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雒阳令

刘备看了眼关羽,实际上这个问题上有明确的答案:“老师书上有言,可适当带些善战之士,毕竟朝廷现在也正值用人之际。”

卢植在给刘备的书信上,曾提到过刘备可以带些百战精锐之士进京,虽然刘备手下的兵卒都不是正规军卒,但其自黄巾之乱时起招募乡勇,到今天数年过去,怎么也会有一批善战的精锐,这些人稍加整训就是一支精锐兵马,就那么丢弃委实可惜,所以卢植就让其一并带进京城来。

至于刘备会不会因为这些兵马掌控更大权势……不要开玩笑了,刘备帐下才能有多少精锐?虽然朝廷手上兵马也不多,但那是分和谁比,也许在西北那地方李傕、郭汜、马腾、韩遂都有大量兵马,实力远胜朝廷。

可和刘备这个区区平原令手上的兵马比起来,那可就强了不知道多少。

听了刘备具言信中详细,关羽信中寻思了下后就建议道:“军中兵卒,多有随大哥数年的老兵,此等皆精锐,弃之可惜,若送于他人,大哥这几年经营尽数毁于一旦。既然有所交代,不若只取精锐带走便是。”

关羽也瞧出情势,所以就提出了建议,刘备点头认可后,便叫关羽和简雍两人去将帐下精锐士卒挑出,然后收拢军械,将这最后挑选出来的精锐好好装备一番,尽数带入京中。

最后忙了数日,挑出精锐兵士二百余人,张飞又选了些精壮凑够三百,人人都身披捡漏的皮甲,手持崭新兵刃,往那一战还真有些精锐劲卒的模样。

关羽又从中选出五十名精锐中的精锐,各配环首刀一柄,充作亲卫专门保护刘备——按照此时习俗,刘备即便进京任文职,留些亲卫也是正常的,所以这五十名不但是最善战之士,那武器也是挑好的拿。

如此准备了一番后,夏天已经渐去,此时联军中因为久无寸功,已经开始有内乱的征兆,刘备见到这般情况,更加不愿久留,将余下兵马尽数交给公孙瓒后,自领着三百精锐和自家兄弟并简雍往西奔长安去了。

其时公孙瓒听闻刘备得朝廷征召,也是祝刘备一路顺风,同时送了良马数十匹、崭新的军械以及粮草若干,然后与刘备道别后,自己也开始寻思着还留在这里有什么意义没有?

刘备出发后,先时简雍挟带书信快马先奔长安去,自己带着人在后面慢行,估摸着秋天能到长安,对于到了长安后会有什么境遇,也是颇为忐忑,不过只觉得这番去了长安,所得必然甚多,若是能得汉室承认,那么也不枉这一番进京了。

他却不知道,就在走后不久,雒阳城中再度爆发了内乱,董卓死后,其手下将领各成派系,坐拥兵马互相都不服,今日因为一些小事起了冲突,结果引得城中兵马一阵乱战,更有人趁着混乱行那龌龊之事,一时间雒阳城内乱成一团,抢劫的、放火的、寻仇的、强抢民女的,各种样事情让雒阳城越发乱,若不是孙坚见情况不对趁机攻城,这雒阳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谁也不晓得。

雒阳城破,城内的董卓残余势力这才回过神来,四散奔逃了开去,只是被守在外面的联军杀了大半,最后逃出者并不多,其中大多都钻入山林中落了草。

当然也有小部诸如徐荣、樊稠等人带着兵马逃了出来,看那意思似乎是要南下去找张济,这两人因为兵卒精锐,自身也极为勇猛,加上联军见雒阳城破,都争着要入城,不愿与其死拼,最终还是杀出了一条血路逃了出去。

消息传到长安的时候,刘备还没到,刘轩看着手中的奏章,知道随后孙坚就会寻到那传国玉玺,然后就是其和荆州刘表的一番大战。

“嗯?荆州势力根深蒂固,不若借孙氏之后除之?”

想来想去,若是这样的话不去管孙坚最好,反正这一趟南下,孙坚定然和刘表起冲突,两家成了死仇后,孙家才会无休止的与荆州刘表征战——只有不停的打仗,才能将荆州士族的精英人才给消耗掉。

最后趁其虚弱之时一举将其荡平——至于荆州被孙家占下会如何?刘轩才不怕呢,大不了再打回来就是。他要怕那个,就不会将所有的地方都放弃,只控制长安周边地区了。

这么一想,刘轩也就不关注联军那边的事情了,让他在意的是联军拿下了雒阳后,落雁城中的皇宫已经彻底破败,这段时间来那些家伙轮番将雒阳皇宫给祸害了一番,最后城破之时,也不知道是哪个家伙想起来用火烧皇宫的方式来制造混乱,趁机逃窜。

还别说,这法子的确好使,最后联军入城后都忙着去扑灭皇宫火患了,还真没多少人追杀这些四散而逃的溃军。

不过那皇宫最终还是没保住,但相比起原本历史上整个雒阳城都化作焦土,眼下这情况还是强了不少的。

袁绍大军入城后,与公孙瓒一边忙着发榜安民,一边让士兵整理城中混乱之处,同时将那些趁乱做了恶事的家伙抓出来依法惩治,忙了十来天,雒阳这才算重新恢复了平静。

但是这样一来,又有一个麻烦的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雒阳城现在无人治理,朝廷总得委任个长官来吧?

