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 雄才大略为君王 盛世帝国新大唐(4)

首先抵达幽州的是先锋百战军,与卢龙军是故人,时任主将赵弘殷,也是老面孔,李彦饶出城相迎、安排扎营事宜的时候,与赵弘殷相谈甚欢。

出征契丹的军队由太子李重政与枢密使夏鲁奇率领,前者是招讨使,后者是行营都统,来的也是禁军精锐,久负盛名的将领,除却出镇河西、安西的部分,如安重荣、高行周、王思同、李从璋、李彦卿等,俱都随行在列,不过孟平没有随军前来,作为军功已满的将领,他如今统率五万禁军坐镇洛阳。

赵弘殷没有在幽州停留多久,既是先锋,自当有先锋的位置,两日后就去了仪坤州。抵达仪坤州后,赵弘殷着即安排驻扎,并且派遣大量游骑、斥候,依照惯例,对方圆五十里范围内的敌军势力,进行拉网式的清扫。

随着十五万大军陆续过境,幽州一线的百姓,俱都听闻了帝国要灭契丹的风声,于是群情激昂,妇孺老弱自发组织起来,携带酒肉吃食守在官道旁,见着行军队伍便涌出来,逮着谁就是谁,把携带的东西都塞过去,青壮男儿则纷纷涌向军营、官寺,振臂请命随军出战。

——然而更多的青壮,却早已被组织起来,运输大军的各种物资,保障大军的后勤供应。

......

依旧是初秋,依旧是幽蓟边界。

官道旁有一家木棚搭成的小店,看起来依然颇为简陋,里面依然只有三五张木桌,几条板凳,简单却不凌乱,桌凳摆放得很是整齐有度。

木柜旁,一个年迈的老人,依旧斜躺在藤椅上,眯着眼睛享受午后的斜阳,低声哼着不知名的小曲,手指在扶手上有节奏的轻轻敲打,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

小溪边,照例响起一阵悠扬的笛声,婉转绵长,正如这初秋的风,和风中飘然的落叶,带有一丝淡淡的萧瑟和清愁,却又似精灵般轻盈灵动。店中的客人不知不觉被吸引,都偏过头望过去,

哼着曲调怪异小曲的枯瘦老人,停止了手上的动作,微微起身,看向溪边。他那已经浑浊的老眼中,依然有怜爱,只不过怜爱之外,还有些难以言说的情绪。

小溪旁吹响梆笛的,不再是那豆蔻年华的少女,而是人到中年的妇人,只不过她的肤色依然很光滑,让她看起来还不到三十岁。一曲罢了,妇人没有等老人喊她招待客人,就主动从溪边回来。

笑着与老人言谈两句,妇人就进了棚子,主动招呼棚子里不多的客人,询问他们的需求,为他们端上茶水。

事情并不多,妇人做完之后,就搬个了小凳,坐在老人身边,与他闲话家常。夕阳从棚檐落下来,散发着些许暖意。

“官寺每年都会给您派发粮食银钱,足够您衣食无忧了,怎么还要守着这件小棚子,每日来回折腾,您也不嫌累?”妇人温柔的语气中带着些许责备。

老人笑了起来,露出已经没剩两颗牙齿的牙床,“衣食无忧又如何?若是手上没个事做,那会闲得慌,就真是混吃等死了。这棚子虽然不大,但却是赶路人歇脚的好地方,我守着这个棚子,每年也不

知要方便多少人。”

妇人又是敬佩又是无奈,只得说道:“我就说怎么昨天看账本的时候,发现您每年还倒贴银钱呢,原来就没指望着赚钱。”

老人笑得像个顽皮的孩童,透露着一股自我满足的得意。

不时,官道上出现了一支骑队,不是军中甲士,也不是行商队伍,谈不上鲜衣怒马,却也衣着不凡,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是等闲角色,像是哪个大户人家出游。

藤椅上的老人,眼睛眯了起来,眼中一闪而逝的精光,暴露出他心绪的波动。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故人,准确的说,是和许多年前一样,装扮一样的故人。

那个故人,年过不惑,背着六把刀。

这世上会背六把刀的人不多。实际上,老人一生也只遇见过一个。事实上,让他至今印象深刻的,不是那个背六把刀的人,而是那人跟随的对象。

眼下,在那个背六把刀的人身前,是一个锦衣少年公子,玉带白马,丰神俊朗,没有带冠帽,这意味着他还没到及冠之年。

骑队在小店外停了下来,当先的锦衣少年下了马,走到老人面前,行了一礼,笑着道:“老人家安好。”

老人祥和的笑了笑,很好的将眼中微弱的精芒敛去,“郎君有何贵干?”

