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击

祖大寿不会放过自己,打是打不过的,跑又跑不了,投降的话他也绝对不会接受,看来今天是逃不掉了。

如果没有那事,自己可能今日也就不会死了,刚想到这里,大门忽然被人打开,却是祖大寿的长子祖泽润次子祖泽波拎着血淋淋的钢刀踏了进来。

“哈哈哈,爹,你真该出去看看,那帮满洲人跪地求饶,满脸不可置信的样子,实在是太解气了!”

“是啊,咱们汉军弟兄都被满洲人欺压得不轻,今日终算是翻身了,何时渡海归附朝廷?”

“不急,随为父出出迎孔有德。”祖大寿振了振盔甲,起身就向外走,祖大乐用刀指着蜷缩在地上不断求饶的李率泰,问道:

“将军,这狗贼怎么处置?杀了算了!”

祖大寿想了想,“咱们将城交给孔部以后,就将这李率泰的人头一并送过去,也好让他无法再降。”

祖大乐闻言嘿嘿一乐,再看向李率泰的时候,那满眼的笑容却是让后者不寒而栗。

就在祖大寿和孔有德交接海州城的时候,宁远卫以南的觉华岛外,却有密密麻麻的不少小船悄悄驶入军港,鼓足风帆,向岛上行驶而去。

这支船队的率领者,是东江总兵黄蜚麾下副将薛去疾。

这薛去疾与缐国安不同,后者早年便开始转战各处,后来才来到黄部,他早年便是黄蜚舅舅黄龙的部将,一直在皮岛。

后来皮岛失陷,朝廷没消息,他便跟随黄蜚在渤海一带四处漂泊,直到崇祯十九年再随前者复镇东江。

接到黄蜚的军令之后,薛去疾便是定下计划,匆匆出海,这支船队虽然小,士卒却有近万人,另外还有三十余艘广底船,负责运载大批的辎重。

“上,不要引灯!”

薛去疾一声令下,所有的士卒全部都脱下了军服,改为便装,号令却是丝毫不乱。

东江军的水兵都是海陆两栖,即使在黑夜中下船,如此庞大的船队也没有发出任何的杂音,各船之间凭借着桅杆上的昏暗明灯有序的前进。

他们下船后不久,三个黑影凑在了一起,其中一个瘦高个子悄悄的看了看岸边黑压压的人群,再看看前方不远处已经昏睡的清军哨兵,冷笑一声:

“看样子这些建奴是根本没料到我军会奇袭,老李,你带着三千人迂回到后侧,老六你带另外三千人到两侧,听我号令行事。”

“尊命,今日就干他一票大的!”两人相视一笑,带着一批黑影静悄悄的从岸边离开。

不远处的清军寨楼上,两个步甲正在靠着墙边大打哈欠,便是身后的小佐领也没有留意到前面的黑压压与往日有何不同。

忽然间,寂静中陡然出现“嗖”的一声,后方睡眼惺忪的清军佐领应声落下寨墙,余下那两个还没来得及揉出眼屎,便听见一阵震天的喊杀声。

这些喊杀声自四面而来,陡然出现无数个火把,将原本漆黑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清兵一见,顿时吓得屁滚尿流。

原来不知什么时候,他们的四周已经摸上来无数东江镇的明军,这些明军皆穿戴着与京畿明军相同的制式铠甲。

觉华岛上的三千满洲兵还有七千余汉军旗分布得很散,薛去疾的东江军虽然人数和对方差不太多,但胜在出奇制胜,还是夜袭。

很快,觉华岛上的清军便被分割包围,诸部歼灭,然而在这个时候,余下的几个地方也同样掀起了战火。

......

巍峨的山海关,依旧是大明的金黄色艳阳旗帜在空中猎猎作响,明军无数的长枪手正挺立其上,看着远处的山峦,个个面色严肃。

山海关东面的上层额枋前悬有“天下第一关”的巨幅匾额,楼下则是山海关的东城门。

“天下第一关”匾额,用现代的话来说,长至少五米多,高一米半,便是每个字都一米有余,这副匾额,其字为楷书,笔力苍劲浑厚,匾额没有留下任何落款。

时人曾讹传是权臣严嵩所书,其实黄得功就任以后问过本地人,这副匾额是由本地一个唤做萧显的汉人所书。

相传,“下”的最后一笔,不是一起写上去的,而是萧显将蘸满墨汁的抹布抛向空中而点上去的。

正是这被称为“京师屏障,辽左咽喉”的天下第一关,清军至今都没能突破寸土,前些次的入关,全都是绕道蒙古在喜峰口趁虚而入。

然而现在这种情形显然已经不可能发生,蔺养成镇守喜峰口,黄得功调任山海关,便是永平府,也有身经百战的张鼐率部驻守。

永平府之后,蓟镇、三屯营又有杨御藩等重兵把守,便是临近京师的通州等处也有足量的明军,清军想要故技重施再次入关,可谓难如登天。

忽然间,紧闭了多年的厚重东门忽然响起拉闸的声音。

由于东门许多年卫城打开,便是二十几名兵士也是拉不开,需要上油才能缓缓打开,仅是这一步骤,便有了一炷香之久。

当然,这是多年来山海关东门的首次打开,也属正常。

黄得功所部中军将领田雄率领三千余骑一万余步军,忽然自东门而出,直奔广宁中前所城。

在此之前,黄得功曾受到喜峰口蔺养成和天津曹友义的书信,称黄蜚要孤军深入去歼灭曹家,要他出兵配合。

起初黄得功是拒绝的,原因无它,就是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原本蓟镇已经十分重要,但山海关却比蓟镇重要十倍。

