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开封 杨承祖

崇祯十六年的腊月前后,真是一个多事的冬天,王海率领精兵五千在朝鲜扎下根,大同总兵陈永福在大同那边安置好了兵马。

开封城的富贵人家在周王府被焚毁后,战战兢兢了一段时间,终于发现这胶州营并没有在城中搞大清洗的意思,这才是放下心来。

看着开封城外那些收拢流民的屯田田庄,开封城的大部分人都是意识到山东的力量根本无法阻挡,别小看这屯田田庄,在整个河南大灾荒的时候,大明官府想要搞却始终是没有搞起来。

反倒是加派各种苛捐杂税,官员在其中上下其手,把更多的人逼反。

可山东的这个屯田田庄办起来,明明是把良人平民变成农奴,可大家依旧是愿意来投奔,等于是给胶州营凭空的增加人力物力。

开封城外第一次有大批的流民,而城内的百姓却不惊慌,城门每日开放的时间也不会缩短。

因为这屯田田庄的设立,山东派来了大批的人员,可还有很多人员都需要在本地招募,这也是开封府的许多文人士子,大族子弟都是找到了吃官饭的途径,河南巡抚李仙风苦笑着发现,尽管自己已经逐步向山东交权,可是山东在开封府的影响增加却远远快于他交权的速度。

大批的物资运来,保证了府库空虚的开封城能安然过冬,看着城外那些屯田田庄的耕种情况,大家也都能判定明年城内的吃喝是不必愁了。

开封城内的平民百姓、高门大户,在这五年来,第一次感觉到了安心和安全,这让他们对胶州营的好感更盛。

至于城内的贵人和商家,贵人们对山东运来的那些物资眉开眼笑。即便是开封城全盛时候,市面上也没有这般地繁荣,货物也没有如此的琳琅满目,这些来自江南和外洋的东西果然是比寻常的精致。

从前这些奢侈品和贵重货物、精巧玩意,开封城和洛阳城也不是没有,可能买得起的,那得是周王府、福王府这样的顶级豪门,如今家里只要是有钱。这些东西也能享受的起了,这不就是山东带来的福利吗?

而那些商人们本来是面临破产地边缘,谁想到灵山商行进入开封之后,对他们库存的货物都是全部的收购,开封城中商户的物资大多是来自山西、陕西的货物,在河南或许不算什么新鲜东西,可在山东和南北直隶,却很有销路。灵山商行也不是做的亏本买卖。

可灵山商行的这个做法,却让大部分商户缓过气来,手中有了活钱,开封城在解围之后市面又是骤然繁荣,他们也趁机跟着发财恢复。

大批的外来人员。在城外那些屯田田庄地建设,这些都需要大批的物资,有些物资是黄河上运来,有些则是需要在开封城内购进。这同样是让开封城内的商业更加的繁荣。

富贵人看到了好处,商人们得到了实利,老百姓得到了温饱,文武官员们则是在更早的交换中得到了山东地承诺。

要说还有什么人不满的,那恐怕就是开封城内有心参加胶州营的青壮们,按说良家子不当兵,可随着黄河上的运输交通愈发地繁华,山东的情况那边也是越发的了解。值此大势,参军取得功名才是好男儿所为。

可山东这边对军兵的要求很高,他们就算是投军山东往往也不理会,众人心中都是气愤,心想如今的开封城统领武将袁时中不也是流贼出身,他都能做到这般位置,手下的那些军兵都能成为山东的士兵,我们为什么不行。

目前在开封和归德两府之地。没有胶州营的嫡系武将。只是归两个人统管,一名是开封游击袁时中。一名是归德守备贾大山。

贾大山地这职位算是官复原职,不过如今他可是胶州营的嫡系武将,这身份地位都是升了一大截,而袁时中则是在那次的变乱中,站在了正确的一方,因为他的起点比较高,这次也是给了一个开封游击的官职。

不过袁时中的这个开封游击却不是那种大权独揽的武将,归德守备贾大山不在归德,而是在开封驻守,他是作为袁时中地副将,一些大事都要双方商议决定地。

快要腊月的时候,开封城内城外那些有心参军地青壮都以为来了个好机会,因为有大敌从洛阳府那边过来了。

目前开封城内城外,将近一府城、三个县城的地方都只是这开封游击袁时中的六千人驻守,人未免是太少了一点,守卫都有些人手不足,肯定会招募新兵,这也是当年闯军围攻开封城养成的习惯。

