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二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5)

原本百战军与侍卫亲军五万将士渡淮水征战,就调集了大量青壮民夫运输粮草、保障后勤,临近淮水的各州藩镇,也都有供应前线粮草、医药的职责,这本已不是小数目,如今李从璟再令四镇八州之地十万兵马青壮来助战,可想而知后方牵动的保障线有多庞大。

卫道这时候道:“数万将士,十数万民夫为战事奔走,日耗钱粮巨万,如此动静对地方新政施行,实有莫大妨碍。”

李从璟点点头,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淮地之战,沿用两川之法,大军每打下一地,官吏即接收一地,用其府库供应前线消耗,因粮于敌。冯道所领官吏,日前已从洛阳出发,正往淮水赶来。”

因粮于敌,这四字看上去美好,实际效果不过是杯水车薪,因为州县粮草储备有限,除非对新得之地横征暴敛,否则前线大批钱粮消耗,仍是要从国内运输。而在新得之地横征暴敛,无异于自断双脚。

相对而言,因粮于敌的措施,最适合的是马军征战草原。当年霍去病就是这么干的,所以纵横草原千万里,往来如风,兵锋所向无人能敌,以至于草原民众闻其名而双股颤栗。

卫道自然也清楚这个道理,他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李从璟知道他想说甚么,然而他再仁慈,也知道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但凡大业必然建立在尸山血海之上,远望北方,平静道:“新政推行,本也不是一蹴而就,四镇八州慢上一步,也无大碍。”他默然一下,“淮北州县,再苦三载,可享太平。”

最后这句话一出口,李从璟骤然觉得熟悉,于是想起后世时,为集中国家财力,先行支援城市建设,某位大人物也曾说过,农村百姓再苦几年......

回到寿州城外,大军仍在攻城,激战声震耳欲聋,远传数十里。百战军早已被替换下来,如今担任攻城任务的,是侍卫亲军所部,主持战事的是侍卫亲军副将李彦超,至于百战军则被李从璟勒令休整,养精蓄锐,以备来日大用。

寿州境内的大县,有一个南边的盛唐县,颇有兵马,李从璟已令李彦卿率一部兵马去征讨——李彦卿(符彦卿)即是李彦超之弟。

自李存审(符存审)以下,符氏一门皆将种,已经颇有些传为佳话。

在营中角楼上观望侍卫亲军攻城,攻势虽猛,李从璟却有些不满意,看了一阵,他索性下了角楼,登上棚车之顶,命甲士推向阵前,然后竖起大旗,阵前督战。

眼见秦王来到阵前,众将士莫不一阵凛然,这不仅是动力,更多的还是压力。作为侍卫亲军,虽然没有跟随秦王征战过,但秦王治军严明之名,他们不仅早有耳闻,因身为兵马大元帅,秦王巡查军务时,也没少立威,这下见秦王来到阵前,众将士岂能不肃然?

李彦超也赶过来,询问李从璟有何指令,李从璟在棚车上传下军令:“擅自后退者,斩!左顾右盼者,斩!临阵不前者,斩!”

李彦超领命而去,须臾,此令传遍军中,侍卫亲军的攻势,因之有明显振奋。

李从璟看向战场,面无表情。

戚继光曾言,衡量一支军队要看他的将士,十分之一敢战为合格,十分之二敢战可争胜,十分之五敢战则天下无敌。

眼前侍卫亲军

虽然攻城之势不弱,但真正敢舍身忘死,甘冒矢石奋勇向前的,其实并不是太多,在战斗与在忘死战斗,完全是两码事。

冷兵器战争,每逢激战,将领为何要冲锋陷阵一马当先?除却依仗自身之勇杀出一条血路,就是要以身先士卒之态,让更多将士愿意跟随他舍身忘死的战斗。

“孟松柏!”李从璟骤然一声呼喝。

“卑职在!”孟松柏在车前抱拳,昂首等待军令。

“孤要你亲自进战场,只做一件事。”李从璟将孟松柏叫到近前,细细吩咐一番。

孟松柏很快听明白,领命而去。

他进到阵中,左右游弋,手持一根利箭,箭头不时在一名甲士兜鍪上划一下。

ωωω✿TTKΛN✿¢O

就在这时,高审思出现在城头上,督战之余,他很快就发现了棚车上的李从璟。李从璟的棚车够高大也够显眼,高审思想不发现都难。发现李从璟在阵前督战,高审思陡然眼前一亮。随即,他让亲卫去拿来一张大弓。

