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风邪气

那东厂档头听到这些话就乐了,这些日从东林士子们嘴里听到冠冕堂皇的话可不少,但是到头来没几个人能把说出去的话切实做到,结果还不是在牢里痛苦的求饶。

“既然如此,那就休怪我等不尊孔孟之礼了,动手!”

档头眼见周围的人越来越多,心道不能再继续拖延,喊了一句后第一个抽出刀,其余的厂役们眼看着就要跟着动手,看架势要来真格的了。

正在这时,旁边的人群传来一阵喧哗声,一队披挂着红色皮甲的巡城兵丁赶来,为首的是个巡城御史。

“兵马司办事,在城中动刀,你等难道是不想活命了不成!”

“五城兵马司办事,闲杂人等,速速退避!”

巡城御史身后跟着一队五城兵马司的巡城兵丁,将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团团围在里面,生员们好像商量好的一样成片跪倒在地,口中高呼:

“看来这天下还是有废己为公的明白人,刘御史不惧厂卫,我等后辈当效仿之!”

“民心所向,民心所向啊!我等今日就要替天行道,为民请命,向君死谏,做那忠君为国之事!”

“说的不错!你等东厂的阉奴爪牙还不快松开手,难道要造反不成!”

生员和巡城御史里里外外将东厂和锦衣卫围在里面,本来一个小事却闹得愈发大了起来,东厂档头和锦衣卫百户连连后退几步,根本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

那档头脸色阴晴不定,良久才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上前想要拉着巡城御史走到一旁说点私话,周围这么多人看着,五城兵马司的面子还是要给,未成想却被那刘御史毫不留情的推开。

刘御史满口唾沫的开始正义执言:

“放肆!拿开你的脏手,本官身为巡城御史,自然要为民做主,你等爪牙当街动刀,眼中全然没有王法道义,还不快束手就擒!”

生员们大声叫好:“束手就擒!”

“好,好样儿的!”

东厂的档头脸色突变,自己这些人倒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了,他咬牙切齿的看着巡城御史和生员们,良久,面色阴毒的道:

“刘御史,还有你们这些生员阻挠厂卫办差,万望你等在我东厂大牢里时还能这般嘴硬,我们走!”

事情的发展出乎所有人意料,巡城兵丁和士人联合在一起,硬生生把前来抄家的东厂和锦衣卫人员挤兑回去,的的确确是一桩奇闻。

不过很显然这事还没有完,生员们趁热打铁的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人流朝承天门方向蜂拥而去。

远处的酒楼二层雅间,工部尚书薛凤翔看着人流离去,啧啧称赞道:

“好个龚鼎孳,今日给咱们上演了一出好戏啊!”

可见龚鼎孳是老早就安排好了这一切,就知道厂卫回来抄家,攥住崇祯皇帝不敢亲自出面的把柄,用大义之名逼走厂卫,紧跟着顺势来一招进逼宫禁。

然而从始至终,这个龚鼎孳都没有任何一次露面。

“老爷,这东厂和锦衣卫是奉了皇命办事,他们如此顶撞过去,会不会......”听到管家担忧的话,薛凤翔冷哼一声:

“你管他那么多,反正这事儿和咱们没关系,顾好自己就行了!”

“不过话说回来,本部堂还真是想看看当今圣上面对这种场景会不会吓坏,要是一次性再把东厂给关了那可再好不过。”

“好一个龚鼎孳,这小手段可是耍的滴水不漏啊,佩服,佩服啊”

......

坤宁宫内,崇祯皇帝听到李若链的奏报是勃然大怒:

“饭桶,这么点事儿都办不明白,朕要你们何用!”

气出完了,崇祯皇帝就要想一想解决的方法了,孝陵卫在南京,就算轻装前来,速度再快也要十天半个月,不过以眼下京城的形势来看,已经等不起这十天半个月了。

要是再等下去,这些东林党甚至有可能聚齐一堆生员来逼宫,这些猴子占着大义之名,暗地里的勾当却比谁都阴,就连东厂番子都比之不及!

“朕还就不信了,这龚鼎孳区区一个侍郎,难道比国丈府还难抄?李若链,你再派人去抄!传司礼监拟旨,把那个巡城御史给朕撤了,闹事的生员通通押到东厂大牢,一个也别放过,直接动刑,死一个少一个!”

皇帝震怒,宫内的人连大气都不敢出,可偏偏此时李春从外面匆忙跑来,跪在地上喊道:

“不好了皇上,生员们跪在成天门外要见驾,还说......”