每次流民大军兵临城下要开始攻打之前,城内的王府、巡抚官署、布政使司衙门还有知府衙门都是花钱募集青壮,发放兵器,让青壮们去守备值勤,防备外敌。

不过这样的情况下,山东驻扎在开封城内的兵马依旧没有什么招兵的动静,很多年轻人都是沉不住气去军营那边打听,得到的都是否定的答案。

青壮兵源那里来,很快就有了结果,城外的各个屯田田庄都是动员了起来,被选作护庄队的那些庄丁民团,纷纷开进城内,在军官和士官的安排下各就其位。

屯田田庄的护庄队,开封城外的这些训练时间很多都不满三个月,还属于很生疏的阶段,但做事什么的,多少都有了点规矩,纪律和棍棒教育出来的士兵,就会顺从而坚决的执行军官的命令。

这些半年前还是饥饿流民的庄丁民壮们就是如此,别看他们训练的时间短,相对于大明目前许多军队仅仅是把农夫抓紧军队来,发给他武器就让他们去打仗作战,可要强出太多了。

看见这些屯田田庄,城内的青壮们才明白过来,要想给山东当兵还要这个过程。护庄队和军队,一个是减免缴纳,一个是有报酬和优惠,对于前段时间还是濒死的流民来说,这可是个不错的福利,这样的福利自然要给那些对山东忠心耿耿,并且是严格控制之下地屯田户们。

结果开封有了个颇为可笑的现象,那就是尚能温饱的平民子弟。甘愿去屯田田庄做屯田户,为的就是想要在护庄队里面训练,然后参加山东的军队。

从山东派来的屯田田庄庄头和书办们知道了这种现象,的确是有些啼笑皆非,不过这些平民青壮这么白白的放过去,总归是可惜。

结果在开封城外特意设立了这样地田庄,这个田庄之中的成员也都是这个田庄的护庄队,他们种田的任务并不重。只要能满足自己的温饱吃用就好,同时军事训练的时间也要远远的大于普通的屯田田庄。

这也是一个新生事物,唤作“军屯”,一个军屯差不多两千人左右,相当于半军事化地组织。这个军屯的人员并不是农奴,他的人员淘汰是按照军事化的考核进行,如果有不合格的人员,则是被淘汰。同时补入新人。

相对于经过几个月训练地正牌护庄队,军屯即便都是良家子也不可能有优先补入军队的可能。

但军屯却有他自己独特的用处,一共两个军屯,却是用来维持开封府城和周围三县的治安,山东地武装盐丁是山东独有的,而且和胶州营以贩盐起家的情况相关,依照这武装盐丁来维持治安也是应有之义。

可其他的地方却不同,其他处根本没有武装盐丁这个存在。往往驻扎在当地的士兵还要兼着维持治安的任务,这样往往还牵扯分散驻军的精力,并且正规军维持治安,也是非常的不合适。

不过开封城地这个军屯之法,却颇为的有效,一来是军屯大多是本地子弟,对地头人情各项事情都是熟悉,他们去做什么。地方上的抵触也是少很多。二来是经过胶州营的正规军事训练,并且打散分布在各地。保证他们的忠心,而且还可以防止本地人和本地子弟勾结的种种弊端。三来,本地青壮想要参军而不得,这毕竟是给他们了一种折衷的方法,胶州营固然可以在其中抽取精兵,他们也不会走到对立面去。

说起来,整个大明天下,能让良家子主动参军的,恐怕也就是这山东地雄壮军队了。

因为这个军屯地措施,开封城附近的屯田头目在崇祯十六年地山东考绩之中,被周扬、宁乾贵、颜继祖三人共推为卓异,今后前途无量。

实际上,开封城在十一月底的这次危险,让山东新进控制的这块地盘颇为的紧张,中牟、陈留、兰阳三县的居民都是匆匆的朝着开封城躲避,坐落在城池之间的屯田田庄也是风声鹤唳,极为的紧张。

