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

“皇上,臣有本奏!”

廷议之上,一名言官站出,大声道:“兴都被流贼围困,兴都一失,我大明龙脉断绝,流贼岂不因此得逞?”

“应当让四川兵马回湖广一部分,献贼可以日后再徐徐图灭,当务之急,保兴都要紧!”

连日来,对此议的声音便不绝耳,今日自朝议开始朝臣们就在议论纷纷,如今总算是随这一个不怕死的言官,将这次的廷议推向顶峰。

“徐徐图灭?”崇祯皇帝笑了一声,没有答复。

皇帝话说一半,谁也不知道心里在盘算着什么。

往日里动辄熙熙攘攘的大殿上愈发显得寂静,龙椅上,金灿灿的龙头注视着下面群臣,甚至让人不寒而栗。

“朕既已灭了李闯,献贼定也是要灭,而且就要在这次!”崇祯皇帝说着,忽然呵呵笑几声,直笑的说话那言官浑身战栗,这才沉下脸道:

“你可知秦氏一门,曾英、李占春等人做了多大努力,才让张献忠困于川蜀。”

“四川战局十几年,每天死的都是朕的子民,每天抵挡张献忠出川大军的,都是四川将士!”

“你们在朝上一句话,就让朕把派到四川的援军撤回来,因为什么,就因为这个兴都被围?”

“什么兴都,大明朝兴起是靠承天府吗?那是靠洪武太祖皇帝和无数开国文武一刀一枪打下来的!”

“朕搞不明白这么点破事,至于议论这么些天都没结果?”崇祯皇帝一拍龙头,冷笑几声道:

“兴都被围,那流寇无非是打着报复的心思,他们就等着朝廷为此大动干戈,手足无措的自己犯错,亏你们还是朕的肱骨之臣。”

“那朕倒是还不信了,若这个兴都,它不存在呢?”

听这话,下面内阁首辅蒋德璟与张瑞图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一丝不同寻常。

群臣听到这些,也是议论纷纷,但这些杂音很快就因为崇祯那即将杀人的目光而逐渐平息,大殿上又变得寂静无声。

“嗒、嗒、嗒......”

崇祯的手指有规律的敲击着龙椅上的凶猛龙头,忽然张口说道:“司礼监拟旨,朕要撤了承天府,这个兴都,不要也罢!”

‘轰’的一下,满朝哗然。

承天府是自嘉靖朝以来的第三京师,地位和南北两京与中都凤阳一样,都是政治意义上的中心。

作为‘京师’,承天府甚至还设有寻常府地没有的司署‘兴都留守司’。

裁撤兴都,留守司肯定也不能留,涉及到的各有司衙门官员太多,牵扯利益也多,说白了,朝臣还是怕把事弄大。

可但凡大事,你总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去自己往小了看,哪有能解决的?

当初嘉靖皇帝设这个兴都的时候,本意就是给自己出生地找龙气,属于面子工程,这么多年下来,却被朝臣玩坏了。

李自成打开封、烹福王,张献忠陷襄阳、焚皇陵,还有如今的高一功围兴都、造声势,都是看准了崇祯好面子的弱点。

这个方法此前屡试不爽,总能让崇祯自己打乱部署,朝臣内部争相倾轧,流寇就能借机发展壮大。

比如李自成烹杀福王,无数总督、将帅和官员因此革职逮问,这其中不乏一些大力剿寇的。

张献忠攻克洛阳、襄阳,连杀两王,当时的督师杨嗣昌也因陷藩而畏罪惶恐,最后惊忧交加而死。

但是现在,这招不好使了。

崇祯皇帝不仅对那些王爷没有任何好感,便是那帮便宜祖宗,也根本没有什么真正的情怀。

此时他满心在意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彻底将中原流寇连根拔起。

高一功历史上是个豪杰,但现在他与大明为敌,崇祯皇帝也就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至于最后他能不能投降,顺其自然就行。

“不必再议,朕意已定。”

崇祯皇帝大手一挥,宣布退朝,自己则从龙椅上站起来,负手自顾自的回后宫去了。

......

这件事很快传到民间,造成的影响是极其轰动的。

按照朝廷的意思,此后承天府将被撤销,在原址新置安陆府,属于将原本的安陆州升格为府。

除此之外,撤兴都留守司,留守司及兴都内外相关衙门,如数一体裁撤。

这是自撤销南京陪都地位之后,崇祯皇帝第二个撤掉的‘京师’,如今所留下的,仅剩一个中都凤阳而已。

且不提一堆屁事没有、尸位素餐的官员们要丢了饭碗,高一功在兴都城外接到这个消息时,也根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还能这么玩,自己刚把带人围住兴都的消息放出去,这货居然直接把兴都撤了个一干二净?

