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复太原,连克汾辽

过不多久,这名伤兵逐渐没了声息,崇祯缓缓直起身子,眼眶已然是红润了,身为现代人的崇祯想不到,他的到来对这些正在战场上死战的兵士是多么重要。

这个年代,底下的兵士甚至是府道衙门中的每一个杂役都知道自己是为朝廷办事,是为了朝廷战斗,可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自己口口声称为其效忠的皇帝,天下间又有多少人见过他的样子,听他真真切切的说出一句人话。

这些事从前那个崇祯没有办,那自己就要替他办了,底下兵士的生命同样重要,同样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抛弃的。

就在崇祯脑海中下决定的时候,边上那名轻伤员此时也顾不得皇帝就在自己身边,再也忍不住,直接趴到自己刚刚死去哥哥尸体旁嚎啕大哭。

这声音撕心裂肺,就连见惯了此类情景的高杰等人也是为之动容。

在后世的时候,崇祯知道身为统帅要坚强自律,自身作则,不能在下属面前轻易露出脆弱的感情,但自己不是统帅,是这大明朝的皇帝。

各种滋味充斥在心头,崇祯总算是有些控制不住自己,擦了擦通红的眼角,朝伤兵营内所有人弯下身去,用沙哑且略带有恨意的声音说道:

“自朕登极以来,虽有扭转乾坤之志,然天下形势却愈发糜烂,仔细想来,非建奴所言天命,实乃朕之过!将士们都是好样的,当得起朕这一拜!”

这一拜,是现在的崇祯放下皇帝架子,替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向所有兵士赔礼,更是现在的崇祯对这些誓死捍卫大明的兵将的敬佩之意。

紧接着,崇祯直起身看向陈奇瑜,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传朕的旨意,今后三年之内,要在全国各州府增设医务所,在太医院培养医师下派之前,暂抽调惠民药局医士充入其中,专为兵士与衙役治病疗伤。太医院医师到任之后,考察胜任的药局医士,准许留任。”

“传朕口诏回京,医务所一惠民药局相同,隶属太医院,其中设置的官职与俸薪,让魏藻德和蒋德璟必须在明日晚前拿出一个可行的章程,朕回去看过后,立即下发全国施行,刻不容缓!”

说着,崇祯皇帝面色沉下来,又道:“命东厂严密监察,若有人胆敢贪污用于治疗将士伤病的任何公银与药材,一律革职问罪!”

崇祯皇帝这番话都是发自肺腑,不亲自下来看看,还真不知道底层兵士的治疗条件这么差,战争是这么无情。

如今国内被流贼搅和的到处战火,更是亲者痛仇者快之事,那亲者自然是华夏子孙,仇者便是对中原虎视眈眈的建奴、洋人还有一部分蒙古人。

其实在崇祯皇帝心里,建奴从来都不是心腹大患,他担心的是大明能不能在如今进步的潮流中追赶上去,甚至超过欧洲,让华夏再度屹立世界之巅。

在那里大哭的轻伤员起初见到皇帝在朝自己道歉,已经满脸都是不可置信,正当他愣着看向其余伤员的时候,却又听崇祯皇帝当着众人下发在全国增设医务室的旨意,更加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崇祯皇帝说完话以后,周围除了伤员和跟随前来的文臣武将以外,又被诸多兵士围得水泄不通,不少人眼中都是和那亲兵一样的神色,既兴奋又不知所措。

在许多人看来,今日发生的事在往日他们想都不敢想,皇帝亲自下营已经是先例,更别提当众向将士道歉,当众宣布旨意了,这根本是做梦都不可能梦到的事啊。

起初那轻伤员愣住半晌,把崇祯话里的每一个字听得清清楚楚,也许是哥哥死在自己面前的刺激,又或许是崇祯皇帝对兵士的亲切让他鼓足勇气,这伤员猛地磕头大声喊道:

“皇上,您有什么错?您没有错!有错的,是天下间那些贪官污吏,是欺压我们的那些将军总兵,是侵占民田的那些官绅地主啊!!”

说到这里,那轻伤员已经有些什么都不顾的意思,跪在那里朝围过来的兵士哭喊道:“这一仗,咱们大捷了,而这场大捷,是弟兄们用性命为皇上争来的啊!!!”

听到这话,无论禁军兵士还是那些原本官兵都是不自觉的点点头。

是啊,算上前来支援的禁军,官兵总数才十几万人,对方却有至少五十万之多,苦战两个时辰,用伤亡一万多人的代价守住了固关,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大捷!

