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婚嫁移民

国道、省道的建设项目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光西夏三十多万战俘和几十万民夫的劳动力还远远不足,想要彻底贯通东西南北,非得以十年计地投入上百万劳力才行。

而且,西夏战俘三年后就满足劳役期限,恢复中华国自由国民权利,所以到时候还得想办法通过其他办法找劳动力。

用不起汉人,朝廷自然是用得起贫穷的高丽和日本人的,所以劳务经纪公司这个行业也渐渐兴起,以合同契约的政策,每五年为一期,向周边国家招募健康的男性劳动力。

当然,这是要给报仇的,不过相比汉人平均十五元每个月的工资水平,外来的劳工只需要五块钱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每个月五块钱是多少?粮价放开管制后,涨到了1.8分钱每斤,五块钱可以买两百八十斤粮食。

假设一个日本劳工每天正常十二个消失的劳动,需要消耗1.5斤粮食,一个月就可以积攒235斤粮食。他们还可以买点小酒,吃点肉,没事找日本妹子(低级勾栏,朝廷管控极严)嗨皮嗨皮,比他们在国内爽多啦。

当然,日本国是不知道中原百姓的平均工资水平的,他们只知道汉人生活得很幸福很富裕就是了。

所以,当朝廷以劳务需求向周边国家提出贸易时,进展非常顺利,这对周边国家是创收大项目啊,疯了似的往中原卖劳工。

反正中华国朝廷答应,每一期劳务为五年,每月工钱为3.5元包吃住,死一个就赔偿150元。这个时代的日本国拥有人口接近八百万,在世界上都算是个大民族了。

而且,这个时代的日本国对中华国有多崇拜呢?

借种什么的就不说了,每年都有日本渔民往中原大陆偷渡,而且还不是一个二个,有时候是几十上百地搭船过来,搞得沿海官署烦不胜烦。送他们回去吧要花钱,不送回去也不能让他们到处流窜啊,只能安排下来劳务,让他们赚一笔钱后统一回国--朝廷明文规定不准异族随意移民,各地官署需得报备。

偷渡的事就不说了,自中华国雄起之后,高丽、日本、大理国纷纷有学有样地进行改革,只是他们学得四不像,国内各种阶级矛盾搞得一团糟,不像中华国可以在宋朝(皇族一刀切)的基础上把改革中产生的矛盾转嫁到敌对国家。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万国舟车会,中天象魏雄。”这是前朝宋国的景象,中华国更是强之甚远。

许多外族人尤其是日本和高丽商人,一来到中原就特么不想回去了,以黑户身份滞留中原打工或者经商,被新朝廷好好整顿了一番--主要是让他们花高额费用买国民身份,必须接受道教,必须会说汉语。

比起周边的国家,西域人反而定居中原的比较少,因为他们很有眼光,知道留下来赚不了什么大钱。只有把中原精美的瓷器、丝绸、绢布、金银货币带回西域贩卖,才能海赚一笔,等老了就来中原交一大笔税钱颐养天年。

事实上,很多西域商人都在极力关注什么时候中华国开通海路商道,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中原定居,而不用亲自跟随商队几万里路地来回折腾了。

对每个定居的异族人,朝廷其实收费也不高,只收取他们总额财产的15%(比50%的遗产税低多了)。当然,财产少于五万元的就别想了--年轻女人除外。

对于西域男性商人的定居制度,朝廷明确规定他们不许同族通婚,女子必须嫁给汉人男性,男子必须娶汉人女子。

好在这时候流行女子给嫁妆钱,家庭富裕的女子嫁妆钱还不少呢,不过这也只针对嫁给汉人男子。若是嫁给西域男人,多半是要对方有些家产实力的。

扈三娘嫁给张林的时候,光银子就带了三千多两,铜钱、丝绸和布绢装了好几大车,连扈家庄都几乎贴了过来。李师师、白菲菲、折美凤、纳兰香凝的嫁妆钱也是不少。

事实上,这个“贴嫁妆”现在在张某人的捣鼓下有点愈演愈烈的趋势,盖因中华国的西部、北部大开发政策,只要光棍肯去垦殖开荒种地开农场,一堆土地和税赋好政策不说,立马赏两个女子。

