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执意夺关

原本吵吵嚷嚷的殿上,多尔衮话音落定之后,出人意料地变得寂静无声。

各人都是心怀各志,鲜少有人愿意再同多尔衮去做那什么无谓的定鼎中原,就连常年追随他的多铎、图尔格等人也是如此。

豪格冷笑几声,站出来说道:“睿亲王,都这个时候了,还是省省力气,先把自家事弄明白了再说吧!金州有汉人闹事,义州、广宁一带,也不是很稳定。”

“据阿哈们禀报,那祖大寿听闻三屯营我大清新败,竟然是一脸幸灾乐祸,常与明国在皮岛的黄蜚有书信来往。还有各处的汉人,都有再起作乱的心思,若非我八旗勇士压服,早就跳出来归附明国了。”

“这些事情都是后患,不处理的明明白白,贸然带兵去争抢山海关,后院起火了谁来负这个责任?”

“责任,都这个时候了,你竟然还想着责任?”多尔衮重复一句,回头寒声道:“豪格,莫不是本王率兵在三屯营打了败仗,让你又生了争夺皇位的心思。”

“若是有这个心思,本王现在告诉你,趁着还不晚,趁早消了,若是有人敢做出什么有损我大清的事来,我第一个杀了他!”

话音既落,殿上众人皆是震惊,多尔衮虽然声望骤降,但毕竟余威尚存。

豪格心中小心思被戳破,脸上的淡然也是荡然无存,暗自攥紧拳头,他心中阴晴不定,虽说不服多尔衮,也有争抢皇位的心思,但毕竟现在还不到时候。

支持豪格与支持多尔衮的贝勒大臣都是各自紧紧盯住对方,一旦二人有了什么动手的讯号,他们都会立即大打出手。

见这两人又要再起争斗,老成持稳的代善和济尔哈朗为避免内部倾轧,不得不再次出来主持局面,前者咳咳两声,静静道:

“还是听太后怎么说,你们都退下。”

“你这......”多尔衮有些意外。

代善手握两红旗,乃是十分重要的一股力量,往常都是不参与自己与豪格之间的明争暗斗,这次是怎么回事,竟然敢跳出来插手?

除此之外,济尔哈朗的态度也让多尔衮有些忌惮。

济尔哈朗和代善都在大臣和王公贝勒之间享有很高的威望,众口铄金,若是巅峰时期,多尔衮一句话定了也就定了,但是这个时候,他不敢冒着分裂的危险独自做主。

因为无论如何,豪格那边肯定是要与他唱反调的,若是一意孤行,将代善和济尔哈朗也逼到那边去,自己可就真成了孤家寡人了。

往常他多尔衮得罪的人,无论满汉,可都不少!

布木布泰看了一眼识趣不再吭声的多尔衮,朝代善和济尔哈朗两位老臣点了点头,就好像没见到多尔衮不断挤眉弄眼的暗示,她只是端庄的坐在上位,牵着福临的手,语重心长的说道:

“睿亲王,大清立国至今,都不曾放弃入关中原的追求,但是如今,真的不能再一意孤行了。”

说着,布木布泰看向豪格,说道:“肃亲王说的不错,我大清别看是在关外吃了败仗,但是有多少人看着?这败仗一打,什么人都要跳出来咬上两口才舒服,汉军旗近些时日跑了三成,这些都不是好兆头。”

“咱们大清在关内眼线不少,各位都知道,如今的明国,已不再是之前的明国了,仅京畿一带,就有黄得功、杨御藩等许多手握重兵的军将,这些人都很棘手。”

“更别提明国还有富庶的江南、西南,对了,明国西北、四川不是还有流贼建国吗,依我看,那就再等等。”

“等!?”多尔衮实在忍不住,站出来咬牙切齿的道:“再等,天命还在不在我大清可就是未知之数了,太后您说话可要慎重!”

多尔衮没想到,就连上次入关时如此笃定和支持自己的布木布泰,这回都变得如此庸懦不堪,难道区区一次三屯营战败,就让整个大清的勇士都变得畏首畏尾了吗?

不,他不信!

布木布泰瞥了多尔衮一眼,就跟没听见似的,自顾自朝其他人说道:“先稳定了国内,再谈入主中原的事儿。”

“天命依旧在我大清,等那些流贼做大闹起来,汉人皇帝不得不派兵剿贼的时候,睿亲王再率兵入关不迟,往常那些次,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明国昏暗、糜烂,早晚必亡,睿亲王又何必急于这一时呢。”

“妇人之见,妇人之见啊!往常和现如今能一样吗!?”多尔衮心中是百味陈杂,环视看了一眼周围冷眼旁观看自己出丑的豪格等人,忽然心中生出一股无力感。

这是自幼随军征战这么久以来,多尔衮第一次有这种感觉。

这可是关乎大清命运的决断,怎么能让一个女人来说话,你们这帮人,往日随太祖征战四方,杀得那明人屁滚尿流的劲头都去哪儿了。

自打占了盛京,倒是越来越和那些好吃懒做、贪生怕死的明人像了!

