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请

“白虹贯日异象应在东南,而我儿身在关中,与他何干,于卿之言是不是太过牵强了。”李世民盯着于志宁,不满地问道。

对于李世民的反应,于志宁早有预期,李恪已到外放的年纪,若非李世民护着,早该如其他宗室子弟一般外放地方了,又怎会拖到今日,故李世民不愿李恪外放,倒也不出于志宁所料。

于志宁道:“扬州乃东南第一重镇,一地所系乃我大唐东南半壁之安危,而自贞观四年,殿下受封扬州大都督以来,至今还未之官扬州。扬州地方首官出缺,势必不利州郡安稳,异象所应的未尝便不是扬州。”

扬州地处淮南,其富庶天下皆知,甚至不在两京之下,否则当年的隋炀帝也不会流连扬州不愿返京,以致关中失守,丢了天下。故而于志宁所言扬州城关系东南半壁江山的安稳,倒是不是虚妄之言。

不过扬州归扬州,天相归天相,这与李恪又有何干系,李世民问道:“扬州之重,朕自知晓,然白虹贯日异相与我儿又岂有干系。”

于志宁道:“启禀陛下,依大唐法例,皇子长成,自当外放地方为官,近楚王已年满束发,却尚在长安,于理不合,白虹贯日之相兴许便是上天警示,规劝陛下命楚王就藩。楚王乃当世人杰,天潢贵胄,兴许楚王一去,这东南的灾祸便免了呢。”

于志宁先据法例,讲天相,而后又对李恪不吝褒奖,为的无非就是劝李世民将李恪外放。

而满朝上下,希望各皇子外放地方的绝不在少数,有怀揣私心,也有公心为国的,但无论出自何意,当于志宁之言一出,大殿中顿时热闹了起来。

“启禀陛下,臣以为于侍郎之言极是,皇子成年而不外放,于国不利,还望陛下慎思。”于志宁话音才落,新晋侍中魏征便跨步出列,对李世民道。

李世民看着魏征出列,不禁皱了皱眉头。

于志宁虽然耿直,但倒也不是犟脾气,未尝说不通,可魏征却是头倔驴,他既然出列进言了,势必是要追着问到底的。

不过真正叫李世民头疼的还不止于此,群臣中有魏征打了头,魏征话音刚落,大殿之上又纷纷站出了几人,齐声道:“皇子成年外放,实乃朝之定例,望陛下善纳忠言。”

众人说着,李世民的脸色不自觉地变得难看了起来。

李世民不悦道:“我儿年方十五,天之异象与我儿何干,难道你们便非得逼我天家父子相离,不得相见吗?”

李世民之言,已有怒意,若是旁人,早该谨慎起来了,可魏征却对李世民的不满浑然未觉。

魏征道:“楚王与陛下虽是父子,却更是君臣,所谓天地君亲师,君在亲前,先君臣,而后父子,楚王既为唐臣,自当奉臣命。”

皇子成年后离京,确是朝之惯例,而李恪虽然方才一十五岁,但已然之官右骁卫,每日理政,以李恪眼下的情况,再强留京师确实说不过去。

往日便常有人向李世民进谏,请皇子外放,可李世民一直压住不表,可如今于志宁借着白虹贯日的天象,他们旧事重提,又有满朝大臣帮衬,李世民纵然不舍李恪离京,也难护着李恪。

李世民只得怒道:“何谓善纳忠言?武德九年,突厥破关,兵叩渭水,那时若非楚王自请北上为质,岂有今之大唐,岂有今日之众卿。今日众卿在大殿之上逼楚王出京,却不思楚王之功,难道便是为臣之道吗?”

