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5)

伊州之守将,陈姓,“其先自唐开元二年领州,凡数十世,唐时诏敕尚在”——这是赵宋官员的记载。

“张帅复兴归义军时,伊、西二州皆在十一州之列,而后归义军内乱,回鹘击败想要趁机再占据西州的吐蕃,取得西州之地,而后四面扩张,伊州守将降之。如今西州回鹘势大,屡有东扩之意,伊州随之。伊州守将陈达良,本将与他有过一面之缘,说好听些,是左右逢源之辈,说不客气些,回鹘之将也!”

行军途中,曹义金如是对孟平说道。

“依照军情处的调查,伊州陈家式微,比不得沙州归义军,乱世之中为求生存,只得依附强者,这倒也无可厚非。”孟平道。

“话虽如此,但如今王师至此,陈达良竟无开城迎纳之意,却是说不过去。他的祖先本是大唐守将,受吾皇诏令守卫伊州,这些年来虽然命运多舛,但眼下王师既然来了,他不开城相迎,此等行径,与叛臣何异?”曹义金对陈达良的感官很是不好。

孟平笑了笑,不置可否,“当年西州回鹘大兵压境,他姑且降之,如今我王师到了,他焉有不降之理?他若不降,只能说明,在他看来,王师军威不如回鹘。”

听闻孟平此言,曹义金寻思片刻,旋即哂笑:“如此说来,陈达良的确会降。”

不日,禁军抵达伊州,于城外扎营列阵,准备攻城。

伊州,即后世哈密,州治伊吾县,地处盆地平原,乃沙漠绿洲,为丝绸之路要道,某种意义上的咽喉之地。

伊州城头,陈达良正在眺望禁军军阵,与身旁的将士一样,面有惊骇之色。禁军步卒大阵静立如湖海,万千精骑奔腾似江流,铁甲如壁,骏马似云,枪矛如林,无一不是触目惊心。

“报!将军,四面城墙外的劲弩数量已经点明!”

“多少?”

“每面城墙外皆超过千张,合有近五千劲弩!而且......”

“而且都是大弩?”

“是!”

“五千大弩......五千,都跟我守城将士差不多了......”

“将军快看,那是何物?”

“那是......攻城车?”

悠忽间,天空中一只巨大铁球落下,砸在城墙之外,轰的一声爆开,势若惊雷落地,火光烟尘四起,砸出七尺大坑。不等陈达良反应过来,接二连三的铁球腾空而起,纷飞如雨,似陨石将落,相继落于城墙之前。一片震破耳膜的爆炸声中,火光如海潮,遮蔽万物,热浪迎面扑来,烧得人脸发烫。待得雷声停止,火光烟尘落下,陈达良与其将士,都是目瞪口呆,只见城墙前,已是一片坑坑洼洼。

“这......这是甚么东西?”

“没......没见过啊!”

“这要是落在城墙之上,城墙还不跟纸一样?”

陈达良忍不住双股轻颤,再看城外大弩阵,再看城外精骑洪流,再看城外湖海大军,他没有纠结太久,转身就问左右:“回鹘的兵马还有多久能到?”

“狮子王正在集结重兵,还未从西州出发。”身边的人回答。

“如此......怕是等不到了!”陈达良面色苍白。

“陈将军意欲何为?难道你准备投降不成?尔受可汗之恩,岂能不战而降?!”在陈达良身旁,有回鹘官员厉声斥问。

陈达良看了他一眼,手指城外,“阁下若是不服,本将大可调拨人马给你,由你带军出战,如何?”

“你......”回鹘官员顿时被噎得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

不时,有百余骑奔至城前,当先骑将手持军令,不紧不慢的展开,也没看城头一眼,例行公事般展开,大声读道:“伊州守将陈达良,尔之先

祖,受命于朝,为大唐镇守西疆,今,本帅领十万禁军西征,必复安西,重置安西四镇,你若愿为大唐忠臣,速降,若愿为大唐逆贼,速战!”

言罢,骑将收了军令,竟是也不问陈达良的意思,直接调转马头转身就走。

“这......此人怎能如此猖狂!”城上有将领恼羞成怒。

陈达良看了他一眼,“你想出战?”

将领语塞,脸色阵青阵白,最终只得怏怏退后。

陈达良环视众人一眼,“尔等谁敢出战?”

众人无不低头。

陈达良怒从心中起,忍不住吼道:“既然都不敢出战,那还杵在这作甚,开城门,出迎啊!”

言罢,愤然一甩手,推开众人走下甬道。

众人面面相觑,先后反应过来,连忙跟上。

禁军大阵后,在望楼上看到伊州打开城门,曹义金先是微怔,而后对孟平笑道:“大帅果然料事如神,这陈达良终究是降了。”

“陈达良虽然是伊州守将,但追根揭底,他不过是替人看守伊州,自身并非真正的主人。既然如此,自然也犯不着卖命。”孟平笑了笑,“曹将军,且与本帅一道,去伊州城内走走看看。”

“好!”

