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一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4)

说是围城打援,实则这并不是李从璟一开始就有的主意,他虽然事先就知晓寿州城防严密,到底未曾亲手试过寿州战力,不能得知寿州这般能打,如若不然,他也不会令百战军猛攻数日。

而今,百战军全力攻城,数日未有寸功,李从璟对寿州城防之严密,守城器械之完备,才认识得更加清楚,此番围城打援,虽是不得已而为之,却也是战场应变。

吴国援军来的并不是太快,当然也不慢,然无论如何,唐军此时因未能攻克寿州,大军被迫在此止步,却是给了吴国调兵遣将的时机。

可以说唐军入淮之后第一场大战,实已不利。

“此番淮南军救援寿州,以李德诚为帅,而刘信副之。李德诚领军三万,已至定远县(寿春东南),刘信领军两万,已至濠州(寿春东北)。”李从璟将情况大体总结一下,淮水西线两重镇,其一为寿州(寿春),其二便是濠州(钟离),“李德诚、刘信这两人,且请军师为我等略解一二。”

莫离拱手,而后不急不缓道:“李德诚此人,声明远播,想必诸位都有耳闻,他早年跟从杨行密征战,是冲锋陷阵之勇将,历任江南马步军使、润州刺史,后又任抚虔三镇节度使,封平南大将军,拜中书令。”

“李德诚生平最令人称道的事,发生在随杨行密围攻润州安仁义时。彼时安仁义也是骁勇之将,大军攻城许久而不能克,以至于军中诸将,每见安仁义临城督战,都要咒骂不休,唯李德诚不曾口出恶言。及至润州城破,安仁义手持弓矢坐于城头,将士畏惧其威,皆不敢靠近,等到李德诚到来时,安仁义忽然对他说:先前你军众将辱骂于某,唯独你见了某并不曾失礼,某观你面相奇特,他日必将大贵,即是如此,某愿为你之军功。遂丢了弓矢,束手就擒。”

帐中文官武将闻言,都有些惊奇,这样的人物,在大唐朝中,大概与符习、李存审分量相当。

莫离接着道:“李德诚此人,智勇兼备,治军严明,甚得人心,士卒愿为之效死,疆场与之相遇,必要万分慎重,要胜此人,非是易事。”

见众将都肃然颔首,莫离继续道:“刘信此人,早年为盗贼,投奔杨行密后,也是常有功勋,杨行密待之甚厚,曾任镇南军节度使,加封征南大将军。刘信性情不羁、爱好夸功、嗜酒。早年间杨行密以军中事向他问计,他却醉酒到了不能言语的地步,杨行密恼其醉态,谩骂之,他一气之下,仗剑而走。左右为之求情,请杨行密将他追回来,杨行密却道:信醉耳,醒当复来。到得次日,刘信果然又回来了。”

“刘信常以韩信自比,当年庄宗灭伪梁后,遣使入闽,经过刘信辖地,刘信招待此使,并且问他:皇帝知有信否?使者答曰:主上新平河南,未知公之名。刘信却不以为意,反而拍着胸脯道:汉有韩信,吴有刘信,皆一等人也!喜好自夸到如此地步,倒也

少见,不过此人有豪侠之性,不拘小节,也素得士卒效力。”

莫离说完,帐中诸人都沉默下来,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李德诚与刘信都不好相与,此番率军五万来驰援寿州,又兼有州县相助,可谓是来者不善,形势对唐军并不友好。

李从璟见众人如此模样,不由得笑道:“敌帅威名赫赫,诸位已然畏惧否?”

众人立即聒噪起来,纷纷表示谁怕谁,孟平更是道:“末将请为先锋,往定远县击李德诚,不胜不归!”

李从璟示意众人安静下来,而后认真道:“自黄巢之乱以来,中原烽火不息,州县常年被战火所害,故而中原士子百姓,多有避兵祸而南逃者,自谓之衣冠南渡。又且,江淮乃富庶之地,江左历来人才辈出,此为事实,不必讳言。淮南掩有今日之势,非偶然也,金陵人才济济,也非妄言。此番我王师征战江淮,固非易事。然,知难而上,披荆斩棘,方显大丈夫本色,我大唐万里河山,岂不比淮南一隅之地,更有国力、英才?诸位以为然否?”

