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历史的小偏差

八里铺,铁场堡、永安堡、三山营堡......,松锦之战失败多年之后,明军首次踏出山海关,来到关外土地上。

身在盛京的多尔衮一日之内接到了至少四处告急的线报,往近了说,中山狼孔有德已经接连攻陷金州、复州,镇守海州城的祖大寿也在此时率部归明,怕已经在前往天津军港的路上。

听到孔有德越过海州,直逼盛京的前沿重地自在州的消息,便是多尔衮也不淡定了。

自在州原属大明辽东都司,被建奴窃占以后,一直承担着转运兵马和物资的重担,不容有失,多尔衮随即下令多铎率正白旗前去。

出人意料的是,就连觉华岛也有明军官兵活动的迹象,甚至黄得功的部队都已经出关开始围攻广宁,前方堡垒几无抵抗便纷纷易换旗帜。

蔺养成同样率部北进,将清军早就撤离的朵颜三卫一带,再次收纳到大明的疆域之下。

各处明军在同一时间动作起来,根本不像是佯攻,一时间,各处云起响应,原本稳固的广宁城忽然变得岌岌可危。

多尔衮称帝以后,很快开始在盛京进行一系列的军改,他将代善原本的正红旗与镶红旗结合,编为新的镶红旗,让硕塞统领。

又把镶蓝旗的部分旗丁迁入正红旗,与剩下的两红旗甲兵编为正红旗,自己做旗主。

余下的各旗也都差不多,原先几次在关内的战败,使得满洲八旗各有损伤,尤其阿济格的两白旗,几乎全军覆没。

阿济格被唐通所杀,对整个满清的打击是巨大的。

为弥补两白旗巨大的损耗,多尔衮下旨征召新的旗人入编,就像前些次建奴征召一样,辅兵全部直接转为步甲,但凡能拿动兵器的旗人,全都被强制征召入伍。

在此之后,多尔衮将损失较小的一些旗与损失大的旗混编,很快形成了新的满洲八旗编制,即便如此,如今的八旗依旧不能再与原本那样相同。

首先是人数上,原本的八旗有十几万,现在即便多尔衮征召了新的旗人,最多也只有十万人不到。

还有就是蒙八旗和汉军旗的编制,无论多尔衮再怎么强行组建,几乎也已经十不存一,蒙古人和汉人都不愿意再为满洲作战,逃亡严重。

针对这种情况,多尔衮将蒙八旗合为一旗,称为蒙军旗,将汉八旗也彻底整合为汉军旗,并且新封两个汉人亲王。

耿仲明之子耿继茂袭封怀顺亲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袭封智顺王,以此二人继续统领汉军旗。

蒙军旗被交给同满洲比较亲近的东翼科尔沁、土默特等一些蒙古亲王统率,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皆由多尔衮直接统领。

其它满洲六旗除了交予多铎、硕塞等一些主要亲王分任旗主的那些,多尔衮又下令,余下的分别由各亲王、郡王子侄及拥有战功的贝勒们统领。

广宁是防备明军的前沿重地,后方宁锦兵力也是不足,若广宁有失,将展战线拉到宁锦,很有可能出现多尔衮最不愿意看见的局面。

那就是山海关方向明军和孔有德一部会合之后,很快会形成从两个方向直逼盛京的局面,到了那个时候,关外人心便势难收拾了。

便是多尔衮,也没有想到这是明军的疲惫之计,因为如今结合各种消息来看,都像极了崇祯皇帝想要趁自己内乱而出关。

将多铎调往自在州以后,多尔衮一旨令下,将硕塞由郡王晋升为承泽亲王,以其统率代善原领的正红旗,前往支援宁锦、广宁,抵御出关的明军。

除了孔有德、黄得功这两面的明军之外,蔺养成在朵颜的一部明军,多尔衮已是无力去管,实际上,现在的他最重要的是稳住人心。

在多尔衮看来,明军收复土地不算什么紧要之事,满洲战斗力依旧比明军要强,但是如今人心不齐,有想苟且偷安的,也有想退回老家的,没了原来的那种进取之心。

更何况,多尔衮心里也知道,明军出关是不可能直接奔着盛京的,充其量也就是收复广宁之后再向宁远、锦州一带。

这些地方与多尔衮真正的目的相比,都不值一提,就算用这些地方拖延住明军的脚步,自己整合八旗也在所不惜。

称帝之后,多尔衮并不是意料之中的一家独大,还有除明军以外最大的敌人,那是被范文程护卫着跑到赫图阿拉的豪格。

据说他也已经称汗建国,还将范文程封为学士,正以黄台吉之子的名义号召原两黄旗部众,还有那些尚忠于老奴酋的贵族们,兵力也不可小觑。

如果不能在豪格成势之前将其摧毁,多尔衮将处在腹背受敌的境地,而且形势还将继续坏下去。

蒙古诸部已经有一般都臣服了大明,朝鲜也分裂成两派,国内同样是动乱不休,而现在这个时候,多尔衮实在无法去管朝鲜国的事务。

他也相信,以崇祯的性子同样不会去管,现在的多尔衮,一方面派兵牵制出关明军,一方面却是在集兵备战,打算一举拿下赫图阿拉,整合八旗。

......