联军自身也不敢耽误这事情,立刻就上表请朝廷任命雒阳令,同时还有不少人自己上表求官,多是与雒阳有关的官职——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有数人表中请天子还都雒阳。

理由也是极为充分,只言国贼董卓已死,余党也尽数剿灭,先天子迁都长安本就是为了避祸,如今祸患消弭,自当回雒阳治理天下——至于皇宫的问题,他们是半个字也不提,只当没那么回事。

上朝的时候,刘轩让侍御史将这些奏表一一读出,还没读完一半,朝中文武的脸色就都不那么好看了。

这群家伙上表,明显没安什么好心,尤其是那几个督促天子还都雒阳之人,无一不在表中为自己乞求官职——要的都是雒阳城中的官位。

这两件事看起来没联系,可实际上联系很大。这些人要的官衔并不高,甚至比他们目前的职衔还低的也有,但是为什么还要?无非就是想要效仿董卓与何进,手掌兵权掌控朝堂罢了。

雒阳若为都城,那么这些人再低的官也能平白高上几个级别,手中再有兵马,成就大业自然没什么悬念。

可朝中文武哪个是笨蛋?换谁也不会同意。尤其是想到这些家伙的目的是骑在自己脑袋上作威作福,朝中诸公的脸色越发的难看了起来。

刘轩见这群人脸色都不怎么样,就觉得目的达到,挥手道:“不必再读了,诸公觉得此事当如何决断?”

这番话自然是问朝中文武的意见,可是众人瞧来瞧去,发现还真没什么好主意。

还都?那自然是不可能的,眼下天子在长安坐镇,治理民生、编练兵马,俨然是要做出一番大事的模样,事情还没做完,就带着一大堆人再跑回雒阳?

何况,如今朝廷势力受限,兵马也不多,只能先取一面,再取另一面,若去了雒阳,岂非两面受敌?

这朝中大臣虽然都是文士,也并非是不知道兵事的,这么多日子早就猜出了天子的大致打算,只从那种种谋划,天子明显是先占据雍凉,然后以关中之地为根基,再杀回关东,最后席卷天下,恢复江山正统。

众多文武瞧出了这一点后,对于在长安定都也没什么抵触,何况长安本就是汉室都城,从哪方面来看都没必要再跑回一片残破的雒阳。

“还都之事,此时颇不恰当,陛下可不予理会。”

最终还是司徒王允应了刘轩的话,他瞧的出其中利害,加上又是此时朝中威望最重者,自然要他先开口。

此言一出,太尉杨彪、司隶校尉黄琬、司空张温都纷纷应是,刘轩却注意到太傅袁隗一直不声不响,估计是因为联军中有他两个族人,没法开口,只得装哑巴。

“还都自然是不行的,眼下要讨论的是,何人可为雒阳令?”

汉朝制度,一县人口过万户,设令,万户以下设长。

比如刘备现下为守平原县令,也就是说刘备所治理的乃是万户以上的大县,这级别还要比县长高上一些。雒阳虽然是都城,但一城长官也不过是雒阳令罢了,可雒阳因为其特殊的情况,这个雒阳令还要比一般的大县县令牛那么些——可入朝议事,直接向皇帝负责。

这一点就显出雒阳令的特殊来了,这也是一些人想讨要雒阳令的缘由——但是问题在于,若朝廷不在雒阳,这雒阳令就有些鸡肋了,顶多地位上超然了点,实权上反而还要受制于河南尹。

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关节,再加上雒阳的位置极为敏感,这雒阳令由何人担任,还真叫满朝文武伤透了脑筋,结果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只得出两个人选。

“冀州刺史韩馥、北海太守孔融,可为雒阳令。”只是这两人若任职雒阳令,似乎有点不靠谱,那等于降级任用,最后还是袁隗提了建议:“既然定都长安,当裁撤河南尹复置河南太守一职,不若以孔文举任之以治雒阳?”

第146章 南下第64章 许褚的衣服第17章 以我为本第86章 女子学馆?第5章 吾若为皇,如何?第18章 无后不算啥第56章 新的战争模式?第93章 刘玄德第43章 送到嘴边的兖州第12章 再见第45章 照办就是第67章 诸事齐备第75章 臣服或者死亡第43章 兵事整编第2章 何皇后第86章 就这么整!第60章 汉朝修士们第65章 封赏第88章 出兵西域第100章 赵云第83章 刘备的龙气第4章 人情第31章 各取所需第119章 张飞的麻烦第56章 龙凤之力第99章 斩颜良第115章 官渡之战?第42章 目的达成第84章 大汉准备行动起来第154章 信任?第11章 当杀人立威第80章 想学功法得先立功第15章 左慈再现第39章 西北粮仓第13章 包庇?第37章 天水第59章 如何封赏?第83章 曹植第13章 鲜卑部落第15章 拦路第35章 何太后与弘农王第84章 祢衡第20章 小家伙第7章 旧部第44章 调兵遣将第142章 炼器司新主官第150章 变天第6章 破而后立第60章 恍然第93章 划分雍凉第165章 碾死第25章 零零碎碎第59章 如何封赏?第7章 民生第32章 人选第6章 破而后立第30章 九卿的调整第100章 赵云第84章 诛其九族第7章 邪马台使者第35章 鲜血第34章 混入孙家?第20章 两家火并第117章 黎阳第19章 羽林中郎将第1章 变天第68章 新的法门第129章 太逆天了!第159章 最后一部分第2章 药方第98章 诛文丑第8章 帝国的情况第45章 照办就是第10章 扬州牧第49章 炼器司的新任务第156章 襄阳城下第3章 目光要广阔长远第161章 断了他这份念想第13章 包庇?第2章 杀鸡儆猴第10章 梁王?第10章 扬州牧第65章 改良战甲第129章 太逆天了!第109章 黄月英第69章 尉迟与呼延第58章 左慈第104章 医院第22章 真正的敌人第84章 祢衡第31章 各取所需第68章 马超首战第29章 出栏?第19章 羽林中郎将第76章 调动和升迁第66章 亡灵先锋吕第57章 于吉第42章 好日子第105章 黄承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