帐中诸人,纷纷称善,武将们眼神锐利,大有争雄之心。

见人心可用,李从璟稍感欣慰。

方才他所言不差,淮南的确不可小觑。此时征淮南,与周世宗征淮南,情况也不可同日而语。

南唐中主李璟年间,淮南虽然积蓄有不少国力,但因其征战楚地、闽国,已然大受损耗,且李璟之才与徐知诰(李昪)之才,也是天差地别,况且彼时南唐政治并不清明,奸佞小人当道,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的风气很严重,至于南唐立国的基础,那些跟随杨行密打江山的军中老将,都已凋零的差不多,故而难挡周世宗南征。

但饶是如此,莫说定南唐,便是定江北,周世宗也打了三次,其间江北之地,也曾被南唐收复了十之八九。至于灭南唐,那都是赵匡胤的功绩了。

李从璟看向莫离,“既已知淮南援军动向,我军该有相应布置,军师有何进言?”

莫离坐在小案后,闻言直身再拱手,然后恢复坐姿,好整以暇,不疾不徐道:“寿州至定远县,百六十里左右,至濠州,百四十里左右。今,李德诚领兵至定远,刘信领兵至濠州,寿州在中心,我围寿州,而定远、濠州围我,我军实已处于腹背受敌之境遇,若不能破解定远、濠州敌军之攻势,待其到得寿州,我军危矣!”

“定远之敌军为步骑,濠州之敌军依仗水师,我军强在步骑弱在水师,扬长避短,故而应遣精锐步骑至定远,以攻李德诚部,另在淮水架设浮桥,采取守势,以拒刘信部。”

这等计策并无高深之处,也合情合理,众人都无异议,李从璟也颔首道:“军师所言,甚合我意,既如此,就纳军师之策。”

李从璟环视诸将,就要点将出击,这时,李从珂站起身,俯首抱拳请命,“侍卫亲军自编练后,未有寸功,此番出征,摩拳擦掌,然至寿州后,

亦未曾建功,眼下敌贼来袭,侍卫亲军愿为殿下分忧,末将斗胆,请为殿下击李德诚!”

李从璟微微颔首,李从珂这话在理,见他请战,知其有战心,不可轻易折杀,李从璟便道:“李将军既有此心,孤心甚慰,既如此,且准你领军三万,出击定远县,以迎李德诚,为王师扫平侧翼之敌!”

李从珂闻言大喜,“定不辱命!”

接下来,又议定了浮桥之事,大军的浮桥,先前建造在西边的正阳,如今要抵挡濠州的刘信所部,当然要搬到寿州下游。几经商议,最终决定,将浮桥架设到下蔡。

淝水是西北—东南流向,经过淮水后进入寿州境内,往南还有接近两百里,寿春城就在淝水之南,并没有建造在淮水河畔。

大策议定,接下来便是行军计划、甲士分派、粮草调拨等事,此为细节,不必多言。

散了军议,众将、文官离去,李从璟留了众幕僚在帐里,还有要事相商。

“徐知诰遣了李德诚、刘信,领军五万前来救援寿州,可谓是倾尽淮南一时之力,诸位且说说,徐知诰是欲两线作战,还是打算放弃楚地,专心守卫江淮之地?”李从璟问众幕僚。

吴国两线作战,对自身极为不利,原本大军出击淮地,未尝就没有逼迫吴军从楚地退兵的意图。

王朴摇头道:“眼下观之,还不能得知徐知诰的打算,即便徐知诰要从楚地退兵,也得是两地战事不利,他才会考虑放弃其中之一,若是能在两地反攻得手,淮南未必要从楚地撤军。”