河南巡抚李仙风这边已经是接到了各个屯田田庄报上来的情况,说是屯田田庄已经是出现了逃亡。

李仙风知道自己至今还在这个位置上,并且开封游击袁时中在民政完全是让自己来做主,军政上也是过来询问,还是李孟对他的看重。

能在闯营百万大军的围攻下支撑这么久,李孟对河南巡抚李仙风颇为的欣赏,并且这李仙风是少有的李孟见过面的大明高官,那次见面,李仙风的从容淡定很让李孟欣赏,而且这个人不是死读书的,而是那种懂实务的,这的确很合李孟的胃口。

本来袁时中到达开封城之后,河南巡抚李仙风已经是开始逐步交出权力,周王一家被接到山东后,李孟自然和自己的岳父有几次深谈。

李孟发现,不管是在山东的巡抚颜继祖,身边的孙传庭,还是周王木恭镐,都对李仙风的评价不低。

既然这李仙风有这样的能力,又在山东面前表现出来了充份的识时务,李孟手下对这样的人才又是急需,自然要给予留用。

现如今的天下,有眼光的人自然能看出来谁是欣欣向荣、蓬勃朝气,谁是日落西山、行将就木,李仙风对能有这个机会。当然是珍而重之。

谁想到才顺风顺水了没多长时间,就有了这么一个大考验摆在了面前……

差不多是是十一月上旬的时候,在尉氏县地南边开始有消息断断续续的前来,说是有一支规模相当大的军队从豫南一带北上,目标就是这开封一带。

豫南那是流民大军,也就是现在大顺控制的地盘,那边过来的军队肯定是流民大军,自从李自成火并了罗汝才之后。大顺那边一直是颇为的安静,只是听说李自成派手下的兵马在湖广和豫南、豫西一带肃清明军的残余和那些武装民团,并没有什么大行动地迹象,难道一直是积蓄力量等待这秋冬时分动手。

开封游击袁时中和李仙风商议之后,自己带着三个团共六千人的兵马从开封城南下,到朱仙镇一带设防。

开封府的尉氏县,实际上是胶州营和流民大军默认的分界线,双方在这里保持了差不多百里的军事空白带。既然闯营要动手,那胶州营也只的是迎战了,尽管双方此时都应该在消化到手的地盘和力量,不应该突然开战。

贾大山回到归德府又是带来了两个新组建的团,开封城留下了半个团和护庄队、军屯来镇守。其余地三千人则是由贾大山带着南下,去加强朱仙镇一带的守御力量。

河南巡抚李仙风可不愿意就这么放弃到手的大好前程,尽管此时他的职责是专心民政文事,可按照大明的规矩。巡抚实际上是一省地军政长官,李仙风索性是在城内募集了青壮民力,作为运送辎重粮秣的后勤队伍,一并带着前往朱仙镇一代。

别看大顺是新建立不久,可对于地方上的控制力却比大明强出了不知道多少倍,而且辖区内对非大顺的人防范地极严,山东盐帮几次想要把探子布置下去,都是失败了。而且还折损了不少的人手。

情报不顺畅,就导致对豫南一代的顺军部队动向不太了解,开封游击袁时中所能作的也就是严阵以待了。

等贾大山和李仙风率领的后续部队来到这边的时候,袁时中手中掌握的部队算上民夫青壮,好歹也能达到万人以上,勉强可以进行一场阻击战了。

对于他们来说,困难的确是不少,而且袁时中和贾大山手中地部队。都是二线部队。火器的配备并不算多,长矛兵的训练相对也是不足。

想想大顺的兵马若是想要北上。肯定会选派最精锐的兵马前来,大顺的兵马动辄十万几十万的规模,如何抵挡得住。

这段日子,不知道大顺控制区的情况如何,但在胶州营控制地区域内,加急地快马来回的往来,传递着各种消息。

不过来到了朱仙镇地袁时中等人却是盼到了一个好消息,在凤阳府的征西将军陈六已经是许诺,如果情势危急,他所率领的兵马肯定会从南直隶出兵,攻击顺军的侧翼,而且在兖州府的兖州军也会随时增援。

但是在十一月下旬的时候,却有十几名骑兵从尉氏那边跑进了袁时中的大营。

这十几名骑兵一进山东兵马的大营就被抓了起来,但这些名士兵却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来投降的,奉命前导而已。

