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

刘二怂今年二十五岁,可是从面相上看,他比现在已经三十出头的王书辉还要老很多。:.除了王书辉这个人本身受到了时空门的未知辐射影响的因素外,因为长期的户外劳动和永远贫乏的营养,古代人总是会比现代人显得老上许多。

刘二怂祖籍河南,他家还是在孝宗皇帝在位的时候迁到陕西的。他家的祖宗是当年朝廷征召的修建长城的劳动力之一。因为运气很好,在工程结束之后,他家的祖宗在榆林镇落户,成了边镇地区的军户之一。

在大明的九边重镇里当兵,这可是个相当艰险的事情。刘二怂这一家人的运气确实不错,他的祖先们没有像那些同乡一样,死在和蒙古鞑子的作战中。哪怕就是有人死在蒙古鞑子的马刀弓箭下,也是在有了子女传续血脉之后死掉的。

所以上百年的时间里,刘家人邀天之幸终于传到了刘二怂这一代。

作为一个普通的军户人家,刘二怂他们家肯定是没有族谱这类东西的。关于自己祖宗的事情,都是一代代的人口耳相传下来的。刘二怂也是听了他爹的述说才知道了这些事情。

刘二怂大体知道祖宗们大约过的是什么日子。总的来说,基本上老刘家的境况是黄鼠狼下逗鼠子,一代不如一代的境况。刘二怂的爷爷也好,刘二怂的父亲也好,他们在世的时候都和刘二怂说过如今的世道不比从前的事情。

对于以前的事情,刘二怂没有经历过,所以他是不知道的。作为一个边镇军户,刘二怂家一直以来也不是什么边军的主力,他们家主要的工作就是从事屯田。要不然刘家人也不可能在这百来年的过程中一直传承下来。

可是就说这个种地的事情吧,在自己的父亲去世之后承担起家业的刘二怂也越来越感到,种地这事儿是越来越难了。

原本在边镇种地,就因为缺乏水源土地干旱土质不良,所以往往种不出什么东西来。可是不管如何,这地总是要出些什么东西的。可是自从七八年前,刘二怂就发现,在当地种地连一丁点儿的收益都收不到了。

地从来也不是刘二怂家的。边镇的土地,那都是边镇军官名下的。这些武官们作为地主必须要衡量最基本的投入和产出,在种地完全没有收益的情况下,刘二怂的存在就成了一种只投入不产出的负担了。

所以从四年前开始,刘二怂就成了边军作战部队的一员。

因为小冰河气候的影响,陕西地区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异常。同样的原因,也是因为小冰河气候的影响,蒙古鞑子对于陕西地区的打草谷也变得非常频繁和激烈了。

刘二怂原本是个庄稼汉不假,可是作为战场上的炮灰,刘二怂接受了现实的教育。他明白了手里没有些硬扎的手段,是很难在这个环境中生存下去的。就这样,在大量的战斗实践中,刘二怂从一个普通庄稼汉慢慢的蜕变成了一个能够硬得起心肠,能够杀得了人的具有战斗技巧的庄稼汉。

在一次偶然中,刘二怂结识了在他眼里有点缺心眼儿,自己跑来投军的张献忠。

张献忠是个很四海的人,随着和他的交往和接触,刘二怂越来越佩服这个讲义气,有面子的年轻人。到了1624年的时候,刘二怂毅然决然的跟随因为犯法而被开除的张献忠离开了榆林镇,准备跟随他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来。

刘二怂觉得张献忠讲义气,有面子,所以觉得张献忠值得跟随。他不知道的是,张献忠对别人之所以会非常热情的原因,不是因为张献忠的本性如此,而是因为张献忠过去在县衙里当捕快的时候,养成了一套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方式。