“来讨碗茶水喝。”少年郎的笑容不轻不重,没有刻意为之的谦和,反而让人觉得亲切。

凉棚里的妇人神色有些异样,自打她见到那锦衣少年,就在迟疑着要不要去见礼,不等她拿定主意,老人已经让她伺候些茶水,妇人便收起了心思,专心做些已经很多年没有做过的事。

妇人伺候少年郎茶水的时候,老人看向那背着六把刀的男子,“你我可曾见过?”

男子站在少年郎身旁,寸步不离,闻言笑道:“刘老好记性,同光二年,在下曾随主人到过此地,也跟刘老讨要了几杯茶水。”

刘老露出追忆之色,半响后点头道:“的确是同光二年。我不会忘记,正是那一年,当今陛下出镇幽州,率百战军在葫芦口大败契丹贼,从此幽燕百姓,便跟着陛下戍边复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岁月......”

说着,刘老看向中年男子,“想不到快二十年了,今日还能再见足下,足下风采不减当年,真是幸甚。”

锦衣少年听到这里,转过头来看向中年男子,脸上带着揶揄的笑,“出行前我还纳罕,为何这回到幽州来,你要弄这一身行头,背上六把刀,原来是为了让人认出来。”

中年男子嘿然道:“想当年,我在幽州也是有过不少光辉事迹的!”

话至此处,刘老看锦衣少年郎的目光就大不一样了,不过双方谁也没有主动戳破身份。

“不出意外,今年之后,北方就不会再有契丹贼了。幽云边境的将士百姓,为大唐戍边数百年,肩上这副沉重的担子,也终于可以卸下来。”锦衣少年郎颇有些感慨的对刘老说道。

刘老点点头,浑浊的眼中含着沧桑,“幽云军民,为大唐戍边数百年,为中国戍边千余年,

一直跟长城之北的蛮贼厮杀不休。一代接一代,一辈传一辈,这长城内外,也不知沾染了多少鲜血,埋下了多少白骨......国家强弱不定,而边患连年不休,幽云的军民既悲愤又无奈,然平心而论,大家也都期盼着边患真正消除那日的到来,可以永久过上太平日子。当年陛下出镇幽州的时候,被称为幽云之福,变了幽云的天,也让我等都看到了一点希望......不曾想,这点希望,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就要变成现实了......”

说起往事与自个儿的切身体会,刘老的话多了起来,锦衣少年多是静聆听,偶尔应和两句。

不知不觉间,一个多时辰过去,骑队重整队伍,再次出发。锦衣少年郎与刘老拱手作别,临行之际,锦衣少年郎既没有豪言壮语,更不曾许下甚么承诺,只是目光更加坚定。

他本也无需豪言壮语,更无须许下承诺,因为他此行的任务,就是把豪情用在实处,把承诺变为现实。

眼看着骑队消失在视野中,刘老复又躺在藤椅上,慢悠悠的哼起小调。只是脸上的笑容,却是再也收不住,那是看到某种大业与荣光,被后辈继承之后的欣喜与自豪。

“您可知道这少年郎是何人?”妇人在刘老身旁坐下的时候问。

“怎么能不知道?”刘老嘿然笑道,“那刀客之前是陛下的亲卫,如今能让他随行护卫的,除了太子还有谁?”

妇人轻笑道:“他叫丁黑,方才也看到我了,不过和您一样,没有戳破这场聊闲。”

“那太子就不认得你?”刘老奇怪道。

妇人回答:“太子还没长大,我就从军情处退了出来,这些年我在洛阳深居简出,太子又是个勤政的储君,便是有两回来府上拜会,或者宫廷设宴的时候,碰过面,眼下我这副装扮,仓促间他又哪里认得出来。”

刘老点点头,接过妇人手中的茶水喝了一口,“细细儿,你都回来两天了,怎么不见杜千书那小子也回来看看我?难道这小子官越做越大,孝心却越来越少,不稀奇我这两碗粗茶了?”

