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易州易主(求订阅!)

燕京的形势真那么不好,宋国真唾手可得?

是的。

燕京的形势真的很不好,从表面上看,宋国真就是唾手可得。

现在,燕京城中的人们都在议论,说萧太后即将下令,让萧干尽诛汉官。

这并不是无的放矢。

萧普贤女向来讨厌汉人,这是人所共知的事。

再加上,梁山军和宋军一西一北包围燕京不给契丹、溪族、渤海族等族活路。

再再加上,前不久李处温父子要绑架萧普贤女南归。

性子刚烈的萧普贤女,真要是作出杀尽汉官的决定,也并非一点都不可能。

事实上,萧普贤女已经表露过类似的意思,当然,那时萧普贤女是在气头上。

后来,萧普贤女被萧干和耶律大石给劝住了,他们的理由是现在的燕京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是的,现在的燕京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整个燕京如今只有不到五万人马,其中一小半是汉儿兵,去掉之后,可能连三万都不到,与李衍的二十万大军和北宋的四五十万大军相比,真的是太少了。

汉官们人人自危,都在寻找着各自的出路。

各种消息就像风一样,从燕京吹到涿州,又从涿州吹到易州。

易州知州高凤是个汉官,五十来岁,一家老小几十口人都住在易州城里。

高凤听到这些传闻后,坐卧不安,心急如焚。

得知大宋北伐军已集结近期可能就要北上攻取燕京,高凤想:“何不趁机献出易州城,脱离大辽,以求自保?”

易州在燕京西南方,大约有二百多里路,西去崇山峻岭,东望一马平川,因一条易水而得名,战国时期,燕太子丹送壮士荆轲南去刺杀秦王,就在此处的易水河畔拱手话别,那著名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也就是在这里写的。

高凤考虑了几天之后决定与关系不错的通守王悰商谈一下。

一番试探之后,两人竟不谋而合。

王悰也是汉官,一家老小也同样住在易州,他也正在为出路发愁。

见王悰也支持南归,高凤遂下定决心。

高凤说:“我们应该立即派人去雄州联系宣抚使童贯,向他表明南归之意,等宋军北上来到易州时,我们便杀尽城内契丹人,里应外合,献城归宋,王贤弟意如何?”

王悰说:“我完全同意。可是,派谁去雄州呢?此事必须秘密进行,此人必须十分可靠才行。”

高凤来回踱步,他在自己身边实在是找不出一个值得他信赖的人。

王悰想了想,说:“我有个僧人朋友,名叫明赞,我与他有生死之交,我觉得他可以胜任,而且,僧人进出城不会招人注意,不会引起怀疑。”

高凤问:“你说的可是净觉寺的那个老和尚?”

王悰点头,道:“就是他,五年前,他在燕京悯忠寺犯了事,我曾救过他。”

高凤道:“那好,事不宜迟,你明天一早就去太宁山将明赞大师请来。”

转天一大早,王悰便来到太宁山净觉寺找到明赞,然后悄悄向明赞说明来意。

明赞深明大义,很赞成归附大宋,他一口答应,愿意去一趟雄州,向大宋宣抚使童贯传达信息。

九月十五日,明赞秘密来到雄州。

童贯正和参谋官宇文虚中在宣抚司内议事,侍卫忽然进来报告说,门外有个僧人指名求见童宣抚,说是有要事相告。

童贯感到有些奇怪,“我与僧人、道士,向来没有交往,怎么会有一个和尚求见我?”

考虑到目前正是非常时期,童贯说:“请他到西厅去,我一会儿就去与他相见。”

侍卫退出去后,宇文虚中站起来,说:“我先去见他一见,看他是什么来意,然后宣相再决定见他不见?”

童贯点头同意。

宇文虚中来到西厅,然后对明赞说:“童太师现在公务繁忙,抽不出身来,特派在下先来接待……不知大师从何而来?此来又有何见教?”

