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 我有一个梦想(大结局)

仪坤州。

夏鲁奇站在城墙上,眺望着北方草原,在他脚下,层层叠叠的军堡群,依然昂头耸立着。不同于长兴元年,李从璟北临契丹,率卢龙军攻下仪坤州的时候,眼下的仪坤州军堡,是利用学院研制的“水泥”建造,以契丹的炸药水平,对军堡群的威胁已经不足以致命,这也是前两年,耶律德光没有突破仪坤州防线的重要原因。

“这回契丹没有兵犯仪坤州,而是依照西楼周边的地形,摆开了防御阵势,看来耶律德光也知道无法进攻得胜,只能寄希望于龟缩防守,拖垮我军。”夏鲁奇身旁,高行周笑着说道,“毕竟契丹物资补充较为方便,而我军虽然背靠幽云,实则兵械补充还是仰仗洛阳。”

夏鲁奇向来稳重,在稳重中带着进攻锐气,沙场之上,他能攻能守,若是敌军没有丝毫破绽也就罢了,但凡有一丝空隙露出来,就会被他抓住,而后迅速突破,此时听了高行周的话,夏鲁奇道:“此言有理,依照实情而言,耶律德光的确应该龟缩防守。但耶律德光此人,前些年还敢来犯我仪坤州,虽然彼时有石敬瑭、巴拉西等共同行动,但此人的心性可见一斑。”

“那依大帅的意思?”高行周试探着问。

夏鲁奇沉吟片刻,“高将军,就由你领横冲军,去冲击契丹防线。耶律德光到底是何打算,有没有布置陷阱,我等敲打他一阵,也就能试出来了。”

高行周点点头,“正该如此。”

......

西楼。

耶律德光没有住在城里,而是住在了军营大帐,说不上甚么与士卒同食同住,但也足够表明他的态度。

高行周率领横冲军主动猛攻的消息,被耶律斜涅赤送到了耶律德光面前。看罢军报,耶律德光沉吟不语,耶律斜涅赤问道:“在此之前,双方已经交手十余场,如今高行周率领横冲军突进而来,可见夏鲁奇是想展开大规模进攻,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应对?”

耶律德光目光深沉,“夏鲁奇用兵老道,与之对阵,容不得半分懈怠。高行周大举杀来,只不过是他的试探之举,唐军全面进攻七老图山防线,未必就会马上开始。”

耶律斜涅赤不解,“唐军既然大举北犯,自当兵锋直指西楼,为何如今却在七老图山之前停留,不敢轻易全数出动?”

耶律德光冷笑道:“我军兵马,依七老图山布防,他若冒犯来攻,岂不正好给了我机会?用兵之道,虚虚实实,越是战术明确,便越是不能着急,出了岔子!”

耶律斜涅赤露出恍然之色。

耶律德光接着道:“这些年来,我军在七老图山修筑高墙关塞,防线坚固,彼攻我守,我军有天时地利人和,纵然唐军甲兵鼎盛,要攻克我军防线,也不是那般容易!”

耶律斜涅赤露出笑容,“那是自然,只要拖住唐军,战事就大有可为。”

耶律德光思索半响,忽然问:“李重政可到仪坤州了?”

“他没有到仪坤州,远远龟缩在古北口。”耶律斜涅赤回答道。

耶律德光露出深思之色。

......

两月后。

耶律斜涅赤急急忙忙进帐,向耶律德光禀报:“陛下,七老图山,守不住了!”

耶律德光高居主位,闻言并无格外的神色变化,只是面黑如墨,好半响,他才问道:“还能守多久?”

“最多五日!”

“若是把朕的宫廷宿卫都派上去呢?”

“至多能多坚持三日!”

“那就派上去!”

“陛下!”

“耶律斜涅赤!”耶律德光忽然站起身,盯着耶律斜涅赤,“朕现在问你,你可敢走一趟古北口?”

“古北口?”耶律斜涅赤愣住。

“李重政就在古北口,若是能突袭将其擒获,则此战仍有回旋余地!”耶律德光目露凶光。

“陛下......”

“即便不能,唐军见我迂回奔袭古北口,也会回救,只要唐军背朝七老图山而退,我军就能趁势反扑!”

