淮南章三 千里之远有枭雄(下)章四十五 洛阳秋雨日绵绵 北归之人入东宫(3)章七十五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1)章八十三 飓风过岗百草伏 谋大事者必影孤章一百五十八 万事俱备东风起 终是离人盼归人(1)章二十九 什么是佛?章五十一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应天府双杰(下)章七十五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1)章一百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5)章一百三十八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中)章十五 有人西楼杀宰相(4)章七 昔日家国残梦里 多少魂梦惊夜雨(下)章一百九十六 贼性难改当如何 恩威并重固后院章五十六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6)章七十九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5)章九十八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7)章九 首殇阆州破 初捷剑门克(2)章二一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2)章两百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3)章七十三 谋战更比力战难 取得东阳去成都(2)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6)封推感言章二十五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9)章一百六十四 郭崇韬争权有方 战事未起死斥候(1)章七十五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2)章一百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1)章五十四 莫离(第三更)章四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五十九 破城章三十一 君子章九十二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1)章五十八 崔玲珑抵死挣扎 第五动情用巧刑章一百零四 繁华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处章一百一十九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2)章七十五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2)章八十八 苍鹰戏鼠走檀州 白袍书生战辽东(上)章十二 淇门之变(4)章两百零二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5)章十三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6)章六十二 伐谋伐交可得利 唯独伐兵令人惧(下)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云多壮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1)章四十五 先声夺军心(2)【第二更】章五十四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4)章四十七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8)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3)章八十五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1)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二十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三十八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7)章三八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7)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1)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5)章十五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5)章六 神仙山(5)章一百零三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12)章八十三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9)章一百五十七 闻君欲行来相别 大势将成起异变(3)章二十六 百战安义(5)章二十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7)章九十五 调兵遣将上赌桌 不成虎狼便为食章三七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6)章四十六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7)章八十七 谁为读书人立心 谁向宣武军告密章二十三 莫离献计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1)章六十七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1)章五八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5)章十 他的将士(第一更)章二十四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8)章十七 可敢一战章一百四十三 立参谋处全军制 屯田有成再扩军(上)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3)章十二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5)章四 大厦将倾何人扶 天下苍生问谁顾章九十九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4)章四十六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1)章三十五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4)章九十三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1)章六十九 名将章三十四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8)章八十七 谁为读书人立心 谁向宣武军告密章一百四十六 同光二年将去尽 行远何处觅归程(上)章五十二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2)章二十一 当年明月仍皎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