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

听见孔有德这三个字,祖大乐便是满脸的鄙夷,只听他说道:

“将军,孔有德此人是个墙头草,有奶便是娘,如今先我们一步归顺朝廷,又趁机在辽东作乱,难保被建奴大军所围不会再降。”

“大乐兄弟说的不错,孔有德这个人在辽东对那些建奴鞍前马后,就跟范文程那些狗奴才一样,我信他不过!”金冠也是冷哼一声,说道。

“现在辽东还是以前的辽东吗?”祖大寿自嘲的笑了笑,静静走到窗边,任辽东的阳光射到自己脸上,他伸出手挡了挡,“他孔有德投降蛮夷,我们也一样,都是禽兽不如,背弃祖宗,怎么,你们还非要分个高低贵贱出来吗?”

“这种事还要分个高低,与那范文程、孙之獬又有什么区别,引人笑谈不说,也叫皇上寒心!”

不得不说,祖大寿虽如今投了建奴,但威望依旧很足,见他神情紧绷面色愠怒的样子,祖大乐和金冠对视一眼,低下头默然不语。

崇祯二十一年正月的关外,草长鹰飞,碧空如洗,大地原本的荒凉已经上了一丝苍翠之色,阳光毫无阻隔的播撒下来,似乎视线可及的每一样东西都显得那么清晰和生机勃勃。

但是,就在这明面上的生机勃勃之中,却处处透露着荒凉和破败。

微风吹过,带下几片摇曳的树叶,但随即被路边不知何人何时撒下的头盖骨所掩埋,不知所踪。

“得得得......”

疾驰而过的马蹄疯狂踏在路上,这名身着正黄旗盔甲的兵士,虽然在辽东的土地上疾驰,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汉人。

因为速度的原因,微风拍打到他的脸上,已经变成了大风,即便如此,这名正黄旗汉军依旧满脸的汗水。

“快,快啊!驾!”

他嘴里嘟囔着什么,一边用马鞭拍打着坐骑侧边,很快就消失在了路边。

这条路的尽头便是海州,也就是原隶大明的辽东都司下辖海州卫治所在地,这里是四战之地,也是清军入关必经的桥头堡。

辽河自辽东湾而入,支流途经海州城,北面便是关外有名的东胜堡,当然,如今那里已经被清军毁城,汉民也都被强令迁徙,早成了一副荒凉景象。

建奴的习性使得他们对居住在城中十分不习惯,尤其是那些曾令他们损兵折将的镇堡,他们攻入之后无一例外的都是毁城而走。

此时关外大部分都不复原属大明时的繁华场景,变得极度荒凉,只有一些诸如海州、自在州这些不得不设置城镇的重地,才会有些“人气”。

汉人百姓们在长久的压迫中除却一少部分人还在憧憬着关内的朝廷以外,其余大多数也都麻木的苟且存活了事。

多年以来,无数的汉民在不断的起义,他们就如飞蛾一般,明知会遭受建奴的大军围剿,依旧对关内的汉人朝廷抱以希望。

可事实上,关外义军死了一批有一批,数十年的时间内,无数汉人倒在了满洲兵的屠刀之下,大明朝廷不但没有丝毫打回关外的消息,就连京畿一带都是摇摇欲坠。

若仅存的汉人朝廷覆亡,他们又将何去何存?可自从崇祯十七年之后,一切开始变得不同。

明军不断打赢一些关键性的会战,良乡大捷、固关大捷、收复山海关之战,收复太原之战......