李从璟偶然抬头,就见城头上,高审思挽开一张巨大雕弓,弦如满月,一支利箭正对自己,电光火石之间,利箭飞射而出,破空而来,那长空之中,仿佛响起空气被撕裂的声音。

李从璟双眼微眯,身形不动如山。

那穿空而来的利箭,本有雷霆之势,到底因为距离太远,在棚车前仅五步之遥的地方,无力坠落地面。

高审思双目一滞,李从璟嘴角微微勾起。

两人隔着激烈厮杀的战场,遥遥相望,彼此对峙。

“来人!”李从璟一挥手,“移车前行五步!”

“殿下!”

“元帅!”

“万万不可!”

近卫皆惊,就要相劝,方才利箭飞来,落于棚车之前,他们岂能瞧不见,那一箭由于力道不够,差了五步落地,而今李从璟却要移车前行五步,岂不是以身去迎利箭?

高审思分明是善射之士,如果不然,利箭也不会射出这样远。

李从璟双目一凛,看向左右近卫。

近卫们自知军法,不敢再耽搁,硬着头皮,推动棚车前行五步,正好将地上那支利箭压过。

李从璟负手看向寿春城头的高审思,目光平静。

但其自信之处,一览无遗。

挑衅意味更是十足。

高审思恼羞成怒,他本已收了雕弓,这时见李从璟竟然这般模样,一把将雕弓从亲卫手上夺过来,同时抽出一支利箭,引矢在弦,再次对向李从璟。

这一回,看到这一幕的双方将领、将士,就多了。

李从璟身形纹丝不动,临深渊而不惧,近火海而不慌。

便是知道这一箭即便能射中李从璟,以刚才的成效看,也不过是堪堪触及,根本无从破甲,高审思也要争这口气。他深吸一口气,蓄势半响,再度一箭射出!

利箭居高临下,刹那间掠过双方将士头顶,直奔李从璟前胸,飞速射来。

眼看利箭瞬间临近李从璟,所有见证这一幕的人,莫不屏住呼吸。

利箭再度下落,在棚车前四五步外坠地。

竟是与先前一模一样!

李从璟嘴角再度微微翘起。

他身旁的甲士,一阵欢呼喝彩,群情激动。

寿春城上的吴军,脸色一垮。

高审思一把将雕弓重重扔在地上,悲声高呼:“天不佑我大吴邪?”连呼三声,他再度看向城下,咬牙激昂道:“若天果真不佑我大吴,本帅愿死于此城之下,以求不失臣节!”

他为神武军节度使,故而自称本帅。

这一幕很快传遍两军,侍卫亲军因之士气高涨,攻势顿时大涨,而吴军在士气萎顿后,听罢高审思之言,也奋起力战,带着一股悲愤之气。

这一日战至收兵时,唐军曾攻上城头。

一夜无话,且说翌日一早,侍卫亲军整军再战,列阵于营外。在即将攻城之际,李从璟策马来到阵前,孟松柏紧随其后。巡视过一遍甲士,李从璟挥手,示意孟松柏入阵。

孟松柏得令,策马行到阵中,找到昨日攻城部曲,而后在众将士身后行过,但凡看到兜鍪上有一道箭痕的,即令其出阵。

前前后后,百余人被孟松柏叫出阵,这些人站成一排,不明所以。等到孟松柏前来复命,李从璟点点头,而后策马上前,来到这百余将士身前。孟松柏带近卫随行其后,列好阵型。

接下来李从璟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经由近卫之口,传遍军中。

不仅传遍侍卫亲军,便是寿春城头也都听见了。

李从璟看向那百余甲士,“身为帝国将士,食君之禄,百姓以血汗养之,便是期望有朝一日,尔等踏上战场时,能够为国奋战,护君民击不臣,还我天下太平,保我社稷安宁!”

众将士看向李从璟,面色疑惑,不解其意。

李从璟继续道:“昨日,孤王亲临阵前督战,令军法使驰马入阵中,见有临阵退缩、裹足不前者,便以箭头划刺兜鍪,以为记号。而你等百余人,兜鍪上皆有箭痕,难道还不知醒悟吗?”

此言一出,终皆大惊。

李从璟目光冷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尔等随军征战,为何不肯尽力?既然尔等不知忠义,不思报效家国,帝国要尔等何用?阵前孤曾严明军法,尔等明知故犯,是以为孤治军无道吗?!”

