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传胪,文字之惑(4400,感谢六月十九三四两万大赏)

徐杰考试实在有些讨巧了,科举要考经义,要考圣贤之道,其实就是要考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要忠君,要爱民,要爱国,要有仁义礼智信,要有道德。这一套是有实际意义的,反复的诵读,反复的学习,让这些文人把这些观念记在心中,记在脑子里。这样的人当官,才符合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也会很大程度上控制官员整体的素质水平。

这并非是没有意义的东西,也并非是无用之举。就是要你读几十年的忠君爱民,知道要道德高尚,知道要明辨是非,然后再来考这些东西。若是用一个词来形容,也可以说是褒义正面的“洗脑”。

这也是翰林院存在的原因之一。

徐杰知道自己的经义水平一般,甚至欧阳正也直接评价过徐杰的经义水平只算中等,所以徐杰在考经义的时候,下意识就把经义当做策论来答。

如此答完之后,如吴仲书那样不是那么保守之人,自然不深究。但是如翰林院大学士崔然这样的保守之人,自然是会多想的,会觉得徐杰这个人的道德有待商榷。才华不否认,但是只能在三甲之末尾,如此方才公正。

当然这些圣贤仁义礼智信,是用来要求文人的,用来要求官员的,并非用来要求皇帝的,皇帝该有个怎么样的品德?这一点很少有人分析过。

或者下意识觉得好皇帝,就应该是个品德高尚之人。其实不然,皇帝要的就是务实,高智商,高情商,手段厉害,信念坚定。品德高尚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就是这个皇帝能不能务实的解决整个国家遇到的问题,是用光明正大的办法,还是用阴谋诡计的办法,还是用手段激进狠辣的办法,皆可。

只要能把国家遇到的事情解决了,保持国家强盛,保持社会繁荣。什么手段都是好手段。这也是因为道德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事情,道德并非万能的。

人性如此!

那些有丰功伟绩的皇帝,打败过强敌,治理过盛世。又有几个人是那圣贤之道中规定的圣人君子品格?显然一个都没有!古今中外亦然。

务实才是领导一个团体最重要的品质。但是皇帝之下,选拔人才品德就很重要了,德在前,才在后,也是有道理的。这就是保持内部稳定的最重要的方法,官员没有品德,民心必然要出问题。

老皇帝听得崔然的话语,也并不表达什么不高兴的意思,只是看着徐杰,开口说道:“徐文远,要不你来说说,你觉得自己当在几等?”

老皇帝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徐杰这个当事人,也是让徐杰自己争取的意思。

徐杰想了想,开口说道:“陛下,学生以为自己一甲不足,三甲不止,二甲正好。”

老皇帝笑了笑,说道:“你倒是直白得紧啊。”

不想一边的老学究崔然开口道:“当是自大得紧,依老臣之见,二甲都不够,三甲末尾也是勉强。”

徐杰听得这个什么“崔学士”还是抓着自己不放,不依不饶的,已然不再多忍,开口直接说道:“见过崔学士,学生虽然才疏德寡,却也是从县试、乡试、会试一路考上来的,寒窗十多载,从来不敢懈怠分毫。崔学士若是觉得学生配不上进士之名,还请崔学士直接示下,学生若是有哪些地方配不上,自当满心惭愧,这殿试也当弃考而去。”

翰林大学士崔然闻言,倒是不怒,反倒觉得正中下怀,捋了一下胡须,开口答道:“你倒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才疏德寡,圣贤之言,乃君子之道,圣贤不通,便不知何为君子,不知君子,何以为官?此其一也。其二者,有圣贤方才有文,圣贤为文,立心立德,知古知今,知天地之浩瀚,知生灵之可敬。此乃学问之道,学问不通,又何以为官?”

崔然说了一大通,就两个事情,一是说徐杰心中不知道什么是品德高尚的君子风范,二说徐杰不通经义,也就是不学古今,不敬天地生灵,没有学问。

这也就囊括的四书五经里面主要的内容,四书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有《诗书》《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其中有道德,有历史,有宇宙天地,有万物生灵,有古人对于万事万物的解释等等……

不通这些,何谈学问?

