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

实际上,和复兴党的正式职工相比较起来,张献忠裹挟而来的流民们享受的待遇和普通的复兴党的职工是一样的。两者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复兴党的正式职工是有基本工资和效益工资的。但是接受劳改的这些流民就没有任何的工资和奖金了。

复兴军内部的原则是政治挂帅。也就是说,在复兴军内部,各级指挥官和参谋等指挥员、参谋员都是作为业务干部存在的。

在复兴军内部担任领导工作的主要是政治干部。比如说,在复兴军的各级单位里,政治干部比业务干部的地位要高。通俗的讲,就是说教导员(班)、教导长(排)、教导主任(连)、总教导(营)、政委(营组成的军团)才是各级军事单位的一把手。

除了不能在作战过程中干涉指挥员和参谋员的业务工作以外。复兴军上下的各项工作,都是在各级政治干部的领导下开展的。复兴军的最高领导就是复兴军总政委王书辉。

一般来说,战后总结的工作应该是主要围绕着业务干部展开的。可是因为复兴军到目前为止遇到的敌人都非常的弱小,所以在复兴军的战后总结中,很难总结出针对复兴军自己的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在大部分战后总结里,反倒是政治工作经常会被拿出来讨论。

比如说这一次和张献忠部战斗后的作战总结里,复兴军西北第一军团的个别干部就提出,针对张献忠裹挟而来的流民进行法律宣判,是不是有点儿过于形式主义了。

在现代社会里,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王书辉最不耐烦的就是很多人动不动就把屎盆子尿罐子扣到制度上面。对于那些动不动的就像个文青二逼一样把事情怨到制度的头上的人,王书辉是相当的鄙视的。

他一直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起到主要作用的。没有好的人,就不会有好的制度。没有好的干部,就没有好的政府。没有好的党员,就没有好的政党。是人决定了制度的好坏,而不是制度决定了人的好坏。只要不存在生产力的革命性进步,那么社会生产关系的人为变动,就是非科学非理性的。

说起来,王书辉这么想问题的时候,主要还是因为王书辉本身并没有接触过实实在在的政治工作。他在现代社会承担的是业务工作。缺乏相关实践的王书辉对于制度这个东西的认识其实是非常浮于表面的。

穿越到明末的王书辉在经过了大量的实践之后发现,制度这个东西确实是个很重要的东西。虽然他仍旧坚定不移的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是王书辉也发现,相比较机械死板的制度来说,其实具体的人,具体的干部,要比这些制度不可靠的多。

在明朝末年这个全面落后的环境里,王书辉才发现,无论是制度决定论的思想还是官僚主义体系这些东西,虽然它们都有无法回避的错误性,可是这些错误思想的产生有它的合理性根源。

王书辉在复兴党成立和发展的这九年里,通过大量的实践和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如果没有硬性的制度的约束,复兴党的这些接受了工业化批量教育产生的党员们,就会在工作中出现大量的错误。哪怕是王书辉手把手的教一个干部怎么做一个工作,只要王书辉一离开了这个人,让这个人自己去实践的话,他就能把这件事情做的千奇百怪。

就说这次对于复兴军俘虏的流民进行的法律审判吧。虽然王书辉本人非常鄙视程序正义这一套狗屁不通的东西,而且他也不是个多疑的信不过别人的人。可是如果不按照复兴党的制度对这些流民进行审判,而是让下面的干部自行解决这些流民的问题的话,那就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奇葩问题。

除了会出现一些干部收受贿赂以权谋私之类的事情之外,无视中央的规划和要求,拿着鸡毛当令箭,直接把这些人划归到自己的部门和单位承担相应的工作以填补人力缺口的事情,肯定会层出不穷。

但是按照制度,对这些流民进行了法律审判之后,确定了这些人的接受劳改人员的身份之后,不管能不能从根本上避免以权谋私收受贿赂的问题以及各部门无视上级自行其是的事情,至少有了制度这个东西,就让复兴党对于敢于违背中央命令的人,有了进行处理的根据和规则。

复兴党上下都是王书辉的学生或者王书辉学生的学生,面对自己的这些徒子徒孙,王书辉一向是有一说一的讲实话的。

虽然听到王书辉对于制度问题的解释,大部分干部都有点不舒服,可是复兴军西北第一军团的这些干部们也都是参加复兴党已经五六年七八年的“老”党员了。现实的经历已经让他们知道,制度这个东西虽然很多时候会让人感到不方便,可是这些不方便都是对大家实实在在的起到了保护性的作用的。

当然了,理解不理解是一方面,心里舒不舒服则是另一方面了。

复兴党内部现在已经产生了这样一种风气,那就是讲资历。

这个资历虽然和参加复兴党的年头有关系,但是主要的还是按照作为王书辉的第几批的弟子来论资排辈的。复兴军西北第一军团的副政委、司令员赵万里,是王书辉的第三批学生,但是复兴军西北第一军团的军团长、总政委冯新民则是王书辉的第一批学生。

所以赵万里在和冯新民相处的时候,一方面对他有着出于对直接领导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有着对于自己的大前辈的尊重。

开完了经验总结会议之后,赵万里心里实实在在的感到几分不痛快。可是这几分不痛快是针对王书辉老师对于自己的不信任,还是因为被王书辉老师说中了心事而感到几分羞恼,到底主要原因是哪一方面,赵万里自己都有点搞不清楚。

所以在当天晚上,不抽烟的赵万里拿了两条自己攒下来的配给烟跑到冯新民的房间,想和自己的大前辈唠唠心里话。

政工干部,特别是优秀的政工干部,确实能让人感到一种放心的感觉。

虽然这些干部因为对于人心和人性的把握非常到位,所以经常会给人一种能够料中别人心事儿的大仙儿的感觉。但是大部分的党员干部还是愿意和政工干部们交流思想。

第374章 在山东(9)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371章 在山东(6)第42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2)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406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9第209章 保民军第一战2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111章 第一次反围剿4第293章 没用的和有用的(2)第141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3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305章 终结者(2)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438章 王书辉从没想过当皇帝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79章 大练兵(3)第217章 程绍之死(2)第368章 在山东(3)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46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2第219章 马祥麟的转变(2)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53章 马县丞的末日(5)第90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5)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业化(1)第223章 马祥麟的转变(6)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49章 马县丞的末日(1)第419章 爱钱的人才有动力第238章 张知府的崛起(5)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35章 理念(3)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324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3)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389章 光复辽南4第373章 在山东(8)第396章 光复辽南11第64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4)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52章 马县丞的末日(4)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87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2)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73章 骨干的产生(1)第221章 马祥麟的转变(4)第120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1第154章 红旗漫卷出枝4第197章 武昌起义(7)第181章 陈保生进城(1)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311章 终结者8第392章 光复辽南7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249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3)第301章 朱舜水访武昌(6)第63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3)第398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第335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4)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478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6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463章 遵纪守法的蒙古人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344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5)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厂化教育第180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6)第38章 妖僧(2)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174章 审判(2)第45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1)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33章 理念(1)第12章 婚事(4)第405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8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319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8第371章 在山东(6)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283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3)第63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3)第385章 东改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