这里是北复辽东,南卫京师的重地,崇祯皇帝交给自己镇守,那是天大的信任,轻易出关,一旦受挫便悔之晚矣。

不过很快,黄得功了解到关外建奴火烧自家眉毛的事实,现在关外实际上直达锦州一线的清军,几乎都已经撤离。

最近的清军主力一万多人,还是驻扎在锦州、宁远两地,余下各处都是由汉军旗和蒙古人守备,满洲兵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是兵到即复。

就算如此,黄得功为保险起见,也还是向朝廷上奏,静等旨意。

这次朝廷的旨意下达很快,原因是兵部尚书朱大典拿着黄得功的折子绕过如今围绕是否出兵协助朝鲜争议不休的问题直接面圣去了。

崇祯皇帝仔细考虑之后,虽然允许了山海关总兵黄得功、宽河总兵蔺养成、天津海防总兵张名振、天津总兵曹友义的联名请求,但也是约法三章。

最主要的一条,这次出关不是为了收复失地,不需要搞的兴师动众,全都派精锐小分队去,打下来也不需要占领。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带上汉民和物资,没时间就把当地旗人灭了然后直接跑路。

崇祯皇帝消灭建奴有生力量的意思自然不能明说,现在建奴眼看着要不行了,更要一步一步把他耗死,决不能给它任何翻身的机会。

建奴的兵马以骑兵为主,动作起来就像飞似的,不然萨尔浒明军分兵为何会被建奴骑兵逐一击破。

这次一旦孤军深入被拖累,很有可能被多尔衮调兵围堵,若是地方镇守损失过大,甚至造成大将阵亡,多尔衮势必会集中建奴全国之力趁机攻打喜峰口或山海关。

到那个时候,形势可就变了,崇祯皇帝绝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你来我就跑,你出乱子我就捡便宜

这次是要把毛爷爷的游击战法贯彻到底,还不到关外决战的时候。

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八十八章:请贼入瓮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庆、下忠州(下)第五百三十四章:国事、家事(三千字!)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时候到了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给朕敞开了肚皮吃!第四百零七章:仗势欺人的皇亲国戚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试第七百三十四章:朕亲手砍了多尔衮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兴武,太上训政(大结局)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儿来换!第五十四章:一箭诛敌,悍将镇关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一百六十二章:演习第八十一章:御驾亲征,战前斩将!第四十八章:诛杀姜襄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见闻第五百四十章:法与情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七百七十一章:杀鸡焉用牛刀第四百六十二章:战兵、正兵、辅兵第五百一十二章:议开京察第六百一十四章:军威始振第三百九十三章:诸藩祸国闹剧平,各方反应不尽然第九十章:千里奔袭第二百六十八章:东厂与城防军第二十三章:危机四伏的皇宫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七百九十三章:等会,这厮度蜜月去了?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营,奉旨取粮第三百二十六章:实心行实政之策第五百零八章:操劳国事为君死(三千字!)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五百二十五章:广恩回援,血战汾南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线复建第二百四十章:月夜营啸,平度之败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二百四十章:月夜营啸,平度之败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归心武昌,李自成议政西安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四百一十九章:惊变山海关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东,大同开市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门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四百零一章:崇祯帝智激张稷若第四百八十章:对阵(求推荐)第二百四十章:月夜营啸,平度之败第一百五十四章:总结(上架求订阅!!!)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儿岛海战第三百三十八章:刘良佐的烦恼第五十五章:建奴议政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一百四十六章:闹剧第六百二十一章:阵斩贼首,告捷京师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隐患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师第二百七十九章:满门勋荣第六十九章:‘凶’名赫赫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庆、下忠州(下)第一百九十八章:圣宝禄学院第六百七十六章:中兴、来服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七百八十章:旧秩序与新秩序(一)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袭东关,集思广益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一百六十五章:盖州之战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动第七百三十六章:他们根本不想攻城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兰西!第一百二十二章:争议第六百八十七章:新败第二百四十章:月夜营啸,平度之败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后的疯狂第三百五十四章:谋定盛京,御驾亲征第五百三十二章:有圣旨到第一百零三章:处处中兴之象第三百九十七章:举世瞩目的叙功升授大典(下)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四百四十七章:强龙偶遇地头蛇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扩张第七百零六章:兵败如山倒第七百八十章:旧秩序与新秩序(一)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七十四章:开粥厂,设养济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灾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