这个消息,倒是让河南的这几位吃惊不已,细细询问才知道,这十几名骑兵是罗汝才旧部杨承祖的手下,来这里打前站,通风报信的。

杨承祖是曹操军第一勇将,众人当然是听过他的大名,这样的人居然来率部投降,实在是匪夷所思。

也就是这个时候,众人才知道李自成和罗汝才火并的确切消息,那杨承祖是罗汝才手下的第一爱将,既然罗汝才被李自成所杀,那这火并逃出的消息,倒也是合情合理。

按照那十几名骑兵的说法,杨承祖从樊城那边逃出来,开始几天还好,紧接着就是被李自成调集的各路兵马围追堵截。

按照杨承祖开始的想法,一路北上,走豫西去往潼关,然后去陕西或者是山西。投靠官军或者是自立一方。

可郝摇旗的部队正好是布置在豫西一带,那可是闯营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双方大战连场,开始的时候尽管杨承祖接连得胜,可郝摇旗却没有太大地损失,却成功的拖住了杨承祖的两万多兵马。

然后田见秀和刘芳亮率领的兵马随后赶了上来,即便是杨承祖骁勇,即便手下是罗汝才最精锐的一支部队。可在对方占据优势的围攻之下,还是遭遇到了一场大败,部众折损过半,这才是突出重围。

向外跑几乎是不可能,杨承祖此时倒是大胆果决,反倒是杀回了豫南腹地,这倒真是让闯军措手不及。

可去了豫南,空间也就局促了很多。而且豫南一带,武装民团的力量颇强,这些人可不会讲究什么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杨承祖地兵马也是流贼反逆,他们肯定也会跟着攻击。尽管杨承祖在沁阳和确山一带还曾经打开了局面,可很快就是支撑不住了。

联军第一骁勇大将,流民军队之中山头林立,杨承祖却也是有自立为王的意思。可局势不由人。

目前大顺内部的力量越发的整合,断然不会允许有杨承祖这个异类存在,毕竟李自成消化罗汝才的兵马已经是差不多了,可杨承祖这个第一亲信,骁勇大将在外面一天,原本罗汝才的那些旧部就未必会安心。

杨承祖这支部队几乎是必须要剿灭的,郝摇旗、刘芳亮还有贺锦率领着闯军的骨干部队陆续地赶到了汝宁和南阳交界的地方。

这一次大战,杨承祖这边只剩下了三千多人。到了这般地步,杨承祖可无法在豫南一带继续立足,一次稍微大的战役,都可能是全军覆没,能保全自己都是两说,唯一之计只有投降招安一条路了。

杨承祖面对官军的时候,几乎没有输过一次,百战百胜。大明的军队到底是个什么货色。他心中也是有数,去投降当年自己地手下败将。他还真是拉不下这个脸面。

在确山一带,尽管消息闭塞,可杨承祖也知道如今开封城是在山东的庇护之下,并且城守武官正是当年的小袁营袁时中。

这袁时中当年可是被顺军追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手下兵马只剩下了百余名地亲卫,当日间以为天下的英豪这等人物就要除名了,谁想到到了现在,小袁营袁时中居然是山东兵马赫赫有名的一员大将。

涡水那边的战斗杨承祖也参加了,他可是看到山东兵马如何的强劲,那一战,流民大军可是倾尽全力,但却被山东兵马杀的大败,死伤将近十万,杨承祖心里也有数,如果山东想要扩大战果的话,完全有可能。

投降到这样的强军手中,才不冤枉了自己一身本领,打定了主意地杨承祖就开始一路向北,本来北面是郝摇旗的部队,不过杨承祖却用了很简单的手段脱身,的确很简单,杨承祖几乎是把自己的金银积蓄送给了郝摇旗。

这可是一笔巨款,郝摇旗这个人自从进入河南之后,就以贪财贪权著称,杨承祖这些兵马已经是不成气候,看着也不会对大顺造成什么伤害,能放就放了。

就因为这个小小的空隙,杨承祖率军趁夜突围,一路朝北赶来,过了郝摇旗这一关,尽管接下来还要绕开几支兵马的尾追堵截,可空间已经是颇为的宽阔,总算可以从容调度。

可在尉氏以南,杨承祖率领着手下地兵马和闯营地大股军队捉起了秘藏,这么大规模的兵马调动,又是消息流传不畅,在尉氏背面地开封境地,自然是会认为顺军准备北上攻击,作出了严阵以待的局面。

