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4)

“不向百姓加税,这是对的。民生疾苦,京师都有不少饥民。对于这等事情,寡人还是知道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绝对不是个不爱民的苛暴君主。说起来,在明朝的皇帝里,恐怕此人要算是最节俭最自控的一个人。而且作为皇帝,朱由检对于老百姓的态度还是比较善良的。能说出“寇亦我赤子,宜抚之而不必专戮。”这样的话来。至少可以说明朱由检对于老百姓来说,还得算是个比较温和的统治者。

然而崇祯皇帝最大的问题在于,他能够正确的认识皇帝和百姓的关系,但是他却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国家利益和既得利益集团利益之间的冲突,不能正确的认识,代表国家利益的皇帝和代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文官官僚集团之间的冲突。

他自己读圣贤书糊住了脑子,就认为天底下所有的读书人都有那种伟大和高尚的情操。但是现实是,作为既得利益集团,文官官僚集团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是绝对。文官官僚集团和皇帝的冲突也是绝对的。

其实在后世人来看,同样作为统治阶级,皇帝和文官官僚集团之间的关系真的非常有意思。

文官官僚集团使用的意识形态是儒家思想。他们用儒家思想来束缚皇权的同时,实际上却是不停的在把皇帝推向自己的对立面的。

具体的说,文官们认为皇帝具有代表了国家利益的崇高地位,同时他们有用各种儒家典籍作为武器,通过当代舆论和历史舆论的办法把皇帝推到一个不得不承受的地位上去。可是他们作为利益既得集团,却是依靠掠夺和侵犯国家利益的方法来保证自己的利益的。这样一来,他们通过儒家典籍祖宗之法等手段把国家利益捆绑在一起的皇帝,就必然的成为了他们的敌人。

政治斗争、权力斗争,归根结底还是经济斗争。作为封建王朝,大明朝的主要财政收入无非只有农税和商税两个方面。可是把持土地通过特权身份避免纳税的利益既得集团,正是用国家利益为枷锁来制约皇帝的文官官僚集团。

所以,从历史上看,所有能够有所作为的皇帝,都是在历史上名声不佳的强势帝王。这是因为把握历史舆论,书写历史的是代表利益既得集团的文官官僚集团,而强势帝王就是通过压制和打击作为利益既得集团的文官官僚集团才能够有所作为的。

朱由检没有看到这样一个真相,所以当魏忠贤提出,通过打击贪官的手段增加财政收入和通过加征商税的手段来扩大税收的办法的时候,朱由检因为常年受到文官官僚集团们什么子虚乌有完全是欲盖弥彰的“不可与民争利”的灌输和洗脑,对此并不赞同。

魏忠贤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他非常真诚的对朱由检说道:

“皇爷,这天底下的钱财那都是有定数的。本朝优待读书人,所以对于有功名的读书人都免税免徭役。国朝初年的时候还好些,读书人少,田地分布的均匀。可是这两百五十多年下来,天下的读书人不知凡几。现如今这大明朝的官员都是读书人出身,哪个家里不是良田无数的。”

“更何况从本朝开海以来,把持东南海贸也是官员士绅。经营江南商业的也是官员士绅。这天底下的田地也在官员士绅手里,这天底下的买卖也在官员士绅手里。皇爷不想苛待了百姓,那就只能从那些银钱田宅无数的官员士绅头上动手了。”

看到朱由检紧皱着眉头一点儿也没有采纳自己意见的意思。魏忠贤终于放了最后一个大招。

“皇爷可能觉得这读书人都是清廉自守的。可是皇爷,世庙老爷时的首辅大臣徐阶,自家在松江就有田地四十多万亩。比一般的藩王亲王的田地还要多。神庙老爷的时候,曾经咒骂神庙老爷‘今阙政猥多,而陛下病源则在溺志货财’的右都御史李三才,自家就是通州巨商,家产超过四百万,是我大明朝国库年收入的五分之一。”

看到朱由检的神色有些波动,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给文官大臣最后一次上眼药任务的魏忠贤在心里叹了口气。他说道:

