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尽出,鹿死谁手

战场上,兵士们的心态,往往是取得胜利的关键,甚至连主将的心态都不能和军心相提并论。

前些年,闯军在中原连战连捷,号称几十万大军,人人都觉得自己将要跟着李自成改朝换代,士气自然不断提升。

但当他们达到一个顶峰时,却又蓦地降低到谷底。

典型的差别,自然就是周遇吉的宁武铁军在得到了朝廷不遗余力的支持后,足足挡住了他们接近一年的时间。

往常的连战连捷,在那场血战中不见丝毫作用,尸体堆满了城墙,周遇吉仍然没有一丝一毫投降的心思。

这种差别是致命的,就如贫穷和富裕一样,历史上曾连战连捷的军队,因为一两场失败而逐渐走向失败的,不在少数。

当他们处于顶峰时,中原一带没有任何一支官军能觉得自己有实力挡住他们,所以官军与流贼之间的战斗,往往在还没开打时就已经输了。

设置关乡大营是为了防备函谷关的流贼东出,人马足有四五万,连小型的火炮都配备上了,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骑兵,算是重兵驻扎。

堵胤锡的这个战略意图,似乎有些过分明显了。

李自成与吴汝义会师后,在各处强行招募一些乡民、流民,总数达到八九万人,再加上李友在关内的两三万人,加在一起也才十万人左右。

当然,这十万人还有五万人跟随任继荣前往少华山、泰华山一带设伏阻击崇祯皇帝调派的所谓十五万驰援大军。

所以李自成带来攻打的人马不过三四万,加上李友在关内的兵马合击,人数也才与关乡大营的官军堪堪持平。

人数只是一方面,两方如今的军心状况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进攻方的闯军,就和上次出商洛山一样,连续打赢了多场看似不可能的战斗,关乡大营面前,五万人竟然打出了十万人的气势。

在守营盘的官军眼中,这些流寇挥舞着各色兵器,不要命的向自己漫山遍野的压过来,好像他们都觉得一定能打赢这场战争。

同样是五万人的官军,如果做出精密的部署,再加上他们是防守方,完全可能反败为胜,击溃李自成亲自率领的大顺军。

可当他们见到打着‘大顺’旗号的闯军时,从上到下都蔓延着一股即将崩溃的气息,就连营盘内坐镇的那员总兵也是一样,十分慌乱无措。

看样子,大营内的官军都已经认定,自己这一仗肯定会输,但是‘必胜’的大顺军,就真的是逢战必胜吗?

其实李自成的部署很有问题,吴汝义率部逼近过来的时候,并没有和函谷关内的李友部先行对接,两方前后进攻还是有很大的时间差。

这段时间,如果是让禁军、山东军那种百战的精锐部队抓住,只会让他们逐个击破,李自成绝不会有任何胜利的可能。

但关乡大营里的官军错误就错误在,他们不仅没有抓住时机奋起一搏,就连硬着头皮趁对方未完全包围过来时逃跑的勇气都没有。

等到半柱香左右的功夫之后,函谷关内的李友一部两三万人围拢过来,营盘内的明军总兵才真正意识到,他们完了。

现在这个局势,已经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真正是打不过又跑不成的死局,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的无能。

当他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虽然明知接下来这场战斗的成败,但他们还只能继续坐困在这座大营之中。

闯军的进攻很简单,举着大旗,喊着号子冲上去就是,反正在他们大多数人的眼里,官军已经败了。

头几拨的进攻,吴汝义率部负责正面进攻,但官军明知必死,却也提起了往日根本不存在的士气,对他们接连释放火铳和小炮。

因而,闯营打前头那些能冲能打的部队都是损失惨重,一来是士气低落,二来也是要休养生息恢复下,仓促间已经拿不出部队出来打了。

这个时候,李自成接到任继荣在少华山的战报,更完全放下心来。

后方的战斗甚至比前方还要顺利得多,任继荣在少华山设伏,只是利用陷阱和接连不断的箭雨袭击,就已经把官军打的头皮发麻,损伤惨重。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第一波箭矢就射死了一员总兵。

总兵这个级别已经是常人眼中武将的顶点,相当于后世一个战区里的总司令,而任继荣传回来的这份军报,更是给正在进攻关乡大营闯军的一颗定心丸。

当这个消息传到大营内时,可想而知,明军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士气便又低落下去。