杨承祖这样的猛将都来投降我胶州营,可见山东的威名赫赫,但李仙风和袁时中、贾大山,却有个共识。

那就是杨承祖这次到底会不会是诈降,一定要小心对待,不管是李自成还是罗汝才,这等诈降的勾当不要做的太多,而且这杨承祖率领三千多名兵马前来,如果大顺兵马借机在后面跟着出来攻击呢。

因为开封城的巨大,所以山东特意为开封城防铸了许多大炮。这次都被袁时中不管不顾的全部带了过来,

盘算着杨承祖一干人出现在朱仙镇南部的时间,袁时中安排士兵和民夫修筑了一个简易的土城,说白了就是把营地加固下,把那些摆放在开封城头上地火炮一并安置在了这里,整个的营地居然有四十多门大口径的火炮,整个就好像是刺猬一样,这还不包括袁时中手下五个团的十几门野战炮。

即便是这样袁时中也是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真是闯军过来,袁时中最起码要守住这个营地,并且拖住对方,等待其余几处的援军,至于战胜,那是不敢想的。

十一月二十八那天,杨承祖和他的兵马出现在袁时中一干人等地视野中,后面没有什么大股的追兵。只是这杨承祖一队人。

看到这股部队的时候,袁时中等人都是大吃了一惊,谁也没有想到所为的第一骁勇大将居然是这番模样,看起来就好像是开封城刚刚开城的时候,各处来屯田田庄投奔的流民一般。罗汝才的手下名为流民部队可实际上待遇和不错,万万不至于这般的凄惨。

杨承祖和他身后地士卒都可以称得上是皮包骨头,手中打着一面白旗,身上的衣甲都是凌乱破烂。丝毫没有什么勇将强兵的模样。

派出去的探马也已经是跟着杨承祖这支部队撤了回来,探马带回来的消息让袁时中和李仙风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按照探马地回报,大顺的兵马追到尉氏县的时候,就不再向前,仅仅是在尉氏那边多留下一队留守的兵马,就仅此而已。

看来这闯营地兵马还真是克制,但袁时中此时还不知道。凤阳府的山东兵马作出了西向的动作,以凤阳府和徐州的几个位置,或者是入开封府南,或者是逆流入湖广的东部,不管是那边的动向,闯营都不能轻松对待,自然不会再在开封这边再生事端。

就在一年多以前,以小袁营袁时中的身份地位。和杨承祖见面交谈还要谦恭客气。可时至今日,看着有如乞丐的杨承祖跪在自己地面前。磕头求告,请求开恩招安收留,袁时中还真是有些感慨。

山东对于招降,对不同的军队有不同的对待,对于满清的军队一般都是绝对不接受对方的投降,杀光为止,对于大明的军队则是遣散或者是编成屯田户,变成自己的农奴,对于流民兵马,则是要仔细甄选,看看能不能有合乎山东需要的兵源。

杨承祖这三千左右地残兵败将,看着凄惨,但仔细想想,却是从湖广到河南,一路苦战逃跑过来地兵马,百战余生,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老兵,有战争经验,又是在血火之中打拼出来地,这样的兵马都是精兵种子,肯定是要留下的。

这次在尉氏县发生的实情,等于是雷声大雨点小,尽管开封周围全力动员戒备,可结果不过是接受了一支三千人的降军罢了。

这也是开封城这些官员士绅,甚至是袁时中和贾大山等人对胶州营的威势估计不足,却想不到自家的实力已经足够震慑敌人了。

当然,这也和闯王李自成的策略有关,目前大明天下有四股势力,大明、大顺、大西和山东。

大顺和大西张献忠军名义上是盟友,而且张献忠目前和大顺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冲突,大明和山东是大顺的敌人,两个敌人之中,自然要选择较弱的那个动手,而没有必要先触怒强敌,招惹麻烦。

李孟实际上判断的没有错,李自成目前除却整合自己控制地盘的人力物力之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都已经是停止了下来,他也是在准备接下来的大战。

大明督师侯恂本来在开封北岸纠集了七万兵马,却仍然觉得不够,又是去往山陕之地搜刮边兵,朝廷对这支兵马寄予厚望,给了各种的好处和许诺,尽可能的把这支军队的补给和装备补齐。

目前朝廷还能拿得出的力量有四支,一是左良玉手中的部队,二是高第和吴三桂手中的部队,三是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的部队,四就是这督师侯恂的部队。