按崇祯原本的性格,这个事儿想要他做出来,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就算有朝臣提出来,要他答应,那也比死都难。

大帐外阳光愈发耀眼,帐内却是无比清凉。

地上铺着厚厚的毡毯,各流贼军将多戴毡帽,身着锦胡桃花衣,脚上踏平底软靴,就在毯上摆个木椅谈说。

“你们都说说,如今怎么办?”高一功愤愤锤了下桌子,问道。

许定国鬼眼四下张望一看,发现田英也是愁眉苦脸,心下想想,面上却是大声泄气道:

“这狗皇帝,就连那些王爷都亲手砍了不少,如今能做出这等丧尽天良,无视祖宗法理的事,也不足为奇了。”

高一功闻言,却是点点头。

崇祯皇帝的确自甲申年以后,整个人就变了,原本优柔寡断的性子没了,做什么都习惯乾纲独断。

还有那些好面子,对皇帝尊严无比看重的蠢事也没再听说,反而常听见他不顾脸皮,亲自发下各种匪夷所思旨意的消息。

比如抄了自己老丈人周奎的家,比如把塞外蒙古朵颜公主纳为皇妃,又比如征收地主税、豪绅税等。

那些向来嘴巴不停的朝臣,往日里这时候早都和皇帝要死要活,这回却都老实得很,居然对这种旨意一边倒的支持。

难不成真是大明朝气数未尽,朱家老祖宗来了个附体上身,帮着这狗皇帝中兴大明?

高一功想不通,他越想越离谱,只知道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既然让朝廷自乱的小伎俩不好用了,那就明刀明枪继续干就是,多年流窜生涯中,让他也是有了些独到观点。

拉起势力与朝廷作对之前,起码得需要一个不小的根据地,这个兴都虽然被裁撤没有战略意义。

但这个地方毕竟比一般府城要繁华许多,拿下这里,也能让全军得到修养和补充。

至于接下来,还是走一步看一步,等进入城中再说吧。

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师第三十章:诛其九族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试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报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战争第四百二十六章:多尔衮尽诛哈达,崇祯帝再设驿站第一百九十三章:赐死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兴之主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访第六十一章:翁氏荡妇第六百七十二章:传闻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三百七十二章:以胜虏昭告天下第六百七十三章:长安说一说今天的情况吧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内于京师(求收藏!!!)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举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宫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间第十三章:周遇吉誓决李闯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国柱的抉择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试第三十五章:整筛第四百五十章:摊牌第四百九十八章:谁是可汗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六百章:得与失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给朕回去写检讨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余贼反攻第三百二十六章:实心行实政之策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四百八十五章:清军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钱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后的疯狂随便说说第六百三十二章:上与下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烧的巴黎城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轻的时代第二百六十四章:宁完我入京第六百三十九章:亲征第五百三十章:各处兵马,悉听朕旨意行事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兴武,太上训政(大结局)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战九捷,勇冠全川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后疯狂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园留守司第三百零一章:风云突变第五百四十三章:厂卫斗白莲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四百五十八章:为公,也为私第一百五十四章:总结(上架求订阅!!!)第四百九十七章:来自远东的渗透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录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来的王牌军第六章:御马监 锦衣卫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复太原,连克汾辽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体纯反正第五百零二章:归化会盟(上)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儿还得倒贴?第三百七十一章:遵东奇捷(下)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厌诈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监国,出师遵化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七百七十六章:保护火枪营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营立功第四百二十三章:东征诏第四百四十八章:朕为天子第五百八十八章:驸马任辽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风邪气第七十章:反转(第二更)第六百三十二章:上与下第三百五十四章:谋定盛京,御驾亲征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输了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内议第七百五十五章:萨摩覆灭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谋收重庆,曾李逆战震川东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卧儿第三百零八章:议立新君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东,下苏杭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陈仓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无过,刘营之变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祯亲征胜利碑第二十一章:撕破脸皮(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三章:挟天第六百二十九章:冯铨致仕第一百八十五章:干就完事儿了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三百四十二章:多尔衮的野心第五百二十二章:乱上加乱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实的“武举”第五百七十一章:这棋越下越大了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离别,柔妃闯祸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陕瞬危第二百三十五章:双马战一龙第三百五十六章:宪之逆鳞,天子豪言第一百七十五章:强扭的西瓜甜不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