关外,朝阳县城。

城头高高飘扬着清朝的黄龙大旗,守备在城头的也是穿着汉军甲胄的清兵,几个佐领在城头来回巡视。

此时,崇祯皇帝任命的东江总兵黄蜚,正带着一队人马,悄没声的摸到了不远处的林子边,看着城头,颇有些意外。

“他娘的,这是三座塔村,怎么像个府城似的?”

“这村子怕比一些州城都要大,怎么会这样?”黄蜚身侧的一名军将嘀咕一句,前者同样在发呆,“这是什么村子?”

“谁说不是呢,大帅,咱们还打么?”

在这批孤军深入东江军战士们眼前的,正是清初版“阿里巴巴”曹家的发源地,朝阳县治内的三座塔村。

听名字,很多人都以为这只是个“人畜无害”的小小村落,实际上,本来这是个小小的村子没错,可曹家发迹之后,这里很快变成人来人往的商业重地。

因为曹家大发战争横财,发展的极其迅速,又是在关外起家,所以满清对这里逐渐重视,曹家也主动出银出人,帮着扩建城池。

要说崇祯皇帝在关外打掉了范永斗等山有八大家是对鞑清的一次沉重打击,黄蜚将曹家连窝端,就是彻底击垮了鞑清那所谓的商业链。

去年冬季,关外因为没有入寇抢掠到足够的物资来过冬,导致旗人和汉民全都损伤惨重,若没有曹家赔本帮衬,这个数字还要增加。

打掉曹家,就相当于将满清在关内关外的物资来源彻底掐断,这是崇祯皇帝一直想却做不到的事,因为这三座塔村在关外,根本就是鞭长莫及啊!

谁成想,黄蜚领着一支东江小分队摸了过来,这是历史的偏差,也是崇祯皇帝和多尔衮事先都没料到的。

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内迁第五百零六章:大阅、建城第三十五章:整筛第一章:刚来就逼朕上吊?第三百零四章:金陵庞氏之衰第五十六章:王府问计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给朕回去写检讨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后的疯狂第一百七十八章:国议第三百九十章:赐名,赵忠第七百七十六章:保护火枪营第七百九十章:上有变动,下无变化第二百九十四章:郁闷的蔺养成第四十八章:诛杀姜襄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胁朕?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七十章:反转(第二更)第六百四十章:高处不胜寒第三百零四章:金陵庞氏之衰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三十五章:整筛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战九捷,勇冠全川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军的改革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会谈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六十九章:‘凶’名赫赫第二百九十四章:郁闷的蔺养成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二十四章:惊变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谁的天赐良机?第三百八十章:惠国公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条大鱼第五百五十八章:峰回路转 自掘坟墓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录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钧一发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儿还得倒贴?第一百三十八章:吴军第二章没了第五十三章:屡出奇谋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为利往第一百二十三章:挟天第七百二十一章:你们的天可汗到了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东,大同开市第七百六十五章:朕为你再战最后一次第六百三十二章:上与下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尽出,鹿死谁手第八十六章:偏师北进,人心浮动第四百章:没有胜者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国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宫第一百五十章:全歼第五百三十二章:有圣旨到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难第三百七十一章:遵东奇捷(下)第五十六章:王府问计第六百六十八章:尾声第七百三十六章:他们根本不想攻城第一百七十五章:强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总督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参将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战第四百九十六章:背弃、妖女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动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一百零五章:晋冯铨为工部尚书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钱第二百四十章:月夜营啸,平度之败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一百四十二章:静思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见闻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来老子可就真挂了第二百零六章:皮岛 天津 登莱第七百一十章:聪明人的做法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给朕回去写检讨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来历第一百零九章:不能当睁眼瞎第五百四十四章:韩子元第四百七十九章:分进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完结感言第六百四十章:高处不胜寒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线复建第二十三章:危机四伏的皇宫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伤疤忘了疼第三十六章:朕让你心服口服的背锅第六百二十章:一触即溃,官军虎威第五百二十章:化敌为友第一百二十二章:争议第八十八章:请贼入瓮第七百五十五章:萨摩覆灭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五十章:惊变大同(下)第七百三十章:满万不可敌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七百五十三章:征九州,灭萨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