“那倒不是,他这回到幽州来,是跟王朴一起的,要谋划着处理战后契丹民政大事,忙碌的时候分不开身也是有的,您就不要怪他了。”刘细细宽慰道。

刘老哼了一声,佯装不满,“嫁出去的孙女泼出去的水,胳膊肘净往外拐!”

他这句话还没说完,官道上又出现了数骑,为首的正是杜千书,老远就下马小跑过来。

看着杜千书过来,刘老双眼微微眯起。

这个小跑起来跟小时候好似没甚么两样的家伙,到底还是娶了青梅竹马的细细儿——那个曾今不惜跟着李从璟的商队,也要去西楼找他要一个答案的豆蔻少女,那个不惜进军情处成为一个杀手,也要离他更近一些的痴情小娘子。

......

李重政赶到古北口的时候,仪坤州的战事已经开始,虽然他执意要去前线,却还是被众人拦了下来,最终他就站在古北口的关隘上,面北聆听彼处的金戈铁马。

(本章完)

章八十三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9)章两百三十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7)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3)章二十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0)章五十四 美妇如蛇频吐信 步步惊心因何人章三十四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3)章二八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6)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1)章五十六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7)封推感言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战有人行 有人梦甜有人醒章两百二三 万人布局成天网 横死三个臭皮匠章七十四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1)章五十四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5)章八十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3)章一百三十六 势有分合难预料 夜半有人入梦来(下)章九十二 顺势破势天下势 一老一少分生死章六十一 伐谋伐交可得地 唯独伐兵令人惧(中)章三 生我所恋 死我所恶章九十三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1)章七十九 将士百战方为雄 皇帝疾行援兵城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6)章五十八 总攻章六十八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6)章四十一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2)章九十 一别数载仗剑来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十五 有人西楼杀宰相(4)章八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8)章四十三 洛阳秋雨日绵绵 北归之人入东宫(1)章一百零四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中)章三十九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8)掌七十六 锦绣江山万万里 阳关未必无故人(4)章八 一载相识十载别(2)章四 大厦将倾何人扶 天下苍生问谁顾章三十六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10)章七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7)章七十八 为君说新政【第三更】章六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4)章九十七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4)章十二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3)章十五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5)章四十二 董璋章一百四十九 谋利有成志士归 去王称帝性未改(下)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七十八 为君说新政【第三更】章二十六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5)章两百零四 百战山河寸寸血 拼却死地开生门(中)章十九 何冲章九 首殇阆州破 初捷剑门克(2)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台 欲我舰队出东海章九十七 论学堂里惊天下 十万王师围金陵(1)章四十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2)章七十六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3)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2)章二十六 崔玲珑寺庙设伏 赵象爻挑选坟墓章八十一 亲至芙蓉掀帘幕 一骑独上古北口(下)章五十五 生搏死斗欲突围 临死不忘顾大义章三 为国征战不惜身 欲为忠臣不可得(下)章八十四 大争之势周复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三十一 宴会风波章十三 战士之仇章八十一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8)章一百二十六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9)章八十三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10)章十八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2)章二十二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6)章二十 当年明月仍皎洁(中)章五五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2)章九十七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6)章五十五 李从璟的布局章一 王于兴师章七十七 弹冠相庆何其急 悲剧未尽马小刀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无同生章六十七 去迎接他们【第三更】章六二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9)章七十四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2)章五十三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3)章八十五 是非成败问谁定 残阳独映血火关(上)章六十四 谁在喊威武【第三更】章十八 攻克章六十九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3)章一百二十三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6)章八十五 缘不在前世今生 事不因有为必成章二十二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章二十六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5)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4)章三 水寨(1)章二十三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2)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5)章九十 一别数载仗剑来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六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6)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7)章一百三十六 势有分合难预料 夜半有人入梦来(下)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云多壮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3)章九十六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1)章十三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4)章六十七 去迎接他们【第三更】章九十三 江淮王师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一百五十五 闻君欲行来相别 大势将成起异变(1)章八十二 终是宿命祸萧墙 夜雨杀戮停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