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2)

马松华这几日坐卧不宁。当了十二年县丞的马松华,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棘手的事情。

一个人情绪要是不好,无论这个人的涵养有多好,在行为上都会有所表现。即使是那些内阁大学士们那种水平的养气功夫,也会有所反应,更何况马松华这种微末小吏了。县衙里的书吏差役们都知道,最近,这位枝江县的二老爷心情不太爽利。

马松华感到不安是应该的。半个月前,他派遣了在江北地界,可以横逛黑白两道的静明和尚,到王书辉那里示威。结果只有静明身边的跟班小沙弥回来了。这个小沙弥不知道受了什么惊吓,脑袋受了很大的刺激,问了半天,也没出个所以然来。释道心这么个大活人,就这么没了踪影了。

马松华不是个平常人,当初他敢向朱由梓这个宗室提亲,给自己的痨病鬼儿子冲喜。就是因为他可不是个普通的八品县丞。

马松华家是枝江县的大户。枝江县三十万亩田地,其中有近一半的田地,是他们家门下的。给他们家扛活种地的长工农夫,不下两千。可以这么说,历届的枝江县令,如果不把他们家巴结好了,枝江县衙门,就别想把税收收上来。

马松华作为枝江马家的当家人,不仅安插人手把持县衙,更是勾结本地巡检和各种江盗山匪,把持着枝江县的黑白两道。他们家除了利用县衙,大肆抢掠吞并本县的土地。更是把持着夷陵县到荆南县,长江两岸各县的私盐买卖。

马松华上有湖广最大的盐商,原湖广巡抚,现任户部尚书张问达的侄子张天禄做靠山,下有江北各县的巡检兵丁做帮手。江面上还有各种船帮江盗,为他提供运输。陆地上有各种山匪路霸,为他打击竞争对手。

上下有靠,黑白通吃的马松华,就是枝江县的土霸王。即使是荆州府知府,也要给他三分面子。在整个江北地区,除了几位藩王之外,没有什么人能够被他放在眼里。直到传出以前一直不被他放在眼里的枝江王庶人朱由梓,要恢复爵位的消息的时候,他才有些心绪不宁。

明代的藩王宗室们不被皇帝待见不假,被各级官员忌惮监视是真。但是,只要是老老实实,没有问鼎念头的藩王宗室,都是皇帝的逆鳞。无论文官们怎么攻击,百姓们怎么痛恨。藩王们侵占土地也好,好色贪财也罢,皇帝都会保护他们的。这个可不仅仅是祖宗之法一句话可以解释的明白的。在封建宗法社会里,血浓于水的封建伦理可不是说着玩的。

原本像朱由梓这样的罢爵王族,即使不是皇帝的近亲,犯了错,夺了爵,一般也不过是隔代继承王爵。可是枝江王府得罪的是两代宰辅,文官们的裙带关系又盘根错节,才让大家以为朱由梓继承王爵的希望渺茫。这才有了马松华这样的土豪霸王,也敢上去欺负欺负的事情出现。

可是,只要朱由梓还活着,他就有继承枝江王爵位的资格和希望。不管是真是假,朱由梓继承王爵的可能都是存在的。这就是马松华听到那个语焉不详消息后,感到不安的原因。

现代社会有个大神级网文作家说过类似这种话。他说,他最怕被人对他说对不起。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一个人一旦做了对不起某个人的事情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不是想着怎么弥补自己的过错,而是寄希望于大家都不知道或者忘掉这件事情。

做过错事的人对于自己对不起的那个人,有着深深的忌惮。因为人的本性黑暗,他会巴不得自己对不起的人消失掉。甚至于在自己对不起的那个人,遭遇不幸的时候落井下石。更有甚者,会亲自动手消灭自己对不起的人,以求得自己内心的平静。

王书辉是看过这段话的,他认为这话说得极对。有《九品芝麻官》里,包龙星的经历为证。王书辉得知朱由梓和马松华之间的恩怨之后,第一时间里就把马松华视为自己在明末的第一个敌人。

马松华也没有让他失望。在马松华知道,枝江出现的第二个贩卖私盐的人,是朱由梓的女婿王书辉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前来赔礼修好关系,而是派遣了江盗妖僧释道心,去威胁王书辉。

在王书辉看来,马松华的举动,是对他推测的一种实证,完全的是一种正常反应。王书辉在充分了解了马松华的背景之后,已经做出了决定。

马松华这种人,无论在那个方面考虑,不管是他的封建官僚身份,还是他的大地主身份,或是他私盐商的身份。这些都决定了,他是王书辉必然的敌人。而对于敌人,王书辉是不惮于将他们肉体毁灭的。他已经在心里,判决了枝江马家,这个家族的整体死刑。

王书辉已经提高而王府镇的安保级别。三队配备了现代机械连弩的武装家丁,日夜巡视王府镇。所有人的日常训练,全部上了枪头。朱由梓父女的安保小队,也配备了手弩。朱由梓和朱微妏也在王书辉的要求下,穿了防刺服。大营里所有武装人员,包括一等和二等家丁,都穿上了防刺马甲,戴上了安全帽。

在做出了充分准备之后,王书辉和官场经验最丰富的娘家大舅、二舅和三舅,进行了交流。

听了王书辉的对情况的介绍,大管家刘怀一,二管家刘怀仲,三管家刘怀叔,三位朱微妏最年长的舅舅们互相对望了一阵,半天没有开口。实际上,消息灵通,深知枝江县底细的三位王府老人,在从四弟刘怀季那里,听说王书辉贩卖私盐的消息的时候,就料到了会有这么一天。