对于张献忠来说,在榆林镇的时候,同样作为炮灰,身手相对较好的刘二怂对他很有用。在战场上有这样一个人在自己身边,就可以极大提高自己的生存几率。

而到了张献忠准备拉起队伍摆开车马的开始造反大业的时候,刘二怂这个有点身手的步卒就变得不重要了,反倒是那些骑术相对精湛的马贼和逃亡边兵的作用重要了起来,他们的身份也高了起来。

刘二怂这个庄稼汉很快就在张献忠的队伍里领略了人情冷暖。可是到了这个时候,刘二怂已经没有什么退路了。作为一个逃兵,他除了和在他眼里已经变得非常势利的张献忠一条道走到黑之外,也没有什么别的选择。

就这样,凭借着有点军事素养,见过些大场面,自己也有些保命的手段,刘二怂随着张献忠的队伍从陕西到山西,又从山西到陕西,最后又到了湖广。

因为刘二怂确实有两下子,所以张献忠给刘二怂在炮灰流民里面安排了个小头目的职位。刘二怂原本以为自己恐怕一辈子要和张献忠走到黑了。毕竟他在张献忠部队里接触到的所有官军都打不过张献忠的部队。没想到,在西平镇这里,张献忠和他那几千不可一世的马队(骑兵)遭遇了灭顶之灾。

刘二怂一开始也准备逃跑了。不过从陕西到山西,又从山西回陕西,最后有跑到湖广来,这几千里的路程全靠两条腿跑下来,刘二怂在心理上已经绝望了。带着一种早死早托生的想法,刘二怂没有和其他的那些张献忠安排在流民里的小头目一样逃跑,反而和普通的流民一样,乖乖的接受了复兴军的逮捕。

复兴军在刘二怂这个有点眼界的边军眼中,是个非常难以置信的存在。他在榆林镇的时候也不是没见过大炮开炮。可是和那些笨重,没准头,质量不好,杀掉自己人比杀掉鞑子还多的边镇小炮比起来,他认为复兴军的大炮完全是另外一种东西。

从始至终,刘二怂都没看到火炮在什么地方,复兴军在哪里。要不是后来复兴军从阵地里列队而出,刘二怂还以为张献忠的马队是被天雷给炸散的呢。

人一旦放弃了希望,就会变得非常的坦然。复兴军固然非常可怕,可是那种可怕是针对张献忠那帮人的。所以在面对复兴军的时候,刘二怂表现的和一个普通流民一样,乖乖的接受着复兴军的摆布。

等到搞明白自己和这些流民一样,因为冲击军阵所以必须承担两年的劳役之后,刘二怂心里还是松了一口气。对他来说,劳役确实很苦,可是和死亡比较起来,还是劳役比较好一些。

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101章 王书辉下乡记5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149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1第58章 工业的獠牙(2)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166章 松滋大开复兴花(2)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346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7)第146章 简单逻辑2第251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5)第308章 终结者5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371章 在山东(6)第431章 春水暖鸭先知第207章 连锁反应8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334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3)第403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6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404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7第132章 入学风波1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81章 外国传教士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498章 因复杂的生产过剩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328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3)第374章 在山东(9)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329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4)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268章 承天事变(2)第462章 必须进步必须改造第59章 工业的獠牙(3)第182章 陈保生进城(2)第164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4)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4)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2章 穿越(2)第41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1)第352章 炮击金州卫(5)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第90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5)第146章 简单逻辑2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486章 小朋友不听话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350章 炮击金州卫(3)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132章 入学风波1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486章 小朋友不听话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4章 穿越(4)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73章 骨干的产生(1)第138章 大炮机枪蒸汽机第396章 光复辽南11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148章 简单逻辑4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479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7第202章 连锁反应3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第467章 周会计的家事第172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4)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49章 马县丞的末日(1)第42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2)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474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2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126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7第69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3)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411章 推销员曾德昭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34章 理念(2)第41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1)第305章 终结者(2)第16章 立足(4)第387章 光复辽南2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479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7第305章 终结者(2)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201章 连锁反应2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319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8第58章 工业的獠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