明赞笑了笑,说:“老僧法号明赞,从易州而来,受人之托,有要事相告童宣抚使。”

宇文虚中一听明赞是从易州来的,立马反应过来,可能是有好事要来了,遂道:“请大师稍坐片刻,童太师一会儿就来。”

宇文虚中马上将明赞的情况向童贯做了汇报,童贯令刘延庆立即调查明赞,查明其真实身份。

刘延庆迅速派人去雄州铁佛寺打探易州明赞的有关信息。

不一会儿,童贯就来到西厅,抱拳道:“恕罪恕罪,某家有事来晚了,请大师见谅……听说,大师从易州而来?易州如今形势如何?”

明赞站起来,双掌合十,微微鞠躬,道:“明赞拜见童宣抚使……现今,易州汉民朝夕相盼,延颈企踵,等待天兵到来,已苦等一年。易州知州高凤和通守王悰,专门派遣老僧前来禀告童宣抚使,他们愿献出易州城池,回归大宋。老僧此来,专为此事,请童宣抚使约定出兵之时间,待大军抵达易州时,他们愿率军诛戮城内契丹,里应外合,献城归土。”

童贯听后,表情很平静,头脑也很冷静,对这突然送上门来的好事,他还是有一些半信半疑。

童贯笑了笑,打起官腔道:“现在,每天前来归朝的民众不下千人,高凤知州和王悰通守,能顺民心,识大体,举义旗,本宣抚表示欢迎。”

这时,刘延庆悄悄走进西厅,然后对童贯耳语道:“此人情况属实,并无虚假。”

童贯这才相信明赞所言是真的,不是辽国的诈兵之计,童贯大喜,问:“易州现有多少军马?”

明赞回答道:“现有五千人马,都愿听从童宣抚指挥。”

童贯说:“好!那请大师马上回易州,告诉高知州和王通守,本月二十日,我大军可抵达易州城下,请他们开门献城,事成之后,本宣抚定当上报朝廷,按功论赏,决不食言。”

九月十七日,宣抚司传檄西路军刘光世,令他立即举兵,向易州进发,要求刘光世所率西路军,务必在九月二十日,兵临易州城下。

接到命令后,刘光世立即进行部署,派遣冀景、赵明、翟进各率一支队伍,共同组成先锋军,他本人和杨惟中率领中军,张思政则率领后军殿后。

广信军在易州南边,两地相距其实并不太远。

这天,先锋军人马悄悄进入辽国境内,向易州挺进。

刚开始,进军颇为顺利。

九月二十日这天,在距离易州不远的路上,探马忽然回来报告说,前方大路上尘土飞扬,发现一队兵马从远处奔驰而来。

冀景、赵明和翟进三人判断,这很可能是易州知州高凤派来接应的队伍,所以他们并没下令做任何战斗准备。

可他们错了,这不是易州兵马,而是从古城杀来的一支牛栏军。

所谓牛栏军,是指牛栏都统领司指挥的军队。

早在辽圣宗时期,为防御宋国,辽国在牛栏山设立了一个“牛栏都统领司”,隶属于南京都元帅府,下辖“监军寨统领司”和“石门统领司”,两军互为犄角,防御范围是,沿白沟河宋辽国界东西七百余里。

牛栏监军寨统领司,俗称牛栏监军。

现在,西南路副都统萧遏鲁,兼任牛栏监军,指挥这支队伍。

萧遏鲁是宋辽前线的主要指挥官,他本来驻扎在新城,前不久奉命后撤至古城,古城位于涿州和易州之间,他闻听宋军已过界北上,遂立即率一千多牛栏军出城迎面而上。

冀景、赵明和翟进所率先锋军,被牛栏军杀了个措手不及,最终溃败。

刘光世闻讯后,急令中军和后军停止前进,就地备战——他要稳住队伍,以防全军溃散。

翟进率先锋军一部,转战到了古峰台西,这里距离易州城很近——翟进打算天黑后再向城下靠拢。

高凤和王悰获悉宋军已到达古峰台西,遂命令守将赵秉渊按照预定计划,开始屠杀城内契丹人,尤其是姓耶律的,一律杀头,一个不留,斩草除根。

易州城内,契丹人口虽不是很多,但一时也是腥风血雨,气氛恐怖。

不久,探子又来报告说,大宋军队被牛栏军战败,往南撤退去了。

高凤、王悰和赵秉渊闻讯相顾失色,不知所措。

还好,明赞在关键时刻头脑很冷静,他建议道:“事已至此,咱们已经没有了回头路,所以,赶快关闭城门,固守以待,宋军应该还会再来的。”

傍晚,萧遏鲁率牛栏军来到易州城下——他想进城休整。

见大门紧闭,萧遏鲁下令士兵大声呼叫开门。

可无论萧遏鲁手下的士兵怎么叫门,城门始终紧闭。

萧遏鲁断定,城里已发生内变!

