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对于秀士馆选址于琼花巷,镇上的许多书肆是不屑一顾的。他们在这里经营多年,也就那个样子,不好也不坏,所以一开始是不太看好秀士馆的。
顾客太少的话,无论干什么都是大忌。
哪知,人家开的书肆与他们开的完全不一样,窗明几净、看书环境极好不说,还兼卖其他学习用品,都是些学子用得上的。
前几天,又搞了个什么辩论会,诗词赏鉴大会,以及话本爱好者交流大会,吸引了镇上大半的学子前去,连带着门口摆摊的小贩生意都好了很多。
不过,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使出阴招什么的,一来镇上的治安还不错,二则人家一开张的时候就说明了,秀士馆是两位秀才的家人开的,不日就要去县学深造。
谁知道人家能走到哪一步。
除了花样多,人家还卖食物。特别是那种叫银丝面的食物,简直妙极,深受那些即将参加乡试的学子的追捧。
众所周知,从乡试开始,后面的考试基本上都是要在考场里过夜的,有些甚至长达几天几夜,这就需要考生自带食材和碳炉子什么的,还要会做简单的饭食。
但是,大部分考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加上“君子远厨疱”的观念影响,要他们自己做饭吃简直比杀了他们还可怕。而银丝面的发明,简直就像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一般,实在是太方便了。
哪怕是不会做饭,只需将水烧开,将银丝面往锅里一丢,稍稍煮一煮,尝着煮好了直接捞起来一拌就能食用,既美味又营养。
关键是可以一边煮一边尝,不至于出现煮不好的情况。
而除了受到大龄学子追捧,连许多家庭主妇也想买一些回家尝尝鲜。只可惜,外面传言,这种面不好做,极耗时。这不,不过买了两三日就断了货。
总之,秀士馆是个他们想模仿却模仿不了,想打击又不敢也无从下手的存在。
慢慢地,大伙也就默许了。
这日,赵老板带着礼物又来到秀士馆,想与苏大山苏二山商议在轻舟书肆卖小册子的事。一想到这事他就郁闷,谁让自己当初有眼不识金镶玉的。
都是蒹葭弄出来的,能差到哪里去?
竟是白白错过了这么好的机会。
“大哥,那赵老板又来了,多半又是说书的事。我去里面整理架子上的书,你和他谈吧……”
既然是有求于人,这赵老板的姿态便放得很低,苏二山又是个心软的,根本招架不住,他这是怕自己误事。
“没事,也差不多该答应他了。”
反正第一次印刷的三千册已经卖的所剩无几,因为最近总是有慕名而来的外地学子前来买这本册子,大部分都是一口气买十多本甚至几十本,一看就是替同窗带的。
而等到全部卖完,就该再印了。
“赵老板,你来了!来,请坐!”
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现在的苏大山简直是脱胎换骨,变化的不仅仅是衣裳,还有气质和谈吐。
“苏老弟,我也不跟你见外,就开门见山的说。我这次来,为的还是小册子的事……”
“嗯,没问题,这事我替我那亲戚应下了。只是,我也有个条件……”
赵老板一听,一喜一忧。
喜的是苏大山终于松口答应了合作的事,忧的则是知道对方又要趁机砍价,要他降低印刷费用。
“若是要我降低费用也行,只是,我也有个条件……或者说,请求。你看,能不能跟你亲戚商量一下,他剩下的俩本话本都由我来印,且刚开始的时候也只在轻舟书肆和秀士馆出售。”
闻言,苏大山心里立即就有数了。
先前,他倒是跟赵老板提过,苏润栀是打算在这几年内连续推出四大爱情故事,最后还要连成本出售的。
他这是怕随着秀士馆的名声越来越大,以后就不跟他合作了。
谁都知道,这可是一笔大买卖。
除去第一次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说,单单是这次的话本,由于有了之前的读者基础和开拓基础,他都将话本卖到省里去了。
足足赚了上千两银子。
现在,蒹葭这个笔名就是某种象征,实力不容小觑。
见苏大山没有立刻拒绝,赵老板便抓住机会与苏大山细谈,又抛出了十分诱人的条件,即以每本书极低的价格承印秀士馆所需书籍。
苏大山假装说自己需要考虑考虑,拖着赵老板。直到第三天赵老板再次上门,这才应下了。
这一次,除了说自己还需要五千本小册子、五千本话本外,又说了一件让赵老板觉得莫名其妙的事。
“我那亲戚是个心善的……这不,他有个同窗,念书念的不错,只是家里贫寒,不忍心爹娘姐姐辛劳,想学着我亲戚那样写话本养家糊口。”
“这不,最近向我那亲戚讨教了一些写话本的技巧,却是已经开始写作了。到时候,不知道赵老板要不要?”