“皇爷,如今这花钱的地方是越来越多了。今年才过完一半多点儿,官员的俸禄还没发完,藩王宗室的米粮还没开支。黄河水患和大运河的河道也还都没治理。朝廷的银子却已经全都空了。奴婢以为,如今只剩下加税这一条路可走。不过这税到底是加到百姓头上,还是加到官员士绅的头上,奴婢不敢妄为,只能请皇爷自己决断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刻板印象”的概念。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

朱由检这个年轻皇帝就对太监有奸佞、不可信的刻板印象。特别是对于魏忠贤,朱由检对于这个曾经派人监视和控制自己的权倾朝野的大太监,更是半点儿也不相信的。

所以,在他把魏忠贤打发走之后,立即把他自己选定的两个老师请进宫来商量办法。

据后世人说,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吊死煤山之前曾经说过“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的话。抛开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单纯就从性格和情绪上来说的话,崇祯皇帝这种个性的人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倒也是合情合理。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句“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后半句肯定是没什么错处的。倒是前半句需要商榷一下。

明王朝的灭亡,一方面是天灾,一方面是人祸。客观的说,确实是小冰河气候导致的自然灾害和作为利益既得集团的文官官僚集团对国家利益的疯狂掠夺相结合,才导致了明王朝的彻底灭亡。

不过要是实事求是的说,朱由检作为皇帝,难道就真的像他自己认为的那样对于亡国,甚至激进的人认为的“亡中国”,没有一丁点儿的责任吗?

回答是否定的。毕竟,无论如何,那些亡国之臣都是朱由检自己选定和任命的。

就比如说,他自己选定的这两个老师张四知和文震孟吧。这两个人,都是朱由检登基之后,从翰林院里提拔到礼部的。在心里,朱由检是准备以后把这两个人推到内阁大臣的位置上去的。

就说这两个被朱由检非常看中选为老师并大力提拔的文官吧。

张四知在后来当上了大明的内阁首辅。可是此人竟然在满清入关后投降满清。满清朝廷看不上他,侮辱性的给了他一个四品道台的官职。这个当过前朝皇帝老师,做过大明朝内阁首辅的人,居然剃光了脑袋顶着猪尾巴颠儿颠儿的去上任了。

而这个文震孟虽然死在了满清入关之前,可是他在以后当上了内阁大臣之后,除了大搞党争之外,没有一丁点儿的作为。是个彻彻底底的政客党棍。

朱由检在见到这两个人之后,刚刚把收商税的事情提了个头,作为江南大户,自家田地无数还开了三家蒸汽纺织厂的文震孟,就像被人往裤裆里踹了一脚似的嘶声力竭的高呼道:

“陛下万万不可与民争利,重蹈神宗皇帝覆辙!”

第297章 朱舜水访武昌(2)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208章 保民军第一战1第409章 无奈的朱由检第32章 日常(4)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241章 肖文龙的觉醒(1)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398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第274章 承天事变(8)第221章 马祥麟的转变(4)第342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3)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厂化教育第357章 炮击金州卫(10)第369章 在山东(4)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21章 起步(5)第157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1第174章 审判(2)第159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3)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21章 起步(5)第13章 立足(1)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353章 炮击金州卫(6)第457章 金杯白刃下的自治第138章 大炮机枪蒸汽机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93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8)第392章 光复辽南7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1章 穿越(1)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第268章 承天事变(2)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10章 婚事(2)第373章 在山东(8)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28章 开始(4)第181章 陈保生进城(1)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2章 穿越(2)第191章 武昌起义(1)第237章 张知府的崛起(4)第465章 朝鲜灭国和反面教材第325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4)第286章 新的开始(3)第414章 精明通透张老爹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28章 开始(4)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372章 在山东(7)第257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5)第476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4第407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0第384章 东改编3第310章 终结者7第323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2)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480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8第74章 骨干的产生(2)第366章 在山东(1)第354章 炮击金州卫(7)第205章 连锁反应6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36章 理念(4)第418章 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业化(1)第333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2)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284章 新的开始(1)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155章 红旗漫卷出枝5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60章 工业的獠牙(4)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第169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1)第31章 日常(3)第149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1第83章 奇葩的锦衣卫(1)第29章 日常(1)第172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4)第130章 工业化的浪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475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3第417章 两个案件和一个态度第389章 光复辽南4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绽放的幸运第134章 入学风波3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业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