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不争功

士气高涨,高喊为了皇帝,悍不畏死的向那些流贼反击,就是眼下官军的真实写照。

两方打了大约有两个时辰的功夫,且不说官军这边已经摇摇欲坠,就连流贼都是疲惫不堪,眼下这固关就像历史上山海关之战的翻版一样。

历史上,李自成和吴三桂在山海关外打了大半天,吴三桂也是苦苦支撑,眼见要玩完不行了,所有人都以为这场战斗即将结束的时候,奸诈的奴酋多尔衮突然带着鞑清军队杀了出来。

那个时候的鞑清就和眼下禁军一样,根本不需要怎么打,喊着口号这么一冲,大顺军便是全面溃败。

无论历史上的山海关之战,还是眼下这固关之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始至终大顺军的人数都是最多的,所谓兵败如山倒,到了那个时候,就跟人数没什么关系了,完全是士气在作怪。

战场上突然出了一个巨大的变故,大顺军那边精疲力尽,援军却是精神抖擞,再加上根本不知道对方人数,对方因为援军和皇帝亲自到来的种种原因变得士气如虹,一下子就形成两极反转的情况。

这个时候,就算再疲惫的官兵,都要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毕竟对于许多人来说,为皇帝打仗原本只是口号,可皇帝就在后边看着自己打仗,这可是人生中第一次。

再者说来,现在这禁军可真是和原来的京营不一样了,一出马就击溃了流贼,要是这时候不上去,这辈子都不用上了。

这时候固关上不少原本的官军所用都是老式火绳鸟铳,打响一次之后想要再打下一次,需要很多十分繁琐的过程,可战场形势不容等待,眼下正是争夺军功的时候,容不得再去搞什么火铳。

大部分火铳兵打响一次之后,来不及上药,直接就把手中火铳跨在肩上,随便找来刀枪提在手上跟着禁军大部队狂奔,要赶到前面去,打死一个,就是一份军功。

其实叫官兵如此奋勇的还不只是战场形势,许多人可都清楚的记得,崇祯皇帝在去年发过一次罪己诏,又发布了与撤销军户屯田制类似的旨意。

里面明确说了,军功要落实到每一个兵士头上,而且每一个战死的大明官兵,都有资格到京城的忠烈祠供奉,就算不为自己将来,也要为自己战死的兄弟和家人赚一份名声。

相比其它开始狂奔的官军,禁军则是不同,许多基层军官一直都在喊着口令维持阵型,城头观战的陈奇瑜发现,这支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的禁军,就算追击,都是在呈阵列整齐推进。

看着身侧崇祯皇帝脸上自信的笑容,陈奇瑜总算放下心来,就从眼下情形来看,这支禁军与原本糜烂的京营真真切切是有着天壤之别。

为了不被对方抓到反击的破绽,大部分军官都是严格约束属下,就算追击,还是成批成批的追击,这样一来,就算有心反击的流贼也根本成不了气候。

其实这也是张世泽早就有的谋划,早在前往固关之前的那天夜里,张世泽就召集了吴启华、常世隆、胡海龙三名禁军总兵商量过各种打法。

商讨完毕之后,三人各自回营,又告诉李世遥等十二名把总将官,李世遥等人再继续向下,命令就这么一级一级传下去,由于禁军建制分明,所以效率非常高。

三人中吴启华是本就十团营的旧将,并且威望履历都不低,其余两人则不然,都是提拔上来的新锐,常世隆之前是通州卫参将,胡海龙则是一名来自保定的副将。

说新锐,是因为他们从前根本没有在京营供职,这是第一次被诏到禁军序列为将,若说战斗经验,两人根本不比其它人差,不然也不可能被选中担任总兵这等要职。

比如常世隆,常年在通州一带留守,操训新兵和老兵都得心应手,为人处事非常圆滑,懂得变通,并且沉稳冷静,不会被局势影响到心智。

就连十分不待见武夫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都不得不对崇祯任用常世隆为禁军三大总兵之一心悦诚服,称此为“利国利民,使兵安定”之举。

至于胡海龙,为人心狠手辣,可作战悍勇,对朝廷也忠心耿耿。

在任保定副将之前,胡海龙就因为战功被提拔成游击将军,又跟随总督杨文岳在各处援剿,武力过人,对流贼的打法非常熟悉,曾被杨文岳在奏疏中盛赞为“保定三府之内最勇”。

当时张世泽提出的担忧是禁军兵士以往并没有上过战场,打顺风仗虽然都会,可如今流贼经过多年阵战,早已非最初的模样,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对方抓住机会翻盘。