对此,萧遏鲁气愤不已,同时他也怀疑刚才宋军南撤是诈败,担心宋军与城内军马里应外合,南北夹击自己,于是急忙率军离开易州,往古城奔去。

见萧遏鲁率牛栏军远去,躲在城楼上的高凤等人才松下一口气。

高凤对明赞说:“明赞大师,还得劳你大驾连夜去雄州一趟,向童宣抚使报告说,易州城内契丹已被我等杀绝,牛栏军也已经北奔,请他速派兵马来易州。”

随后赵秉渊便派了十几名骑兵护送明赞出城。

冀景和赵明回到中军后,向刘光世请罪。

刘光世对手下三员大将、数千精骑被一千辽骑打败,感到很愤怒。

当天夜里,刘光世向别将冯宣庆下达密令,让他率精骑五百,趁夜色悄悄出发,向易州城进军。

刘光世心想:“我必须要完成二十日兵临易州城的作战任务。”

冯宣庆率军沿路北上,途中恰巧碰到了明赞一行,双方都很惊喜。

于是,明赞做向导,带领冯宣庆所率五百骑兵于天色微明之时,来到了易州城下。

高凤闻讯急忙亲自出城迎接,可他出城一看,宋军才来了五百多人马,不禁有些失望。

冯宣庆上前解释说:“高知州,我们这是先锋军,十万大军尚在后头,很快就将兵临城下。”

听冯宣庆这么说,高凤的心才放下。

冯宣庆当即派人回去向刘光世报信:“我军已入城,易州已被我军控制。”

刘光世大喜,遂立即下令,大军向易州出发,同时派人向童贯报告。

童贯、蔡攸和刘延庆获悉宋军已占领易州,很高兴。

蔡攸笑呵呵地说:“如此来看,燕京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我军收复。”

童贯很冷静地说:“恐怕没那么简单,萧干和林牙大石至今尚未出现,这说明契丹主力还没上阵,怎敢如此断言?”

蔡攸收敛笑容,道:“是有些奇怪,辽军的主力都到哪里去了?”

刘延庆说:“辽军的主力很可能布防在燕京周围,燕京是一座古城,城防很坚固,要想迅速打下来,恐怕要花费不小的代价。我认为,大军应持重缓进,等女真兵马入古北口后,让他们先打下燕京,然后,我们多以岁币赎之,此乃收复燕京的万全之策。”

童贯和蔡攸对刘延庆这种说法,不置可否。

刘延庆是赵佶亲自选定的都统制,而且刘延庆在上任前,曾觐见过赵佶,并得到赵佶很多赏赐,因此他们都认为刘延庆的想法应该代表赵佶的想法,所以,对于刘延庆如何进军,如何收复燕京,童贯和蔡攸并不想多加干涉。

