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十七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3)

江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作为荆州州治所在,江陵城门上书写的两个大字,并非是江陵,而是荆州。如今,城池四门大开,荆州一众官吏,在高从诲、梁震带领下,皆步行出城门,迎接李从璟入城。在他们身后,乃是城中自发来迎接秦王车驾的大户、百姓。

城外,君子都军阵齐整,甲胄鲜亮,阵前,李从璟内甲外袍,高居马背,身旁莫离、桑维翰、桃夭夭、谢玉幹、朱厹等人相随,缓缓行向城门。

众人之后,便是前南平王高季兴,因为被李从璟当面削去了王爵,如今他只能着素衣——没将高季兴绑着入城,算是李从璟给荆州留了脸面。高季兴身侧不远处,则是他之前倚为救命稻草的徐知诰、宋齐丘等人——今日也被李从璟拉出营地,作为观光者,随李从璟一同入城。

抬头相望城池,宋齐丘面沉如水,在他心目中,这原本该是属于吴国的城池、领地,如今,他虽入城,却不是作为主人,而是作为“游客”,而且可以想象,今日荆州入了大唐囊中,日后便不会再有多少可能归于吴国了。

念及吴国为了这座城池,与高季兴来往数月,期间作出无数努力,前不久,他自己更是不惜以身犯险,跟徐知诰亲至此地,谋荆州之念可谓是苦心孤诣,如今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李从璟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也似,大摇大摆进城,宋齐丘心中翻江倒海,恨意绵绵。

因有此念,宋齐丘转头盯向高季兴时,目光便显得狠戾。在他看来,若非高季兴贪利,胆小反复,事到临头又迟疑不决,荆州怎会从手心溜走。非只如此,今日徐知诰在荆南失利,回国后必定被徐知询大加刁难,往后少不得一番处境维艰。念及这些,宋齐丘恨不得将高季兴生吞活剥了去。

高季兴接触到宋齐丘的目光,脊背感到一阵发凉,不禁打了个寒颤,缩了缩脑袋。不过随即他又挺直了胸膛,选择无视宋齐丘的目光——事到如今,他高季兴已是一无所有,输无可输,所谓死猪不怕开水烫,谁还能让他更惨多少?

对高季兴这番无赖做派,宋齐丘恨得牙痒痒,却也无可奈何。

早先虽说落入李从璟之手,然而有柴再用、周宗率水师在后,宋齐丘并不如何泄气,心中还有盼头。谁知柴再用这常胜将军,竟然被区区三千复州军挡在石首之外,寸步不得进。时间一日日过去,而未见水师出现,宋齐丘心情也一日日沉重下去,到得今日,希望彻底破灭,只有完完全全的绝望。

宋齐丘看了徐知诰一眼,对方仍旧是一脸置身事外般的云淡风轻姿态,对此宋齐丘倒是早已习以为常,要在徐知诰脸上找寻他内心的想法,无异于海中捞月。然则徐知诰虽然淡然,宋齐丘却能体会一二徐知诰心中的苦楚。

在吴国,徐知诰从发迹之日起,便是吴国英才中的的翘楚,在遇到李从璟之前,徐知诰可以说一帆风顺,从未栽过跟头。不曾想一遇李从璟,便接连失算、失利,宋齐丘暗忖若他是徐知诰,只

怕也会气得吐血,免不得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在宋齐丘徒生感叹之际,李从璟已驱马行至护城河前,梁震、高从诲等行过吊桥相迎,见李从璟行近,齐齐下拜,口呼秦王殿下。

李从璟抬头望见城门上“荆州”那两字,一时间心中有些莫名的情绪。前世见多了有关荆州的故事,而今自身也入了荆州之局,在其中辗转、算计、厮杀,这种感觉有着说不出的奇妙。

示意梁震、高从诲等起身,李从璟笑道:“多日前,孤入荆州,也是备受礼遇,而后却不得不以刀剑开道,杀出城来,方才保得性命。而今孤再入城,不知日后会否也需得再仗剑才能出城?”