老皇帝表情有些玩味看着徐杰,大概是等着徐杰反驳之语,有几分看戏的心态。兴许也是希望徐杰能证明自己,欧阳正的弟子,老皇帝还是有几分信心的。

徐杰早已忍受了几番,只因为年纪不到,资格太浅,基本的礼节应该保持,不能任意妄为,此时到了两人辩论的时候,徐杰哪里还藏着掖着,开口便答:“《论语》有言,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此乃说孔圣人闻政之道,求之与,与之与?学生年不过弱冠,勤勉十几载圣贤,只为为国分忧,为民谋福。学士以高高在上之态,以人上人之心,数言学生有才无德,可有温良之心?德为何德?国士无双,乃何德所育?不外乎忠君之心,爱民之心。忠君者,学生自小深受熏陶,常听父辈之言,以命舍之,只为家国。父辈如此之言,也是如此之行,更是如此教导,学生岂能不忠?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学生祖辈世代为民,从来不曾出过一个显贵之人,学生得父辈余荫,方才从田垄而起,苦读了诗书。学生就是民,爱民不过就是爱己,何以又没有爱民之心?”

徐杰几语,不卑不亢,你说我不通经义,我就来点圣贤经义,再把圣贤经义结合自己的事情拿来解释一通。圣贤之道,崔大学士想看的就是这些学生如何忠君爱民。徐杰说老子一家拿命忠君,老子祖祖辈辈就是民。你说老子是不是忠君爱民?

徐杰更是先反问了崔然,圣贤的温良恭俭让,可不是说崔然这般高高在上的颐指气使。孔夫子的温良恭俭让,说的是闻政之道,徐杰话语之中,也在暗示崔大学士闻政之法不正确。

老皇帝听得连连点头,徐杰语罢,老皇帝还加了一句:“嗯,崔卿兴许有所不知,徐文远乃是忠烈之后,父辈四人,三人效死沙场,一人残疾归乡,其生父也死于战阵。当是满门忠烈!”

老皇帝倒是帮徐杰解释了一句。

崔然此时方才知晓这一点,眉头皱了皱,环看左右,见得老皇帝脸上还有一点笑意,觉得老皇帝似乎对徐杰极为的满意,崔然似乎有些下不来台,开口又道:“如此伶牙俐齿,巧言善辩,口舌如簧,竟敢大言不惭,说老夫不知闻政温良,老夫且问问你,学问之道,何以为学?何以为问?”

辩论辩论,徐杰用忠烈满门来表达自己忠君之心,崔然当真难以反驳,便是不可能非要说满门忠烈的徐杰在这方面有道德问题,徐杰也没有做过什么违反道德的事情,更没有说过什么大逆不道的话语。

那么崔然自然要换个辩题,来证明徐杰没有学问。甚至把这里就当成了考场,让徐杰再考一次经义。

徐杰见招拆招,开口就答:“学问者,问学也,此乃《中庸》而出,《中庸》与《大学》,也多出《礼记》。问学之道,乃问而学,乃求而得。以学生看来,此乃钻研之道,以求知。”

徐杰解释了一句“学问”一词的出处,甚至还卖弄了一下,把《中庸》与《大学》的由来也说了一通,这点显然不是一般苦读之人能知道的,还真要稍微有一点见识才能知道《中庸》与《大学》,其实都脱胎于《礼记》。

但是徐杰也知道崔然不是问的这个问题,崔然的问题是要在说徐杰没有学问,但是徐杰这么解释一通,也是在证明自己是通晓经义典籍的。随后又接着开口:“万事万物皆有道,钻研之,便是求知,乃学问之道。学生一向自认才疏学浅,也知崔学士乃学士之名,必然对许多学问之道了然于胸,学生有一文字之惑,想向崔学士请教一二,不知崔学士可愿为学生解惑?”

徐杰知道自己这般辩论下去,会一直处于被动,就是别人发难来问,自己来答。这么下去,徐杰必然要陷入尴尬的局面,因为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徐杰这一语,就是要把被动变成主动,如此也好真的结束这一场辩论。

崔然被徐杰这么一问,心中知道徐杰之问必然是向自己发难,虽然心中自信,知道这是证明徐杰没有学问的好办法,却也有一些疑惑。

一旁的老皇帝闻言,却帮了徐杰一把:“文字之惑,文字乃学问之本,崔卿身为翰林院大学士,自然通晓。且让崔卿为你解解惑。”