曹义金跟着孟平来到城前时,陈达良已经解甲换上寻常衣袍,带领众将等候多时。见到孟平,陈达良立马迎上来,行礼过后泪流满面道:“戍守伊州多年,末将无一日不在企盼王师西临,如今终于见到孟帅,末将死而无憾了!”

孟平当然不相信陈达良这话,不过仍要认可陈达良的功劳,“陈将军世代为大唐守伊州,劳苦功高,本帅岂能不知?此番陈将军主动开城迎纳王师,本帅也会如实禀明吾皇。”

“多谢孟帅!”陈达良拜谢再三,侧身让开大道,“孟帅,请入城!”

......

“西州回鹘可汗自称阿斯兰汗,西域人称之为狮子王,如今势重天山南北,九姓乌护与龟兹回鹘,都遵其号令,其王帐夏至北庭,冬在西州。”州府中,陈达良不遗余力为孟平介绍西域形势,“天山西麓,则是突厥后裔葛逻禄,与西迁回鹘共同建立的喀喇汗王朝。”

“依照你先前所言,西州回鹘东来的兵马已经在集结,不日就会东向而来?”孟平问。

“是。先前孟帅出兵,伊州的回鹘官员急报西州,狮子王遂集结大军。”陈达良讪讪道。

“舆图!”

西州一带即是吐鲁番盆地,西州、伊州一带,位在天山东支南麓,并不属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少、绿洲多,比于阗的环境要好上太多,虽与中原不能比,但也堪称西域盛地。

“进军西州,抢占蒲昌!”看罢舆图,孟平拿定主意。

蒲昌是西州辖下的一个县,跟蒲昌海没有半分关系。自伊州进军西州,行军路线便是沿着天山东支南麓而行,一路过伊州境内的罗护守捉、西州境内的赤亭守捉故址。

西州之所以是盛地,从它下辖的县邑数量就可以看出来,甘、肃、瓜、沙、伊等州,辖境内都不过一两个县,而西州则有蒲昌、柳中、交河、天山、高昌五县。

历经多日行军,禁军抵达蒲昌。

与此同时,西州回鹘的兵马,十余万之众,也抵达蒲昌。

两军遂于蒲昌展开会战。

......

洛阳,大雨滂沱之日,有电闪雷鸣。

崇文殿中,一副巨大的舆图悬挂在墙壁上,长宽逾丈,李从璟负手立于舆图之前,手里握着一份军报。

禁军在西域取得的进展,比他想象中要快上太多。

恭立侧旁的敬新磨见李从璟久久未动,久久不曾言语,忍不住试探着问:“官家,军报上说的

,可是王师取得了大捷?”

李从璟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微微颔首,“蒲昌会战,两军二十余万激战十余日,孟平大胜,斩首级两万余,俘狮子王,进驻高昌城,回鹘诸部遂争相归附。”

敬新磨大喜,“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官家该高兴才是啊!西州回鹘归附,西域就再无大寇了!”

“是天大的好消息,也的确该高兴。”李从璟轻叹一声,“但朕却别有所想。”

“官家想的是甚么?”敬新磨好奇的问。

李从璟的视线在舆图上没有挪开,只说了两个字:“中华。”

半响,李从璟才继续道:“有史以来,自三皇五帝至夏商再到周,祖先之所,从黄河之畔,一隅之地,不停往外扩张,无数部落先为蛮夷,受我祖先征服,乃为中华。天下广阔,一人难以管辖,天子遂分封诸侯。起初,一诸侯分一地,一地只有一城,彼时,王有天下,侯有城池,大夫有家。一城即是一诸侯,一诸侯即一国,数百诸侯即数百国,合为天下。其后,诸侯治理邦国,生民渐多,城池也渐多,到了春秋战国,一国之内,遂有数城,诸侯国相互吞并,一国遂有数十城,又且,四方夷族得周天子敕封,亦为诸侯,中华之地,乃至千万里。当此之时,诸侯于国内置郡县,统辖数十城,一诸侯国便成了一个天下。战国君主皆称王,名副其实也。及至始皇帝平天下,遂确立海内疆土之基础。”

“天下之大,不在长城之内,更在长城之外,塞外诸邦,与千年之前,黄河之外四夷,有何区别?秦朝之后,天下屡次分崩离析,终究一统,每当海内一统之时,君主莫不昭告天下,言天下分裂已久,人心思定思一统。君不见,自汉朝以来,西域之地,亦为中华,西域之民,思定思一统之心,与中原并无二致。往先,朕以为西域之地,诸族杂居,平定西域,有千难万难,如今见王师所向披靡,闻西域之民,多服中国衣冠,乃知,汉初的西域三十六国,自汉朝以来,便已化城邦为郡县,是我中华之天下,西域诸族,亦早已是我中华之臣民。”

李从璟长舒一口气,又道:“昔年五胡‘乱’华,而今,中原之地不见五胡,唯见中华,西域诸邦诸族,何尝不也是如此?回鹘占据高昌,仍旧遣使入朝‘报捷’,受我中华册封,黠戛斯远在万里之外,一朝破回鹘据有王庭,同样遣使入朝,求我中华册封,并且世代进贡不息,为何?无它,因我是中华,因他慕中华,亦愿为中华。中华之强,中华文明之盛,天下之大,何人不顶礼膜拜?”

