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在山东(9)

毛文龙不是个傻蛋。他当然知道复兴商社这个所谓的商业组织来路不明。

船上能装火炮,手底下有私兵。这就是标准的明朝末年的海商兼海盗的身份了。作为大明王朝的一个官方人员,毛文龙知道和这样身份复杂的海商搞贸易,是非常犯忌讳的事情。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个犯忌讳的事情在现如今也不算个大事情。和海商搞贸易犯忌讳,和草原上的鞑子们做交易不也照样犯忌讳吗?可是也没见朝廷上面的那些有山西商人背景的晋党中人受什么影响。

嘉靖时候的兵部尚书王崇古,万历时候的内阁首辅张四维,这些人可都是山西地区赫赫有名的大商人家庭出身。晋商是靠里通外国的搞草原贸易获得巨富的,这些事情别说像毛文龙这样的官场中人知道,就是那些大明朝的普通市井中人,也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张四维自称自家的富豪是因为“夜遇神人授金”。这样的事情,都被大江南北的小市民编成各种各样的段子进行嘲讽和玩笑了多少年了。

所以,对于毛文龙来说,即使复兴商社行事太过“霸道跋扈”,可是他却不觉得和复兴商社做生意有什么不可以的。关键是,对于复兴商社坚持的用人口换取生活物资类产品的交易原则,毛文龙是真正的有点摸不着头脑。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里,人口这种东西可不是什么紧要稀缺的资源。对于东江镇来说,他们收拢的这十多万的辽东南的难民,只有当苦力和当炮灰两种作用。

事实上,即使是苦力和炮灰,东江镇也完全用不了这么多。当初毛文龙也没想到东江镇会收拢这么多的人。可是后金女真方面搞大屠杀,搞去汉族化的过程实在太过残忍,以至于大量的辽东南的汉人明知道到东江镇的日子很苦,还是都跑到东江镇来了。

毛文龙是个自私自利的封建官僚不假,毛文龙是个割据地方的军阀也不假,可是好歹他是个正常的人类。对于这些为了躲避民族压迫而跑到他的治下的辽东南的汉族难民,毛文龙又不是后金女真,肯定不会屠杀他们,多多少少的也得照顾着点儿他们。

几个小岛,两三块土地,现在又是小冰河气候爆发,气候环境严重异常的时候,让这十来万人在东江镇的几个小岛和朝鲜北部的那几块地上自种自吃都很困难。

所以对于整个东江镇来说,这十多万人口现在是不折不扣的负担。

按照马尔萨斯和洪亮吉的人口观点。人口增长总会突破生产力的限度。所以在农业社会的条件下,人口这种东西,在封建王朝末期的时候是严重过剩的。总要通过灾荒动乱和战争的手段对人口进行毁灭性消减之后,才能重新建立起稳定的封建王朝。

也就是说,在生产力限制的情况下,人口对于农业社会的政权特别是处于王朝末期的封建政权来说,总是一种负担。

其实东江镇的情况,就是目前整个大明王朝的一个缩影。

落后的生产力,高度集中的土地,大量相对剩余的劳动力,全面破产的财政,大明王朝已经无法挽回的走向末日了。

东江镇虽然没有土地集中的问题,但是东江镇同样没有可以让十多万人口搞生产的土地资源。这十多万不能生产出任何东西的劳动力,就是东江镇目前最沉重的负担。

毛文龙很清楚这一点,但就是因为他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才知道同样智力正常实力强硬的复兴商社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在这种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用毫不值钱的人口换取宝贵的物资,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奇怪了。

毛文龙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想的事情要比普通人多的多。但是作为一个地方军阀,毛文龙对于东江镇的控制是十分有限的。在兵为将有的军阀体系内,毛文龙对于手下们的影响力也是有限度的。

就比如说东江镇系统内驻扎在各个岛屿上的那些参将之类的能够独领一军的人物吧。他们在1627年的丁卯之战中战损非常严重。他们都急切的需要复兴商社提供的精良武器和大量的粮食成衣等物资来重建部队。