老皇帝倒不是有意要帮徐杰,而是也对崔然有信心,朝廷编撰典籍,大多都是翰林院负责,甚至辞典辞海,也是翰林院负责编修。连辞典都能编纂的大学士,文字上的问题,自然通晓。

崔然听得老皇帝之言,也不犹豫,便道:“徐文远,你且把疑惑说来听听,文字演变之事,除了甲骨之文老夫并不十分通晓,不论是金文,还是大篆小篆,到如今的常用隶书,老夫都能通晓。”

崔然还真有几分自信,也是徐杰送上门来了。徐杰的疑惑,崔然轻轻松松给他解释出来了,崔然自然就是有学问的那个人,说徐杰没有学问,不足为官,也就有说服力了。

徐杰等的就是这句话,立马开口:“学生读书,常见两个字,一个为‘矮’,一个为‘射’。所谓矮者,委矢成字,委有抛意,抛箭矢,当是‘射’之意。所谓射者,身只寸长,其为“矮”之意。此二字者,为何字意与用意互相交换了,学士实在不解,不知是古人用错,还是后人用错。还请学士解惑。”

徐杰这个问题,实在刁钻。汉字形成以及汉字组合,都是按照文字意义演化出来的。“矮”字右边是“委”,委字就有丢出去,给出去,抛出去的意思。比如委派、委任,委弃、委之于地。

“委”字与箭矢的“矢”字组合,其实就是把箭矢丢出去,就是射箭的意思,应该是射箭的“射”。

那么射箭的“射”字呢?更是简单,身体只有寸长,不就是是矮小的“矮”吗?

这两个字混淆了吗?是古人混淆的,还是后人混淆的,为何会混淆?这就是徐杰的问题所在。

这个问题,显然没有人深究过,甚至都没有人去注意过。

徐杰一语,满场官员十几,都在手中写着这两个字,随后一片哗然。

连带老皇帝也惊讶道:“诶,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难道这两个字当真混淆了不成?着实有趣,徐文远,好学问!”

崔然本就在纠结,也在沉思,思考着这两个字为何好像混淆了,听得老皇帝还夸徐杰好学问,不免心中有些慌乱。却也在埋怨,埋怨古人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有这么两个奇怪的字,看起来好像混淆了一般。

是真混淆了?还是另有原因?崔然一时之间没有答案,自然不敢确定。

老皇帝已然开口再问:“崔卿,此惑何解?”

崔然不敢确定,面色有些为难,脑中一边在思考,口中却答:“陛下,此惑难解,老臣不敢妄下定夺,当回翰林院里去翻看古今书籍,当看看《尔雅》,再看看《说文解字》,兴许能解此惑。”

老皇帝闻言笑了笑,摆摆手道:“也罢也罢,此惑难解,留待下次再问。今日便不纠缠,且把徐文远的名次先定夺了。崔卿且说说你的想法。”

崔然被徐杰问住了,也有些心虚,左右看了看众人,又看了看皇帝,随后方才不情不愿说出一语:“老臣以为,可以勉强给个二甲。”

老皇帝也不纠缠,闻言大手一挥:“就给个传胪吧,就这么定了。”

所谓传胪,有一个词“金殿传胪”,就是金殿里定夺科举名次的意思。以前倒是没有什么其他的意义。而今二甲第一名,也称“传胪”。传胪,就是状元、榜眼、探花后面的第四个人的称呼。一甲三人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二甲第一名传胪,就是此榜进士出身第一人。

崔然本意是随便给个二甲,倒是没有想到皇帝开口就给了第一名,想反驳,却又不好意思再多说,脑中也还在纠结着“矮”和“射”的问题。

徐杰倒是满意至极,喜气洋洋躬身:“多谢陛下圣恩,学生告退。”

老皇帝倒是也满意,挥挥手道:“去吧。”

徐杰慢慢后退准备出门。

不想老皇帝似乎又想到了什么:“诶,徐文远,且等等。”

徐杰连忙停步,说道:“请陛下吩咐!”