言及于此,李从璟想起赵宋,语气不免沉了几分,“自汉以来,千年以降,我中华有过和亲诸族之举,但论及进贡,向来是诸族进贡我中华,而无中华进贡四夷之事!且我和亲诸族,亦多被诸族视为恩宠荣耀,于阗、西州回鹘,百年来,皆自称为‘甥’,即是明证。汉唐,汉唐,何为汉唐?汉唐,即是天下!何为天下?万邦朝贡之地,即为天下!汉唐君臣,汉唐百姓,都能拍着胸脯说,中华即天下!”

敬新磨口瞪口呆,接不了话,只是用敬畏崇拜的眼神望着李从璟。

“汉朝开疆,有西域,本朝扩土,有四方都督府,若是依照常理,北方草原,亦该为我大唐所征服,为我大唐之郡县。然百年来,中有回鹘吐蕃乱四方,今有北方出契丹,此岂非我大唐君臣之过?!”李从璟目光凌烈,“契丹者,享我中华之文明,仿我中华之行事,却自立为皇帝,僭号天子,真是岂有此理!”

一甩衣袖,李从璟自舆图前转过身来,目光穿过宫殿大门,穿透殿外大雨雷电,字字掷地有声:“这天下,可有王侯无数,但只有一人能称帝!”

——————

第九卷,终。

————

下一卷收尾。

(本章完)

章六十 伐谋伐交可得地 唯独伐兵令人惧(上)章七十三 经营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谋 大争于天下(3)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0)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2)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战有人行 有人梦甜有人醒章七十五 一片肝胆谁人知 既入檀州势如何?章九十八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5)章十五 心血灌帝国 不负为男儿(上)章两百二九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6)章一百七十 军堡军堡何安在 边境边境局若何(上)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7)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敌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二十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三十四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3)章六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6)章九十六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3)章五三 非人相非非人相 非我相非非我相章五十八 折势断其角【第三更】章四十五 先声夺军心(2)【第二更】章二十一 教育章二十六 阵战(下)章五十一 军失将当亡【第二更】章十八 蒹葭苍苍,血染一方章七十四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1)章十六 淇门之变(8)章二 最是真诚少年心 边军功过凭谁说章十七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7)章十一 他的战斗(第二更)章五十一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2)章五十 李继韬的怒火章五十五 李从璟的布局章四一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3)章一百四十 游演武院有三望 说耶律敏待一言(上)章两百五一 一代雄主终落幕 兴亡从来因人事(下)章七十四 锦绣江山万万里 阳关未必无故人(2)章三十九 女豪镇契丹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一百七十八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战需得有力为(下)章十一 平静湖面暗流动 一时英雄俊人物章三 生我所恋 死我所恶章三九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1)章三十四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2)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复营州 马蹄不停向渤海(4)章六十九 名将章六十 伐谋伐交可得地 唯独伐兵令人惧(上)章七十三 经营章八十五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1)章九十七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4)章两百三五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2)章五五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2)章三十七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8)章八十六 识君方不昧此生 知妾便无意错失章两百三七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2)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战活离阵 将军浴血为哪般(上)章十六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四十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1)章七十四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1)章二十三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2)章五十八 折势断其角【第三更】章五十七 首战怀州城章二十五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4)章八十七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3)章一百四十八 谋利有成志士归 去王称帝性未改(上)章十五 淇门之变(7)章一百零八 耶律敌烈所图何 风云际会桑亁关(3)章五五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2)章四十九 谁也别想过去章七 三个锦囊章三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2)章一 雄才大略为君王 盛世帝国新大唐(1)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4)章六十八 一朝得领五千甲 踏碎关山觅封侯(4)章六十一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6)章八十四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3)章九十 大浪来袭群鱼跃 风雨一路洗鲜血(3)章二十五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9)章四十六 先声夺军心(3)【第三更】章一 北地秋意来时早 国仇家恨苦奈何章一百八十七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5)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1)章五十三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9)章四十九 谁也别想过去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章五十一 军失将当亡【第二更】章两百三八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3)章二十八 百战安义(7)章一百零二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7)章三十二 大争之世章十六 疯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九十二 顺势破势天下势 一老一少分生死章二十七 百战安义(6)章两百十一 安国定邦波澜起 不平尽去平山河(中)章三十八 琵琶伴美酒 各享五百岁章七十五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2)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争【第三更】章十七 淇门之变(9)章两百三五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2)章八十一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