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阿云拜父

李恪来的很快,阿史那云来的更快,当李恪到了立政殿时,阿史那云已在殿中。

“儿臣李恪拜见父皇。”李恪到了立政殿中,对上首坐着的李世民拜道。

李世民看着进殿的李恪,笑道:“恪儿来的可是迟了,颉利家的小娘已经在此等了许久了。”

李世民这么一说,将李恪和阿史那云放在一处,大有要撮合李恪和阿史那云的意思。

李恪回道:“今日乃右骁卫军中演较,儿臣未在府衙,故而中官传话时费了些功夫,迟了些,还望父皇勿怪。”

李世民道:“无妨,你我父子之间哪有这般多的讲究,今日朕将你和阿史那云一同传来,便是有事要同你们商量。”

李恪虽已知晓李世民之意,但还是回道:“父皇但请吩咐。”

李世民问道:“你生于武德年初,如今一十有四,快到束发之年了吧?”

李恪回道:“父皇说的是,待过了今岁,儿臣便满束发了。”

李世民笑道:“十五岁,不小了,朕便是束发之年迎娶的皇后,而你如今可有中意的女子?”

李恪回道:“儿臣初接右骁卫,琐务繁忙,尚且无暇顾及此事。”

李世民笑道:“右骁卫的事情再忙,再大,如何大得过我儿的终身大事,你行事岂可乱了主次。”

李世民的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李恪怎还不明,李恪闻言只得低着头回道:“儿臣之事,叫父皇费心了。”

李世民看着李恪稍显羞怯的模样,笑道:“无妨,你每日忙于公务,私事自是无暇他顾,但朕为人父母者,岂能不多加上心。你已非孩童,身边也总该有个体己之人,为你打点王府诸事,有些事情也该提上日程了。”

阿史那云还在一旁,李世民当着阿史那云的面说这些,自是有意将阿史那云许给李恪。

依照李恪自己的意思,他少时北上,与阿史那云算得上是青梅竹马,若是要娶她,李恪岂会推辞,只是李恪很清楚,眼下绝非迎娶阿史那云的最好时机,尤其是在颉利将死,急需有人出面安稳漠南的时候。

李恪若这个时候出镇漠南,便意味着与皇位无缘,待李世民百年之后,新皇登基,到时他又该如何自处,难不成还能凭借区区漠南一地与整个大唐为敌吗?

但李世民已经这么说了,他也绝没有当场回绝的道理,李恪低着头回道:“儿臣年少,许多事情尚且想不周全,还望父皇直言。”

李世民见爱子低着头,只当他的面色已然羞红,于是道:“依朕观之,颉利家的小娘出身不俗,无论模样还是人品俱为良配,朕欲同颉利商量,将她许配于你,如何?”

李恪听了李世民的话,心中微微一动。

若只是迎娶阿史那云,他自是愿意的,故而在来的路上李恪便已经有了思量:先应下迎娶阿云之事,而后另寻借口暂延婚期,待突厥人心安定,大唐彻底收复漠南人心,不必以皇子外镇时再行大礼,这已经是他眼下能够想到的唯一一个两全之法。

也许李承乾抑或是长孙无忌有无数的办法叫李恪无法拖延婚期,逼得李恪外放,但这已经是李恪最后一条路,他已别无选择。

要李恪看着阿史那云嫁于旁人,李恪万万做不到。

就当李恪开口,准备应下的时候,此时原本安静地待在一旁的阿史那云竟突然开口了:“启禀陛下,阿云不愿嫁。”

阿史那云之言一出,李世民一下子都愣住了,就连大殿之中的李恪也被惊住了。

李恪想了许多种可能,但他唯一没有想到的竟是阿史那云不愿嫁他。

李恪觉得惊讶倒不是李恪自诩多高,而是眼下突厥乃大唐之臣,李恪没想到阿史那云竟会这么说。

“哦?莫非是我儿不肖,你竟看不上楚王?”李世民听了阿史那云的话,倒是没有动怒,只是低头看着阿史那云问道。

李世民乃天下之主,坐有海内,而阿史那云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女,李世民倒还不至气量狭窄到因为阿史那云的一句话而迁怒与她。

