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两百五二 战死边疆裹尸还 天下再无契丹贼

同光四年三月二十五日,李从璟率领以幽州军为主力的联军,与契丹军会战于西楼城外。至日暮,战事方毕,己方大胜,契丹军伤亡近十万。

李从璟知道耶律倍会这样选择,在你死还是我亡面前,没有人不会选你死。

对于耶律倍而言,他被耶律德光在背后捅了一辈子刀,这回也终于能捅耶律德光一刀。这样的战事结局,对耶律倍最为有利,他麾下的数万军队,成为拱卫西楼的决定性战力,西楼的契丹贵族要守住城池、家业,就不能不依赖耶律倍,耶律德光即便有述律平支持,也再无力与耶律倍抗衡。而近在数十里之外的契丹勤王之师,又能让李从璟无法攻破西楼,从而让耶律倍能够稳坐契丹皇位。

除李从璟外,耶律倍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受益者。

正因如此,耶律倍才会果断在昨夜将麾下战力撤出战场。

虽然此举会让耶律倍饱受诟病,必定影响其日后执政,但也总比现在就被废黜,落得凄然绝命的下场要好。

至于日后情况究竟如何,各看手腕罢了。比起杀兄弑父兵变,耶律倍此举就会更遭人非议吗?或许会,或许不会。这就得看胜利者如何颠倒黑白、书写历史了。

联军毙敌数万,伤敌数万,契丹军精锐,经此一役伤亡大半,加之兄弟萧墙,诸部作乱,契丹国政已然不稳,而攻伐渤海失败,现下扶余、长岭能否守住都是疑问,李从璟遏制契丹国势的战略目的,也终于达到。

让耶律倍成为契丹皇帝,也比让耶律德光继位要好。

现在李从璟要做的,就是扩大、稳固战争的胜利果实。

随后,双方通使,约定议和。

......

西楼会战,双方共投入军力近三十万,激战起的突然,也结束的突然。整个会战过程,前后延续了一二十日,但双方真正出手到分出胜负,不过两日时间。

李从璟在莫离等人陪同下,巡视、慰问幽州军各营,以及看望草原诸部。

与契丹军之会战,虽然取得大胜,但战事至今,幽州军征战半载,早已疲惫,草原诸部经历动乱又方才安定下来,契丹有勤王之师在侧,攻下西楼已几无可能,议和是最好选择。

自至西楼,一直重担在肩,至今稍稍放松,李从璟等人莫不心情愉悦。

议和总需要讨价还价几日,李从璟便趁着这个时候,与草原诸部熟络一二。战后各部各回领地,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半个北漠草原又将是群雄并存的乱世局面,李从璟还是希望各部相互制衡的时间能长久一些。

返回大帐时,已是深夜,亲卫告诉李从璟,有客来访。

“来者何人?”

“鞑靼部阿狸公主。”

李从璟哦了一声,掀帘进帐。莫离等人相视一眼,皆莫测一笑,识趣的没有跟进去,都各自打道回府。笑声中,桃夭夭走过来,没理会众人,也没打算通报,这位大当家抬脚就要进帐。

莫离欲言又止,最终不得不硬着头皮道:“那啥,桃统率,军帅正在会客,恐怕此时不宜打扰。”

桃夭夭瞥了莫离一眼,哦了一声,停下脚步,就在帐前等候。

站在刀架前的阿狸,正背着手在专注打量架上的横刀。她内甲外氅,雪白的貂裘让她看起来雍容华贵,修长笔直的美腿将她的身姿衬托得极为诱人,见李从璟进帐,她转过来来微微一笑,美好的像是春风拂面。

这位鞑靼部的明珠,美貌与智慧并存,每有征战总是冲锋在前,她的赤诚与勇气让草原上最桀骜不驯的男子也甘愿臣服,她是这里的天之骄子,见到李从璟,她端庄行礼,“见过李将军。”

李从璟坐到帅案后,示意阿狸也坐,解下头盔放到桌面上,“和议这两日就能敲定,届时鞑靼部便能回到故地,当日我对贵部的承诺,现在都会尽数兑现。日后,漠北草原上,鞑靼部将会是能与契丹抗衡的最大势力,公主殿下这些时日以来劳苦功高,我还要好生相谢。”说完,看着阿狸问:“对了,公主殿下此来所为何事?”