“说什么?”崇祯皇帝皱了皱眉,“他们都说了什么,朕要一字不落的听完,说!”

李春跪在地上,惶恐万分的说道:“他们说如果皇上不让他们进宫,就是万民唾骂的昏君!”

“好啊,好得很哪!”崇祯皇帝怒极反笑:

“既然他们这么想见朕,朕就跟他们见见,有些事儿,朕若是不亲自下旨,他们能一直闹下去,摆驾!”

承天门外,董琦和一应京营兵将正在尽忠职守的拦着那些生员和士子,没想到聚过来的文人越来越多,推推搡搡的想要强闯进去。

“咚、咚、咚......”

忽然间,一阵鼓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原来是一名芝麓书院的生员还有国子监的监生一起敲响了登闻鼓。

登闻鼓旁边聚满了生员和士子,人人都想上去敲两下。

“来来来,赵兄下来,在下也上去敲一敲!”

“到我了到我了!”

明朝设立登闻鼓之初,就是鼓励百姓有“大冤及机密重情”可以敲鼓直面皇帝,而且专门安排有值班的御史,只要敲,就必定立即受理上报皇帝。

所谓“击即引奏”,而一旦皇帝对此有批示,锦衣卫的军官就会拿着驾帖将当事人押到大牢处理,有敢拖延阻挡的,如上所言,一个字,“罪”!

这登闻鼓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首创,身为平民皇帝,朱元璋设立这样的制度,一来是对汉唐宋传统的回归,如他在洪武三十年所言:“朕仿古为治,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要恢复蒙元纵驰懈怠的法纪。

二来是朱元璋根本不信任以士大夫阶层为主体的官僚体系,是他为后代皇帝留下的一种提防措施,登闻鼓是在正常司法管理之外的特殊通道,民情可以上达,以形成对官僚集团的监控和震慑。

然而到了现在,登闻鼓形同虚设不说,反倒成了东林党威胁皇帝和手段之一,这些士子仗着人多,敲登闻鼓就像是在过家家,根本没有一点惧怕之情。

众所周知,崇祯皇帝好面子,你一个人敲登闻鼓他可能治罪,但你要是一群人去敲,非但不会治罪,甚至有可能得到嘉奖。

想想看,老子可是敲过登闻鼓打皇帝脸的人,而且因此受到朝廷嘉奖,这是多么风光无限的事啊!

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五百章:召开会盟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复太原(上)第三十九章:李岩的手段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击第四百五十章:摊牌第五百八十八章:驸马任辽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鸟铳的威力第五百零六章:大阅、建城第二百一十九章:清营议动第三百四十二章:多尔衮的野心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陈仓第四百七十六章:雄关第一百零二章:激斩阿巴泰第三百三十八章:刘良佐的烦恼第八十九章:瓮里有洞第一百八十九章:闹大了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园留守司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访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个强权!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汉归家,钦赐殊荣(上)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内争,计议入关第十六章:以张世泽代吴襄提督京营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仪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九十八章:借崇祯之手,将高杰除之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谁脸皮更厚第五百六十九章:平辽将军第四十一章:白广恩复叛第六十八章:并无忠君之心第十二章:踹门而入第三百零四章:金陵庞氏之衰第三百二十六章:实心行实政之策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残,贼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围孔府(中)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亲第三百八十八章:事变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够闹腾的第四十六章:复设三团营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劝降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二百七十九章:满门勋荣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四百六十六章:慑服第四百八十六章:亲临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莲出水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儿岛海战第八十九章:瓮里有洞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条鞭法第二百六十六章:马爷的爱国情怀第六百二十章:一触即溃,官军虎威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围孔府(下)第五百六十一章:风卷残云 光复太原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一百零二章:激斩阿巴泰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二百八十五章:北关失陷第五百三十章:各处兵马,悉听朕旨意行事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顺军破太原第二百八十八章:不争功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临门第五百三十二章:有圣旨到第五十五章:建奴议政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点名收你的税!第二百零九章:登莱异动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复襄阳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报第四百二十三章:东征诏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录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强的集权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个弟弟第七百七十六章:保护火枪营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仪第四百二十一章:晋贵妃、讨山海第五百七十章:在辽东下一盘大棋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肃第五十九章:吴又可 瘟疫论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战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卧儿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围孔府(上)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颜大捷第五百九十三章:级别就不一样第五百七十六章:历史的小偏差第二百四十四章:宫闱之变,明暗之奏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诺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谈心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旧怨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五百一十二章:议开京察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时候到了第二百六十四章:宁完我入京第七百六十五章:朕为你再战最后一次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