而阿史那云的胆子倒是也极大,若是旁人听了李世民的话,兴许已经心中生畏,忙着解释了,可阿史那云却道:“楚王乃人中龙凤,阿云岂敢轻视,只是当初在北地时阿爹便曾有意将阿云许给楚王,封楚王为叶护,可楚王曾当面有言,他此生为大唐皇子,宁死不娶突厥女,而阿云也曾对着长生天立誓,此生也绝不嫁楚王。”

李世民听了阿史那云的话,顿时哑然,他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说了。

当初大唐与突厥为敌,颉利欲嫁阿史那云于李恪,自然是为了拉拢李恪,使其与大唐为敌,而李恪严词回绝,自也是对他,对大唐忠心耿耿,毋庸置疑。

可李世民虽非突厥人,但他也知道,突厥人最信长生天,阿史那云既已对长生天立誓,便也不会轻易更改,着实叫李世民有些为难。

就在李世民一时间被阿史那云的话说的有些愣住的时候,阿史那云竟又接着道:“况且楚王的名声近来阿云也曾在长安坊里有所耳闻,依阿云看来,楚王与之前的汉王并无不同,阿云若是嫁于楚王,与嫁于汉王又有何差别。”

突厥女子敢爱敢恨,说话也不比中原女子那般维诺,当着李世民的面,阿史那云竟就这样说起了李恪,李恪这才意识到,自己竟然当着李世民的面,被阿史那云给恨恨地嫌弃了一番。

可眼下大殿之中,不管是李恪还是李世民,对阿史那云的话都无从反驳。

李恪在大唐民间声望固然极高,可他的风流韵事也流传地甚广。

“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李恪虽然年少,但他的风流好色之名可传的比李元昌还要广地多,阿史那云有所耳闻,也不奇怪。

千古一帝,倒也不会降罪小儿之言。

李世民看着昂着头,在他面前力争的阿史那云,心中非但没有生怒,对这个生性直率的少女反倒生出一丝喜爱。

李世民笑着问道:“朕欲使宗室子弟娶你,难不成在我大唐宗室之中,便没有叫你情投意合之人?”

阿史那云似是想了想,突然跪地道:“阿爹曾有言,天下众多英豪,能叫阿爹拜服,堪称为雄者唯陛下一人而已,阿云愿拜陛下为父,执晚辈之礼,还望陛下应允。”

第三十四章 苏定方之邀第五十五章 嫡子争议第二十三章 行抵扬州第十二章 称心失踪第五十五章 借粮第三章 结好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从良”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对第十九章 狼谷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二十二章 执失思力第二十章 敲打第二章 上元灯会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二十八章 释怀第十八章 小公爷之志第四十二章 册封大礼第五章 射花灯第二十章 敲打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十五章 摇摇欲坠第八章 婚成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猎第十三章 破铁山第五十九章 账簿第六十章 秦府习武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七章 持节第十八章 山阳酒馆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三十一章 校场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五十六章 府军治水第五十四章 长安秋第十五章 铁山大捷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忧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六十一章 以假换假第四十七章 长孙冲大婚第七章 刘仁轨到府第五章 将欲南下第五章 禄东赞之忧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八十四章 赌约第十章 请辞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二十二章 并州大都督第十四章 求亲第十五章 铁山大捷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八十九章 绝婚第八章 鞠文泰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二十七章 芙蓉园宴第二十九章 平乱第六十七章 狄仁杰第二十五章 临朝大封第三十一章 汉王李元昌第四十六章 设计第四十七章 长孙冲大婚第三十七章 诉情第三章 西平边患第十章 收局第二章 拒辱第十章 游说萧瑀第八十九章 绝婚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二十二章 执失思力第二十八章 释怀第五十四章 定价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二十九章 纳吾肉孜节第三十四章 察觉第二十八章 开府之议第七十章 风云突变第五十六章 府军治水第六十一章 以假换假第五十八章 东宫失和第五章 引荐第二十五章 临朝大封第六十章 密信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骁卫第三十二章 陇西李氏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五十七章 称心入宫第一章 漠北路遥第五十七章 称心入宫第六十一章 以假换假第三章 战恒安第四十一章 再入东宫第二十章 初定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十六章 北地乱起第十六章 北地乱起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四十三章 温彦博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