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肖文龙的觉醒(3)

按劳分配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和剩余价值剥削概念相对应的一种概念。

我们就用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的立场来理解的话,按劳分配这个概念指的就是,你干了多少活儿,做了多少事,你干的活做的事所产生的价值,都要归你这个劳动者所有。

按劳分配这种分配制度,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是争锋相对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必须接受资本家的剩余价值剥削。也就是说,一个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价值绝大部分都被资本家夺走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因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度,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价值,除了其中一部分必须上缴国家作为国家运营的成本以外,他的大部分生产所得都归他个人所有。

按劳分配这种制度,无论是对封建社会的剥削者来说还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者来说,都是非常不可理喻的事情。

在这些人看来,土地、农具、耕牛、厂房、机器、甚至劳动者本身都是他们的东西,这些东西所产生的一切价值,就都应该归他们所有。劳动者吃他们的,穿他们的、住他们的、用他们的,劳动者本身就应该属于他们。那么劳动者付出劳动产生的价值,自然而然的也应该归他们所有。

剥削制度这种东西能够从奴隶社会开始到现在存在几千年的时间,这个东西本身要是没有一定的合理性,它是不可能站住脚这么长的时间的。但是剥削制度这个东西,无论是在奴隶社会还是在封建社会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它都必然的要产生周期性的它本身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

奴隶社会的暴动,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这些都是剥削制度的不合理性积攒到一定阶段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而然的产生的重新洗牌的过程。如果剥削制度真的像统治者本身宣传的那么美满和完好的话,奴隶社会怎么会进化到封建社会的,封建社会又是怎么进化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呢。

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之所以会产生,也是因为资本主义本身的周期性矛盾一直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内部洗牌,发生周期性危机的情况下,由先进的思想家总结经验和教训后寻找出来的解决这种周期性矛盾的办法。

要知道,剥削制度这种东西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它是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活力的。可是,一旦到了它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品的时候,周期性爆发的各种危机,就会直接的威胁和破坏人类社会本身。

新的,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思想理论不是因为创造和探索这些社会制度和思想理论的人对于旧的社会制度和思想理论有什么个人仇恨而进行这方面的工作的。

因为那样的原因,往往产生的是造反者。而只有出于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这样纯粹和明确的原因的时候,才会产生真正的革命者。

肖文龙这个人虽然不怎么关心自己家的收入是怎么产生的。自己的大善人父亲是怎么进行生产的。可是作为地主的儿子,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份子,即使肖文龙一直以行医为生,可是他还是本能的对于闫爱华的观点感到不舒服。

在新岗位工作了一个星期之后,他在休息日找到了劳改营警卫队政委闫爱华向他讨教问题。

这个时候的肖文龙已经搞清楚了自己为什么会对闫爱华说的按劳分配制度不满意的原因了。他觉得地主也是百姓中产生的。地主也是靠着一点点儿的积累才能够从平民成为地主的。从这个角度讲,地主也是通过劳动获得的生产资料。这样看来,地主对于雇农们的剥削就具有合理性。

闫爱华作为第三批加入复兴会的党员,在复兴会里学习的理论知识里,给他震撼最大的就是复兴会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教育。就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闫爱华才真正的明确了复兴会的先进性和革命性。而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学习,闫爱华的思想才从对地主老财的个人仇恨上升到了对整个阶级社会的批判性认识的。

复兴会的党员们对于地主老财的认识,是随着王书辉在明朝末年的实践不断的进步的。最开始的时候王书辉偶尔对于封建地主阶级们还会有治病救人的兴趣。可是现实无情的教育着王书辉和复兴会的党员们。

除了极少数,或者说凤毛麟角般的极少数开明地主能够接受复兴会的思想,选择从农业地主转化为工业资本家以外。绝大多数,或者说百分之九十九的地主老财们,脑袋像金刚石一样不开窍。

他们认为天底下最大的道理就是他们的道理,天底下最真的道理就是他们的道理。像复兴会那样开明仁慈的提出土地换机器,土地换技术,土地换资金,实实在在对他们有利,立时立刻的就能让他们赚更多的钱这样的好事情,他们都完全的不接受。

所以到了今天,无论是王书辉还是复兴会,都认为绝大多数地主老财们没有被挽救被教育被改造的可能。

闫爱华以前在土改工作队是工作过的。对于他来说,原本他是带着一种报复的心里把一个个抗拒改造(复兴会给地主们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条是接受复兴会的帮助,交出土地开工厂。一条是老老实实的接受土改。)的地主老财和土豪劣绅吊上绞刑架的。

可是这样工作干多了,他也开始思考了起来。明明地主老财们都知道,接受改造成为工业资本家,立即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这样的好事情他们不愿意接受,却死活要和复兴会为敌,成为人民的敌人,最后被吊死。对于这一点他怎么想也搞不明白是为了什么。