左良玉的兵马骨干在朱仙镇一战已经是损失殆尽,现在这二十多万兵马都是乌合之众,见到顺军就要望风遁逃,完全不值得一提,高第和吴三桂的兵马要防御满清,卢九德的兵马要守住江南腹心之地,都是动不得的,唯一能机动野战的兵马也就是这大明督师侯恂的部队了。

据说陕西总兵贺人龙,延绥总兵高杰、山西总兵许定国,榆林总兵白广恩,这些还算是能战的将领都会跟着督师侯恂出关,这算是大明在北五省仅剩的力量了,打败了这支部队,等于是陕西、湖广、河南几地都是连成一片,李自成的力量会更大,在角逐天下的大局中就越有把握。

李自成的计划就是打败吃掉这大明最后的机动力量,让自己和山东的力量对比取得优势,并且一步步的压过。

看起来,李自成的每一步都是为大顺对山东做准备,而山东李孟这边则是全无章法,还在朝鲜那边做起了文章,如此发展下去,可不是什么好事。

降将杨承祖率领三千多名兵马,被安排在中牟县附近的屯田田庄之中休整,但到了崇祯十六年腊月初,开封城却有传闻,说是巡抚李仙风密奏朝廷,请朝廷先行招抚杨承祖,为自己增添一股生力军。

这杨承祖的降兵要是在河南恐怕会被山东吞并,不如让忠心的大同总兵陈永福收留,就让这杨承祖和手下兵马去往山西大同吧!

第504章 绞杀战第348章 不合常理的行军布置第14章 巨款第486章 击溃战第225章 大鱼吃小鱼第485章 南拒明军 北攻顺援第263章 逼杀第298章 城头观兵 京师弄险第150章 入寇第315章 千刀万剐 流贼招抚第506章 战场激变 似溃实计第36章 年货第405章 天下震动 天下噤声第383章 夜行 雾散第230章 护庄队第271章 放与收第408章 气象兴旺 纷纷来投第420章 推脱 惊惧 躲避第515章 回程 徐州宴 临清乱第60章 瓷罐第314章 此路不通 掘坑塌城第276章 煤铁 逼迫 因由第457章 借刀杀人第145章 鼓噪第387章 大战开始第214章 宾客如云第355章 三营 淮扬军 对阵第265章 山东总兵第179章 刘泽清第238章 大时代的序幕第457章 借刀杀人第40章 货栈掌柜第115章 顺手救人第47章 自首第8章 赚钱了第419章 齐王第207章 军法如铁第333章 得徐州 思财路第515章 回程 徐州宴 临清乱第513章 风向转 人情变 李仙风第168章 镇守府私宅第290章 百丈长矛 不败之地第366章 成局 离间第82章 忐忑 误判第530章 殖民先行者第470章 挫虏示威 汝州始战第10章 家中无人第68章 立木第36章 年货第388章 为大明而战第115章 顺手救人第204章 土鸡瓦狗第441章 再入城 终有报应第106章 河南行 游开封第154章 有贼南山第536章 初定之后第402章 围住 一个都别放跑第484章 夜战 胜亦劳第473章 抉择之时 说打就打第242章 上路第335章 陈新甲的仗义直言第198章 大宅门第234章 既定事实 承认第304章 秘抒胸臆 士人从贼第200章 出不去门第226章 温水煮青蛙第180章 月黑风高杀人夜第211章 考试第263章 逼杀第226章 温水煮青蛙第140章 京师的来信第190章 另一个女人第340章 不听调 纳双妾第247章 谈笑间惩恶立威第157章 蹊跷第479章 顺军初挫第307章 火器之利 伯仲之间第330章 铁面人 亲疏有别第146章 开新田第288章 欺软怕硬 虎狼食人第446章 索性火并 杀将 吓城第128章 明察秋毫第449章 诱杀第18章 将来吃肉第291章 无处下口 古今相通第32章 商量第369章 风雨来前的平静第357章 再战第169章 所见所闻所感第51章 定价标准第177章 大礼第427章 海外横财 凭水飞跃第49章 患得患失第92章 错对错 不尴尬第325章 大军 大阵 大战第412章 无功 定罪 送人头第115章 顺手救人第509章 识时务者保富贵第519章 回应 助你上煤山第490章 死亡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