一支百战百胜的禁军出现,明军开始脱胎换骨,涌现出了无数名臣名将,正是他们的努力,使得关内局势逐渐扭转。

流贼败退出山西,北部蒙古部落臣服,便是建奴,也接连损兵折将,再也无力入关。

在许多人的眼前,崇祯皇帝就如天帝下凡一般,文御群臣,武杀建虏,就如一些老者所言,汉人总是在关键时刻出现英雄。

如今不少人都在悄然议论,说是大明有了中兴之象,迟早还是要打回来,这使得他们暗自兴奋。

海州城的西南是平山,那里还有一队前不久趁建奴内乱揭竿而起的汉人义军,这里的南面是自旅顺口登陆向北的第一个军事重镇盖州。

再向东北,便是建奴的伪帝多尔衮所在之盛京,那里是整个鞑清的中心,地位就比老奴酋奴儿哈赤的赫图阿拉还要高。

崇祯皇帝和无数明军将校都有一个梦,那就是大军打出关外,将大明的金色艳阳旗帜重新插到盛京的城头。

可以预见,这一天已然是不远了。

这名正黄旗的汉军旗骑手看了看天色,拍拍身上皮甲沾染的尘土和落叶,放缓了脚步,因为此时整个海州城的轮廓已经呈现在视野之中。

“祖大寿,孔有德都到塔山了,你为什么还不发兵,难不成想造反吗!”不久之后,驻守城内正蓝旗的清军都统李率泰怒气冲冲来到祖大寿的府邸,话还没说完,眼睛却睁得老大。

祖大寿虽然依旧如往常那样静静坐在主位,但此刻他身上穿的依然不再是汉军旗都统的盔甲。

李率泰虽归清多年,却也认得,这是明朝辽东都司世袭武官的甲胄,想起祖大寿曾经反复叛逃的经历,前者一下想到什么,二话不说转身便往回走。

“想逃?”祖大寿呵呵一笑,一动不动,却是抬手拿起一杯茶静静喝了一杯,“我虽不知朝廷如今是否还收我,可也不再想做那万人唾弃的汉奸了。”

“李都统,坐下来喝杯茶吧?”说着,他脸上流露出杀意,“这次若是不喝,只怕以后就没机会了。”

看着拦在眼前的祖大乐等一众魁梧的祖氏亲丁,李率泰喉结动了动,一步三回头的走到厅内,却根本没有心思再喝茶。

“祖大寿,你是想要做什么?”

“李公子,都到这个份上了,就不必再自欺欺人了,还问这种话,不是多此一举吗?”祖大寿又喝口茶,将茶杯静静放在桌上。

前者脸色大变,不等他回话,却忽然听见一阵剧烈的喊杀声遍布城内,“我大清待你不薄,为何要叛我大清!”

“你大清?”祖大寿闻言勃然大怒,起身一脚将李率泰踹飞几丈开外,“就是因为你大清,我辽东汉民死了多少?”

“你爹李永芳乃是本朝第一个恬不知耻投降建奴的,你们父子几人全都该杀,如今你爹死了,我就拿你祭旗!”

李率泰狗急跳墙,起身抽出佩刀就朝祖大寿刺去,前者巍然不动,伸出手接住这把刀,继而一脚再次将前者踹飞到柱子上。

“哗啷”一声,却是祖大寿将带血的刀扔到脚下,见他冷冷道:“这不叫造反,这叫弃暗投明!如今我就留一会你这条狗命,叫你看看城内的满洲人都是怎么死的!”

第二百六十六章:马爷的爱国情怀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五十四章:一箭诛敌,悍将镇关第四百九十四章:黄金家族第五百六十九章:平辽将军第四十六章:复设三团营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国叶尔羌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铎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八十七章:小伙食也有大讲究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给朕回去写检讨第六十五章:飞速你老冯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隐患第四百章:没有胜者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庆、下忠州(下)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坏’的大捷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龙虫(感谢帅气小佳的万赏!)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五百五十三章:明运未尽,能者辈出!第二百二十七章:命运的三岔口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伪君子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内议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营之战(中二)第二百七十一章:凌迟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复太原,连克汾辽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诏书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谁的天赐良机?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钧一发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让你死第七百二十四章:会战辽东第六百三十二章:上与下说一说今天的情况吧第一百一十章:封宅四发章推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状元,帝王心思第二十三章:危机四伏的皇宫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战而降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战九捷,勇冠全川第二百八十章:战前准备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骑第二章:着吴襄提督京营第七百八十二章:旧秩序与新秩序(三)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谋收重庆,曾李逆战震川东第一百章:和鞑子拼了!第六百零三章:惩一儆百第三百零七章:阴险的马士英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荣的朝政第七百五十三章:征九州,灭萨摩完结感言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宁,再下广德(下)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宫第五百五十六章:环环相扣 将计就计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复太原,连克汾辽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订阅!!)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七百八十二章:旧秩序与新秩序(三)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参将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乱国第一百零七章:白话圣旨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条大鱼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让你死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诗般的远征第三百九十章:赐名,赵忠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祯亲征胜利碑第七百六十八章:兵临巴尔干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绝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陕瞬危第十一章:这次是大好事儿!第七百二十六章:给力的多铎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转世圣君第二百零九章:登莱异动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东,下苏杭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六百三十一章:奖与惩第七十章:反转(第二更)第六百三十九章:亲征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种神器都用上!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种神器都用上!第二百二十章:乌齐叶特最后的荣光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码归一码第二百六十九章:长江后浪推前浪第七百三十章:满万不可敌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颜大捷随便说说第五百五十三章:明运未尽,能者辈出!第四百二十三章:东征诏第四十五章:东厂办差,孝陵卫勤王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当我不敢动手?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二百零一章:东林 帝党之争第一百七十八章:国议第七百二十四章:会战辽东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礼 南征诏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