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3)

归义军曹义成、张金来在灵州耽搁了一阵子,养好伤后就由军情处护送到了洛阳,当日休整一天,次日李从璟就在广贤殿召见了他们。

河西情况复杂,各种势力相互争斗,从未有过片刻的消停,死人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不过这也是相对而言,经过曹义成、张金来的叙述,李从璟便知道近年来,河西并没有大的战乱,只是间或有些小冲突。

吐蕃、回鹘、吐谷浑近来都没有十分杰出的枭雄出现,此地有小乱没有大战也合情合理。目下来看,河西的威胁主要来自夏州,不过夏州要往河西用兵,也不是一两年内就能实现的,还需要时间准备。

归义军盼望王师发兵河西,曹义成、张金来在陈情的时候涕泗皆下。唐人在河西乃至西域并不是很多,数十年来死伤太大,虽然与诸部融合,也拉拢了不少人,但势力的确在减弱。

“沙、瓜地带土地贫瘠,虽然归义军不停在劝课农桑,但也不过能堪堪自保而已。早先归义军治下十一州,如今只剩下二州之地,余部基本给各族占去。近年来归义军周旋于各方势力中,一面自固一面与各方交好,但也扼制不住回鹘的觊觎野心......”

曹义成、张金来在陈情的时候,说到艰苦动情处,几乎是涕泗横流,“又且境内唐人日少,他部虽然能拉拢,但都是自私自利之辈,全无尽忠报国之念,一旦发生战乱,实在不敢指望此辈......”

到得后来,曹义成、张金来齐齐伏地拜于殿中,请求朝廷发兵河西,肃清地方其它部族,再宣大唐雄威。

......

当日,李从璟在宫中设宴,招待归义军使者。

翌日早朝,曹义成、张金来于文明殿拜见,李从璟下达敕令,“沙州归义军节度使曹义金加同平章事,拜太保;归义军判官曹义成加左骁卫大将军,归义军录事参军张金来,加左骁卫将军。”

早朝散后,李从璟至崇文殿,召学院王不器、戚同文、李谷等人,到宫中觐见,并宣宰相冯道、中书令莫离议事。

“河西土地贫瘠,粮产不丰,寻常时候自给尚且捉襟见肘,一遇战事便是大灾。朝廷要治理河西、西域,就得想办法提升这些地方的粮食产粮,使得屯田可以供应战事,如此,朝廷才敢向河西、西域用兵。”李从璟先跟冯道、莫离合计了一阵。

等到学院的人到了之后,李从璟便对他们道:“自长兴二年春兴建学院,至今已经三年,第一批学生也已快要完成学业,学院的博士该钻研本门学问的,想必也不至于一个成果都没有,而今朕问诸卿,学院可有办法提升河西的粮食产量?”

王不器回禀:“此事戚博士和李谷正有应对之策。”

戚同文低头不敢直视天颜,得了李从璟应可之后,一五一十的说道:“臣也只是略有想法,不敢言完全有用......去岁臣领农事分院的学生到边地云州‘实习’,实地探查、分析过边地的土地、水利、天文情况,三月下来略有所得,经过臣与众学生对粮食种类的筛选、对水利的改造,云州的粮食产量确有增加。”

“同光年间,陛下在幽州屯田时,曾用过‘大棚育苗’的手段:用密闭式的大棚,控制大棚内的冷暖、湿热条件,增加种子萌发、幼苗存活的比重,再移栽到田地里。这个方法非常实用,现在经过学院改善,已能在北国大多数地方都推广。毕竟种子的萌芽、幼苗的存活,是庄稼生长最脆弱的阶段,如同幼儿一般。安稳渡过这段时日,地方再用精通农事的官吏,配合耕作经验丰富的老农,很容易就能将庄稼培植好......”