“军法使何在!”

“卑职在!”

“斩!”

“得令!”

那百余军士,见甲士们一拥而上,将他们按倒这地,哪能不知自己即将命丧黄泉,纷纷大喊求饶,“我等知错,请殿下容我等一个机会,令我等改之!”

更有人痛哭流涕,言说家中还有老母妻儿,只求殿下开恩,给予将功补过的机会,必定奋勇杀敌,不夺城池不归军阵。

李从璟稳坐马背,面容冷峻,对这些军士的求饶哭喊视而不见。

孟松柏毫不迟疑,抽刀高举,“斩!”

手起刀落,人头滚地,百余具无头尸身,脖颈血涌如泉,颓然歪倒。

三军将士,无不惊骇。

李从璟如刀的目光在众将士脸上扫过,“奋战有功者,赏;畏敌怯战者,斩!”而后调转马头,手指寿春城,“将士听令:攻城!”

使将士畏惧军法胜过畏惧敌人,而后将士能够死战。

两万虎狼,喊杀上前。

寿春城上,高审思脸色一变,“素闻李从璟能征善战,军法严明,不曾想其治军之严,竟至如此地步!”

(本章完)

章两百三一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8)章五十六 天下不复有门阀 我打你脸又如何章一 为国征战不惜身 欲为忠臣不可得(上)章八十三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10)章九十三 江淮王师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四十四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5)掌七十六 锦绣江山万万里 阳关未必无故人(4)章一百七十三 庙算正紧揣敌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上)章一百四十五 立参谋处全军制 屯田有成再扩军(下)章十三 战士之仇章十九 何冲章八十五 缘不在前世今生 事不因有为必成章五十一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7)章五十六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7)章五十一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应天府双杰(下)章四十 西路军接连数战 李从璟大定江淮(1)章九十二 两人阁楼闻雨声 两年之内平淮南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9)章十九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6)章七十三 经营章九十四 天下漕运正当通 中央集权何时强(1)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9)章五十一 军失将当亡【第二更】章六十二 伐谋伐交可得利 唯独伐兵令人惧(下)章九十九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6)章六十九 你说对不对【第二更】章一百四十二 游演武院有三望 说耶律敏待一言(下)章七十五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2)章二十四 国家大政须慎谋 河西大地正待伐章四十八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4)章一百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9)章九十六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4)章四十五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6)章两百五二 战死边疆裹尸还 天下再无契丹贼章二十五 有人北上去做贼 有人出城去止杀章六十六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4)章十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1)章两百四九 一代雄主终落幕 兴亡从来因人事(上)章两百十二 定国安邦波澜起 不平尽去平山河(下)章十六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十一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2)章三一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9)章四十四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5)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章二 鬼斧十手章五十一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7)章七十九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6)章六十七 不惜贱命搏富贵 梁军营中夺功名章五十四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5)章十二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3)章一 北地秋意来时早 国仇家恨苦奈何章五十九 破城章三十八 狡诈恶毒章二十三 你怎会懂我(第二更)章十二 他的决心(第三更)章四十四 忠诚章十六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7)章七十二 换一副书画【第二更】章三十六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5)章三十三 军情处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六 昔日家国残梦里 多少魂梦惊夜雨(中)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头进一步 横渡黄河向胜州(下)章一百零四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中)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来 出入俗世缘何在(3)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云多壮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2)章七十二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7)章三十九 我手握千军万马 要护你一生平安章两百零八 阿保机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3)章七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八十九 指点江山大志显 生子何如孙仲谋章七十七 你要去夏州【第二更】章两百二七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4)章五十一 泽州判官章七十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4)章八十五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1)章八十三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9)章五十五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5)章六十六 人算尽不如天算 奔离新乡向西战章六十五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3)章七十五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2)章八十七 楼房上有轰隆声 得手与杀气腾腾章三四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3)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来 出入俗世缘何在(3)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7)章七十五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2)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2)章九十一 王朴坐论天下谋 何人雄关退千军(上)章七十三 锦绣江山万万里 阳关未必无故人(1)章五六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3)章三十三 从天而降章二十六 崔玲珑寺庙设伏 赵象爻挑选坟墓章四十八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4)章六十七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2)章七十九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5)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6)章十九 练兵之法章一百九十六 贼性难改当如何 恩威并重固后院章四十七 序幕章二十四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