闫爱华的这个疑问,还是在他获得了小学毕业证,走上干部岗位之前,参加王书辉的干部培训课程之后才搞明白的。

他还记得王老师在课堂上讲到人类的进步时说过,“人类在原始社会的漫长时间里,很长一段时间内,过得都是茹毛饮血的生活。偶然的机会下,人类在森林大火中获得了被烧死的猎物,发现烤熟的东西比没烤熟的猎物味道更好。在这种情况下,又经历了漫长的实践,人类才发明了人工取火的办法来加工食物。”

“今天的我们掌握了各种各样的取火方式,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对食物进行加工的手段,现在我们再去看那些茹毛饮血的祖先的话,我们根本就没办法理解他们当时的做法。我们那些茹毛饮血的祖先也无法理解我们今天的生活。”

“同样的道理,这里的同学们都是小学毕业生。在你们上小学之前,你们也无法理解数据的处理可以使用加减乘除这样简单和方便的办法。你们现在再看那些没有任何文化的文盲的时候,就会觉得他们的做法不可理喻。而那些没受过教育的文盲们也无法接受你们可以快速的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他们会本能的觉得你们是在蒙骗他们,是在说谎。这就是进步和落后的区别。”

“世界是一直变化的。社会是一直发展的。人类是一直在进步的。就像原始社会一定会被奴隶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一定会被封建社会取代,封建社会一定会被更先进的科学社会所取代一样。进步的一定会取代落后的,落后的一定会被淘汰。这就像使用铁兵器的秦国一定会统一六国一样,那些不肯接受进步的人类,一定会被淘汰,一定会被取代。”

闫爱华就是在那节课上一下子搞清楚了他所有的疑问的。落后和进步,这就是为什么王老师虽然对每个党员每个普通群众都亲亲热热平易见人,可是所有的干部和群众,却都会产生一种王老师是威严不可侵犯的人的感觉。

复兴会比大明朝里的所有其他人和其他组织都先进,所以复兴会的党员们无法理解那些朝廷官员和地主老财。而复兴会里最先进的人就是王老师,王老师自然而然的就会给人一种站在天空中俯视众生的感觉了。

闫爱华上了培训课之后,整个人对于世界认识产生了新的提高。他不再单纯的从个人感情的角度来看待地主老财了。因为他知道,这些落后愚昧的人们,根本就不能理解先进的进步的思想和理论,他们是注定要被社会进步所淘汰的旧时代的垃圾。

从这以后,闫爱华的性情也开始变得专注和从容,宁静和平和起来。他对于世界已经产生了理性的思考。他看待问题已经有了新的角度。

闫爱华从土改工作组转到了军事系统,成了劳改营武装警卫队的政委。他在面对地主老财们也开始变得从容安静起来。在处理非法宗教分子自杀的情况的时候,他已经能够用一种客观的态度,向警卫队的战士们解释这群人是因为无法正确的认识社会进步的过程,因为被社会进步所淘汰而产生了绝望,从而选择了自杀的道路的。

他那种井井有条态度平和的向战士们解释原因的状态,真的让那些年轻的战士们非常的佩服。毕竟,道理比情绪更具有说服力。时空之门1619

———————————————————————————————

第476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4第9章 婚事(1)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79章 大练兵(3)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241章 肖文龙的觉醒(1)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63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3)第362章 建设新湖北(5)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357章 炮击金州卫(10)第203章 连锁反应4第394章 光复辽南9第292章 没用的和有用的(1)第258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6)第181章 陈保生进城(1)第134章 入学风波3第356章 炮击金州卫(9)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205章 连锁反应6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第10章 婚事(2)第267章 承天事变(1)第46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2第174章 审判(2)第292章 没用的和有用的(1)第13章 立足(1)第219章 马祥麟的转变(2)第68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2)第249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3)第285章 新的开始(2)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第371章 在山东(6)第150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2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2第336章 制度这个事儿(1)第305章 终结者(2)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447章 一个是俘虏另一个也是俘虏第250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4)第134章 入学风波3第49章 马县丞的末日(1)第11章 婚事(3)第1章 穿越(1)第188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4)第157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1第165章 松滋大开复兴会花(1)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309章 终结者6第480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8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174章 审判(2)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23章 起步(7)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172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4)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117章 第一次反围剿10第2章 穿越(2)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474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2第40章 妖僧(4)第454章 从席日勾力格到黄立格第482章 中倭新关系2第445章 孙元化的小药丸儿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367章 在山东(2)第73章 骨干的产生(1)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334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3)第29章 日常(1)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观1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385章 东改编4第385章 东改编4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490章 云仙国王徐天草第335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4)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8章 准备(4)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10章 婚事(2)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426章 王书辉犯了圣母病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