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肖文龙的觉醒(4)

王书辉在干部培训课程上曾经对学员们说:“对于想要和我们讲道理的人,我们要和他们讲道理。对于那些不想讲道理的人,我们自然就不和他们讲道理。”

在闫爱华看来,只要是个正常人,只要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上,复兴会的道理都是很简单,很容易理解的。那些不想听复兴会讲道理的人,自然就不必和他们讲道理了。复兴三式(村田步枪)步枪是干什么用的。就是收拾那些不讲道理的人用的。

传统文化修养比较充足,而且能够把儒家的书本知识很人性化的应用到生活中的人,往往都是有着很大的人格魅力的。肖文龙虽然是个中医大夫,可是他的传统文化修养非常的足。无论在和上层人物打交道还是和底层人民打交道的时候,大家往往都会被肖文龙那儒雅博学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可是,肖文龙身上的那种儒雅风度在对上复兴会的时候就不灵了。

复兴会党员闫爱华通过一个星期的接触对肖文龙的理解比较充分。闫爱华深知“有比较才有鉴别”的道理。接触过复兴会近现代医疗体系,亲身感受过复兴军中军医治疗的闫爱华,已经把肖文龙和复兴会人民医院的一个普通大夫作过比较了。

一个复兴会的普通大夫,每天接治的病人一般超过二十个。而肖文龙这一个星期来在劳改营医疗所里,每天接治的病人也超不过三个人。

单单从这个角度上,闫爱华就对被劳改们非常感激和喜爱的中医大夫肖文龙非常的不以为然。

在闫爱华眼中,肖文龙这个人不过是个掌握着落后技术的落后阶层的一个落后的边缘分子。用不少复兴会一线党员们的话说,封建统治阶级的水平真的不怎么高。就是他们的那些狗腿子们的素质,也是相当的糟糕的。

比如说,闫爱华就发现,在各个地主老财家占据着重要地位的账房先生们,在最基本的数据统计能力方面,连参加复兴军几个月的普通小战士都不如。非常简单的数据计算,不借助算盘等工具,这些账房先生根本就无法处理复兴会对地主老财抄家之后的统计工作。

当一个专业人士比不上一个业余选手的时候,这个所谓的专业人士面临的肯定是全方位的否定。在闫爱华眼里,肖文龙这个所谓的湖广名医,连复兴会里普通小战士都知道的“细菌”、“感染”的概念都闻所未闻。在处理病患的时候,他连杀菌消炎的概念都没有的时候,在闫爱华心里,肖文龙就已经变成了个不怎么重要的落后分子了。

肖文龙在劳改营卫生所一个星期来的工作,已经在闫爱华的要求下进行了诸多的改进。比如在接触患者的时候一定要用消毒剂洗手。比如在处理外伤的时候,使用的工具,病患的伤口一定要进行杀菌消毒等细节,都是在闫爱华的要求下进行改进的。

闫爱华对于肖文龙的指导工作,进行的是非常小心和谨慎的。对于这些改进的原因和操作方法,闫爱华对肖文龙的指导又耐心又认真。肖文龙作为一个行医经验丰富的人,在认真的琢磨了闫爱华的话之后,也有不少恍然大悟的感觉。

闫爱华的做法让肖文龙产生了闫爱华对自己很重视和看中的想法。毕竟从肖文龙的角度出发,这种医学方面的独到见解,一般不是门内弟子是不会教导的。他浑然不知道,闫爱华教给他的那些“高深”“独到”的专业医学知识,根本就是每个复兴会党员和每个接受过复兴会教育的普通人都学过的普通常识。

正是因为肖文龙对闫爱华有了这样的误解,才使得他鼓起勇气来像闫爱华讨教问题的。看到闫爱华听了自己的话若有所思的样子,肖文龙有着学生为难住了先生的那种沾沾自喜的感觉。