“事情都让你说完了,我还能有什么事?”阿狸笑嘻嘻道,美眸转了转,“不过将军方才说要谢我,不知要怎么谢?”

“公主殿下想要在下怎么谢?”李从璟看着移过来的阿狸问。

阿狸嗔怪的哼了哼,贴着李从璟坐下,“你可真是个负心人,相见这么久,今日才想起我的好来?”

李从璟无奈道:“之前不是一直都战事紧急么?”

“我可不管。”阿狸趴在李从璟肩膀上,盯着他的侧脸瞧,“之前我给你的信,你

可看了?”

李从璟尚在渤海时,君子都前去向李从璟汇报西楼战况时,有携带阿狸写给李从璟的信,李从璟自然是看了的。

李从璟伸手环过阿狸弹性十足的小蛮腰,将她抱在怀里,“当然看到了。”

“你这负心郎,我可是等了你整整两年呢!”阿狸拍了李从璟的胸膛一下,借势跨-坐到他的大腿上,双臂环着李从璟的脖子,眼波流转美眸如雾,如玉的鼻尖都要触及到李从璟的额头,吐气如兰道:“今儿我可不管了,你得好好报答我对你的情意......”

......

翌日天明,被李从璟好好报答了整整一夜的阿狸公主,满面红光、心满意足的走出大帐,感受着初升的太阳,阿狸美美伸了个懒腰。

这时她才注意到有人走近,扭头一看,却见是桃夭夭正要进帐。

“桃统率,这么早!”阿狸笑着招呼。

桃夭夭淡淡看了阿狸一眼,脚步没停,“公主殿下更早。”

李从璟正穿衣,见到桃夭夭进帐,不免有些尴尬,但随即一身正气、一本正经的问:“中原传来消息了?”

“邺都线报。”桃夭夭丢下一颗蜡丸,方才本欲还说些什么,此时微微蹙眉,却是转身就走。

见桃夭夭走得如此干脆,李从璟纳罕道:“不坐会儿?”

“帐内空气不好。”桃夭夭硬邦邦的扔下一句话。

李从璟额头冒出两条黑线,空气不好,空气不好......

桃夭夭出帐时,阿狸还在帐前呼吸新鲜空气,红日下她浑身都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与这个季节融为一体。转过头,阿狸对桃夭夭笑道:“桃统率这么快就走了?”

桃夭夭随意嗯了一声,也没正眼瞧阿狸一下,更无与对方针锋相对的意思。微风轻拂,她鬓角发丝轻扬,脚步淡漠,还要去继续处理军情处的事务。

你有春风十里,我自遗世独立。

......

议和之事到了关键时候,条约如何签订,双方的讨价还价也差不多要完成。明日是李从璟给契丹的最后期限,天亮后他会与耶律倍碰面敲定此事,天色未明,星缀夜空,军中来了一位让他意想不到的人。

来人是耶律敏。

耶律敏风尘仆仆,见到李从璟,当面第一句话便是:“我要回契丹!”

李从璟正在审阅合议草案,闻言抬头,看向面前这位在卢龙做了许多事的女子,没有惊异也没有愤怒,只是淡淡的问:“决定了?”

耶律敏咬着嘴唇点点头。

李从璟放下手中的书册,“好,我为你设宴送行。”

送别宴没有设在帐中,而是在帐外。两人相对而坐,方圆百步之内再无他人。西楼城外拥挤着数十万大军,战争的残骸依旧触目惊心,而此地却显得很空旷。

耶律敏望着案桌上的酒菜出神,李从璟既不催她也不说话,就和她一同沉默。

良久,耶律敏看着李从璟,轻声问:“你就没什么想问我的?你便是连一点愤怒都没有么?”

李从璟淡淡一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俗世数十载,自然会有许多抉择,而每个人都有自己做出选择的理由。”

耶律敏微微低下头,低声道:“是吗,你是这样想的?”