所以还没等毛文龙明确表达态度呢。他们在私下里就开始和复兴商社做起生意来了。

能逃到东江镇并且在这么多年严酷的环境下活下来的人,绝大部分都是青壮年。所以东江镇的各级将领在留够了自己的部队和预备队的人数之后,用来和复兴商社交易的那些人口也都是些青壮劳力。

复兴商社在卖武器的时候不怎么大方,他们做起生意来锱铢必较。东江镇的各级武将想要从复兴商社那里占一个铜板的便宜都不成,而且他们还都得依着复兴商社的规矩,用银子兑换复兴党的银元之后才能买到武器。

但是在人口和粮食物资的交换方面,复兴商社就大方多了。

在一块粮砖(一斤装)换一个人,一包方便面换两个人,一个肉罐头或者水果罐头换三个人,一个蜂窝煤炉子换十个人等等这些交易中,往往复兴商社方面不会在乎东江镇的这群武将是不是往人群里添加了些老弱病残的人物,反正只要是个喘着气的人,哪怕发着高烧,大块的皮肉都溃烂了的那种要死的人,复兴商社都按人头给东江镇换东西。

不过在东江镇的将领们偷奸耍滑的把那些半死不活的伤员病号往交换人口里面掺的时候,他们又发现了复兴商社的其他的好东西了。那就是复兴商社的药品。

不少东江镇的将领可都是看到了,那些本来都已经奄奄一息了的病号,在复兴商社的大夫(卫生兵)的开刀治疗之后,擦了药水吃了药片,再用一个水晶瓶子往这个人身上一连(生理盐水和葡萄糖)之后,原本眼瞅着就要咽气了家伙,很快就好了过来。

孔有德就亲眼看到,一个被交换出去的病号在复兴商社的大夫的治疗下,不到三天的功夫就活蹦乱跳了。

复兴商社的药品可真是好东西,而且价格也不太贵。一片消炎药只要十个人,一片退热药也只要十个人,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和碘酒之类的东西,东江镇的这帮不差钱的军官们也是大批的买。

不过虽然他们买的不少,可是当武宏杰听到商务局的几个干部讨论东江镇的军官采购的药品明显不够部队使用的问题的时候,他冷哼了一声就把这个事情拿到舰队党委会去讨论去了。

对于这个问题,舰队党委方面的认识倒是都很统一。舰队司令徐远志在党委会上的话就很具有代表性:

“封建军队把战士当成一种消耗品来看待。这种性质的军队怎么会像我们复兴军一样把战士的生命看得无比宝贵呢!他们买那些药品根本就不是为了给普通战士治疗。他们买药那是为了给自己保命的。”

第156章 红旗漫卷出枝6第347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8)第244章 肖文龙的觉醒(4)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138章 大炮机枪蒸汽机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446章 “疯狂”的张永涛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第462章 必须进步必须改造第93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8)第460章 国家级吉祥物的郁闷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366章 在山东(1)第238章 张知府的崛起(5)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166章 松滋大开复兴花(2)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40章 妖僧(4)第348章 炮击金州卫(1)第375章 在山东(10)第412章 后金内讧第258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6)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251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5)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396章 光复辽南11第156章 红旗漫卷出枝6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217章 程绍之死(2)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60章 工业的獠牙(4)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106章 反对本本主义2第248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2)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175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1)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363章 建设新湖北(6)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绽放的幸运第19章 起步(3)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155章 红旗漫卷出枝5第21章 起步(5)第258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6)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366章 在山东(1)第346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7)第121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2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212章 保民军第一战5第483章 中倭新关系3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272章 承天事变(6)第257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5)第454章 从席日勾力格到黄立格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299章 朱舜水访武昌(4)第307章 终结者4第323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2)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176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2)第117章 第一次反围剿10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420章 小摊老板第368章 在山东(3)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第368章 在山东(3)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115章 第一次反围剿8第463章 遵纪守法的蒙古人第128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1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363章 建设新湖北(6)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90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5)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35章 理念(3)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442章 相同的身体不同的人生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39章 妖僧(3)第257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5)第344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5)第333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2)第375章 在山东(10)第471章 南方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