实际上,在他们看来,枝江王府只要不参合私盐买卖,马松华这个枝江县的土豪霸王,是不会触犯身为宗室的枝江王府的。马松华要是单纯的土豪,没有官场的身份,倒是有可能会组织江湖匪类危害宗室。

可是马松华身为枝江县县丞。有了这么明确的官场身份,他做事情,就要讲究策略,有所忌惮了。不过,在他们看来,这次的事情也不会善了。俗话说,夺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王书辉明目张胆的侵犯枝江马家的利益,马松华是绝对不会就那么算了的。

等到得知王书辉将静明和尚挫骨扬灰之后。三个老人知道,枝江王府和枝江马家,已经是撕破脸皮,是个不死不休的局面了。这个类似军汉的仪宾外甥女婿,在他们面前甚至说出了要灭马家满门的话。三个老人就不得不开动脑筋思考对策。

在一阵沉默之后,刘怀一首先开口,他对王书辉说,“仪宾可知,这个马松华最忌惮的是什么。”

王书辉想了想,回答道,“马松华应该最忌惮岳父大人的宗室身份。”

刘怀一点了点头,对王书辉说道,“仪宾说的不错,冒犯宗室,那就是类似造反的大罪。无论仪宾准备怎么处置枝江马家,都要依仗宗室的身份,才能名正言顺。”

看到王书辉若有所思的点着头,二舅刘怀仲说道,“其实说起来,世子早就该承袭枝江郡王的爵位了。当今天子对于徐阶和张居正一系,十分的厌憎。对于老王爷当年敢于对抗张家,明面上没说什么,实际上心里是褒扬的。要不然也不会两代枝江王世子,都没有被迁到凤阳圈禁了。”

王书辉听了这话,也觉得确实如此,他问道,“二舅这话,我也想过。说起来挺奇怪的,以岳丈大人的资历身份,承袭王爵本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朝廷怎么会这么长时间都不闻不问呢。”

三舅刘怀叔这时候说道,“仪宾有所不知。这王爵承袭的事情,总要有个由头。下面的人不提,天子皇爷自然也是不会自说自话的。咱们枝江王府过去过得落魄,老王爷和老世子又都是天家血脉,自傲的很。一开始是不屑于说起此事,到了后来,则是家道沦落,没有能力去操办这事了。”

王书辉这时候听明白三个老舅说了半天是什么意思了。这三个老人精的意思是说,想让王书辉出钱帮助王府运作继承爵位的事情。自己的老丈人朱由梓有了王爵之后,他借着王府的名义,就可以肆无忌惮的行事了。

只是,这三个老头,到底是要让王书辉披上王府的大皮,安然度过危机,还是想要借王书辉的财力帮助王府继承爵位。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王书辉其实也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他也有能力让王府继承爵位。说起来,在礼法上,自己的老丈人朱由梓,继承王爵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就是没钱去运作罢了。王书辉以前就想过,只要自己从现代弄过来面大镜子,作为贡品上贡给皇帝。什么官身地位之类的,自然而然就会有了。皇帝老儿给老丈人恢复个爵位,不就像个玩儿似的。

可是王书辉对于披上封建官僚的外皮,在心里非常的抗拒。更何况,让不让自己的老丈人变成个王爷,他也很犹豫。谁知道朱由梓这个好青年,当上了王爷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要知道,今年才三十多的朱由梓一旦恢复了王爵,那就是个壮年的郡王。他不得三妻四妾的给自己娶上一大堆丈母娘啊。有了丈母娘,自然而然,不久之后他就得多出一大堆小舅子。一下子多了那么多三姑六姨的亲戚,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反封建事业,那就不得而知了。

当了王爷的女婿,造反的事业,在名义上会不会站不住脚。这才是王书辉心里最犹豫的。

第62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2)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474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2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383章 东改编2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79章 大练兵(3)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78章 大练兵(2)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183章 陈保生进城(3)第385章 东改编4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336章 制度这个事儿(1)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39章 妖僧(3)第389章 光复辽南4第366章 在山东(1)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371章 在山东(6)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19章 马祥麟的转变(2)第361章 建设新湖北(4)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391章 光复辽南6第463章 遵纪守法的蒙古人第398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第333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2)第390章 光复辽南5第6章 准备(2)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2章 穿越(2)第21章 起步(5)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465章 朝鲜灭国和反面教材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470章 万事有理黄锦康第159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3)第373章 在山东(8)第191章 武昌起义(1)第304章 终结者(1)第373章 在山东(8)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5章 准备(1)第446章 “疯狂”的张永涛第349章 炮击金州卫(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217章 程绍之死(2)第398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第486章 小朋友不听话第304章 终结者(1)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81章 外国传教士第56章 马县丞的末日(8)第396章 光复辽南11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313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2第239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1)第52章 马县丞的末日(4)第307章 终结者4第3章 穿越(3)第178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4)第240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2)第52章 马县丞的末日(4)第436章 妻贤夫祸少第312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1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344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5)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403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6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294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1)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201章 连锁反应2第293章 没用的和有用的(2)第32章 日常(4)第307章 终结者4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222章 马祥麟的转变(5)第394章 光复辽南9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24章 起步(8)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313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2第268章 承天事变(2)第318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7第417章 两个案件和一个态度第134章 入学风波3第131章 工业化的浪第324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3)第117章 第一次反围剿10第101章 王书辉下乡记5第400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