“臣愿去古北口!”

......

四日后,古北口,深夜。

关隘上火把通明,冷风习习,李重政矗立在星海下,一直望着北方,也不知在想些甚么。

“殿下,时辰不早了,还是早些去歇息吧。”丁黑见李重政一时半刻没有要离开的意思,不禁出声劝道。

李重政没有转身,他负手抬头,望向辽阔星海,“我大唐十数万将士,在七老图山与贼血战,本宫身为太子,又是招讨使,哪里能够酣睡?”

丁黑也知道李重政的脾性,索性不再多劝,“军报上说,大军即将突破七老图山,若是此战胜了,十五万大军兵临西楼,耶律德光也就没有负隅顽抗的机会了。”

他这话刚说完,李重政陡然目光一凛,凝视关外。

关外,点点萤火,悠忽点亮,汇聚成海,向关隘潮水般袭来。

不时,有游骑奔回,在关前即大喊:“贼军来袭!”

寂静的城头,顿时沸腾起来。

丁黑面色大变,“太子殿下,快走!”

李重政仍旧望着关外,不紧不慢的反问:“走?去何处?”

丁黑急切道:“自然是退回州城!贼军夜袭关隘,必是有备而来,古北口很可能有一场惨烈血战,太子怎能身处险境?”

李重政回过头来,看着丁黑,认真的问:“你觉得耶律德光傻不傻?”

丁黑一怔,“太子此言何意?耶律德光当然不傻!”

李重政笑了笑,复又看向关外,那火把连接成的海洋,已经分外波澜壮阔,马蹄声轰隆如雷,震得关隘都似在颤抖,“既然耶律德光不傻,此番奇袭古北口,只会是为本宫而来,惟其如此,他才能扭转契丹的不利战局。既然是为本宫而来,他怎么可能想不到,我有可能从古北口退回州城?既然想到了,他又怎么可能不做布置,安排人马半道设伏?大敌当前,本宫从古北口退回,能带走多少人马?若是半道遇伏,岂不正中耶律德光下怀?”

丁黑愣了半响,“契丹兵马要闯关而入,在我们背后设伏,不可能没有动静啊!”

李重政徐徐道:“等着吧,不到天明,就会有军报传来。”

李重政所料不差,耶律德光为赢得此战,做了许多准备,其中就包括针对李重政的“斩首”行动。佛晓时分,有军报传到古北口,说一股契丹兵马,于昨日袭击了倒水沟军堡,从彼处而入,正向古北口杀来。

听到这个消息,丁黑惊出了一身冷汗,若是昨夜当真撤了,跟这支契丹人马碰上,必定危险万分。

李重政却道:“犯不着庆幸,那支贼军没有碰到我们撤退,必然会从背后袭向古北口,眼下,我等面临的,是被两面夹击之局。”

丁黑闻言急得满头大汗,“如此,太子的处境就危险了......需得立即遣使仪坤州,让夏帅遣军回救!”

李重政从坐塌上站起身来,“是该遣使仪坤州,不过却不是让夏帅遣军回救,而是让他一鼓作气突破七老图山,杀向西楼!”

丁黑大惊失色,“太子殿下,你......你这是意欲何为?”

“意欲何为?自然是灭契丹的国!”李重政来到丁黑面前,与他对视说道

,“耶律德光奇袭古北口,兵行险着,这说明在正面战场上,他已没有丝毫胜算!当此之际,大军正该一鼓作气,拿下契丹国,岂有因一人之难,令三军半途而返的道理!”

丁黑急得团团转,“可你是大唐太子,你若有些许闪失,那可是关系到国本......关外贼军势大,背后又有呼应,古北口形势危殆......”

“形势危殆,那就奋力一战!”李重政仰首挺胸,气宇轩扬,“丁黑,你是父亲身边之人,当知父亲南征北战二十载,为大唐流下了数不尽的鲜血,然父亲可有一次退缩?而今,贼军杀来,也是该本宫为大唐流血的时候了!此战,本宫决不后退,也绝不拖大军后腿!”

丁黑急得伏地而拜,哭诉道:“殿下!贼军势大,身为太子,不能涉险啊,一旦你有甚么闪失,陛下也会痛心!”

