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公报私仇,一举多得

说起来还真要感谢这些流贼,本来城内外还有些高杰和白广恩都顾虑的问题,比如那些豪绅、地主。

毕竟安陆这前几日还是兴都的地位,内中有些人的势力也是盘根错节。

若五年前刚投过来时,他们二人倒还不会在意这些,可如今不同了,两人都在大明安家落户,生根发芽。

再者说,如今朝廷军力今非昔比,战斗力强的兵马早已不是他们宣大两部,也没人想反抗朝廷。

这种情况下,即便高杰和白广恩也要考虑到皇帝会不会因此猜忌,毕竟不能把满朝文武都得罪个遍。

真到了孤家寡人那个地步,难保皇帝不会在太平之后,顺理成章的拿某个大功武将的人头来立威。

现在好了,城内被被顺军完全占领以后,那些地头蛇就都被连根拔起,连地契都给烧的一干二净,财产和藏匿的粮食也都整理齐全。

他们两人乐得省事,往流寇头上推就是了,反正他们到的时候,那些豪绅都被顺军杀得差不多了。

入城时,许定国和田英带人在城门迎接,将所有城内物资一体交付到官军手上。

这可是省了不少事,不过安陆也是个大城,官军不日就要继续南下,进入四川追剿张献忠,不能没人管理。

短时间内,京师派过来的新官还没到,也就只能召来那些还或者在家做过官的人来暂时管理。

在流贼和官军接连过境之后,还能活下来的原官员,要么是油腔滑调,品行低劣的小人,要么就是贪生怕死,毫无忠诚可言的奸贼。

但凡有丝毫血腥或是忠于大明的官员,哪能在流寇不断过境中活到这个时间来的。

堵胤锡心里明白,这些人根本做不成什么事情,不过此时地方上凋敝待兴,战后一时间无人可用。

如高白这两个武将,冲锋陷阵还行,打回来的城镇朝廷上是不允许他们驻守太长时间的,更别提管理城内事务。

现在看来,也就只能暂时用那些原官员。

等新官员到任以后,看用这些人来立威还是放还回家,都要看这些人短期任上表现。

同时堵胤锡也在连续向山西、河南和陕西发出公文,要各处尽快调拨基层官吏和卫所军卒来这边应急。

卫所军卒日后都要裁撤,战斗力虽然不强,但在这种时候却还是忠于朝廷,军队进驻,地方上起码能略微安定一些。

安陆的事情传开以后,湖广一带立即成了传檄而定的局面,就和当初大顺军北上直接占领大片土地时一样。

到处都有大批的无主田地和流民,还有人数不少的俘虏,要让他们尽快稳定下来,才能增派更多人手进入四川。

最开始堵胤锡的处理方法和李自成差不多,因为地盘的骤然增加和各方面负担的增多,人手和物资一下子到了奇缺的境地。

再加上如今已经快到了秋季,这么多俘虏和流民的吃用都是大问题。

高杰和白广恩两部军需额有定数,受降后少不得又要给山西巡抚练国事发去公文,让他调拨物资来这边。

陕西、河南、陕西和京畿甚至山东,眼下已经到处都在风风火火的调派,但人手和物资到位还需要一定时间。

新收复这一大片地区,暂时仍需要湖广本地的官军来解决。

高杰和白广恩入城接管城防以后,非常识相的继续回到城外宣大军营盘居住,城内根本不多待,这也是避嫌。

对于地方上的困顿,城内缴获的物资,刚好可以起到大用场。

这些本就是流贼在城内搜刮出来的民脂民膏,那些大户人都已经死了,财产也不能浪费,自然要充为军用。

除此之外,白广恩已经着手把大批的俘虏送到山东那边,人头册已经先统计完成,被快马送到各处厂房去了。

他打算让这些人去盐场、盐田,还有六局在地方上的矿场、厂房去帮工劳改。

若是原本,白广恩少不得要从这批俘虏中贪下一些青壮,用来补充战损的兵丁,这次他颇为老实,一人没要直接全数送走。

现在形势已经再明显不过,朝廷重新一统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洪流,自然要为日后能平安退休做打算。

高杰和白广恩在一些事情上愈发老实,余的军将们也尽是如此,没人想被抓到把柄。

路过显陵的时候,高杰和白广恩也曾发现,在连年征战之下,显陵已经年久失修,原本在此处的卫所也已形同虚设。

那一带有不少山民,当时还有砸石像的疯狂举动,若不尽快修缮,派遣军队入驻,恐怕会出大问题。

显陵可不是小事,不过崇祯皇帝前不久刚撤了兴都和留守司,堵胤锡不明圣意,不敢做主。

接到高白二将的信,他和练国事稍微商量了一下,也是立即将这件事以奏疏的形势上奏给朝廷,想必很快就会传来结果。

......