除此之外,这场大捷中还有突厥种的兀良哈人助战,这更是自成祖年间朵**兵为大明皇帝作战后的首次,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辉煌胜利。

自己能见证这样的大捷,甚至亲自参与其中,能吹一辈子!

周围将士的情绪彻底被调动起来,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一整营的人,直到最后,整个固关内都是官军的欢呼声,他们都在喊同一句话:

шωш¸ттkan¸¢ Ο

“万岁!!万岁!!”

......

崇祯十八年十二月,崇祯皇帝率崭新组建完成的禁军出征驰援固关,此战之中,号称百万的大顺军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失败,被彻底击溃。

李自成狼狈逃回太原,在与刘宗敏、高一功等人会合之后,决意放弃太原,在汾州留下后劲营左果毅将军张能把守以后,率领残兵败将连夜逃往潼关。

崇祯皇帝在胜利的第二天返程回京处理事务,但留下英国公张世泽听从陈奇瑜调派,追剿流贼残余。

陈奇瑜与张世泽等趁势收复太原,白广恩与周遇吉闻官军大捷,自宁武关而出,分别收复岢岚州、代州地区,定襄一代的大顺官员惧怕官军来攻,开城投降朝廷,借以邀功,被陈奇瑜急令斩首。

此后数日之间,西至兴县,东达榆枣关的各州府县城纷纷被各路官军收复,至十二月底,官军在陈奇瑜的率领下收复整个太原府境,大举进逼汾州。

汾州城下,高杰部宣府军与乌尔迈率领的兀良哈骑兵奋勇当先,余部人人当先,大破张能所部十万大顺军。

此战之中,高杰率先登城,挥杖杀张能,亲砍顺旗,宣府军斩首两千余级,叙为首功,兀良哈镇亦斩首一千八百,叙为次功。

汾州之战后,官军士气高涨,当日收复汾州境内全部城镇,逃往辽州的大顺武威将军张鼐放弃抵抗,表示愿与白广恩同,率部于辽州反正。

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来了第四百五十八章:为公,也为私第十八章:锦衣卫办事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营之战(下)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三十五章:整筛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隐患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兰西!说一说今天的情况吧第四百三十六章:铁血帝王朱由检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祯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来老子可就真挂了第三十八章:新军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一百零七章:白话圣旨第二百三十五章:双马战一龙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狱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六百七十三章:长安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复湖广第五百三十六章:这还有什么争的?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坏’的大捷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二百四十一章:定远三子,戚帅遗风第五十一章:罪己诏(求收藏!!)第六百三十一章:奖与惩第五十五章:建奴议政第二百九十六章:财政危机之联想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兴之主第八十八章:请贼入瓮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三百三十八章:刘良佐的烦恼第七百五十三章:征九州,灭萨摩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四百二十六章:多尔衮尽诛哈达,崇祯帝再设驿站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一百零五章:晋冯铨为工部尚书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诱 让利 联合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二百三十三章:一败涂地第一百零六章:力排众议第六百零一章:铁面柔心帝王情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悬一线,亲征续命第四百四十三章:激斗第四百九十六章:背弃、妖女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谈心第七百三十章:满万不可敌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五十六章:王府问计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荫,真龙天子第五百三十四章:国事、家事(三千字!)第六百四十五章:潼关大战(中)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荐、月票)第一百五十九章:邪书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骑第二十章:群臣出手了第六百六十六章:骑战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报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荐、月票)第六百四十四章:潼关大战(上)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庞氏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种神器都用上!第六章:御马监 锦衣卫第一百二十四章:圣旨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卧儿第七百零三章:来了还想走?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厂暂主金陵事第三百三十章:好汉归家,钦赐殊荣(下)第五百七十六章:历史的小偏差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围孔府(上)第一百零二章:激斩阿巴泰第三百二十二章:郑冠、徐彦琦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码归一码第一百零三章:处处中兴之象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五百零九章:谥“文正”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一百二十三章:挟天第七十九章:平台点将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后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四百八十章:对阵(求推荐)第六百二十一章:阵斩贼首,告捷京师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离别,柔妃闯祸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军为式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举第四百三十七章:郑森与许扒皮第三百二十六章:实心行实政之策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二百八十九章:张鼐的想法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陈仓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国柱的抉择第五百三十二章:有圣旨到第三百六十九章:遵东奇捷(上)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七百八十章:旧秩序与新秩序(一)第六百七十一章:灭顺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