房里房外的侍者护卫,皆伏地而拜,大喊:“请太子三思,勿令陛下痛心!”

看着这些跪倒一片的人,李重政目光决然,不容置疑道:“我大唐,坐拥天下三百余州,有无数英杰俊彦,有无数英雄豪杰,李重政身为太子,不敢在天下英雄面前丢我大唐的脸!今日,本宫若向夏帅求援,贻误战机,贻害战局,那才会真的令陛下痛心!今日,大敌当前,贼军犯边,本宫岂有不战沙场之理!今日,大唐的太子可以战死,但大唐的尊严不容辱没!”

“太子殿下......”

“本宫心意已决,尔等毋庸多言,若有热血男儿,且随本宫一道,上城杀敌!”

言罢,李重政来到门口,耳闻关隘上的交战厮杀声,张开双臂,一字一顿道:“来人,为本宫着甲!”

......

戚同文站在洛阳城前,抬头凝望高耸入云的城墙,看见城墙上伫立如神兵天将的甲士,心潮如浪起伏,他复又看向宽阔如江海的定鼎门大街,眼神触及到车水马龙的人流,悠忽间不禁热泪盈眶。在他身旁,同行归来的李谷,也是双手轻颤,眼眶泛红。

戚同文喟然而叹:“定鼎元年,我等奉命前往河西,先行改善河西农事,为河西长治久安做准备,哪曾想,这一去就是七年......”

去时还是弱冠少年,如今已是青年俊彦的李谷,满脸风沙残留的痕迹,彼时的洛阳布衣书生,尚有稚气未退,而今,早已是活脱脱的边地粗糙壮汉,他眼中闪烁着荣耀的光芒,“七年之间,踏遍河西、安西,数经生死险境,如今终于再见巍峨神都,方知此行不负初心,方知此行虽有千辛万苦,终是不负男儿志气,不负国家所托!”

戚同文同有所感,颔首道:“七年前,我等挺直腰板去了河西,而今,我等也可以昂首挺胸再入定鼎门!”

在定鼎门外,早有官吏在等候迎接。戚同文与李谷说话的当口,相迎的官员已经快步走了过来,为首便是章子云,他对戚同文一行人深深一礼,“诸位先生,此行辛苦,陛下已在宫中等候,请随我入宫。”

戚同文与李谷相视一眼,不约而同整整衣襟,昂首大步走进定鼎门。

他们已然知晓,此番再入定鼎门,大唐的青史上,必然会留下他们的名字。

......

见过戚同文与李谷后,李从璟接到了北边传回的军报。

他在崇文殿看完这份军报时,雨落洛阳城。

手持军报,肃立殿门,望着雨中的洛阳城,李从璟久久不曾挪动。

耶律斜涅赤率领契丹精骑,迂回奇袭古北口,太子李重政率古北口守军,在被两面夹击的不利态势下,与敌血战三日。

三日后,夏鲁奇突破七老图山,兵锋直进西楼。直到这时,夏鲁奇才令李从璋回援古北口。

李从璋赶到古北口的时候,雄关已成地狱,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火光遍地。

太子李重政站在血火关头,问李从璋,大军是否已经突破七老图山。

李从璋回答,大军已经突破七老图山。

太子笑了笑,而后倒了下去。

此一战,太子不避矢石,亲上战阵,与敌血战,刀伤四处,箭伤六处,其它伤口七处,终率劣势兵力,打退耶律斜涅赤进攻,直至援军赶至,才累倒在城头,一睡两日方醒。

雨声渐大。

李从璟又看了一边军报,临了露出一个笑容,“这就是我大唐的太子,这就是我大唐的儿郎,这就是我大唐盛极天下、威服诸邦的资本!”

......

定鼎七年冬,李重政、夏鲁奇率禁军十五万,并及卢龙军,灭契丹国。

......

定鼎八年,于契丹国故址设辽宁行省,以耶律敏为布政使。

耶律德光,押送洛阳。

同年,于鞑靼部设蒙古行省,以阿狸为布政使。

巴拉西,送洛阳。

定鼎九年,渤海国大明安自请为大唐行省,李从璟许之,设吉林行省,以大明安为布政使。

同年,蒸汽机在洛阳学院面世,引发科技浪潮。

定鼎十一年,郭威率禁军,汇同李彦超,出兵吐蕃。

定鼎十二年,平吐蕃,设西藏行省。

同年,改元复兴。

复兴元年秋,宰相莫离上奏,请重建大明宫,李从璟许之。

......

