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复生产,安定地方

虽然连战连捷,但陈奇瑜仍然不敢太过奔放。

山西省内除了大同,虽然已经收复了太原府,眼见是整个府境都要收复,可陈奇瑜却偏偏在汾州之战后停下了脚步。

陈奇瑜上次就是因为轻敌才被流贼钻了空子逃走,这次复任以来一直都是小心谨慎,当然他在这个所有人都急于争功的时候却选择准备稳扎稳打,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其一,太原已得,山西门户大开,下面诸多地区虽然还被流贼占据,但想要收复也就是一波南下的事,更何况李自成如今怕早已逃回潼关,收复太原也是迟早之事。

其二,太原府刚刚收复一个月都没到,定然有贼寇残余,就连崇祯皇帝曾亲自坐镇整改过的真、保一带都不说非常安稳,更何况汾、辽以下平阳府、泽州、潞州、沁州境内还有数不清的流寇余孽。

正是以上这两点,让陈奇瑜停下脚步,开始清算得失,重新建设收复地区,制定新的剿贼计划,官军和流贼之间的战争,显然还有一段的路要走。

陈奇瑜没有和鞑清战斗过,对于剿贼却有颇多心得。

很多战斗明军即便取得了优势,也难以转换成决定性的优势,因为流寇主力老营都是有坐骑的马贼,很多时候可以打不过就跑,官军走后又聚合起来,形成一股势力。

曾经陈奇瑜也和历史上的崇祯皇帝说过,流贼主力只有一个老营,一旦老营被消灭殆尽,其余流贼只需稍稍抚慰,就可以让他们扛着锄头继续回乡种地。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明知这个道理却对此嗤之以鼻,各地将帅虽然对流贼穷追猛打,但自身实力一直在损伤,流贼老营却丝毫未动,最终总算是被拖垮。

而自崇祯三年以来,明军中便是开始以步卒为主,即便有少部分马兵存在,将官们也是根本不敢追击,生怕追击之后被流贼杀个回马枪而丢失宝贵马兵资源。

所以至今李自成常有大败,死伤的人也不少,可却越做越大,直达到甲申年称帝建国的地步,这里和《大明劫》中孙传庭说过的一句话很像:

“李自成可以输他个十回八回,可我却一次都输不起。”

可想而知,孙传庭对流贼的本质已经看得很清楚,陈奇瑜如今想法和孙传庭差不多。

太原输了一次已经让明军伤筋动骨,差点没被李自成抓住机会一波平推,全靠崇祯皇帝御驾亲征激起的士气和禁军的加入才扭转过来,要是自己再失误,就将成了天下的罪人,由不得不谨慎。

张鼐在辽州反正,说得好听,陈奇瑜也想不明白这贼厮是打着当年车厢峡的心思故技重施,还是真心实意的要学白广恩,难以确定之下,只得上疏请示崇祯皇帝。

对此,刚刚回到京城的崇祯皇帝却比较释怀,很快就决定接受张鼐的投降,不过此后转任山海卫指挥同知,为游击将军,驻抚宁城。

并且朝廷要求张鼐彻底解散部众,将代州城防交给官军,隔日只带五十名老营前往上任。

历史上这张鼐能主动联明扛虏,说明还有些大局意识,最后死湖南石牛寨战死不降鞑清,也算汉家勇士。

就这两点,崇祯皇帝觉得张鼐还是应该给他最后一次机会,不过毕竟流贼降而后反之事已成习惯,很多次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是靠投降死灰复燃,不得不防。

思前想后,崇祯皇帝对张鼐的处置和在太原投降的蔺养成差不多,蔺养成如今被打发到黄得功帐下守喜风口,张鼐则任山海卫指挥同知,调往抚宁城屯守,防备吴三桂。

其实,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交给蔺养成和张鼐的都是留则有益,去之无害,可有可无的两个地方。

喜风口自天启年来就失去了御边的效用,仓促之间黄得功想要恢复其效能也很困难,至于山海卫更不用说,此地的指挥使早就和辽东军穿了一条裤子,本地卫所军士对辽东军惧怕更甚于朝廷。

