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飞跃

就在众人苦思冥想之时,后方跑来一个匠头,带来了令他们激动不已的消息。

澳门的卜加劳铸炮厂,自当年收归澳门之后,就和圣宝禄学院一同被朝廷强行征归位大明所有。

据说这卜加劳铸炮厂,乃是远东技术最好的铸炮厂,就连汤若望和南怀仁等洋人都对其拥有的先进技术赞不绝口,这第一批洋人来了,对大明可能是个机遇。

“快请他们过来,别忘了脚上汤若望和南怀仁。”毕懋康赶紧说道。

不多时,一批十几个此行领头的老练澳门洋人来到了大明六局精英们的面前。

很快汤若望和南怀仁也各从厂中赶来,有了他们两个半洋半汉,双方倒也可以愉快的开展中西方交流。

六局汇聚了大明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这些洋人则是来自远东第一铸炮厂的老技工,两方相见恨晚,一谈就是半宿。

对于目前所有的疑问,这些老外几乎都能对答如流,说出的方法很多都是六局精英们一听就懂,但又不轻易敢放手去做的。

按毕懋康他们所保证的,澳门的洋人可以到六局供职,从大明这里获得庇护和较高的薪俸。

而他们要做的很简单,就是将现如今大明六局仍不足西方的技术加以改进,指导六局的匠户们进行技术革新。

对葡萄牙人来说,他们并没有此时中国传统的忠君一人思想,给谁干活不是干。

从洋人口中,很早以前,西方就不再用人力了,就算是他们那比较落后的小地方,都已经普及了钻床工艺。

现在六局赶制火枪进度跟不上军队扩充步伐,原因之一就是人力太慢,而且很吃手艺。

这些葡萄牙人从六局官员口中得知大明此时有些问题,可能不会很容易获得钻床所需的全部材料,但他们很快提了一个适用的点子。

首先,卜加劳铸炮厂的先进钻床可以直接向京师这边调运,但路途毕竟艰远,等过来时起码也要是几个月乃至半年以后,远水救不了近火。

其次,他们又提出大明可以套用西方如今正在普遍使用的一种水力轧辊机。

这种机器以水流发力,可以同时压数块熟铁板,洋人们称可以指导六局的工匠,先行试验制作个样品出来。

葡萄牙人也把形势看得很明白,卜加劳铸炮厂如今虽然还是他们在运营,但就和圣宝禄学院一样,整个都是大明的军队在控制。

就算你不去主动提,崇祯得到六局上疏之后,也会想到将那里的先进器械运往京师。

如果可行,就可以用这种机器暂时代替人力,出产火枪的速度起码也会是几倍的差距,所幸的是,京畿一带似乎并不缺少河流。

很快,这个方法被六局的官员们采纳。

按照葡萄牙人的要求,他们需要六局最出色的工匠当助手,而且汤若望和南怀仁等精通汉语的传教士,也需要他们全程负责翻译。

这些根本不是问题,这个机器很有用,据说还能用于制铜钱,以后就算不用于制造火枪,也可能会用得到。

看过如今大明的遂发枪之后,来自卜加劳铸炮厂的葡萄牙技工们有些惊讶,不过这些洋毛子很快还是提出不足。

照他们来看,这个遂发枪还缺少一样东西——“刺刀”。

十三世纪中叶,火枪由中国率先发明出来,此后逐渐流传到西方。

奥斯曼土耳其利用火炮彻底击溃了曾经打败蒙古人的马穆鲁克骑兵,叶尔马克只靠八百四十名哥萨克,运用火器轻松灭掉西伯利亚汗国,而欧洲的骑士们更是在长矛加火枪的战术下,慢慢变成了百无一用的废物。