……

第二百二十四章 谈?(求订阅!)第六百二十章 趁火打劫(求订阅!)第五百零七章 功亏一篑(求订阅!)第四百六十五章 巡边三策(求订阅!)第二百五十七章 汝妻我养之,汝勿虑也(求订阅!)第四百八十四章 我们会为别人生儿育女(求订阅!)第二百一十章 自欺欺人(求订阅!)第六十八章 李若水第二百八十八章 将计就计(下)(求订阅!)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铁路”计划(求订阅!)第一百九十七章 尊文轻武(求订阅!)第八百八十章 世界大战(三)(求订阅!)第七百五十七章 郑太后(求订阅!)第四十七章 夫复何求第四十九章 万里投主第六百三十九章 奇取汴梁城(九)(求订阅!)第二百七十五章 贪得无厌(求订阅!)第七百五十八章 壮士断腕(求订阅!)第八百一十一章 帝国诞生(求订阅!)第二百四十七章 开府(终)(求订阅!)第七百九十章 朕会为他改名为李构(求订阅!)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求订阅!)第四百三十二章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求订阅!)第五百七十二章 喜当爹(求订阅!)第二百六十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求订阅!)第一百四十四章 无尖不商(求订阅!)第一百五十九章 能伸能屈(求订阅!)第八百三十七章 乌兰巴托的夜(上)(求订阅!)第三章 天理昭昭第四百零八章 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求订阅!)第二百四十九章 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嘛(求订阅!)第七百零三章 硬刚?(求订阅!)第六百零六章 不敢不慎重(求订阅!)第六百五十一章 耀武扬威(求订阅!)第四百八十章 王对王?(求订阅!)第二百三十三章 盆满钵满(求订阅!)第二百九十七章 梁山新人(求订阅!)第六百三十一章 奇取汴梁城(一)(求订阅!)第一百五十二章 过度解读(求订阅!)第六百三十二章 奇取汴梁城(二)(求订阅!)第七百二十一章 食色性也(求订阅!)第四百三十五章 来日方长(求订阅!)第八百二十二章 谴责(求订阅!)第四百九十八章 尽人事,听天命(求订阅!)第二百九十七章 梁山新人(求订阅!)第八百八十三章 世界大战(六)(求订阅!)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丽完了(求订阅!)第七百四十章 休书(求订阅!)第五百九十七章 清算(求订阅!)第五十四章 比较(上)第八百三十六章 辽王朝彻底成为历史(求订阅!)第八百八十五章 世界大战(八)(求订阅!)第二百三十章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求订阅!)第八百零五章 南宋成为了历史(下)(求订阅!)第四百二十五章 小败(为老友“你笑我笑”加更2/2)第一百四十三章 投名状(求订阅!)第四百四十三章 活路(求订阅!)第八百一十四章 游戏(求订阅!)第四百七十六章 最后的决战第四百四十六章 方腊末路(求订阅!)第三百九十五章 调虎离山(求订阅!)第三十三章 压寨夫人(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天纵奇才(求订阅!)第二百八十章 联姻(求订阅!)第七百八十五章 见证奇迹的时刻(求订阅!)第八百七十四章 再见赵桓、耶律延禧(下)(求订阅!)第三百一十五章 天纵奇才(求订阅!)第七百六十三章 绝不放虎归山(求订阅!)第八百零七章 富平会战(下)(求订阅!)第八百二十七章 培养接班人(下)(求订阅!)第八十八章 小聚义(上)第九十五章 后路和财路第四百零二章 灿烂的生命之花(求订阅!)第五百六十七章 相(求订阅!)第六百九十七章 送赵构一份大礼(求订阅!)第六百一十章 侥幸(求订阅!)第七百六十章 不死不休(求订阅!)第三百九十六章 阳谋(求订阅!)第五百四十四章 一个时代结束(求订阅!)第五百三十二章 直插(求订阅!)第五百四十八章 春天来了(求订阅!)第八百七十八章 世界大战(一)(求订阅!)第五百八十八章 康王赵构(求订阅!)第二百二十八章 真住王宫(求订阅!)第一百六十三章 我要人(求订阅!)第二百八十三章 郎有情来妾有意(求订阅!)第八百八十八章 世界大战(十一)(求订阅!)第四百七十一章 你要战,便作战(求订阅!)第七百二十六章 雷声大雨点小(求订阅!)第七百六十八章 燕云决战(五)(求订阅!)第一百七十八章 斗将?(求订阅!)第五百三十七章 泰封亡(求订阅!)第八百四十章 一路向西(求订阅!)第五百五十章 日本美女(求订阅!)第四百五十四章 哭师(求订阅!)第四百七十七章 以保护大都督为己任(求订阅!)第一百九十七章 尊文轻武(求订阅!)第七百九十二章 苗刘兵变(求订阅!)第六百八十五章 完颜宗望死了(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