“学生李谷有家学,世代精通农事,在学院学习几年后,眼界大开,与博士合力,经过半载尝试,提出了一种‘多样种植’的办法。”戚同文说到这,示意李谷自己解释。

李谷生得面相醇厚,身材也壮硕,性子平和,心思却细腻,很有干实事的品质,闻言身子一抖,立即下拜行礼,言辞略显结巴,然而随着说话的深入,精神专注起来,口齿也流畅了。

他道:“例如在水利条件好的地方,农田里种植庄稼,而于阡陌中栽种桑树等物

,再在农田中的水塘里养殖鱼虾,这样桑树上可以放养桑蚕,而桑蚕的排泄物又是农田的肥料,可以年复一年改善农田,同时桑蚕和肥沃的农田,又能为鱼虾提供食料......可谓一举多得。”

“在某些山区,同一座山不同的高度,其实天文、水文、土地情况不一样,可谓一山有四时,在这些地方种植粮食,可以根据不同的地段,种植不同的庄稼,发挥不同地段优势,再稍稍改良一下相关条件,就能极大提升粮食产量,也能让土地利用的更加充分......”

李谷说完,不安的怔在那里,却是一时想不好怎么结尾,憋得脸通红,又担心自己说的东西不能得到皇帝的认可,不禁局促难安。

李从璟听完这些,却知道戚同文、李谷所言的内容,都是真正实用的农桑知识。穿越前他好歹也是一名所学庞杂的文科生精英,虽然没考上好大学,但那都是英语托的后腿,眼下见戚同文、李谷所说的东西,隐隐与自己曾今所学相合,便知对方有真材实料。

“兴办学院果然是明智之举。”李从璟心里如是想到,这便笑容可亲的让李谷落座,将他们好生褒奖了一番,而后加以鼓励,让他们不要怕犯错,要敢于尝试敢于失败,如此才能得出真正的好东西来,最后道:“下去后跟曹义成、张金来合计一下,听他们介绍一下河西的情况,看看诸番手段能否实用,但凡有苗头,戚同文,你在学院中找些精通农事的博士、学生,尽快组建一个队伍,准备跟曹义成、张金来去河西。”

河西、西域虽然土地贫瘠,那也是相对而言,并非一毛不拔之地,后世多样农业不也发展得很好?眼下虽然没有后世那些高科技,但历代以来也不乏在河西、西域改善农事,做出不俗成绩的官员,林则徐不就到伊犁河谷屯过田么。

李从璟相信,有学院的实才们发挥特长,用上一点时间,河西、西域的粮产增加并不是痴人说梦,而一旦彼处的粮产提上来,或者说只要有了提上来的实际办法,他就敢往河西、西域用兵、驻军,建立坚不可破的统治。

数日后,王不器回禀,戚同文、李谷已经跟曹义成、张金来了解了河西、西域的土地、气候情况,正在初步进行研讨。

半旬后,王不器再度回禀,戚同文的队伍已经组建好,随时可以随曹义成等人开赴河西。

而这时,早已到了洛阳的定难军节度使李绍城,再度被李从璟召见。

“灵州、盐州都划归你治下,静难军、朔方军合二为一,统称朔方军,治州灵州,即日起,你就是新任朔方节度使。此番随归义军的使者队伍一同启程,到灵州上任。”

“臣谨遵诏令。”李绍城精神一震,自安史之乱后,这还是朔方军第一回被加强,背后意味着甚么,不言自明。

“今岁朝廷的用兵重心是江南,暂时不会对河西有多行动。但你到灵州后,务必好生整饬边防、精练边军,同时配合军情处,往河西渗透。凉州、甘州、肃州将灵州与沙州隔开,朕知道朔方军现在也无法兵进沙州,但这回曹义成和学院的博士、学生到沙州,朕却要你发精骑沿途护送。”

李从璟看着李绍城,眼睛清明,“朕要告诉河西、告诉西域,安史之乱近两百年后,大唐已经再度复兴,归义军是我大唐的英雄,谁敢为难我大唐的英雄,大唐的精骑铁甲可不是摆设!朕还要告诉河西诸族,告诉西域诸族,我大唐马上就要一统江南,朕的数十万王师枕戈待旦,无不翘首西望,谁敢触我大唐的霉头,来日朕就亲提王师,灭他九族、抄他祖坟!”