让张鼐去上任,要是他真的想为朝廷尽份心力,倒有可能起到特殊效果,就算他伺机再反,崇祯皇帝也能在翻手之间将他彻底平定。

抚宁城是四战之地,以北不远便是山海关,以西几里就到了新划分的兀良哈镇境内,往南则是天津海防都督张名振负责,哪个都不是好相与的角色,出不了什么大乱子。

崇祯十九年正月初三,守卫辽州的大顺军开始无条件向明军投降。

解散的大顺军部众上缴衣甲、军械之后被发配回原籍为民,老营的名单被张鼐亲自整理出来交给新上任的知州和守备手中,共有三百余人。

除了那日晚上和张鼐烤火的老营以外,其余那些都是后打听到风声逃过来的,这些老营中的五十人会跟着张鼐前往山海卫上任。

其余那些人除了一些罪大恶极的被发配回籍以外,大部分人都得到了一些卫所基层军官的职务,被调往山东登莱、云南、四川、宣大九边一带为朝廷效力。

经过一段时日的调派,原本在辽州境内的大顺军基本不剩下什么,大部分人被发回原籍,其余的就算被任命官职,也多是天南海北,再难以聚齐。

抚宁城也算是山海关附近比较大的城池之一,周围村镇和人口都有不少,加上地理原因特殊,今日又新入主了不少兀良哈种的蒙古人,除此之外,山海卫治所以及一些地方衙门都在城内设有总署。

张鼐走水路来到抚宁城的时候,已经是崇祯十九年正月初七,时任山海卫指挥使的许彪非常热情的接待了他,并没有对从前是贼人的张鼐有任何闲言碎语。

张鼐虽然跟着李自成转战南北,但毕竟官场上还太过稚嫩。

许彪的一番甜言蜜语之下,张鼐和手下老营毫无防范,都对这种款待非常满意,喝的酩酊大醉,就这么被灌倒在城内。

许彪虽然不是奉命驻守在抚宁,但毕竟是山海卫指挥使,附近就这一个抚宁还算大城,不在这里称王称霸,难道还去乡下小城住不成?

虽然在心中对张鼐深有不爽,可他却还不敢公然杀害崇祯皇帝钦点的同知。

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如今京畿一带几乎所有军将都忠于大明,黄得功、杨御藩和张名振等人都是狠角色,若被问罪,自己就算手下有些军力,在这些人手下也是毫无逃脱的可能。

所以许彪只是在第二日派家丁队将张鼐一行人分别监管起来,不得出入,暗自修书联络吴三桂,打算尽快将这个烫手的山芋弄到山海关。

第五百五十六章:环环相扣 将计就计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颜劲旅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册!恢复!第四百二十六章:多尔衮尽诛哈达,崇祯帝再设驿站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驱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七百九十章:上有变动,下无变化第四百八十五章:清军第六百二十八章:飞跃第一百二十二章:争议第四百三十章:总督四川,满门忠烈第六百二十章:一触即溃,官军虎威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厌诈第五百四十章:法与情第五百零六章:大阅、建城第五十七章:神秘书信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八十八章:请贼入瓮第六百三十章:战争的后果第三十一章:朕又换首辅了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师第一百五十章:全歼第一百六十五章:盖州之战第一百零九章:不能当睁眼瞎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阵大战,处变不惊第四百七十七章:斩王第六百一十八章:几十年前的大杀器第七百六十章:强撸未必能灰飞烟灭第四百章:没有胜者第四百零七章:仗势欺人的皇亲国戚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二百零六章:皮岛 天津 登莱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谁的天赐良机?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五百一十八章:就办你个卖国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兴 建虏显乱第一百九十八章:圣宝禄学院第八十六章:偏师北进,人心浮动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战而降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兰西!第三百八十章:惠国公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厌诈第二十一章:撕破脸皮(求收藏!)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一百五十三章:闯军退了(上架求订阅!!!)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来你就得来第二百八十章:战前准备第十三章:周遇吉誓决李闯第一百四十二章:静思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无过,刘营之变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庆、下忠州(中)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营之战(中)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谋,先下一城第一章:刚来就逼朕上吊?第四百四十三章:激斗四发章推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四百六十六章:慑服第二百七十九章:满门勋荣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军队第三十八章:新军第四百九十五章:鄂尔多斯之战第四百四十八章:朕为天子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阳之役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复太原,连克汾辽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馅饼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袭破敌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动荡,一意孤行第五十五章:建奴议政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战 确定形势第十七章:好一个国丈!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况,崇祯中兴第五百四十八章:还是太看得起你了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战争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个安南版吴三桂第一百零三章:处处中兴之象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临门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营之战(中)第二百一十二章:老冯出塞第一章:刚来就逼朕上吊?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伦堡随便说说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祯第四百九十五章:鄂尔多斯之战第一百二十四章:圣旨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间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来历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三百六十八章:达延古的醒悟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战而降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师云集,争斗沙场第六十七章: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儿的崇祯第七百二十九章:你这个皇上,老子不认!第三百四十二章:多尔衮的野心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复湖广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区镇守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