众人都赞同王朴所说,遂不再多言此事。

翌日,李从璟巡视淮水浮桥搭建之地。

河风清凉,四野无际,苍穹云走云飞,淮水河边的军士、民夫忙得热火朝天。

莫离望着正在搭建的河桥道:“寿春之坚固,远超之前预计,如今淮南援军来的且急且多,江淮之役短期必然无法善了。以百战、侍卫亲军五万甲士,断难直捣扬州。”

拔寿春,克滁州,席卷江北,直捣扬州,这是出征前制定的此战策略。一旦唐军打下扬州,无论楚地战局如何,吴军都必须从楚地撤兵,届时唐军就能趁势占据楚地。

要达成此等目标,要满足一个条件:兵贵神速。只有速战速决,直捣腹心,短时间内撕破吴军江北防线,才能令吴国各军猝不及防,徐知诰也无法有效调兵遣将,江北各州县,望风归附的可能性才大。

李从璟倒是不显得焦虑,“淮南不比两川、契丹,势力非常,便纵出兵楚地,予我等可趁之机,只能说仗好打不少,却也断难轻易功成,战况如先前预想自然好,若是战况不利,我等还有第二套方案。”

说到这,李从璟深呼一口气,“我已传令宋州宣武军、许州忠武军、毫州归德军、徐州武宁军,并及陈、颍、宿、蔡等州兵马,共计十万甲士青壮,赶来寿州,共同围攻寿春。”

(本章完)

章一百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1)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乱离人 无人怜顾影自怜章一百零四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5)章八 奋起于乱势之中章四十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章二十三 莫离献计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1)章两百四六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11)章五十 契丹势盛何以制 将军白头待后人章六三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1)章七十八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5)章八 时来天地皆同力 运去英雄不自由章一百零二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9)章四十六 女人与亲事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来 出入俗世缘何在(3)章八 一载相识十载别(2)章四十一 西路军接连数战 李从璟大定江淮(2)章一百零七 耶律敌烈所图何 风云际会桑亁关(2)章二十四 父子的战争(第三更)章三十六 君子都章二十二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章三十五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4)章六十四 相救章一百六十七 上阵父子死沙场 但留残躯祭英魂(1)章三十九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8)章八十七 楼房上有轰隆声 得手与杀气腾腾章四十九 谁也别想过去章十二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3)章五十二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2)章十二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5)章一百二十一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4)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无同生章七十一 我比你强章十三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4)章五 晋阳李从璟章五 谋国数载弹指间(中)章两百零三 百战山河寸寸血 拼却死地开生门(上)章一百零三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上)章八十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7)章五十六 攻伐的方向章四十一 第五姑娘章八十八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4)章五十二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2)章七十八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5)章六十八 一朝得领五千甲 踏碎关山觅封侯(4)章七十五 谁在谤新政【第三更】章十六 淇门之变(8)章六十六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1)章十二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3)章四十三 相亲(中)【第二更】章三十六 君子都章三 生我所恋 死我所恶章十 他的将士(第一更)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9)章三十七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6)章八十四 大争之势周复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3)章三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3)章三十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8)章一百一十五 既复故土不忍弃 亡羊补牢候乳虎(上)章十五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六十九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3)章一百五十六 闻君欲行来相别 大势将成起异变(2)章六十七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8)章两百四八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13)章一百一十七 既复故土不忍弃 亡羊补牢候乳虎(下)章十八 故布疑阵引人乱(下)章十四 云波诡谲章五八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5)章六十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1)章六十九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7)章九十九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8)章七十四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1)章五十 契丹势盛何以制 将军白头待后人章七 虎狼环饲亦前行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台 欲我舰队出东海五代大乱与王朝更迭的原因探究章一百零四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5)章一百三十九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下)章两百零七 阿保机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2)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8)章六十五 奴在灵州望西天 待君归来诉思念(3)章八十九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5)章一百二十四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7)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章二十二 战必求利章六十一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4)章二十九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7)章四十四 忠诚章五十九 破城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8)章七十七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5)章两百十四 君问归期未有期 风雪漫过中州城(中)章一百零三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12)章十二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3)章九十五 天下漕运正当通 中央集权何时强(2)章五十六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6)章一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1)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4)章一百零一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6)章八十一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