“臣肝脑涂地,愿为陛下先锋!”李绍城拜伏于地。

“朔方军能否重拾失去的荣耀,就看你的了。”李从璟最后说道,眼神冷了冷,“主意提防夏州。”

李绍城退下后,李从璟又把冯道、莫离叫了过来。

“朝廷要发兵河西、西域,粮食的稳定供应是重中之重,但也并非只有这一个关键问题。从洛阳到灵州的官道,已经多年未曾翻整,昨日朕接到军情处的上报,经过实地查探,十里官道,少说也有三里坑坑洼洼,有些地方更是杂草横生。路中间长草,路两段凹陷

,这等道路王师如何奔行?一旦遇到阴雨天气,大军的辎重还走不走了?”

李从璟对冯道和莫离说道,“驿站也年久失修,有的驿站里一匹像样的马都没有,有的驿站老卒,甚至数年没有收到过俸禄,只得在驿站旁开田种菜,有的驿站甚至干脆就荒废了,这怎么行?天下驿站一千五六百,哪怕只有十之二三是这等模样,也足够骇人。”

“这件事宰相领头,由兵、工等部派遣官吏一里一里查探。道路该休的要修,该填坑的地方填沙石,该割草养护的地方割草,该架桥的地方建石桥,该建造涵洞排水地方一个也不能漏,该加宽的地方要加宽,陡坡该改缓的地方要改缓,一言以蔽之,官道就得有官道的模样。”

“此外,三十里一驿,驿站大小、马匹数量、驿卒多少、馆舍房间,本朝初都有制可循,修缮起来并不难,同时也得主意满足眼下的需求,还望诸卿勉力为之!”

最后,李从璟说道:“今日到灵州的官道、驿站要翻修,日后天下的官道、驿站都是如此。不要怕花钱,朝廷推行新政,大治天下,得来的赋税就该花在这些地方。若是钱不够,朝廷再想法子,但绝不能在这些问题上敷衍了事!”

冯道、莫离皆俯首称是。

最后,莫离留了下来。

李从璟跟他说起归义军的历史,“初,本朝定河西、西域,玄宗时,沙州驻军四千余,隶属河西节度使。安史之乱时,诸军入中原与乱贼作战,河西、西域边防空虚,吐蕃趁机来攻,遂为吐蕃所陷。沙州自此与中原隔绝,军民鏖战二十年,终为吐蕃攻破。”

“六十年后,沙州将门之后张义潮横空出世,带领唐人历经无数血战,逐吐蕃军。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克复整个河西与一部西域,以瓜﹑沙﹑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十一州户籍、地图献于朝廷,由是大唐朝廷不发一兵一卒,而重得河西、西域。”

“后,回鹘侵扰,归义军与之血战数十年,力尽兵绝,终因内部动乱与诸族入侵,辖地渐失,只能守住瓜、沙二州。而今,沙州与灵州之间的凉、甘、肃等州,为诸族把持,归义军不复能与大唐相连。便是翘首东望,极尽目力,只怕也看不到贺兰山......”

“便纵如此,归义军依旧奋战不休,为唐人守疆土,还不忘时时遣使入朝......”

说完这些,李从璟心头如压巨石,久久不能缓过气来。

昔年,五胡乱华,北国为异族窃据,而有冉闵奋躯而起,带领汉人血战,于群狼之中,拯救北国汉人尊严,创立汉人国度。

归义军岂不如是?

且,归义军孤悬“境外”,彼处唐人稀少,战争就更加艰难。无数唐人终其一生,直至战死,都不能见一眼大唐国土。

此等悲壮豪迈之举,除却唐人,何人能为之?