李从璟抬头看着夜色,夜色中没有大道也没有未来,叹了口气,他道:“人生的路很长,年轻时候面对未知,不免焦虑、恐慌,也会为自己的选择忐忑不安,因为不知道脚下的路是否正确,是否会带给我们辉煌。但老来回首就会发现,其实一切都没有当初我们焦虑的那么可怕,辉煌与否或许重要,然而许多事情未尝不是冥冥中自有定数。我们都会有自己的一生,或者平静如水,或者波澜壮阔,或者幸福安稳,或者颠沛流离,但更多的是兼而有之。这里面会有许多经历,组成每个人不一样的人生,未来在哪里不可预知,我们将去往何处也未必就那么重要,只要自己觉得心安,一切都好。”

耶律敏茫然的看着李从璟,眼眸里带着迷惑,她一时还不能理解李从璟这番话的意思,但是她却知道,这并不是她想要的答案。

沉默了良久,耶律敏拿起酒杯,一口饮尽杯中酒,她喝的急了些,咳嗽了几声。放下酒杯,她盯着李从璟,鼓起勇气问:“李从璟,我在你心中,到底有没有位置?”

“当然有。”李从璟回答。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因为饮了酒的关系,耶律敏双颊飞起两抹桃红,她直愣愣的盯着李从璟。

或许是因为人生聚散无

常,李从璟忽然有些感慨,他默然片刻,道:“大概我会一直记得,曾今在西楼城,我抱着一个浑身是水的女子,跑了好几条街。”在耶律敏睁大的双眼前,他笑了笑,继续道:“所以无论你是选择留在卢龙,还是选择浪迹天涯,亦或是回到契丹,都没关系。”

耶律敏又怔在那里,好半响才回过神来,轻轻嗯了一声。她举起酒杯,展颜道:“干?”

“好!”

......

之后某个时候,说起耶律敏归契丹这件事,莫离曾问李从璟,当初为何没有劝耶律敏留下,为何就放心已经成熟的耶律敏回契丹,难道就不担心耶律敏日后会对大唐有害?

李从璟告诉莫离,耶律倍哪怕在西楼会战后得偿所愿,但未必就能稳赢述律平和耶律德光联手,让耶律敏回去帮耶律倍,有利于契丹局面向他希望的方向发展。

然而此时的李从璟并不知道,当夜他让耶律敏展颜的那番话,对耶律敏有多么重要,又会对日后的草原局势产生怎样的影响。就像李从璟很久之后才明白过来,当初耶律敏问的那句“我在你心中到底有没有位置”,对耶律敏而言有何等的分量。

活在这个世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有的人信仰财富,有的人信仰权势,有的人信仰功业,也有的人仅仅是希望活下去、活得好一些。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信仰是另外的人。

多年以后,耶律敏跟耶律倍说过一句话:只有李从璟,才能让天下真正太平,远离战争,百姓安居。所以一定不要跟他为敌。

......

这一日,耶律倍亲自来到幽州军营地,与李从璟签订合议。

面对契丹文武,李从璟居高临下,神态睥睨,以不容商量的口吻道:“契丹妄起战火,屡屡攻伐邻邦,冒犯天朝威严,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实叫人神共愤,王师因此来伐。然天朝有仁德之心,我本礼仪之邦,不欲使战事长久延续,以毁尔等家园。但天地不可辱,万民不可欺,不轨之徒不能不严惩,尊卑秩序不能不谨守!今要使战争停止、王师撤军,契丹必须满足大唐三个条件。”

“第一、称臣!”

“第二、纳贡!”

“第三、赔偿战争损失!”

......

合议签订之日,以图巴克汗、阿狸公主为首的草原诸部酋长,于幽州军主帅帐前聚集,大拜称谢。

面对四夷之臣服,李从璟知道,自今日始,大唐在草原将重塑权威。

在李从璟身后,莫离轻摇折扇,神态自若,折扇上一方山河若隐若现;王朴怀抱长剑挺胸而立,眉宇轩昂;杜千书神色微动,双拳紧握,尽显扬眉吐气之态;李绍城、李彦超等诸将,则按剑肃立,甲胄森然,面无表情。

阳光明媚,春日正好。

李从璟想起许多事。

幽蓟边界摆茶摊的老卒刘老汉,一身伤痕,每遇变天便浑身疼痛;平州城里宁愿埋没一身才学,也不事贼的赵钟鸣,那日夜里官衙前跪满一条街的百姓,将街道堵得水泄不通;营州城外为递回军情、掩护袍泽撤离,而被契丹游骑追杀至死的斥候将军孙二牛;蓟州北境父兄皆战死的军堡戍卒周小全,被马怀远带领吸引契丹军而死伤过半的蓟州军;死守泊汋重伤不下城头,战至力竭而死的何君来......