胡海龙虽然凶悍,但并非没有脑子,多年援剿与流贼的鏖战生涯,自是对此深有体会。

崇祯前十年间他曾前往五省援剿,中原各路官军战斗时直接击溃流贼常有,但突然被杀个回马枪导致失败的事着实不少。

究其原因,便是官军追击之时往往笃定已经胜利,开始争夺军功与物资,忽略了流贼人数上的优势,如今固关的官军便是如此。

流贼眼见官军由于追击而阵势大乱,回兵一冲,几乎总能奏效,可眼下却是不成,作为主力的禁军并没有乱象,缓步前进,似乎一点都不急。

两相僵持之下,一些流贼老营忍不住率先反击,可他们往往刚调转回头准备冲击,还没等坐骑迈开蹄子的时候,就被禁军之中的遂发火枪阵列击落下马。

这支前来增援的明军似乎与往常明军有所不同,且不说从上到下面貌一新的盔甲和兵械,就连火器都变得锐利无比,百步左右,居然能直接击透流贼老营马队的马甲,造成重伤。

由于禁军阵列齐整,火枪手身后就紧紧跟着稳步前进的步卒,这些纵横中原的老营兵觉得冲上去也难以击溃对方,又一次尝到只能看着对方却不能回击的痛楚。

上一次他们尝到这种痛苦,还是与孙传庭秦军车阵对战的时候,此刻回想起来,秦军的车阵简直无懈可击,四面八方都有火枪兵射击,就像一处稳步前进的壁垒一样,十分难缠。

若不是眼前这名皇帝不断催促,使得孙传庭仓促作战,想要击败秦军还得多花费些功夫才行。

眼下禁军的遂发火枪比之秦军火器甚至更利,老营兵的意志并不是钢铁,相反,他们比那些普通正兵更为圆滑。

面对这种只能被动被杀的局面,对方又阵列整齐,毫无反击成功的可能,自然立马就意识到自己才是案板上鱼肉,等被对方步卒接近之后就连逃跑都不可能了。

流贼老营兵纵横中原靠的不是鞑清那般一味硬拼,这个时候,原先打着反击主意的人放弃,根本不敢再打,纷纷调拨马头向后面狂奔。

这一次,他们是真的跑了。

石头的一些心里话。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战第二百章:将军,他骂娘呢!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击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参将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试第五百零三章:归化会盟(中)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复襄阳第五百七十七章:既来之,则安之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陈仓随便说说第六百六十六章:骑战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宫第八十六章:偏师北进,人心浮动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谁的天赐良机?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师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一百一十四章:复设东江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复湖广第一百二十二章:争议第四百三十六章:铁血帝王朱由检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龙虫(感谢帅气小佳的万赏!)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统第四百八十五章:清军第五百四十一章:恩与威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报复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战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战第五百零六章:大阅、建城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枪骑兵的想法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一百零一章:为弟兄们在忠烈祠搏一个名位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儿来换!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仪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阁操盘的皇帝第六百二十八章:飞跃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个弟弟第四百九十四章:黄金家族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围孔府(上)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进剿第六百八十一章:公报私仇,一举多得第七百三十二章:一个不留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镇联军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转世圣君第四百四十七章:强龙偶遇地头蛇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体纯反正第六百八十二章:帅帐激斗,成王败寇第二百八十一章:禁军阵战六大营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寿归明 有德乱辽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择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里不揉一粒沙子第一百二十六章:给饷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军队第一百七十五章:强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五百九十章:让朕告诉你,谁才是强权第三百零五章:姓钱的,你的破事儿发了!第三百七十八章:恩与威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诏书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馆里坐着的五省总督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尸百万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庙第六百三十章:战争的后果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业帝国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五百七十七章:既来之,则安之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七十二章:东南财阀集团(吐血第四更!)第一百零七章:白话圣旨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兴 建虏显乱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马威制野性子第七百一十章:聪明人的做法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难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国柱的抉择第四百一十七章:内宫六虎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第十二章:踹门而入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劝降第二百八十六章:两刀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庆、下忠州(下)第三百五十六章:宪之逆鳞,天子豪言第五百一十二章:议开京察第二百四十七章:议定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东,下苏杭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兴 建虏显乱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马威制野性子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汉归家,钦赐殊荣(上)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荫,真龙天子第七百五十二章:兹册封为王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劝降第二百八十三章:刘宗敏的强势第十八章:锦衣卫办事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胁朕?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颜劲旅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游行示威第三十章:诛其九族第七百八十二章:旧秩序与新秩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