这么多年以来,火枪成为了西方战争的主流,在发源地中国却发展缓慢,大明虽然不是很完善,但起码在尽力追赶。

历史上,发展火器的大明被鞑清取代,彻底中断了这一历史进程,可以说奠定了日后的丧权辱国。

洋人们提出来的刺刀,其雏形最早也是永乐年间就有,西方甚至是几年前才出现了第一把刺刀。

六年前,也就是崇祯皇帝穿越过来的两年前,处于三十年战争期间的欧洲,出现了第一支装配了刺刀的近代线列步兵。

刺刀技术,如今即便是西方也并非很完善,大明就更别提了,永乐年间出现雏形以后一直都没有任何发展。

不过在这方面倒是不急,历史上刺刀火枪兵成为主流,那更是近半个世纪以后的事。

照这看来,大明在近代步兵方面,倒也并没有落后于西方很多。

鞑清就别提了,历史上就是从他们入关开始,中国的火器进程彻底中断,骑射代替火器成为主流。

最可笑的是,晚晴八旗骑兵面对八国联军的线列步兵,仍然傻不拉几的用骑兵集群冲锋。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野战无敌的八旗铁骑,以全军覆没却未伤敌毫毛的战绩,向世人宣告了它到底是有多么愚昧无知。

话说回来,洋人们也只是象征性的建议了一下,其实刺刀这个玩意儿他们也才发现,并不太信任它的作战能力。

因为前不久的比利时战争期间,使用刺刀的西方军队作战效果并不理想,他们发现,刺刀这玩意儿不仅连接不牢靠,而且十分妨碍射击。

洋人们建议刺刀方面要慎重,但其实,六局早就在这东西上下了心思。

刺刀连接不牢,妨碍射击。这他娘的也算是个事儿?

你搞个套式的从上面进去不就完了,当初永乐年间的枪头就是强套进去的,效果比现在西方的刺刀还好。

那种虽然看起来粗糙了点儿,但能刚好装到枪上,只是当时火枪还没成熟,威力不理想,所以一直没发展。

现在火枪都发展成遂发枪了,给套装一个刺刀上去,这不就完美了,这样连接牢靠了,不妨碍射击,还能在近战中当长矛使,简直就是神器。

和满清骑兵作战多年的大明,自然知道刺刀这玩意对付骑兵的作用,要是搞出来,鞑子末日可就不远了。

火器兵远可射近可戳,你拿什么和老子打,头铁吗?

那不好意思,咱可不只有火器兵,大明军阵,专治各种头铁,蛮子来了有奇效。

第一百一十一章:联合执法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二百二十七章:命运的三岔口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报复第三百八十章:惠国公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战争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尸百万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一百四十二章:静思第五十九章:吴又可 瘟疫论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师云集,争斗沙场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五百一十八章:就办你个卖国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营之战(上)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枪骑兵的想法第五百零二章:归化会盟(上)第四百零九章:斩皇亲,废六部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个安南版吴三桂第七百五十八章:来自大明的正义之师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军的改革第七百六十八章:兵临巴尔干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闹大第五百六十三章:东路受挫 老冯出招第四百二十五章:执意夺关第三百二十二章:郑冠、徐彦琦第五百二十八章:戏耍第五百四十一章:恩与威第六百章:得与失第六百四十六章:潼关大战(下)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内厂李有成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七百四十四章:联名表贡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战争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二百八十三章:刘宗敏的强势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庙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六百章:得与失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营之战(中二)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颜大捷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莱兵乱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给朕敞开了肚皮吃!第五百零六章:大阅、建城第六十章:吴又可治瘟第一百二十一章:新历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宁,再下广德(下)第六百四十五章:潼关大战(中)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围孔府(下)第六百零五章:一箭双雕第四百三十六章:铁血帝王朱由检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讲究技巧的第四百六十九章:备战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颜劲旅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仪第八十六章:偏师北进,人心浮动第一百零三章:处处中兴之象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给朕回去写检讨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讲究技巧的第十章:给山西官军发饷第六百七十一章:灭顺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六百八十八章:报复第七百二十四章:会战辽东第六章:御马监 锦衣卫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强军伊始第一百二十二章:争议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陕瞬危第四百七十三章:联军第七百三十章:满万不可敌的八旗要不行了?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六百零三章:惩一儆百第五百二十章:化敌为友第一百零五章:晋冯铨为工部尚书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战九捷,勇冠全川第五章:李若链奏时弊第六百二十九章:冯铨致仕第四百九十五章:鄂尔多斯之战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战而降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难第二十一章:撕破脸皮(求收藏!)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离别,柔妃闯祸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镇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谋收重庆,曾李逆战震川东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悬一线,亲征续命第六百四十章:高处不胜寒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东,下苏杭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线复建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儿了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营北上第一百三十八章:吴军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