在卢龙边境这场永无休止的战争中,有无数人像杜千书一般,家破人亡,也有无数人的感情像他和刘细细一样,坠入无边深渊。在卢龙九州,有无数百姓在这场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有十万儿郎十万军,战死边疆裹尸还。为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卢龙已经付出了难以书写的代价。

护边击贼,几代人梦想兵越长城、马踏草原。

而现在,他李从璟终于让这场永无休止的战争得以结束,带领卢龙儿郎一雪前耻,达成夙愿。

四年前,当白发苍苍、身染重疾,却要为中原戍守北疆、忍受苦寒的李存审,问及李从璟的打算时,他说有朝一日,要北上幽云,马踏草原,破契丹数十年之势,不使其有贻害中原之机。

现在,他做到了。

在这个中原诸侯你攻我伐,彼此内斗不休的年代,他李从璟为汉人守稳了北疆国门!

“结束了!”莫离上前一步,站到李从璟身旁,望着西楼,重重吐了一口气。

李从璟点点头。他拔出横刀,插进草原,张开双臂,深吸了一口气。睁开眼,他双目澄澈而锐利,道:“天下再无契丹贼,唯余契丹奴!”

————————

第四卷终。

(本章完)

章七十八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5)章八十一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8)章两百十三 君问归期未有期 风雪漫过中州城(上)章五十 臣面君当跪【第一更】章两百二四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章六十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1)章六十三 阵斩章一百七十二 军堡军堡何安在 边境边境局若何(下)章七十二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10)章十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1)章四十九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5)章七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1)章五十九 破城章三十八 踏营章二十三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7)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7)章四九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3)章八十一 灯火处是归处【第三更】章四十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2)章五十五 士子风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终复振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会说前路 建安已下望辽东(上)章九 他的屠刀章八十四 大争之势周复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五十四 美妇如蛇频吐信 步步惊心因何人章六十三 敌情我意难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东(上)章九十五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3)章八十四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10)章六一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8)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1)章四十六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2)章两百十一 安国定邦波澜起 不平尽去平山河(中)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4)章二十五 百战安义(4)章五十九 边军过长城章五十六 精骑破敌甲【第一更】章两百三三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0)章五十六 精骑破敌甲【第一更】章六十八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2)章六十 落魄刀客悲杀人 梁军谋深初接战(上)章三十九 白雪盖黄土,红血覆白雪章十七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7)章两百零七 阿保机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2)章九十一 怒抢佳人回军营 三军齐发至中都章五十一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应天府双杰(下)章三十六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4)章八十二 帝室正统如云烟 能饮三碗鲜血否章十三 首陈大军往边境 天涯里无限风情章六 神仙山(5)章三十九 我手握千军万马 要护你一生平安章六十六 人算尽不如天算 奔离新乡向西战章四十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2)章四十八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3)章二十九 欲征边疆先存甲 从璟酒棚识民心章五十六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7)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为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九 首殇阆州破 初捷剑门克(2)章五 神仙山(4)章三十二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1)章两百十二 定国安邦波澜起 不平尽去平山河(下)章九 先帝功业吾功业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四十八 劫道章十六 心血灌帝国 不负为男儿(下)章六十四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2)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云多壮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2)章二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2)章六 昔日家国残梦里 多少魂梦惊夜雨(中)章三十六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4)章五十三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3)章八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1)章二一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2)章五六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3)章七十五 一片肝胆谁人知 既入檀州势如何?章六十七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2)章十五 淇门之变(7)章九十七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4)章两百三六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1)章七十八 祖祖辈辈是汉人 生生世世不为奴章二七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5)章七十九 少女的烦恼章两百四六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11)章三十七 秋意日迟迟 谁解君王心章五十六 天下不复有门阀 我打你脸又如何章一百三十七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上)章十 淇门之变(2)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1)章一百零三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上)章五十一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1)章一百五十六 闻君欲行来相别 大势将成起异变(2)章三三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2)章一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1)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2)章十二 淇门之变(4)章四一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3)章三十三 军情处章六 余心之所向章二十一 当年明月仍皎洁(下)章十五 接城章九十四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2)章六十五 今朝窃尔国【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