看样子,援军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这个时候闯营的军师牛金星发现,除却朝着关乡大营的正门之外,其余三门的地形相对地宽阔平坦,部队行动余地大了不少,应该更有利于他们进攻。

很快,李自成亲自下令,用出山后新招募的流民和乡民去替换野战营,并且把正在大力进攻的正门换成佯攻,而另外三门则一上来就都是主攻。

诚然牛金星说的有些道理,但这牛鼻子老道看问题往往不会看多个层面,因为他的建议,让闯军又多损失了些力量。

平坦地势下,闯军的进攻虽然余地更多,可官兵的火器却也是可以完全的挥威力,再加上一些步弓手上墙射击,很多人一露头就会被劈头盖脸的打回去。

关乡大营的内部,一些底层的军将正在城头观察,但他们的总兵却十分害怕,畏缩在大帐内不敢出现。

任继荣那边,此时已经在泰华山开始第二波次的伏击,但这边本该一边倒的战斗,因牛金星三面强攻的策略,却是有些陷入僵局的意思。

函谷关到泰华山一线,到处都是漫山遍野的喊杀声,因之前宣扬十分得力,导致就连民间百姓都知道,这会儿官军与闯军在进行决战。

可是很多人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个所谓决战只是个幌子,是崇祯皇帝与堵胤锡在演戏给流贼看。

有意思的是,李自成一直是按之前商量好的那样,一步步的踏入到崇祯为他划定的墓葬圈中。

就在关乡大营进行最后阶段战斗的时候,不远处孟门山脉之中,一支潜伏已久的官军部队,整齐的从山中踏了出去。

除此之外,熊耳山中,一支人数达一万余的全骑部队也从山外已空的大营中经过,轰隆隆向函谷关外的战场狂奔。

还有安邑、渭南等处,分别都有装备齐全的官军部队忽然出现,他们出现后,很快在函谷关至泰华山一线以外,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师第三百六十九章:遵东奇捷(上)说一说今天的情况吧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击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围第七百零六章:兵败如山倒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战九捷,勇冠全川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发现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钱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贼丧胆者,兴平高杰也第六百四十九章:谁人知返,何人不从第六百四十章:高处不胜寒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盐矿为首第二章没了第一百一十四章:复设东江第四百七十六章:雄关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见闻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营之战(中二)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枪骑兵的想法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阵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内迁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监国,出师遵化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权不下乡?第七百零三章:来了还想走?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闹大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发现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兴 建虏显乱第十三章:周遇吉誓决李闯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荫,真龙天子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发现第四百零六章:两京之争(下)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战场转折(三千字求票!)第十八章:锦衣卫办事第三百六十八章:达延古的醒悟第五百一十八章:就办你个卖国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伪君子第三百九十七章:举世瞩目的叙功升授大典(下)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从天上来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给朕回去写检讨第七百三十六章:他们根本不想攻城第二十二章:东厂大牢里的惨叫声第一百八十六章:东厂的威风第八十三章:废除耕守制第二十六章:扑朔迷离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儿了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杀匪令第六百零五章:一箭双雕第一百零七章:白话圣旨第一百八十章:封赐第一百零七章:白话圣旨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儿岛海战第四十七章:万事皆有皇帝带头第五十六章:王府问计第五百五十六章:环环相扣 将计就计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礼 南征诏第十七章:好一个国丈!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总督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战而定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纪第五十章:惊变大同(下)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四百零一章:崇祯帝智激张稷若第五百二十五章:广恩回援,血战汾南第七百五十章:亲征巴黎去三光第五百一十四章:没有硝烟的战争第四百四十八章:朕为天子第六百七十四章:振兴第四百五十八章:为公,也为私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七百七十六章:保护火枪营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游行示威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六百四十四章:潼关大战(上)第四百二十三章:东征诏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说了(求收藏!!)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选秀女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龙虫(感谢帅气小佳的万赏!)第一百五十一章:险胜第五百零八章:操劳国事为君死(三千字!)第一百八十三章:动手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伤疤忘了疼第四百四十七章:强龙偶遇地头蛇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钧一发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风的厂卫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斩首第四百八十章:对阵(求推荐)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于“全世界”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讲和,暗行三招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见闻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监国,出师遵化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