至此,湖广一带的安定工作算是在稳定进行。

虽说因为多地用的都是原本老旧人员,所以还潜在着不少危险。

但因为有宣大军的留守,还有一些卫所军的不断开进,倒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宣大军留守湖广,为的就是在人员物资到位以前,稳住地方,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高杰却也没闲着。

他找来白广恩,说了一件关于已降顺军将领许定国的事。

许定国这个人,现在属于三番两次来回投降的乱贼,历史上,他也是如此。

高杰不仅对他鄙夷,私下也与他有仇怨存在。

天启初年,许定国曾在登莱巡抚睢州袁可立帐下听命,因作战果敢,被擢为中军。

后来,他随袁可立参与镇压白莲教妖乱,崇祯年间时又以剿寇功累升为山西总兵官。

李自成围攻开封时,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曾督促许定国率军前往救援。

许定国接旨是接旨了,但他的兵马到了沁水就屯驻不前,听到开封失陷,一夜之间居然全军溃败。

要知道,那个时候顺军可还没回过头来攻打他们,这样的废柴总兵,自然引得朝野上下极其不满。

毫无疑问,当时麾下兵马尽散的许定国被锦衣卫逮捕,捉拿回京准备下狱问斩。

不过捉拿许定国以后不久,因流贼为祸中原,官军连败和到处缺将的各种原因,他又被朝廷特赦,擢为河南总兵,将功折罪。

许定国蒙赦,但并没如唐通那般誓死报效,反而毁家养士,拥兵扰民,割据一方,成为实际上的军阀。

早在崇祯十六年,明廷显露出将亡气象时,被特赦为河南总兵的许定国就已经投靠了新主子,为非作歹。

白广恩听到以后,也是对此人提不起什么好印象,冷笑一声,道:

“我明白了,此人自负功高,曾上疏诋毁你为降贼,所以你想借机杀他?”

高杰点点头,恨得咬牙切齿,恶狠狠道:

“老子曾说见这老匹夫必手刃之,这等人留之无用,恐生祸患,不如尽早杀之。”

白广恩想了想,说道:“这许定国和你我一样,都是几次反复,若他再出什么幺蛾子,难保不会有人因此联想到你我。”

“到那个时候,只怕皇上再宽宏大量,也还是会对你我有所防备,的确是该除掉他,永绝后患!”

第七百五十三章:征九州,灭萨摩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议与奇谋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内迁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国第七百五十章:亲征巴黎去三光第四百零五章:两京之争(上)第四百二十五章:执意夺关第五百五十六章:环环相扣 将计就计第四百八十六章:亲临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莱兵乱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儿还得倒贴?第五百九十三章:级别就不一样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四百九十五章:鄂尔多斯之战第二百章:将军,他骂娘呢!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议与奇谋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二十六章:扑朔迷离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七百三十四章:朕亲手砍了多尔衮第五百五十三章:明运未尽,能者辈出!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场作戏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军为式第三百五十四章:谋定盛京,御驾亲征第四百二十五章:执意夺关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尽出,鹿死谁手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军队第七百九十章:上有变动,下无变化第四百八十五章:清军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国第三百章:丙戍变革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庙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颜劲旅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颜劲旅第二百零三章:夺权之辩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乱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袭东关,集思广益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灾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七百八十一章:旧秩序与新秩序(二)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尽出,鹿死谁手第六百四十五章:潼关大战(中)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军队第一百五十一章:险胜第五百三十九章:擒与纵第五百九十章:让朕告诉你,谁才是强权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游行示威第二百八十一章:禁军阵战六大营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离的八旗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东,大同开市第十六章:以张世泽代吴襄提督京营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祯亲征胜利碑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还是眼高一筹?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荣的朝政第四百四十一章:两厂相争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谁脸皮更厚第六十三章:拔起萝卜带出泥(为舵主灯火阑珊处等贺!)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状元,帝王心思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内争,计议入关第四百二十三章:东征诏第五百二十章:化敌为友第二百二十七章:命运的三岔口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六十五章:飞速你老冯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内迁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国真蠢第五十四章:一箭诛敌,悍将镇关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七百四十四章:联名表贡第二百二十章:乌齐叶特最后的荣光第一百五十九章:邪书第六百四十章:高处不胜寒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东,大同开市第四百二十五章:执意夺关第四百八十六章:亲临第三百零七章:阴险的马士英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册!恢复!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复太原,连克汾辽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复太原(上)第七百零二章:包饺子第五十二章:集结 誓师 出征(求收藏!)第五百一十四章:没有硝烟的战争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复社办干净了第二百四十四章:宫闱之变,明暗之奏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从天上来第一百八十三章:动手第一百七十五章:强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五十六章:王府问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