他这本是调笑之言,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梁震、高从诲等皆以为李从璟在怪罪他们,无不脸色发白,他身后的高季兴,更是以为他要秋后算账,骇得面无人色,差些不能稳坐马背。

瞧见众人这番反应,李从璟哪里还能不知道他们心中所想,哑然失笑之余,摆了摆手,“今,荆州既愿悔以往之过,而自此忠于朝廷听从诏令,孤非心胸狭隘之辈,不会格外诛连,诸位无需惊慌。”

荆州众官、将闻言都松了口气,但不“格外诛连”却不是不追究责任,念及于此,众人中有因反间而投效早的,无不暗自庆幸,那些早先死忠高季兴的,俱都肝胆欲裂,悔得肠子发青。

梁震、高从诲牵挂高季兴,却不敢多问,偷偷在人群中找寻一眼,看到高季兴只是精神不佳、脸色难看,并无其他差池,放心不少,连忙赔着笑脸,恭迎李从璟入城。

李从璟将徐知诰放到身旁来,笑着对他道:“徐相不辞劳苦,奔波千里而来,早先却是没能入城,如今诸事已定,你我暂时也无需再勾心斗角,孤定要略尽地主之谊,徐相不要推辞才是。”

地主之谊云云,有炫耀自身功成、耻笑徐知诰功败之嫌,徐知诰却丝毫不以为意,慨然接受,“秦王盛情,某自然不会扫兴,能与秦王把酒言欢,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李从璟哈哈大笑,“徐相此言,甚得孤心!”

宋齐丘隔着几步远,瞧见李从璟这般作态,不由得心头泛酸,低声啐了一句“小人得志”。

这话却不巧被桑维翰听见,顿时引得他大为不乐意,鼻孔里发出一声冷哼,乜斜着宋齐丘,道:“宋先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何其可耻也!”

桑维翰说话可没像宋齐丘一般压低声音,是以这话不少人都听了进去,加之他言语直接,众人不难推测宋齐丘方才说了什么,皆转目相视。感受到众人的蔑视之意,宋齐丘好大一阵羞恼,恨不得挖个地缝钻进去。

宋齐丘不好将动静闹大,低着脸红耳赤的头,不跟桑维翰纠缠。桑维翰此番荆南之行,立了不少功劳,心情正好,此时又呛得宋齐丘这位徐知诰的谋主哑口无言,压过对方一头,不由得眉飞色舞,得意洋洋。

留在江陵的三个指挥君子都,两个指挥接管了部分城防,一个指挥随李从璟入

城,跟在身侧作为护卫。同时,李从璟让高季兴传令荆南各地驻军,放弃军事抵抗,由房州、襄州等军接管各地驻防,现今,只待襄州军主力到了江陵,李从璟便会上书李嗣源,着手调整荆南全境的官吏、驻军等事。

入城后,李从璟当仁不让霸占了南平王府。如今高季兴已然被削去爵位,只待朝廷正式诏令下达,高季兴、高从诲等人,自然不能再据有王府。当日夜,李从璟在王府设宴,大请宾客,一方面初步为各方功臣庆功,一方面安抚荆州人心。

宴席持续的时间不短,但在李从璟的有意控制下,却也不至于通宵达旦,过了子时,也就撤了席面。从宴席上下来,李从璟第一个召见的,却不是别人,而是梁震。

如今高季兴被削去爵位、免去官职,荆南官吏为首者,明面上便是以梁震为首,虽说梁震在方才的宴席上,已表示要致仕归隐,可这世上哪有这般便宜的事,李从璟没打算放过他。再者,要收拾荆南残局,李从璟也还用得着梁震。

在李从璟面前,梁震没有讨价还价余地,作为拾掇高季兴搞出许多事的谋主,李从璟也不会对他客气,四个字,便足以让梁震乖乖听命:将功折罪。

城中跟随桑维翰一起举事的几家大户,功劳不小,如今事成,论功行赏必不可少。这却也简单,日后让他们中的一些人,出任荆州官职就是,李从璟对他们表示过赞赏后,就让他们跟着梁震,在莫离的主导下,去收拾荆南残局,算是让他们先一步熟悉事务——李从璟也需要通过他们往后的这些时日的作为,来考察他们的品性、才能。

其它诸事,以军事为先,除了让江陵军让出一部分城防权给君子都外,李从璟暂时不打算动江陵军,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卒,让他们各安现状。等荆南局势安定下来,王师彻底控制了荆南,对包括江陵军在内的荆南军,他都会再一一处理。

说起来,江陵算是兵不血刃而下,并无太多麻烦事,对李从璟而言,处置江陵的安排也算是信手拈来,别的且不说,随行的秦王府官吏,就足以掌控局面。李从璟的诸项安排,与其说是收拾残局,倒不如说是盘点、搜集荆南资财更为贴切。

