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偏师北进,人心浮动

崇祯十七年的春节,所有人都在家中庆贺新岁,崇祯皇帝在宫中面对挥师百万的大顺军手足无措,黄得功却在率部讨贼。

就在一个多月之前,黄得功再立大功,擒斩叛贼刘超,将其部众一万余人就地解散,战后所得的所有兵器、衣甲和钱粮都交到了当地官府衙门充公。

看黄得功,崇祯皇帝大喜不已,本来今早还在对唐通这个人有些不把握,这时候黄得功到了,毫无疑问,先锋印的归属者也就到了。

“黄闯子一到,朕便是高枕无虞了,流贼定矣!”

听到崇祯皇帝有些打趣的话,众将也是纷纷附和,连称黄得功勇猛,黄得功一个直爽的汉子,面对辱骂、威胁都可以面不改色,此时却是闹了个大红脸,说不出话来。

想到黄得功作战之前的习惯,崇祯皇帝笑着道:

“朕在宫中便是久闻,这开原出了个黄闯子,别号虎山,脸色如虎,胆识过人,每逢战前必痛饮一坛,其后杀敌如麻,脚下贼首如山。今日亲眼所见,朕心甚慰!”

张世泽也是在一旁说道:“这些传闻臣也曾听过,据说闯军的人除大小曹之外,当属最怕这黄虎山,此战我大明必胜!”

黄得功连连摆手,蹲在地上说道:

“末将身受皇恩,唯有矢志报答而已!”

崇祯皇帝不置可否,清了清嗓子,正色道:

“此番出兵,朕御驾亲征,自领神武军、甲子营为中军。以英国公张世泽率部为左军,定西伯唐通率部为右军,靖南伯黄得功挂讨贼先锋印,率部为先锋。”

“明日起营南征,号称十万,誓师讨贼!”

黄得功与众将虎躯一震,纷纷抱拳喊道:

“末将等谨遵皇命!”

......

本来在历史上,黄得功根本来不及北上勤王,但是如今直到五月份流贼都没能攻破京师,他和各地的忠义之臣一样,都有了充足的时间来京勤王。

李自成自打代州之战后便再也不能势如破竹,被挡在小小的宁武关近三个月未能寸进,随着时间的推移,明顺双方本来绝对胜利的天平,却是在逐渐向崇祯皇帝这边倾倒。

在这三个月期间,崇祯皇帝在京师编练新军,大同、宣镇总兵相继易换,都是李自成的仇人,降顺便是无从谈起。

宣、大不断派兵援助宁武,明顺双方在宁武关的博弈规模已经越来越大,而关外的清军也已经由多尔衮亲率,八旗四出,欲争得一席之地。

勤王之师与京畿各处奉旨撤回的官军齐聚在黄村,总人数已经达到了近十万,不过这还不是天下勤王兵马的全部。

除此之外,天下间仍有许许多多的忠良之士起初或为事所困,或为路所阻,都没能及时抽出手,到了五月份,他们都在用最快的速度赶来京师。

四川的秦良玉在年初奉诏,但至今都未能抽出手来勤王,正在和张献忠死磕,就连在武昌不动一步的左良玉部,不知受了什么刺激,居然也派几万人北上和流贼打了一场。

虽然仍然败北,但左良玉却给其余军将一个假信号,那就是他已经在努力勤王,左良玉都已经象征性的派人北上,山东总兵刘泽清便是整日如坐针毡,面对不断从自己境内经过的各路勤王大军,不知如何是好。

宣镇方面,原镇守总兵官,也便是历史上飞书投降李自成的那个王承胤已经被缇骑传旨斩首,高杰据说到了任上的第一时间就将朝廷运送的饷银和兵器补发下去,稳定住军心。

高杰在宣府镇城厉兵秣马半月由于,前不久也是由宣府镇城誓师出发,高杰所部兵南北两路,一路三万余人驰援宁武关,另一路则由他亲自率领,直奔京师勤王。

高杰这个人说起来有点意思,他原本也是李自成的部下,只不过刘国能投降朝廷是因为不肯背负反贼骂名,自诩忠义,而高杰却是因为给李自成戴了绿帽子,被追杀出来的。

他和李自成有夺妻之恨,再加上两人为敌多年,早已是刻骨铭心之仇,历史上的高杰虽然为人桀骜,经常不听指挥,但在大事大非的判断上却异常清醒,从未提过投降流贼或鞑清的事,对于朝廷堪称忠心。

让高杰做宣镇总兵是一剂毒药,崇祯皇帝自然明白。

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早在两个多月之前就已经带着几千南京营兵出发,最近虽然没有任何消息,此时按最慢的速度也该是快到了。