这些话在多尔衮心中回荡,待脱口时,却只是变成了杀气腾腾的一番话:“我只问一句,这次山海关之行,本王是一定会去,你们谁人要与本王同去的?”

话音既落,依旧是鸦雀无声,八旗各王公贝勒们你看看我,我问问你,除了两白旗的人以外,其余竟是无一人站出来。

“睿亲王,别逞能了,若是再打输了,我大清还拿什么入关劫掠,这不能入关劫掠了,秋冬又要拿什么增补各部损失?”

阿济格大大咧咧笑了几声,似是无意间道。

饶余郡王博格实在看不懂多尔衮为何执意要出兵,有些当和事佬的意思,摆手说道:“睿亲王消消火,先将国内汉人动乱平定了,到了今年秋季再大举入关劫掠,明人定还是会屁滚尿流,这又有何不可?”

“入关劫掠,入关劫掠,你们整天想的就只是‘入关劫掠’,可本王不是!”

多尔衮是越听越气,他道:“本王想的,是能带领我八旗大军冲入关内,将那汉人皇帝从龙椅上拉下来,让大清皇帝坐上去,让我大清成为天下共主,而不是常年窝在这屁大点儿地方的辽东,每逢秋冬入关去抢上那么两把!”

“是,每次入关我们都枪的盆满钵满,可又得到什么了?”

“你们难道没发现,我们八旗锐士如今敢出去死战的越来越少,反倒是窝在庄子里养几个阿哈,奢靡度日的越来越多。”

“本王常叫你们学学汉人的文化,这些对我大清定鼎中原有好处,你们呢?学的竟是这些不该学的东西!这么下去,我大清就不是窝在关外,而是要亡了,亡了,你们懂吗?”

“太祖以来三代定策的心血,就要没了,你们懂个屁!!”

一番掷地有声的话说完,多尔衮是把大殿上的八旗贵族们骂了个狗血淋头,就连布木布泰都听着直触眉头,她正要发火,却见多尔衮面带杀意地瞪了自己一眼,回头带着两白旗的王公贝勒们鱼贯而出。

多尔衮这最后一道杀意尽显的眼神,就连豪格都下意识的打了个寒颤。

不多时,一名黄马褂的宫廷侍卫跑进来,犹豫的说道:“皇上、太后,睿亲王他...他去点两白旗兵马,说是还要诏蒙八旗和汉军旗助战,择日出征。”

“岂有此理,他多尔衮还将不将皇上和太后放在眼里!”豪格立即做义愤填膺状,不过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布木布泰叹息一声,道:“算了,由他去吧。”

听见这话,刚要站出来主持公道的代善立马缩头回去,一副从来都没想过要出来说话的样子。

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广,大反攻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择第五百四十三章:厂卫斗白莲第五百五十三章:明运未尽,能者辈出!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鲜血液第四百九十一章:说媒第十二章:踹门而入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报第四百四十四章:圣旨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乱第一百八十六章:东厂的威风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谁的天赐良机?第四十五章:东厂办差,孝陵卫勤王第一百零九章:不能当睁眼瞎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后满虏第五十五章:建奴议政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祯年间的“瓜蔓抄”第七百八十五章:让一个文明终止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颜劲旅第二百一十二章:老冯出塞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莱兵乱第三百五十四章:谋定盛京,御驾亲征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国第五百零二章:归化会盟(上)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五十六章:王府问计第七百九十章:上有变动,下无变化第三百九十五章:举世瞩目的叙功升授大典(上)第三百八十五章:为民做主的“钦差”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检纪第六百四十五章:潼关大战(中)第五百四十章:法与情第五百九十章:让朕告诉你,谁才是强权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国真蠢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难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国榷》第六百九十章: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么都知道第六十五章:飞速你老冯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骑第二百一十二章:老冯出塞第六百章:得与失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个弟弟第二百八十一章:禁军阵战六大营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战第四百四十一章:两厂相争第六百七十章:闯王之死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万岁第四百九十九章:车盟封贡第七百零二章:包饺子第十六章:以张世泽代吴襄提督京营第二百二十章:乌齐叶特最后的荣光第五十六章:王府问计第五百三十二章:有圣旨到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复生产,安定地方第五十三章:屡出奇谋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二百四十四章:宫闱之变,明暗之奏第八十八章:请贼入瓮第九十七章:没钱?不存在的!第二十章:群臣出手了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访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颈第二百零九章:登莱异动第五百七十六章:历史的小偏差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军的改革第六百六十章:出师未捷,总兵先死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二百九十四章:郁闷的蔺养成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乱的永昌号(第三更)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尽出,鹿死谁手第五百四十一章:恩与威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钧一发第二百四十七章:议定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杀匪令第四百六十九章:备战第五百三十六章:这还有什么争的?第二百九十九章:收盐务,改商税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二十一章:撕破脸皮(求收藏!)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乱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战场转折(三千字求票!)第七百八十三章:这,就是教廷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师云集,争斗沙场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谋 其次伐心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战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内争,计议入关第三百七十八章:恩与威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战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复湖广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九十七章:没钱?不存在的!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检纪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宁,再下广德(下)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广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