春日,风和日丽。洛阳宫城,李从璟与莫离在阁楼中对坐畅饮。

“历经近十载,大明宫终是建成了,离身上又卸去了一个重担。今日来与陛下畅饮,也是想借此时机,跟陛下告老还乡,回晋阳去闲居。”莫离饮尽了杯中的石冻春,放下酒杯的时候,对李从璟如是说道。

李从璟呵呵笑道:“从定鼎五年到复兴十年,宰相还没做够二十年,就想着要偷懒了?”

莫离抚了一把胡须,笑道:“宰相是没做到二十年,但离如今,却已是知天命的年纪了。这个时候回乡养老,还能再到处走走,看看我大唐的大好河山,若是再等一些年,怕是就走不动喽!”

李从璟又饮了一杯,咂咂嘴,不无调侃道:“辞了官,你倒是能落个清闲自在,我就不行了,便是想去四处看一看我大唐的锦绣河山,也是没个机会——总不至于到处巡游,或是微服私访吧?”

莫离笑道:“万里河山,不都在陛下心中吗?未必一定要在眼前的。”

李从璟笑骂了莫离几句,“年轻的时候没见你阿谀奉承过,临到老了倒是油嘴滑舌起来。”

言罢,李从璟忽然陷入了沉默,良久,才喟叹道:“从晋阳少年郎,到如今的帝王将相,莫哥儿,这三十多年来,亏得有你在身旁啊!”

莫离心有所感,也不禁大受触动,“晋阳少年郎,孟平,章子云,那些年身在市井,或者窗前温书,或者混迹街头,嬉笑怒骂,可真是意气风流。”

李从璟点点头,“淇门建军,多了李绍城、蒙三、王不器、卫道、李荣、赵象爻、丁茂、史丛达、林英林雄兄弟......当然,还有桃大当家,第五姑娘。”

“神仙山桃大当家,不仅把臣和孟平等人卷到了山上,神仙山下单骑长枪,还差些将百战军主将挑下了马。当年风姿让人至今思之,犹且神往不已。”莫离半是感慨半是打趣。

李从璟继续追忆,“到了怀孟,就有了郭威,有了两万百战军,而后就有了皇

后,有了丁黑,出战河上,奔袭大梁,又是许多人许多事,思之不及。”

莫离笑道:“出镇幽州,就有了四大才子,八大骁将,办演武院,便有了无数杰出将校,安重荣、赵弘殷......”

李从璟站起身,来到窗前,“三十多年,太多人和事,如今历历在目,言之不尽啊!”

莫离也起身,站在李从璟侧后,同样望向窗外,“三十多年,当年的志向,可都实现了否?”

酒温香仍在,只待当年人。

临了,莫离向李从璟行礼告退。

待得莫离走出阁楼,行于走廊之上,李从璟转身望去,似乎又看见了当年那折扇白袍的翩翩公子,潇洒无双风流万千,他禁不住喊道:“莫哥儿!”

莫离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看到阁楼里的李从璟,那个昔日青衫长枪的少年郎,似乎正站在晋阳小院的屋檐下,刹那间他喉咙硬如磐石,深深一礼,“李哥儿!”

......

夕阳西下。

余晖洒落在李从璟肩上,李从璟矗立在阁楼上。

桃夭夭抬起头,望见了阁楼上的李从璟,那个在此刻显得有些孤单的身影。她又看了一眼远去的莫离,不知不觉间鼻头有些泛酸。她比谁都清楚,是这两个人,联手缔造了如今的盛世大唐。

荣耀背后,繁华尽头,总是只有孤独。

走上阁楼,桃夭夭站到李从璟身旁,轻轻拉住他的手,紧紧放在手心。没有半句言语,她只是怜爱的凝望着他,就像他凝望着他的帝国。

感受到手心的温度,李从璟温和的笑了笑,“年少时,我曾无数次问自己,人的一生,要怎样活才算有意义,我的一生,又该如何渡过,临了才不会对自己不满意。”