肖文龙不知道的是,闫爱华之所以若有所思,完全不是因为被肖文龙的话为难住了的原因。而是他有些不知道怎么和肖文龙这样的落后分子明明白白的解释这个问题。

在闫爱华看来,肖文龙的问题就是个最基本的立场问题。和复兴会党内的同志,哪怕就是和复兴会里最普通的农场和工厂职工们,都可以很清楚很明白的讨论这个立场问题。因为大家在很多概念上都是有着共同的认识的。

肖文龙这种封建分子,还是个封建统治阶级的狗腿子帮凶。想要和他解释明白这样的道理真的不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想了好一阵儿之后,闫爱华才对肖文龙说到:“肖大夫,这个问题我还不好直接的和你解释,我跟你讨论一下这样一种情况吧。比如说有一百亩地,这一百亩地每亩地的产量是两百斤。一共有五十个人种这一百亩地。每个人每年需要的粮食是三百斤。”

“你看,一百亩地,每亩地产粮两百斤,一百亩地一年就可以出产20000斤粮食。每个人每年吃三百斤粮食,五十个人,五十个人一年也不过吃掉粮食15000斤。这样一来,这一百亩地的产出,每年还能多出5000斤来。我们是不是说,一百亩地养活五十个人绰绰有余呢?”

肖文龙自己不种地,他也不经营农业。干这些事情的,是被称为大善人的他的父亲。可是作为地主的儿子,肖文龙也知道一亩地产不了三百斤粮食。而每个人一年消耗掉的粮食也绝不止三百斤这么少。可是他在听了闫爱华的话之后,还是安静的点了点头。

闫爱华看到肖文龙点头之后,笑着对肖文龙说到:“肖医生你看,如果大家一起劳动,公平的分配劳动成果的话,每一个人都能吃得饱,甚至还能产生多余的粮食。但是,现实中的农业生产是这个样的么?不是吧。”

闫爱华这个时候情绪上激动了一点,他大声的说到:“同样是一百亩土地,五十个人进行劳动,可是一年20000斤的粮食,要被一点劳动也不参加的地主收走一半甚至更多。只剩下10000斤甚至更少的粮食,这五十个劳动者,连最基本的生存都不能保障。你说这种情况对不对呢?”

肖文龙即使是个地主的儿子,可是他也是悬壶济世一心治病救人的李时珍亲自教导的再传弟子,他不仅是个很聪明的人,也是个讲道德的人。听了闫爱华的话,他一下子就感到地主是很坏的人。可是,那句否定地主的话,就在他嘴边上,他就是说不出来。

第112章 第一次反围剿5第268章 承天事变(2)第123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4第159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3)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339章 制度这个事儿(4)第17章 起步(1)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287章 新的开始(4)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4章 起步(8)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249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3)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314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3第359章 建设新湖北(2)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第46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2第191章 武昌起义(1)第431章 春水暖鸭先知第403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6第304章 终结者(1)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厂化教育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130章 工业化的浪第113章 第一次反围剿之整风运动6第362章 建设新湖北(5)第268章 承天事变(2)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第347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8)第354章 炮击金州卫(7)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375章 在山东(10)第41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1)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201章 连锁反应2第312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1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389章 光复辽南4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37章 妖僧(1)第385章 东改编4第274章 承天事变(8)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176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2)第239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1)第371章 在山东(6)第463章 遵纪守法的蒙古人第152章 红旗漫卷出枝2第132章 入学风波1第267章 承天事变(1)第20章 起步(4)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454章 从席日勾力格到黄立格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153章 红旗漫卷出枝3第152章 红旗漫卷出枝2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11章 婚事(3)第333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2)第159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3)第398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第238章 张知府的崛起(5)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379章 鲁东土地革命(4)第78章 大练兵(2)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5章 准备(1)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75章 大丰收(1)第191章 武昌起义(1)第373章 在山东(8)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93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8)第239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1)第131章 工业化的浪第111章 第一次反围剿4第19章 起步(3)第313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2第398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第125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6第17章 起步(1)第475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