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商业带动

中华帝国自开国以来,经济发展不错,税收也大有起色,但财政一直吃紧,这种火枪兵单兵装备就能看出来。

钱都花在工业带、工业区、工建工程和军械装备上了,维持着五十多万规模的常规军。北地河内行省,原辽国西京道,两国军队还在不停地耗损军费,互相伤害。

张林不懂什么行军打仗排兵布阵,他对于战争却有本质上的认识,比拼国力,用钱砸死金国和西夏,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炮弹如雨,什么才叫中原大国的底蕴。

现在财政吃紧不要紧,只要不破产就行,再说还有国债这一招没用起来呢,必要时可解燃眉之急。开战后,军部也将执行以战养战的策略,彻底断了北方游牧民族复兴的希望,把他们的根子都给烧掉。

在张林的计划中,国土扩张战略要持续很久,他要在有生之年里替后世把周边威胁彻底根绝。

东面的高丽国没有存在必要,日本国人口太多,是必须要瓦解,这其中琉球国是个很好的利用对象。把高丽和日本当外海抵御前沿,把海军直面太平洋。

南面像后世的老挝、越南柬埔寨什么的国家也要并入行省,马六甲海峡周边的领土收入囊中,把海军直面印度洋。

西面的高原和山脉是天然防御地带,只要把印度给分裂掉,就有足够的战略缓冲地带。

至于北面,由于版图太大,张林还没想好,反正至少金国的地盘得吃下来,还有外蒙古。

毕竟后世俄罗斯西伯利亚那么大的版图,在这条件极为落后的古代,想要往冰天雪地里进行移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地球说小很小,说大也大,没必要建立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帝国,国土不是越大越好,版图太大了很容易内部垮台,只要扼守住西方文明入侵东方文明的战略要地就行。

后世常在贴吧论坛里看到什么十字军东征的帖子,好像就是发生在十一世纪,听说最远打到了印度。

张林经常恶趣味地会想跟这帮领主贵族兵碰一碰,看看谁的胳膊粗,但怎么想都有点大人欺负小孩的感觉。

在宣州市巡视了五天后,赶在正月底回返皇城,内阁大臣们自然负责处理繁琐的事务,张林则准备休息几天,再去视察明州市位于定海县的镇海船厂和舟山岛在建的东海舰队。

当然,去巡视明州不是简单地直接去,肯定要对周边地区展开突袭检查的。作为皇帝陛下,时间是宝贵的,可不会干耗在行程上。

值得高兴的是,去岁的各项改革政策在风气为之一变的官员们努力下得到了落实,尤其是针对国内目前最急需解决的女人闲置劳动力。在这个以劳力输出为主的时代,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耕地新器械出现,但男人依旧是农业的主力军。

很多女子只能在家做些纺纱织布的活来补贴家用,在中华帝国现在跟金国和西夏国的贸易几乎断绝,导致纺织业的前景堪忧,商人们也缩减了工人和生产规模,很多棉布降价销售后不得已地积攒在仓库中堆积如山。

这些布、棉、绸、帛,亏本卖是不可能的,商人们宁愿烧掉它都不可能亏血卖。不过在新年战略产业北上的背景下,民间都知道国家即将对金国和西夏国开战。

这是令人唤醒鼓舞的消息,只要开通新的商道,积攒在仓库里的布货就不愁销路啦,大家都能赚的盆满钵满。

不过就眼下来说,民间大量女子失业依旧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育教总署出台一系列政策招聘和培训女老师以及女学生。商务总署也制定政策,让民间商人们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聘用女子,比如酒楼里的女服务员,布行、店铺里的女售卖员等等。卫生总署也颁发政策,接受一大批女子培训成护士,一部分安置在民间医院里,一部分送去军校当医疗兵。

另外,针对民间很多地方依旧在采用前朝的计量单位比如宋斤、宋尺等现象,内阁制定政策从各地商会源头抓起,但有发现商人们或者店铺沿用旧制单位,一律罚款。

现在财政很吃紧,但并不意味着国家穷,看看繁荣昌盛的商业就知道了,看看民间百姓还在增涨的工钱就知道了,钱都在民间呢。

在正月底的时候,上一批战争债券完成回兑后,朝廷又发行了新一轮国债以及战争债券,这次债券的规模是空前的。在前一次回馈良好且国家军力强盛的基础情况下,民间购买债券的热情非常高昂,第一批一千万元的债券不到三天就如泥牛入海般地投入市场。

