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里不揉一粒沙子

“噼里啪啦...”

当搜出来一个个小山般的书籍和字画被烧成灰烬,那些印度平民也就都闭上了嘴。

此时一名经过的西方传教士记载下了他的所见所闻:

“闻到的都是焦味,满眼所见的,都是在明军手下哭嚎的印度平民。”

这其中虽然有因怜悯和愤愤不平而促成的夸张描绘,但实际情况的确是相差不多。

起码搭眼粗略的看上去,的确像是明军在欺压印度平民,没人会去看深层次和细节,他们只会从表象上大做文章。

无论五年前圣殿发生的血腥事件,还是如今前印度境内的“焚书”事件,在后世都成了英明的神武崇祯大帝一生的黑点。

有人说他是老而昏聩,也有人说他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文韬武略、为民做主的帝王,成了彻头彻尾的暴君。

然而只有崇祯皇帝自己知道,身为一个帝王的心思,是那些所谓砖家永远都不可能理解的。

没有人会一辈子没有黑点,更何况当初刚穿越过来的时候为了活命,自己的黑点可并不少。

后世的各种讨论上都对崇祯皇帝的这次举动大黑特黑,但现在的实际情况却是,因明军这次行动死伤的印度平民非常少。

大多数遭受伤亡和损失的平民家庭,要么是他们愤愤不平,加入叛军,自取灭亡,要么就是被叛军当成养料。

明军尽管是在执行任务,但他们毕竟不是毫无感情的满清鞑虏,对待无辜的平民百姓,真正动手的情况还是很少。

现在大明军队中的每一个士兵,无论战兵、辅兵还是守兵,都必须有一个前提——有家有室且超过三人。

这样的前提让明军有了最起码的秩序和稳定,也让士兵们懂得对百姓有起码的尊让。

他们都有自己的家人,大部分小伙子都是刀子嘴、豆腐心,只是声色俱厉的吓唬他们一下,让他们乖乖的交出自己需要销毁的东西而已。

就算有人不肯交出来,一般也都只是严厉的警告一番,除非是那些屡教不改的刁民和自恃前莫卧儿贵族身份的傻子,才会去拿他们祭旗、立威。

有人觉得这是崇祯大帝的昏聩举动,但他们错了,后面发生的事情证明这完全是一个完整的计划。

崇祯三十五年九月,另一道杀机顿现的圣旨下达到明属印度地区阿格拉城。

圣旨中规定,半年之内,印度地区所有带有古印度文字、符号、标记的房屋、遗迹,都要彻底拆除,就连泰姬陵和曾经莫卧儿帝国的各种宫殿、马场等也不例外。

拆下来的石料、木料可以帮助当地百姓重建家园,也可以用来维护城镇等等,新建伯王先通可以自行做主。

这还没完,十月、十二月又相继下达了更多旨意。

其中包括“骇人听闻”的强制收缴包括大明本境及印度地区所有印度人的原本衣物。

收缴上来的原印度衣物将全部都被集中焚毁,由各地衙门有司按照数量,下发给印度平民汉人的传统服饰。

户部第一批拨款三百万两白银,用于在印度地区大规模设立私塾、外境府学、县学、乡学。

现有印度平民中三十岁以下的平民都必须入学,每一名新出生的印度孩童,也必须从乡学开始,专门学习汉语言文化。

崇祯三十六年春节前后,大明内阁下达了最后一批后续政策。

其中包括,除非已经取得大明百姓身份的外族人,否则禁止远东人、印度人,尤其是美洲人与汉人通婚。

违抗者,无论身份,杀无赦。

......

孟加拉暴动,一件三个月内就被守军迅速镇压下去的反叛,所有人都没当回事儿,却遭到大明帝国从各方面的斩草除根。

从崇祯三十五年直到崇祯四十年的五年之间,大明除了持续维持在全球的扩张、殖民统治以外,更多是将主要力量转向占领区内进行“杀毒”。

五年之间,如今你要是再次踏上后世印度的国境内,你基本已经见不到任何有关古印度存在的证明。

印度的一切原本衣物都看不见,大街小巷中行走的平民都穿着汉服,写出来的文字也是汉子。

甚至就连印度原本的语言,内阁也在崇祯三十八年下达政策,禁止他们在公众场合说出来。

大明在各个方面的待遇对各族百姓都是极好,可一旦到了这种问题上,就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在心中牢记它存在这一千多年的事迹和语言文字,但是当他们那几代人逝去呢?

