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1)

与现代社会里普遍接受了自由主义思想荼毒的青年人不同,王书辉是个在社会底层,通过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奋斗,通过二十年自己的努力和命运抗争,才取得最终的成果的人。

固然,在别人眼里,一个三流大学里的大学老师算不了什么。一个月三千多块钱的工资,没有房子和汽车,连个老婆也讨不到的王书辉。在别人眼里,不说看着可悲吧,也算是比较落魄的那个档次的人。

王书辉却从没有这么看待过自己。他是个很清醒的人。他首先感谢他自己的父母。他觉得虽然母亲多病,父亲抛弃家庭。但是,如果没有这两个人在自己人生的头六七年里,对他的抚养和照顾,他自己的生存也是很困难的。能够享受到六七年的父母之情,王书辉就很感谢了。

其次,他也很感谢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帮助过他的那些街坊邻居们。没有这些好心人的帮助,在学会做饭之前,他的吃喝都很成问题。另外他也很感谢学校和街道组织的照顾。要知道,他从小学到初中的学杂费,都是学校和街道组织的帮助下解决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他真心的感谢党,感谢政府。上大学他能够获得困难补助,能够办理助学贷款,读研究生又是公费生。没有党和政府制定的政策,他是不会受到这样的高等教育的。

别人可能觉得类似孤儿的王书辉很苦逼。但是,王书辉觉得自己的人生不怎么太艰苦。虽然没有身边的同学成长的那么轻松。不过,他觉得自己该得到的东西,都得到了。只是要承担的心理压力要大一些。

但是这些心理压力一方面转化为他生活的动力,一方面也促使他喜欢读书,善于思考。

在暖男盛行,各种小清新弥漫的现代社会里。王书辉的成长经历导致的他性格上的坚定刚毅,在很多人看来是格格不入的。用他的同学和同事的话来说,王书辉跟他们好像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王书辉怎么会和他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呢。他也喜欢在网上看电影。对于充满了血腥和暴力的《电锯惊魂系列》津津有味。他也喜欢打游戏,对于四处爆头,鲜血淋漓的《使命召唤》之类的射击类游戏兴致勃勃。

能够穿越时空的王书辉,不太理解他看过的一些穿越小说里说的那种情况。什么猪脚要杀人的时候,心里负担很大啊。什么猪脚对于很多屡次冒犯他们,甚至威胁他们生命安全的敌人下不去手啊。什么一大帮人穿越之后,还要对一些当地时空的土著们讲究个人道主义啊。

他一方面认为,经历了现代社会影视作品里的种种血腥暴力熏陶之后的现代人,实际上比封闭落后的古代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大的多。另一方面他又觉得,现代人穿越后,会对古代人那么快就产生认同感,十分的不可思议。

要知道,在现代人眼里的古代人,在王书辉看来,那就是西方殖民者面对土著,土著人面对猴子猩猩一样的差距。只有通过教育,让古代土著认同穿越者的道理。哪有穿越者主动降低文明等级去迎合土著的道理呢。用一句烂大街的话讲,那不科学啊。

很多人觉得古代人,因为生产力水平的落后,社会整体的生存资料匮乏。所以古代社会的人,在斗争中会更加的直白残忍一些。

但是,在实际上,从生存资料的平均占有率上看,现代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虽然很高,生存资料的总量很大。但是,因为人口规模和分配机制的问题。现代人的生存资料占有率,不见得比古代人的水平更高。

特别是在中国。古代中国人在意识形态上,有儒家思想作为整个社会统一的意识形态。实际上,无论是古代社会的上层还是普通民众,下意识的都会把自己狰狞的面孔进行一定程度的掩饰。比如说,哪怕是以劫掠屠杀为业的土匪们,也要打着个替天行道的招牌。

而在现代社会里,因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不统一,或者说,由于现代人对于个人利益认识的空前统一。现代人在利益争夺中的表现,要更加直白残酷一些。只不过,现代社会里,作为利益斗争的失败者,一般不会遭到肉体毁灭罢了。

所以说起来,要是比狠的话,现代人完败古代人。以此推之,湖广盐商们不会是王书辉的对手的。

就王书辉在明代的情况来看。在经历了对释道心的审讯之后,无论是教导营学员,还是警务科的家丁。他们对大家一直以来都认为是个大善人的王师尊,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等到释道心像个靶子一样被绑在大营校场上,每个家丁都要释道心身上的指定部位上练枪。之后,又让医务科的学员们在他身上进行包扎伤口的训练。

最后,释道心在被反复挨了三百多枪,又被反复包扎了无数次的,破破烂烂的尸体,被王书辉作为解刨对象,给全营上下讲解生理课程的时候。终于有四五个人,因为忍受不了这种在古代人看来,只有想象中的阴曹地府里才会有的景象,当场晕倒了。

当看到有人晕倒的时候,王书辉才想起来。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生理解剖这种事情确实是非常惊世骇俗的。实际上,在现代社会里,受不了这玩意的,也大有人在。不过在大学里经常跑到医学院旁听的王书辉,倒是觉得没什么。