高季兴在荆南苦心经营许久,府库中钱财、甲兵都堆积如山,此番底定荆南,过程也算曲折,不过多是李从璟在劳心劳神,虽有几路大军出动,战事毕竟才开始不久,资财耗费并不多,至少与拿下荆南得到的财富相比,那些消耗不过九牛一毛。

——高季兴千辛万苦在荆南聚敛的财富,最终都为李从璟做了嫁衣裳。

为图谋荆南,李从璟深入虎穴,殚尽竭虑,最终的结果,总算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此番来荆南做的这场买卖,无论是对李从璟个人而言,还是对大唐来说,不仅仅是稳赚不赔,而且是赚得钵满盆满!

安排这些事说来并不复杂,但等李从璟全都处理好,却也到了佛晓时分。眼见天色将明,李从璟没有着急去安歇,而是来到一座由军情处严密看护的僻静小院中。

(本章完)

章十四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1)章十四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5)章九十八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3)章一百七十五 庙算正紧揣敌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下)章九十五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4)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9)章六十九 离营将士英雄心 诸事可为农在先章三十八 琵琶伴美酒 各享五百岁章六十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1)章六十七 去迎接他们【第三更】章十六 心血灌帝国 不负为男儿(下)章一百四十五 立参谋处全军制 屯田有成再扩军(下)章五十三 两线(第二更)章一 王于兴师章两百零四 百战山河寸寸血 拼却死地开生门(中)章四十七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3)章一 王于兴师章六十八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3)章七十八 不惜一身肝肠裂 愿随军帅征四方章二十四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2)章一百一十三 百尺竿头进一步 横渡黄河向胜州(中)章八十 亲至芙蓉掀帘幕 一骑独上古北口(中)章二十二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6)章四十四 忠诚章九十一 一别数载仗剑来 彼之英雄我仇寇(2)章一百九十五 锄强扶弱问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十二 有人西楼杀宰相(1)章七十一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9)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2)章三十三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1)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复营州 马蹄不停向渤海(4)章一百九十五 锄强扶弱问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一百一十八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1)有关李嗣源章六十八 杀心已起止不住 天未明时夜未央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复营州 马蹄不停向渤海(4)章一百零六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7)章十八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8)章十六 淇门之变(8)章五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二十四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3)章七十九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6)章十三 首陈大军往边境 天涯里无限风情章两百十一 安国定邦波澜起 不平尽去平山河(中)章五十四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0)章五十三 皇帝李嗣源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3)章四十三 给我砍死他章七十五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3)章两百二二 渤海三月复三月 过三月再无三月章三十二 大争之世章五十六 精骑破敌甲【第一更】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1)章十六 故布疑阵引人乱(上)章八十三 一代骁将显威名 老残之躯念家国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战活离阵 将军浴血为哪般(上)章五十六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2)章四十四 洛阳秋雨日绵绵 北归之人入东宫(2)章九十 千万人拦亦可杀 君不见妾妾见君章八 一支凤钗引风波 不是斯人胜似是(下)章七十八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5)章十八 蒹葭苍苍,血染一方章九十五 天下漕运正当通 中央集权何时强(2)章四十六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7)章六十七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5)章十 家国天下无事平 算计谋划谁人清章六十七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8)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云多壮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1)章二十六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4)章三十 仇人相见章六十三 敌情我意难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东(上)章七十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5)章一百四十六 同光二年将去尽 行远何处觅归程(上)章八十八 郭崇韬一言定策 先锋相遇一战胜章两百十五 君问归期未有期 风雪漫过中州城(下)章八十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7)章一百二十一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4)章七十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5)章二十三 你怎会懂我(第二更)章四八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2)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现世 厉兵秣马看天下(1)章四十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2)章四十七 序幕章九 淇门之变(1)章十四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4)章九十二 一别数载仗剑来 彼之英雄我仇寇(3)章九十六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5)章九十七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4)章五十八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4)章一百九十六 贼性难改当如何 恩威并重固后院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将去尽 行远何处觅归程(下)章六十六 一朝得领五千甲 踏碎关山觅封侯(2)章七十八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5)章一 雄才大略为君王 盛世帝国新大唐(1)封推感言章七十九 亲至芙蓉掀帘幕 一骑独上古北口(上)章七十九 少女的烦恼章一百三十八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中)章五十九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