后面出生的印度人自幼都被强制接受汉语言教育,可能根本就不会知道自己是印度人。

印度地区的行动自然不会顺顺利利。

“砰!”

一户印度普通民居,正在做饭的一家五口正用印度话说着什么,或许是私下说了多年,他们有些肆无忌惮,声音就连街道都听得一清二楚。

但是很快,房门被粗暴的踹开。

“搜,给老子仔仔细细的搜!”一名守军把总踏着皮靴踏进来,瞪起眼睛扫视屋内。

“刘爷,找到一张字条!”

“刘爷,里屋这老头的墙上刻着莫卧儿的沙贾汗画像!”

闻言,那名被唤做刘爷的把总蹬蹬上前两步,将那至少七十余岁的印度老人抓起来,冷笑着道:

“泰姬陵都拆了,你们这些老头,还在眷恋故国??行,行,那老子就送你去九泉之下继续当奴才!”

言罢,他转头走出房门,提高嗓门道:“通知保安司,派人来把这屋子拆了,一根木头都不能剩!”

“把这事告诉周将军一声!”

守备将军府,姓周的将军听完后猛地一派桌子,想了想,道:“抓人,拉到城东问斩!”

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每隔上一段时间,某个城镇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在那之后,就会安静一段时间。

直到再也不会发生这种事的时候。

所有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没有人会去刻意记载,更不会有什么传教士为此书写回忆录。

因为此时的欧洲,神圣罗马帝国及教廷为了讨好崇祯皇帝,也在为此进行严密的配合。

崇祯三十五年六月开始,神圣罗马帝国联合教廷、帝国议会,向全球发布了一项命令——禁止对那件事进行任何形式的文献记载。

后来,甚至连谈论此事被听见都要被定罪。

当然,他们的清洗,自古以来还是带有“宗教审判”意味的,一切私下与大明作对的行为,都被归为破坏世界和平的魔鬼行径。

那些人的下场,自然是极为凄惨的。

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脸平静的群臣们第七十七章:刘芳亮北犯第六百七十一章:灭顺第一百五十章:全歼第六百四十章:高处不胜寒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状元,帝王心思第六百三十一章:奖与惩第一百二十二章:争议第五百一十八章:就办你个卖国第七百四十七章:神圣罗马帝国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龙虫(感谢帅气小佳的万赏!)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选秀女第五十六章:王府问计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盐矿为首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钧一发第五百六十三章:东路受挫 老冯出招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营之战(中)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蓟第四百七十三章:联军第四百四十三章:激斗第七百五十八章:来自大明的正义之师第十一章:这次是大好事儿!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么都知道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统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余贼反攻第五十一章:罪己诏(求收藏!!)第七十章:反转(第二更)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国事天下事(上)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骑第四百零六章:两京之争(下)第三十九章:李岩的手段第一百七十五章:强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检纪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儿的崇祯第四百三十六章:铁血帝王朱由检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厂暂主金陵事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监国,出师遵化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复社办干净了第六百六十八章:尾声第五百五十九章:泽候归明 闯王西逃第四百七十七章:斩王第五百一十二章:议开京察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择第二十一章:撕破脸皮(求收藏!)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战 确定形势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二百九十四章:郁闷的蔺养成第一百九十八章:圣宝禄学院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二百六十四章:宁完我入京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跷第七百五十五章:萨摩覆灭第三百九十六章:举世瞩目的叙功升授大典(中)第四百四十一章:两厂相争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军队石头的一些心里话。第六百六十六章:骑战第六十八章:并无忠君之心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六百零四章:多尔衮与他心爱的大玉儿第四百三十六章:铁血帝王朱由检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复生产,安定地方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军为式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见宋应星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报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二十二章:东厂大牢里的惨叫声第六百四十六章:潼关大战(下)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儿的崇祯第三百四十九章:清军压境第一百零一章:为弟兄们在忠烈祠搏一个名位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么都知道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七十九章:平台点将第六十章:吴又可治瘟第六百七十一章:灭顺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第六百三十二章:上与下第六百零一章:铁面柔心帝王情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从天上来第三百零七章:阴险的马士英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九十七章:没钱?不存在的!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册!恢复!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营之战(中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七章:太子南行旧都,你在逗我?第一百章:和鞑子拼了!第五百五十六章:环环相扣 将计就计第三十二章:朕这是在和你们商量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条鞭法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儿的崇祯第五百章:召开会盟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宫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营之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