“昔年,本朝国势鼎盛之时,安西都护府之西,还有大宛都督府、康居都督府、姑墨州都督府、月氏都督府、昆墟州都督府、写风都督府、修鲜都督府、条支都督府、波斯都督府......疆域之广,直达咸海、波斯一带。”莫离喟然叹息,折扇收在手中,忘了摇动。

“昔年大唐雄威如此,所以王玄策以五品朝散大夫之身,只因出使天竺受到不公待遇,便能只身能纠集外邦军队,在距离洛阳万里之外的地方,灭了别人的国。除却唐人,谁还有这等本事与豪气?”李从璟负手远望长天,身如劲松立山峰。

默然片刻,李从璟对莫离道:“班超投笔从戎,以三十六人定西域,自此之后,河西、西域之地,便是我中华的祖宗疆土,不可尺寸与人。而今朕要再定河西、西域,必须得先平定江南。大唐虽然不惧两线征战,但河西、西域包括吐蕃,毕竟偏远之地,不能如唐人世居之土一样,平了就定了。况且北方还有契丹未灭,大唐虽然不惧诸邦,但朕却没有掉以轻心的习惯。”

莫离肃然颔首,“理当如是。”

定鼎元年秋八月末,王师南征闽地、岭南。

——————

感谢粉红头盔的六千赏,感谢所有投票与打赏的兄弟!

(本章完)

章七十二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7)章一百零六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7)章四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4)章二十一 都是我的东西章七十一 我比你强章两百零五 百战山河寸寸血 拼却死地开生门(下)章二十六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5)章九十五 天下漕运正当通 中央集权何时强(2)章一百四十一 游演武院有三望 说耶律敏待一言(中)章五七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4)章十五 接城章两百零七 阿保机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2)章十四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5)章五十九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5)章三四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3)章一百二十二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5)章九十 一别数载仗剑来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五十一 军失将当亡【第二更】章五十二 天下士子入洛阳 衣冠南渡自此终章一百零六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7)章十九 练兵之法章七十二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7)章一百零四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5)章一百六十七 上阵父子死沙场 但留残躯祭英魂(1)章六十九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4)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2)章一百三十一 盛情相会说前路 建安已下望辽东(中)章四十五 宿命章八十一 良禽择木离暗主 坚心赴死慨而慷章七十七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4)章一百零五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下)章七 虎狼环饲亦前行章八十八 大浪来袭群鱼跃 风雨一路洗鲜血(1)章五十五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6)章四十三 相亲(中)【第二更】章一百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7)章三十九 女豪镇契丹章一百五十五 闻君欲行来相别 大势将成起异变(1)章一百七十九 南撤又待追兵来 及战日落惨遭败章三十八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7)章七十七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5)章一百九十六 贼性难改当如何 恩威并重固后院章五十六 精骑破敌甲【第一更】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2)章三十七 唐军之北来章七十 北面有朋远方来 三问三答见生死章四十七 序幕章五六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3)章六十一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4)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将去尽 行远何处觅归程(下)章五十二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8)章二十二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6)章八十七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3)章二十三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7)章二十九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7)章七十二 换一副书画【第二更】章七十九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6)章一百零七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8)章五十四 莫离(第三更)章三十四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3)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谋 大争于天下(3)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来 出入俗世缘何在(2)章五十八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1)章九十九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6)章五三 非人相非非人相 非我相非非我相章一百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7)章两百十一 安国定邦波澜起 不平尽去平山河(中)章九十七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4)章两百零四 百战山河寸寸血 拼却死地开生门(中)章十 淇门之变(2)章八十 亲至芙蓉掀帘幕 一骑独上古北口(中)章五十一 军失将当亡【第二更】章二十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7)章十 三军之事莫密于间章一百二十四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7)章二十二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9)章二十七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复营州 马蹄不停向渤海(3)章二十三 你怎会懂我(第二更)章九 先帝功业吾功业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六十九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4)章四七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1)章两百零四 百战山河寸寸血 拼却死地开生门(中)章二 为国征战不惜身 欲为忠臣不可得(中)章一百八十三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1)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来 出入俗世缘何在(3)章三四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3)章六十八 太原小娇娘【第一更】章五十八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9)章八十七 楼房上有轰隆声 得手与杀气腾腾章六十一 落魄刀客悲杀人 梁军谋深初接战(中)章一 百战军都指挥使章三十九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0)章两百五二 战死边疆裹尸还 天下再无契丹贼章两百零一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4)章三 为国征战不惜身 欲为忠臣不可得(下)章一百四十二 游演武院有三望 说耶律敏待一言(下)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积薄发正道行章十五 淇门之变(7)章三十七 嚣张李从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