“这……他学的也是爱情故事?”
蒹葭的同窗兼徒弟,想来写的也是不差的。
“不是,似乎是关于神鬼之说的。”
“这样啊,你让他先写,写好了拿过来让我看看,若是写得好,我自然是要的。若是不好……”
赵老板这样说,苏大山毫不意外。人家帮忙印书买书也是为了赚钱,若是写得不好,自然是不要的。
“没问题,就依赵老板就是了。”
送走赵儒南,苏大山脸上全是笑意。苏润栀交待的事,他倒是全部办妥了。又想到赵老板给出的优惠价格,心里美得很。
只要再努力几个月,前期投入的银子一回本,以后就是净赚的了,毕竟铺子是自家买下来的。
“你说,小羊咋就答应教张赞写话本了?他这样,以后咱是不是要少赚了?”
苏二山不明白,还以为写话本就跟做挂面一样,是有方子的。这才觉得苏润栀不该这样做,白白损失了一笔钱。
“他们是同窗,张家又过得不怎么好,能帮就帮吧!再说了,这写话本跟念书是一样一样的,哪里有教了就会的?还不是要看各人!”
再说苏润栀的时间有限,他也不希望儿子那么累。
卖了几日,新话本和小册子双双告罄。
原以为秀士馆会再接再厉,趁机扩大经营。但出乎其他书肆的意料,秀士馆并没有立刻加印,而是宣布要暂停这两本书的出售,等十天之后再恢复。
这让他们齐齐松了口气。
好吧,他们也可以趁着这个空档想办法招揽生意了。
秀士馆这边暂停了新话本的出售,张赞却是认认真真地开始写了起来。
这几天,他几乎都没有休息,先是缠着他阿婆龚氏讲了好几个神鬼传说,又让张母讲了几个,一边听一边记,却发现有些是重合的。
故事不同,情节却是一样的。
接着,又去找他已经出嫁多年的姐姐,一听,又是一样的。想了想,立即就知道了缘由。
他姐是他阿婆和张母带大的,这些故事自然是在张家听到的。想到这里,又央求他姐姐去四处打听,听到不一样的就来告诉她。
他姐一开始还以为他只是闹着玩,后来见他十分认真,又承诺了若是写成话本得了钱还要给她分,立即来了精神,一有空就去找村里的女人聊天。
与从同时,他听了苏润栀的建议,专门找这十里八乡的上了年纪的老太太问。结果,一番努力,倒还听到不少新奇的故事,搜集到不少素材。
“你可以一边写一边打听,不必听完了再写,大不了学我这样,写个上中下册。”
听了苏润栀的建议,张赞深以为是,于是白天收集素材,晚上熬夜写作。这不,终于写好了头三回,兴冲冲地拿着让苏润栀把关。
“你确定要我看?我说过了,咱俩是同窗,我的水平如何你也是知道的,我写的并不比你好。只要记住不犯忌讳,不写与官府有关的内容就行。”
但张赞还是坚持。
“你就帮我看看这前面三回。若是可以,我就按照这样的方式写,以后就不找你看了。若是不行,尽管提建议,我绝不怪你。”
苏润栀知道张赞从来都是一个不轻易放弃的人,心知这次根本推脱不得,也就硬着头皮接了过来。说实话,他自己也就这样,根本谈不上写作技巧,却要为别人把关,实在是为难。
结果,耐心看完张赞写的故事,一下子就有了话说。
这次,张赞写的是一个类似于田螺姑娘的故事。
男主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生活极其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加之父母兄弟全部去世,就留了他一个人在世上,所以屋子里也是邋遢的很,简直下不了脚。
看到这里,苏润栀觉得张赞写得不错,特别是关于贫困生活的描写,非常真实,有那么一瞬间,苏润栀真的怀疑张赞是把自己当做了原型,至少一部分是。
后面便写到田螺姑娘出场。
“你看这里,我是觉得描写过于大胆了。若是……若是被人当作那种……风月方面的书就不好了。”
估计是大龄未婚青年的缘故,张赞在描写田螺姑娘的时候有些大胆,没把握好分寸,分分钟容易让人遐想。若是一般人倒也罢了,偏偏他还要继续念书。
若是以后侥幸进了官场,被人翻出来就不好了。
“嗯,你说的是,我只顾着你说的要写大家爱看的,却忘了这回事……我回去就改!其他的呢?”