“我想了很多年,后来我有了答案。我想,在我老去的时候,在夕阳下,与珍爱的妻子并肩而坐,泛舟河上,相偎相依,然后我回首我一生,有过一番施展了自己抱负的事业——那便是圆满了。”

李从璟转头看向桃夭夭,眸子里只有她的脸,“我知道这个想法有些奢侈,我要的有些过于多了,所以我很庆幸,庆幸我今天得到的。”

桃夭夭笑得像个孩子,把头埋在了李从璟胸前。李从璟紧紧抱着她,看向窗外的世界,“做了该做的事,遇到了该遇到的人,我想,无论是千年之前还是千年之后,这都是最圆满的人生了。”

......

大明宫落成的时候,洛阳城万人空巷,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市井百姓,无论是外邦商贾,还是各国使节,都争相涌向大明宫。

李从璟大宴群臣,并于宴席开始前,发表了那篇传遍海内外的演讲。

“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为我们的文明,画上了第一个符号。”

“四千年来,在无数先人的血汗与智慧上,这片土地出现了伟大的汉唐文明。汉唐文明,不仅会彪炳史册,流芳百世,更应该传遍天下,恩泽万民。”

“如果那一日果真到来,身为唐人,朕与尔等皆可以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毫无疑问,汉唐文明,乃天下第一之文明。纵然眼下不是,日后也会是。因为汉唐文明兼容并包,开放博大,自强不息。我们先进,但我们仍旧不耻下问,我们强大,但我们依旧谦逊好学。”

“因是之故,大唐的江山社稷,理当光芒万丈,没有瑕疵。” ωwш★ TTKдN★ Сo

“若是有一个官吏还在贪赃枉法,大唐就不该满足。”

“若是有一个唐人还衣食堪忧,大唐就不该满足。”

“若是有一个唐人的尊严还在受到侮辱,大唐就不该满足!”

“若是天下之大,还有甚么学识是唐人不知道的,大唐就不该满足!”

“若是天下之大,还有一块地方是唐人未曾踏足的,大唐就不该满足!”

“若是天下之大,还有一个邦国对大唐不敬,大唐就不该满足!”

“朕有一个梦想,大唐能够恒强不衰,永受四海万邦之朝贡!”

“朕有一个梦想,唐人皆知是非善恶,皆识礼义而友爱,皆有报效国家之念!”

“朕有一个梦想,每一个走出国门的唐人,都能让人一眼看出来,这就是唐人!”

“朕希望你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希望你们记住祖先的光荣与屈辱,希望你们知道自己身上流淌的血,到底是甚么颜色!”

“朕希望你们无论何时,无论面对甚么境遇,都要记住,守护我汉唐荣光,守护我汉唐文明,守住我们唐人之所以是唐人的底线!”

“朕希望你们所有人,希望每一个唐人,都扛起大唐的旗帜,永不满足已获得的成就,永不畏惧还未战胜的敌人,永不停止征服的步伐!”

“因为你们是唐人,是一直在前进的大唐人!”

——————

全本完。

——————

完本了。

临了,诸多不舍。

回首那些故事那些人,俱都历历在目,真不想与他们道别。

一个日夜相伴的老友离开了。

不圆满。但我知道,这就是路的尽头。

这些日子,有尝试过继续往前走,终究还是无奈的发现,我只能走到这里。

既然如此,与其拖着,不如给上终点,画上句点,留一段美好的回忆。

而我知道,在《十国帝王》的世界里,故事没有停止,那些人还将继续前行。

......