古代社会里有易子而食的典故。或者说这也算不上什么典故,就是很实在的事情。每遇灾荒,为了一口吃的,杀人抢食之类的事情到处都有。在绝望中的流民,也不是没有吃人肉的。

煌煌史书中,无论是五胡乱华时期的两脚羊事件,还是曹孟德以人肉干做干粮的事情,都是明确记载的。

从生物学的角度讲,人吃人是一种返祖现象。这个结论有南洋雨林里的食人族为例。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我们都是食人族的后代。要知道,我们的老祖宗现代智人,可是把作为近亲的尼安德特原始人,在冰河时代作为食物吃掉了的。

可是,无论是流民中的杀人和易子而食,还是古代人、原始人的人吃人,都一种人在绝望情绪中的剧烈反应。

说起来,为了进行科学研究,作为现代人的王书辉,站在科学的立场上,平静的,有序的,程序化的解刨尸体。一边用手术刀精准的划开死尸,一边用平静的语气,讲解哪里是血管,哪里是心脏,血液循环是怎么样的。这种情景,让这群经历过人间地狱的流民们也承受不了。

之后的几天里,王书辉的手下们明显的都有些精神恍惚。他们见到王书辉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避开目光。

王书辉没有理会大家的情绪不正常。

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残忍的,痛苦的。谁知道发明火源的燧人氏老祖宗是不是被烧死的。谁知道发明药学的神农氏老祖宗是不是被毒死的。没有无数地震造成的大批量的人死亡,谁知道张恒老先生会不会发明出地动仪。诺贝尔要不是被炸的手断脚瘸,谁知道他能不能发明炸药,从而变成著名的军火资本家。

感到痛苦,觉得残忍。这正是人类在更新他们对世界认识的过程中,一种正常的反应。要是哪个人看了尸体解刨过程不会觉得不适,而是感到很适应,很感兴趣。这个人大约心理不是很正常。当然了,王书辉第一次旁听医学解刨课程,他就觉得津津有味。这一点,除了读者同志们,他是谁也不会告诉的。

为了让大家尽快的度过适应期,王书辉还是做了一些工作。他把所有人的训练量提高了一倍。三天不到的功夫,大家的恍惚感就消失了。

释道心最后的下场,在大家眼里是很凄惨的。他的尸体被火化后,像化肥一样被洒在田地里。在大家嘴里,这个叫做挫骨扬灰,是一种非常凄惨悲哀的下场。在王书辉眼里,这不过是一种防疫手断和对释道心利用价值的最后压榨罢了。

释道心事件不仅对王书辉的大营有影响。他对释道心的所作所为,还是通过种种渠道被传到了王府那边。

作为最直接的影响,他的老丈人朱由梓生了一场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位王族子弟,已经很平民化了。他的血脉中,他祖先们的残暴血统已经被充分的稀释,他的精神比较脆弱。

因为老丈人不想见他,所以打针喂药的事情,都是朱微妏在王书辉这里学了之后去做的。

朱微妏的反应出乎王书辉的意料。他在释道心事件之后,首次见到朱微妏的时候,这个小萝莉望向他的眼睛里,好像有星星在闪烁。

小萝莉的这种反应,让王书辉脑袋上拉出不少黑线来。他还想着,这女娃不是媚娘姐姐附体吧。他不知道,人家可是威胁过自己的亲舅舅,要把亲舅舅一家沉到江里的遮奢(出自《水浒传》,了不起的意思)人物。

很明显的,朱微妏是血统最纯粹的朱家人。在她听了两个小间谍的汇报之后,对于自己心上人的评价,只有杀伐果断这四个字。

第34章 理念(2)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业化(1)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27章 开始(3)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50章 马县丞的末日(2)第476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4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359章 建设新湖北(2)第309章 终结者6第329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4)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394章 光复辽南9第478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6第142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4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284章 新的开始(1)第155章 红旗漫卷出枝5第445章 孙元化的小药丸儿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128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1第15章 立足(3)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404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7第18章 起步(2)第112章 第一次反围剿5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414章 精明通透张老爹第148章 简单逻辑4第5章 准备(1)第186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2)第182章 陈保生进城(2)第9章 婚事(1)第54章 马县丞的末日(6)第236章 张知府的崛起(3)第92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7)第321章 混乱与平静(2)第162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2)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32章 日常(4)第134章 入学风波3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336章 制度这个事儿(1)第186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2)第87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2)第106章 反对本本主义2第58章 工业的獠牙(2)第35章 理念(3)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第39章 妖僧(3)第374章 在山东(9)第173章 审判(1)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118章 不算战斗的战斗1第86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1)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第462章 必须进步必须改造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397章 光复辽南12第314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3第336章 制度这个事儿(1)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176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2)第106章 反对本本主义2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79章 大练兵(3)第352章 炮击金州卫(5)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165章 松滋大开复兴会花(1)第359章 建设新湖北(2)第76章 大丰收(2)第447章 一个是俘虏另一个也是俘虏第212章 保民军第一战5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309章 终结者6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492章 孙大圣棒打倭国第377章 鲁东土地革命(2)第78章 大练兵(2)第123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4第77章 大练兵(1)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264章 学员张兆欢(4)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20章 起步(4)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153章 红旗漫卷出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