他自己爱这样幻想异性不说,与他差不多大的同窗也是这样。因此,写着写着也就这样了。
昨日夜里,他写到这一段的时候还浑身发热。
当然,这个他是不会告诉苏润栀的。
“嗯,其他的都挺好,就这样,我觉得肯定卖的出去!对了,这事我爹已经跟赵老板说了,他说要先验稿,若是好就会用。”
闻言,张赞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只一个劲道谢。
“对了,我忽然想起,若是我没看错的话,你这话本是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但每个故事都是独立的,对吧?”
“嗯,你真厉害,才看了三回就知道我的意思。”
苏润栀心道,不是我厉害,而是我前世看多了这样的故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
“既然这样,你看要不要把试着把这个故事写得完整一点,例如,张海生的父母是如何去世的,他家里的那只大水缸是从何处得来的,等等。也不用多,毕竟是第一次写,写完三个就去找赵老板吧。”
张赞听了,再次感激不尽,又聊了几句,这才急着回家继续写。他觉得自己现在文思泉涌,只恨时间不够用。
同时在心里感慨,高手就是高手。
苏润栀不过说了几句话,对他的启发却是很大。
回家以后,张赞笔耕不辍,白天写,晚上也写,熬得眼睛发火,看得张母心疼。不过,辛苦也是没有白费的,五日后,以田螺姑娘命名的拥有三个独立小故事的话本写完了。
“娘,给我拿件衣裳,我要去一趟镇上。”
“稿子写完了?哎哟,阿弥陀佛,终于写完了。”张母一边给张赞身上披衣,一边念念叨叨,心里既感动又内疚。
其实,自从跟王氏学做粉条后,张家的生活已经有了一些改善。只是,一想到儿子又要去县里念书,花销甚大,张母这又开始愁的睡不着觉。
到了轻舟书肆,找到赵老板,张赞忐忑地递上了全部的书稿。他这个原本就是短篇,且他自信自己不敢像苏润栀那样,只带前十回就能打动对方。
看在对方是蒹葭的同窗,又是苏大山介绍来的,赵老板便没有托大,而是客气地让张赞坐下了,自己则拿着书稿细细阅读。
读了几回,觉得不错,倒是可以付印。
“你这稿子是已经写完了呢,还是会继续写?”
“我听了苏……蒹葭的建议,每个故事都是独立的。这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我想先印出来看看大家喜不喜欢,再接着把余下的写完。”
“这样啊……也行,这稿子我要了。只是,这太也少了些……嗯,一两银子如何?”
张赞立刻就答应了。
苏润栀提前给他讲过,像这样的短篇,人家赵老板印出来后一本书最多也就卖个一两白文,要算成本,还要卖很多本才能回本,所以一两银子是差不多的。
当然,他是第一次写,等以后写出名气了,买他的话本看的人多了,就可以提价了。
“嗯,可以可以,感谢赵老板!”
“那我以后写的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