这本书写了很久,出乎我意料的久,当然,原因是我更新渣。

当初决心写五代,是打算立足南唐,走南方路线的,几经周折,落笔在李从璟身上,颇为仓促。所以书的前期,准备不足,史料缺乏,考究也少,有故事没历史。

写这本书的过程,是对那段历史深入研读的过程,也是学习如何写好历史文的过程,如果现在让我再开一本唐末,我有把握写成精品——至少也是精品。

因了历史文日益苛刻的政策,很多原本做好铺垫,打算浓墨重彩的地方,只能一笔带过。

或许是这本书写得太久,杨吴的内容写完后,已是精疲力竭。特别写完石敬瑭后,转入新书准备期,两边拉扯,就更是力不从心。还有些个人原因,导致原本该写好的东西,没有很好的写出来。

无论如何,这本书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也有留下诸多遗憾的地方。而今再回首,心头只剩下一些感谢,感谢订阅、打赏读者的一路支持。对你们,我心中有愧。虽然不想说这无能的话,但真的很抱歉。

历史文是家国情怀,是男儿志气,是年少时纵横天下,把历史与黎民扛在肩上的梦,感谢你们陪我做完这个梦。你们是热血好儿郎,若是有酒,真想与你们对月当歌,大醉三千场。

......

新书肯定有,只是出现了让我始料不及的波折,所以,届时再通知——如果大家有想法的话,发新书的时候,我会补写一些后记和番外,详细交代一下某些人物的命运。

......

再拜顿首,谢谢大家。愿大家头顶常悬明月,照亮脚下的前路与归程。

————————————————————————

(本章完)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章四 水寨(2)章九十七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6)章七 一支凤钗引风波 不是斯人胜似是(上)章七十八 不惜一身肝肠裂 愿随军帅征四方章三十二 军神章十六 故布疑阵引人乱(上)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7)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楼 细细路遇杜千书章六 谋国数载弹指间(下)章六十四 相救章十七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1)章四七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1)章五十五 秦王再着甲【第三更】章四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八十七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3)章三八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7)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3)章三十四 都试章两百零八 阿保机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3)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积薄发正道行章三 耶律德光正班师 半路巧遇李从璟章二八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6)章一百零九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10)章三十六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10)章三十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9)章两百二九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6)章一百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7)章十九 当年明月仍皎洁(上)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会说前路 建安已下望辽东(上)章两百四七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12)章九十一 一别数载仗剑来 彼之英雄我仇寇(2)章两百二一 生逢乱世不由己 唯真英雄能本色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章九十三 王朴坐论天下谋 何人雄关退千军(下)章七十二 谋战更比力战难 取得东阳去成都(1)章十九 练兵之法章八十六 数年新政养俊才 一楼宴评州县官章二十四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8)章十五 淇门之变(7)章七十二 河上决战意纷纷 破敌需策更赖战(4)章九十一 怒抢佳人回军营 三军齐发至中都章十三 淇门之变(5)章九十八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3)章五十一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2)章两百四四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9)章三十四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8)章八十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7)章七十八 祖祖辈辈是汉人 生生世世不为奴章一百零六 耶律敌烈所图何 风云际会桑亁关(1)章四十八 帝国之军威【第二更】章九十四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3)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1)章十 三军之事莫密于间章一百四十三 立参谋处全军制 屯田有成再扩军(上)章十一 他的战斗(第二更)章四十二 强军出名将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1)上架感言章十七 打铁匠,使刀人章二十九 百战安义(8)章八十二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9)章两百三九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4)章两百十九 随君辗转已四载 今成大将彭祖山章二十三 你怎会懂我(第二更)章四十四 忠诚章十一 平静湖面暗流动 一时英雄俊人物章四十 要杀了这个人哦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谋 大争于天下(3)章八十二 终是宿命祸萧墙 夜雨杀戮停不住章十一 淇门之变(3)章一百六十九 上阵父子死沙场 但留残躯祭英魂(3)章二十六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5)章八十二 一朝功业归尘土 空留佳人无归处章四十七 序幕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2)章六十三 所谓儿皇帝【第二更】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九十一 怒抢佳人回军营 三军齐发至中都章八十四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10)章三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2)章六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4)章一百三十六 势有分合难预料 夜半有人入梦来(下)章一 雄才大略为君王 盛世帝国新大唐(1)章五十二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2)章六十一 火攻章八十三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9)章八十九 苍鹰戏鼠走檀州 白袍书生战辽东(中)章四十一 第五姑娘章两百二五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2)章六十三 敌情我意难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东(上)章九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2)章九十九 万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十二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3)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2)章十三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3)章两百零八 阿保机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3)章九十一 王朴坐论天下谋 何人雄关退千军(上)章四十五 世间有美味 胃大可尽尝章四十八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4)章十二 他的决心(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