已经在黄村的军将之中,可以说是此时大明朝在北直隶所能聚齐的最后的军事力量。

参将、游击以及各地的镇守千总数不胜数,并且每日还有源源不断的勤王兵马奉诏赶来会合。

五月六日到八日之间,传来消息,刘芳亮率十几万大顺军从霸州北上,连克信安、永清、固安三地,此刻正在马不停蹄向涿州、房山一带进逼而来。

五月九日入夜,一名身穿白色箭衣,胸前还绣着大顺二字的流贼被张世泽亲手抓进来,此人正是前几日在霸州城内民居密议的曹操旧部之一。

崇祯皇帝本来无心过问,但这流贼山呼万岁,说他是来投降的,并且张口说出大顺军内部并不心齐,这才是吸引了崇祯皇帝的注意,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虎子来的一路上特意看了看黄村大营,黑压压的一片全都是火,这才震惊的发现原来官军还有这么多人,自己真是来对了。

夜色之中,虎子发现官军并不是传闻中的那样无精打采,正相反,许多人披挂着崭新的盔甲,手中刀枪也是擦的锃亮,走在路上有说有笑,都说要和流贼死战,建功立业,为后世争得什么福荫。

看到夹杂在各路官军旗中的‘黄’字高招旗时,虎子心中就已经在敲鼓,进得大帐,再见到两侧站着的那些魁梧将领,更是觉得惊心动魄。

崇祯皇帝脸上非常不耐烦,虎子自知说话机会不多,便是顾不得再求饶,张口就将自己来此的目的和盘托出。

“皇上,小人自知罪过难恕,今日来此,就是想要问一问上月布发天下的诏令还算不算数。”

“若我等复归朝廷,只求陛下能一视同仁!”

不等崇祯皇帝回话,立即就有两名番子上前持住虎子,众将也是大骂声讨,唯独黄得功和张世泽面不改色,凝眸沉思。

崇祯皇帝看了一眼黄得功,挥手示意番子退下,这才说道:

“君无戏言,朕既发下诏令,自然算数!”说到这里,崇祯皇帝扶起虎子,说道:

“你等如今虽是流贼,但若迷途知返,为朝廷效力,便还是我大明的臣民,也还是朕的子民,朕当然会一视同仁!”

虎子闻言大喜,先是叩头谢恩,转头说道:

“皇上,别看那刘芳亮部众十几万,但内中人心不齐!我等曹操旧部、小袁营旧部及五营旧部,都是对其恨之入骨!”

说着,虎子连磕三个响头,喊道:

“陛下宽大为怀,小的信服!今夜就能回营,与大军里应外合,为朝廷建功,狗贼刘芳亮端是必死无疑!”

崇祯皇帝脸色数变,笑笑说道:

“若能如此,乃我大明社稷之福。”

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鸿鹄志第七百六十章:强撸未必能灰飞烟灭第四百一十七章:内宫六虎第五百二十二章:乱上加乱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复太原,连克汾辽第一百零二章:激斩阿巴泰第四百五十章:摊牌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厌诈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码归一码第一百四十六章:闹剧第六百三十二章:上与下第四十章:为了大明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陈仓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祯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杀吧第二百一十二章:老冯出塞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谈心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灾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发现第三百九十四章:叙功大典进行时,红人上任各方求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个仓库就好了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鲜血液第一百三十八章:吴军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七百五十二章:兹册封为王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转败为胜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脸平静的群臣们第一百六十九章:开造器之先河第四百三十六章:铁血帝王朱由检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仪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儿来换!第一百五十九章:邪书第五百五十八章:峰回路转 自掘坟墓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强军伊始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十七章:好一个国丈!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顺军破太原第七百八十三章:这,就是教廷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厂暂主金陵事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鸿鹄志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三百九十四章:叙功大典进行时,红人上任各方求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儿的崇祯第五百一十八章:就办你个卖国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总会发光第七百八十五章:让一个文明终止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三百零五章:姓钱的,你的破事儿发了!第六百八十一章:公报私仇,一举多得第五百三十章:各处兵马,悉听朕旨意行事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三百九十三章:诸藩祸国闹剧平,各方反应不尽然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实的“武举”第二百八十八章:不争功第六十三章:拔起萝卜带出泥(为舵主灯火阑珊处等贺!)第六百三十一章:奖与惩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宁,再下广德(下)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营之战(上)第七百三十二章:一个不留第一百零六章:力排众议第五百二十五章:广恩回援,血战汾南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陕瞬危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将谢幕,新督定策第三百三十章:好汉归家,钦赐殊荣(下)第二百一十五章:订盟 六卫 册封尾声了,说点吧,顺便聊聊新书第七十七章:刘芳亮北犯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强军伊始第二章:着吴襄提督京营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五百五十八章:峰回路转 自掘坟墓第四百二十六章:多尔衮尽诛哈达,崇祯帝再设驿站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经耗不起的建奴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检纪第二十一章:撕破脸皮(求收藏!)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谈心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五百六十三章:东路受挫 老冯出招第三百七十二章:以胜虏昭告天下第二百零六章:皮岛 天津 登莱第七百二十一章:你们的天可汗到了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体纯反正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战而降第一百八十九章:闹大了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一百七十章:开张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莲出水第一百七十五章:强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二百四十章:月夜营啸,平度之败第四百零七章:仗势欺人的皇亲国戚第一百二十三章:挟天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来了第六百六十六章: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