老皇帝也是一脸疑惑的模样,问道:“没什么吩咐的,朕就是想问问你,此惑你可有解?朕思前想后,似乎真觉得这两个字是用混淆了。”

第一百三十一章 投帖诗(五更,求月票)第一百一十九章 老卒歌第九十一章 云小子,我知道。。。第二百四十二章 你死不了(4400,感谢海潮叔叔万赏)第一百八十八章 你可认得老子?第六十一章你在怕什么?第 二百八十八章 徐都督,你可不能害我啊!第一百七十一章 生而为人,何以为人(终)第三百九十二章 可用命换之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在何处?(感谢蒋大少丶万赏)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学无术的成锐(六更,求月票)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夫一只手就能胜了你第一章徐家镇里的残疾汉子第七十七章 读书的胡精忠第三百六十八章 北边,河畔,六十里第一百零九章 父母之命第三百零三章 徐杰的望湖楼第四百二十章 我的国,没了(七更)第一百二十六章 列阵第五十一章十年寒窗事事休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同总兵之子第四十六章凤池山上的大侠第八十七章 徐杰的故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意外的王爷(感谢海潮叔叔万赏)第四十二章探花郎与两指夹击第三百章 琴仙少女第一百零五章 待得本王登基第 二百八十八章 徐都督,你可不能害我啊!二百六十九章 进取(感谢五色孔雀万赏)第一百零五章 待得本王登基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不可及,于淑婉(4400)第两百零七章 天下文武入毂来第三百零九章 陛下过誉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家杀人汉第一百章 郡王与大宝第十八章十年剑在鞘,今日方知觉。锋刃依旧利,奈何心已缺。第三百一十六章 打死他第二百零六章 案首解元,上达天听,王爷勿惊(5000+)第二百七十三章 忘恩负义(4400)第一百百十四章 值六万两的人头第一百零二章 二叔护着你第二百八十九章 见风使舵的小人第一百八十九章 二瘦的杀人剑(感谢作者暗形万赏)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得了。。。第三十八章三胖,受不受用?第三百一十五章 拓跋王耍赖(感谢墙头上的黑猫万赏)第一百五十五章 哗变,沽名钓誉(四千字,今晚还有)第二百二十八章 推波助澜,倒霉蛋(5800)第四百二十一章 亲王楚地之诰命(第八更)第三百六十五章 长安!第六十一章你在怕什么?第九十七章 西湖好,同去第二十八章那是害人的东西第一百七十二章 方兴、方达第二百八十六章 地狱阎王的心地善良第三百零五章 纵情浪,火正旺第二百五十四章 天道好轮回(5300)第四百零四章 何必如此?第三百六十八章 北边,河畔,六十里第三百九十一章 你当真是条汉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当年鏖战急第二百八十三章 村里一枝花第九十五章 宿命如此第八十六章 高处不胜寒第二百四十一章 乱战有法(4400,感谢平阳陈二十万大赏,荣升盟主)第三百二十二章 怪不得谁去第二百三十六章 死,惨烈,白衣(5000)第十八章十年剑在鞘,今日方知觉。锋刃依旧利,奈何心已缺。第一百九十章 赶紧滚第一百九十七章 青山的徐文远(4000+)第四百零三章子不语(感谢书友160813233858691万赏)第四百一十五章 可汗,请点兵第三百九十三章 我真不是这个意思第二百一十七章 春闱会试,卫十五(7000,感谢月半日残两万大赏)第三百九十章 中书左侍郎(感谢蒋大少丶万赏)第三十一章下船等你第二百六十七章这是为何?(感谢鬼狐毒士万赏)第六章娘们傻不傻?第一百六十九章 生而为人,何以为人?(二)第四十五章徐杰徐文远第二百九十四章 天高任鸟飞第二百三十四章 一触即发(5400)第二百三十二章 刀兵在身,抄家之祸(4400)第四百二十章 我的国,没了(七更)说一下上架的事情。第一百七十四章 云麾将军李通第三章云闺女与刀(感谢书友一顿大餐万赏)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同总兵之子第一百零一章 杀人与杀人之物第二百零三章 楚狂人,道路万千(5000)第三百零九章 陛下过誉了第三百零七章 秀才要挨打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掌兵,诛心(4300)第一百八十五章 人总是要死的(大章,求月票。)第二十四章剑阁剑,乐山刀(恭喜书友搬砖大咖荣升盟主)第十一章此番真是认栽了(感谢搬砖大咖万赏)第二百八十二章 一碗饭引发的血案第八十三章 二瘦的风范气度第二百九十八章 我便进一个试试第十六章刀名饮血,朱掌门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