于李世民而言,李恪自是臣,可于李恪而言,魏征、于志宁等人也是臣。

魏征是耿直,但也不是胡搅蛮缠之人,李世民的一番话,倒叫他愣住了。

李恪不同于寻常皇子,少时便有功绩在身,对百万关中百姓更有活命之恩,这些功劳是魏征万万不敢,也不会去抹杀的,他一时间倒不知该如何回话了。

不过魏征到底是头犟驴,虽然不知该如何回李世民的话,但既是他认定的事情,他便不会退让半步,魏征站在大殿之中,虽无话可说,但是脸憋地通红也未退让半步。

一旁的李恪看着大殿中的君臣,其中心中已有揣度。

今日之局,虽是太子党借白虹贯日异象发难,但此事绝非于志宁临时起意,必是早有思量的结果,所谓白虹贯日不过是他们借来的由头罢了。

就算没有今日的白虹贯日,也会有其他事情,他们想发难,多得是机会。

至于长安,李恪倒也不是非留不可。

当李恪在春明门外听了阿史那云的话,那时的李恪已经动了离京的心思,他回府也已同岑文本、王玄策做过商讨,外放出京,他倒也并非无法接受。

只是李恪知道,被逼出京,和自愿出京去全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而他,便是要给李世民这种感觉,他李恪是被这群与太子亲善的大臣逼出京的。

当众臣在同李世民争辩之时,李恪并未出列,而是在一旁不动声色地看着热闹。

当大殿中的局势陷入僵局的时候,李恪知道,自己出面的时间到了。

李恪突然出列道:“启禀父皇,今日之事皆因儿臣而起,儿臣绝不敢教父皇为难,儿臣自请外放,还望父皇恩准。”

李恪之言一出,李世民先是一阵惊诧,紧接着眼中闪过一丝温热。

自古以来,唯长安最是繁华所在,凡大唐皇子,无一不是死皮赖脸地想留在长安享乐,唯李恪一人自请出京。

但此时此景,李世民看着李恪面色颓然的模样,那里是自愿出京的该有的样子,分明就是被群臣逼地无奈,又不忍他为难,这才甘愿退让,自请外放的。

多么纯孝晓事的孩子。

武德九年,李恪自请为质,而如今七年过去了,李恪还如此,李恪从头到尾考虑着的都是他这个父皇。

李世民低头看着李恪,不忍地问道:“恪儿,白虹贯日一说,与你无干,你大可不必往自己身上揽。”

李恪抬头看了眼李世民,眼中虽带几分委屈之色,但却仍旧强打笑颜道:“儿臣早闻扬州景色绮丽,早欲前往一观,今日难得有如此良机,还望父皇恩准。”

第一章 将欲还京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三十七章 陌刀营第三十七章 陌刀营第十六章 隋王献玺第六十八章 心机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战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书第六十二章 东宫始乱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二十七章 营啸第十二章 称心失踪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六十八章 身后忧第三十章 借马寻衅第八章 恶阳岭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骁卫第二十二章 执失思力第三十五章 军田第二十六章 请帖第五十一章 楚王让美第二十三章 改观第四十四章 撷玉楼第五十八章 过继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七章 武家女第五十四章 名望杀人第三十四章 察觉第二十九章 开府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三十八章 伏杀第十七章 急招第二十二章 长孙作茧第四十六章 送归第十四章 废止分封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布阵第四十二章 机会第十四章 求亲第七章 刘仁轨到府第十一章 择师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四十五章 训斥第四十五章 谓之贤王第七章 考较第五章 禄东赞之忧第八章 婚成第三十五章 长孙涣第十六章 质子第九章 “忠勇”赵德言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五十章 方季长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三十二章 百官为难第三章 西平边患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军威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三十七章 陌刀营第六十八章 身后忧第四章 长孙兄弟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三章 西平边患第五十四章 定价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长孙冲第三十四章 苏定方之邀第六十一章 还京第六十三章 清儿被擒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十五章 摇摇欲坠第四十六章 送归第十八章 武萧之间第二十九章 骗城第九章 洞房花烛第四十二章 挟恩拢突厥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十九章 狼谷第六十一章 还京第三十七章 京中风云第五十六章 当务之急第五章 夜袭第二十章 回京第二十三章 战前第二十六章 东宫偶遇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七十二章 做戏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十七章 朝议第十四章 权万纪之死第十章 落雕弓第五十三章 林远图第二十一章 花烛之夜第八十章 武士彟第三十一章 叛国之污第三章 结好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二十三章 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