针对这股热潮,第二批两千万元发行也在计划中,按照内阁的评估,债券控制在八千万元以下是最保险的,否则将会拖累经济发展。

这笔债卷款项自然大部分投资在工业带和民生建设上,加大对沿海地图捕鱼业的投资,尤其是超过三千料的大型捕鱼船,鼓励百姓发展远海捕鱼,顺便替国家测量水文地理。

料这个船只计量单位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

一根普通的用船木料,在正常情况下长度大概在五六米之间,直径约二三十公分之间。由于这样的一根木料在水中的浮力,基本可以承载三个成年人的重量,也就在三百多斤左右。

古人是把料数来计量船只大小。

在排水量这个概念普及后,尤其是船只设计的工匠们掌握了浮力承载量的计算方法,各地船厂一律采用排水量来代替原先的料数。

毕竟,排水量的大小也就代表船只的承载能力,比料数更能直观有效地体现出船只的实际大小和装载能力。

6000料的大船约合两千吨排水量,实际载重量在一千吨左右。按照新计量单位,目前国内已有排水量超过千吨的大船超过两千艘,各地船厂中在建的新千吨大船足有两百多艘。

朝廷自从允许私商拥有千料大船后,沿海捕鱼业就兴旺发达起来,新年初始朝廷又把船只规模不设限制的制度颁发下来,意味着商人们可以购买更大的船只用于商业,进一步刺激了沿海经济发展。

不过朝廷也明确立法,超过五百吨排水量的渔船禁止在近海(一千里路内)展开捕鱼作业,这虽然加大了渔民作业的难度,但能买得起这么大船的基本都是商人,因此也无伤大雅。

同时近海沿海的捕鱼制度也跟着调整,严格规定渔民捕鱼所用的渔网目数高能于四百,保护鱼仔繁殖的可持续发展,并派人在沿海一带进行教育宣传,设立渔政司、渔政所来官吏。

国内的渔网规格也随之变化。

这时代的百姓一方面受限于经济环境,捕鱼业并不发达,另一方面民间百姓也没有滥捕滥杀的念头,所以这个制度实行起来只是以防后患罢了。

伴随渔业发展的则是沿海大大小小的私商食品加工厂,鱼干丝、鱼油、腌鱼罐头各种各样的食物也往大江南北售卖,物美价廉味道也不差,极大促进了民生经济。

第254章 女追男,隔层纱第700章 五月战争第267章 苏州城遇方腊军第325章 科技专利第134章 举杯相庆第59章 被人当猪养第657章 北美独立第398章 大项目第660章 大打出手第460章 周边形势第218章 清君侧第547章 用人体制第562章 补给海参崴第373章 结案第352章 小巷姑娘第303章 计划四步走第584章 黑土地第157章 我要当官第596章 定下发展调子第104章 古时使女第651章 年轻人的时代第688章 飞黄腾达的普尔森第707章 事件发酵第541章 救回赵富金第685章 回本土第565章 好东西得用起来第652章 道教发展第356章 改革货币计划第368 校阅调防第107章 便宜堂姐第414章 高俅求和第105章 消遣闲暇第2章 偶遇武大郎第199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318章 我这嗨着你愁着第696章 艺术战争第217章 安排苏巧巧第714章 爱尔兰人的舞蹈第287章 日异月新第280章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第694章 机动部队第481章 产能过剩第421章 合兵析律府第417章 腰山大战第283章 从梁山身上割肉第720章 家族传承第49章 招纳石秀第563章 新中华气象第217章 安排苏巧巧第695章 英爱战争第599章 海商第552章 税种第88章 经济发展第314章 官僚体系的恶劣第430章 整治国务第622章 风气第668章 混血规则第599章 海商第647章 日本的动乱第378章 监禁里的七姐第148章 新东家第550章 扶持虾夷第297章 干晾着你们第452章 哄哄就得了第313章 威逼利诱第604章 东西伯利亚的归属第565章 好东西得用起来第57章 求救第583章 科学的动力第389章 投诚第132章 年节繁琐第339章 邦交第545章 跟随贸易发展经济第380章 两浙商会第349章 大东亚联盟第552章 税种第634章 阅舰第292章 反攻上岸第55章 高员外要跑第372章 集体纳妾第31章 武松被激怒第717章 尼金家族第33章 送别第82章 抓到了张主薄第413章 放虎归山第245 荷塘好事第214章 内讧离间第426章 放走高俅第383章 宋军装备火器第449章 科考改革第223章 楠儿有喜第310章 对阵第239章 回大名府第101章 白玉莲第397章 技术在变革第95章 赤发鬼刘唐第446章 人口第692章 舰队第376章 一切都在变第102章 侍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