东南一带的男子大有涌入西北之地的趋势,搞得当地女子愁嫁--毕竟没几个愿意给人当小妾的--于是在朝廷手里三年劳役期满的辽国年轻男子就变成了香馍馍。

至少,辽国男人不会在乎嫁妆钱多少。嫁给相貌相似的辽人,总比嫁给碧眼络腮胡的西域胡人要好。

在婚嫁现象中,朝廷公职人员可是各地未婚女子眼中的香馍馍,反之,男性公职人员却把也属于公职人员的女老师(毕竟大多样貌不错,知书达理)当成香馍馍。

娶一个公职女老师,两个人的工资加一块儿足够过上较为富裕的小资生活了,还能留点闲钱娶几房小妾。

毕竟普通人家的女子除了一笔还算不错的嫁妆钱外,她们本身能持续创造的价值可比不过女老师。

所以现在民间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一个男性公职人员娶了个貌美女老师,还能娶个两房小妾。小妾也不能在家闲着,要么带孩子,要么在制衣公司、布行等行业里工作。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这时代还不讲究什么“户口本给老婆管”,正妻女人虽然操办家务,手里也管着钱,但男主人对家里存款是想花就花,根本不用在意妻妾的态度--少数会尊重地在意。

商人们虽然有钱,但却被严格限制了纳妾的数量(根据子嗣来算),生不出孩子又想纳妾怎办?很简单,去慈善教会里领养就是了,每领养两个(基本是十岁以下的异族孩童)可以多纳一个妾。

但是,一旦被人举报商人恶意虐待领养的孩童,并且被当地慈善教会、警务总署、内务署核实,那处罚是灾难性的,看情况叛轻罪法还是重罪法,罚款罚得你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开国以来,“罚税”这个小税种实际上给朝廷财政创收极多,每年都在五百万以上。

刑案违法的,做买卖违法的,乱扔垃圾的,走私的、偷税漏税的、阻碍婚嫁的(民间二十五岁的大户丫鬟有权解除和大户的工契,并且婚嫁)、违反武器管理条例的(龙唐刀饰品必须要得到当地官署和警务总署批准才可以开锋,或者是私藏弓弩刀剑),马车不靠右走的……这样的罚税有上百个,是财政收入的重要项目之一。

此外,今年还有一个重大项目,那就是对高昌和西夏皇族、权贵们的整顿,按照估算,今年年末的财政收入很可能会突破四亿元。其中有近两亿元是从这两个国家身上拔下来的。

当然,这样的好事也就一回,按正常的算,财政收入也就比去年增长了五千万左右,勉强达到两亿元。

第437章 吃锅第682章 财富的积累第306章 丫鬟心思第382章 远近战略第643章 皇帝只能有一个第554章 草原叛心第716章 银联第85章 逃之夭夭第276 以法治民第7章 肉夹馍第331章 刺一身龙第一章 穿到阳谷县第23章 赔罪西门庆第718章 二战第30章 武松回来第497章 条件第264章 佯攻高邮军,实取扬州府第191章 先骂阵再单挑再群殴第280章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第575章 金国想突围第126章 教授汉语拼音第370章 黄牛风波第28章 武大惨祸第369章 北上战略第192章 适当地得罪一下第127章 二女到达大王乡第172章 乡里屁事多第418章 一战成名第399章 新货币问题第47章 取妾从简第40章 赔罪主薄第620章 时代与机遇第699章 封锁帕尔拉第94章 学塾和学院的规划第538章 规划教育基础第726章 勇士角色第717章 尼金家族第78章 笼络第110 赠送丫鬟?第701章 兵临喀布尔第671章 知识产权第721章 燕家女子第120章 姐妹齐力第459章 时代大环境第602章 大东北第636章 不敢去北美第119章 摸摸才知道第167章 叔叔赴约第493章 招梁红玉第112章 堂姐邀请第346章 战略第447章 舍不得吃第430章 整治国务第690章 土地第204章 派对第45章 提拔陶小娘子第660章 大打出手第420章 战争爆发第194章 互相算计第485章 志在东亚第515章 军力发展第197章 数落扈三娘一顿第9章 买卖大火第213章 胆大包天第31章 武松被激怒第619章 人口递增第589章 收拾蒙古部族第704章 学说时代第665章 养猪第542章 海参崴第571章 东三省和外蒙第623章 锁国锁技术第461章 逼死人的老套路第236章 铁骑冲杀第623章 锁国锁技术第103章 收个丫鬟第550章 扶持虾夷第686章 拜访老东家第36章 劳动改造第14章 煎饼出炉第144章 角伎苏巧巧第580章 政绩赏罚第622章 风气第373章 结案第384章 军机署和锦衣卫第492章 再见阿鲁弟第133章 豹子头林冲第279章 乐团与基础教学第330章 诏安使第154章 表哥表妹第360章 府里府外有佳丽第645章 教育体制第134章 举杯相庆第684章 技术泄露第269章 沿途敲竹杠第619章 人口递增第344章 贞娘回岸第33章 送别第430章 整治国务第470章 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