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

两国交战,决胜者无非有三,天时、地利、人和,而大唐三者皆占,故而四年前大唐得胜突厥,平北境之患,李世民也成为真正的雄主,天可汗。

而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之中,最为紧要的便莫过于天时了,自李世民登基以来,大唐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而突厥却连遭雪灾,险致亡族。

可以说,若是没有贞观元年的那场北地大雪,大唐想胜突厥,恐怕还要再等上十年。

可也不知是巧合还是怎的,自打颉利亡故后,大唐的好天时便仿佛完成了它的使命,大唐百姓们的灾祸便连番而来。

贞观六年秋,山东、河南大雨,以致水患,没四十余州,十数万百姓流离失所。而中原水患刚过不足一载,待贞观七年入夏,淮江一带连日大雨,淮水、运河水位暴涨,几有漫河之险,而淮水若漫,水决堤而出,恐怕大半个江淮都将覆于水势之下。

当李恪收到都水监传来的消息时,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为何先前心情一直沉郁了,连日大雨本就最易引致水患,而去岁中原便是如此,原来李恪心中早有此隐忧。

淮河若泛,江淮之间百万人家必将流离失所,干系重大,而扬州为江淮之下,亦在其中,李恪不敢有丝毫耽搁,即刻下令,传扬州五品以上及水监一应官属速至临江宫议事,而他自己也下了聆江楼,往正殿而去。

李恪为扬州大都督,未兼刺史,主掌东南军事,依例各州郡主官不在李恪治下,但李恪身兼淮南道黜陟大使,奉旨持节,代天巡狩地方,督察一应军政要员,除非真是不愿要自己的脑袋了,否则李恪传见,谁敢不从。

李恪持节授令,与帝命无疑,李恪之令一下,扬州都督府、刺史府以下一众官吏纷纷至临江宫拜见。

“连日暴雨,淮水暴涨,若是长此下去,恐怕淮水泛滥,祸及淮南,关系重大,不知众位可有良策?”事态紧急,李恪没有半句啰嗦,待众人到齐,开口便问道。

李恪话音刚落,扬州府下水曹从事袁承范便起身道:“今岁之大雨,乃是江淮近十年来仅见,比之武德六年时还要更甚几分,臣以为此事当早作筹备。”

李恪闻言,点了点头道:“袁从事之言正和本王之意,然本王行伍出身,若是从军作战或还可堪一用,可治水理河却从未接触。袁从事乃此中行家,以为该当如何?”

水曹从事在扬州府下,但此职却也并非各州尽有,扬州因近淮水,又治运河,故专设有此职。而自打唐初扬州刺史衙门设了此职后,水曹从事便一直都是袁承范。袁承范治水多年,也算是此中行家了,故而李恪有此一言。

袁承范在水曹从事一职上一待十年,做事也算兢兢业业,但却一直苦于无人赏识,至今仍无升迁之机,如今淮河水涨,李恪又从天而降,正是袁承范大展拳脚,博贵人赏识之时。

袁承范在来临江宫的路上已有思量,故而待得李恪发问,便有条不紊地回道:“治水防患之道,无非有二,一为疏,二为堵。所谓疏者,散百姓,清河床,通水道;所谓堵者,修河堤,塞河口,补缺漏,若是以上两者得宜,再加之百姓居有所,食有粮,病有医,此难可渡矣。”

袁承范之言早经深思熟虑,调理清晰,原本李恪还有些慌乱,不知该从何处下手,听了袁承范的话,也有了几分底气。

李恪道:“袁从事还请细言之。”

袁承范回道:“连日暴雨属实突然,臣以为当先通河道,以免水道淤塞至堵,使水不得下流,其次加固淮河、运河之堤,查空补缺,以免因水位暴涨,河堤溃退,再次当使人疏散淮水、运河两岸百姓人家,免遭无妄之灾,最后,便是最为紧要之事,今夏之暴雨已降数日,尚不知何时才能止歇,殿下当早备粮草,以免天灾之后再遭人祸。”

袁承范治河多年,不愧是水道能吏,短短数语,便将事情主次厘了清楚。

李恪不善政务,虽觉得有理,但李恪听着袁承范的话,还是对身旁的马周问道:“袁从事之言,宾王以为如何?”

马周想了想,对李恪道:“袁从事之言主次分明,闻之甚善,若是能依言而行,水患可定。”

李恪闻言,点了点头道:“如此便好,袁从事,你回衙后速去将你之言草拟臣册,上禀于本王,本王即刻命人草拟布告,传于江淮各处州郡,命各州郡堂官依令行事。”

“诺,臣回衙后即刻梳理。”袁承范得令,当即应了下来。

李恪同袁承范在此一应一答,坐在李恪下手的扬州刺史贺休却皱眉道:“启禀殿下,治河之事向来都是工部之职,若是殿下贸然下令至各州县,恐怕不妥啊。”

李恪官拜淮南道黜陟大使,所谓淮南道黜陟大使,察善恶、举大纲,荐举官员升迁贬谪,清肃地方吏治,督官却不治民,并非军政之官。李恪治水,越过职责所在的工部,直接给各地州县官员下令却有不妥,恐有越职之嫌。

不过李恪听了贺休的话,心中倒也并无不满,此事确在李恪职权之外,贺休提醒李恪也并无不妥。

然李恪不同于寻常巡监地方的黜陟使,他为大唐皇子,他见看如此情状,绝无袖手旁观的道理和余地,否则他回了京也无从向李世民交代。

李恪道:“水情不等人,事态紧急,来不及往京中禀奏了,尚书省和工部那边自有本王去知会,你们只需照办便是,千万不得怠慢。”

“殿下有命,我等岂敢不从。”李恪既已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自是不容旁人回绝了,李恪话音刚落,殿中众人便纷纷应了下来。

李恪见得众人应下,看着袁承范,又对袁承范道:“袁从事,淮南之地乃我大唐粮仓,紧要非常,出不得半点岔子。今日淮河水患若能安然得解,本王便当上表父皇,保举你为工部水部郎中,千万莫叫本王失望。”

袁承范听了李恪的话,心中猛地一阵激动。

袁承范非是世家子弟,在官场上又无甚人脉,他在扬州蹉跎十载,从无升迁的机会,他自己原也以为此生便是如此了,可李恪的出现却又给了他新的希望。

水部郎中,朝中正五品之职,比起他这个八品不入流的水曹从事高上太多了。

这话若是自旁人口中说出,袁承范兴许难信,但李恪乃皇帝爱子,要保举一个五品官又岂是难事。

袁承范当即道:“殿下放心,臣愿为殿下效死。”

第五十九章 误会第八十章 武士彟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六十章 东市巧遇第五十四章 长安秋第四十八章 药王出手第十九章 醉客第三章 战恒安第十章 落雕弓第二十七章 认人的兕子第五十章 相争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七十六章 再临浚稽山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十四章 临危受命第六十四章 调虎离山第十一章 奉茶第三十四章 题字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二十八章 护驾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十七章 颉利被擒第十一章 奉茶第四十章 子罪连父第十六章 扬州之论第四十一章 断腿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五十五章 借粮第五章 禄东赞之忧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三十七章 汉王入套第五十八章 东宫失和第二章 将行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张第五十二章 薛仁贵第三十二章 比试第四章 易爵第十章 校场第十五章 议取汗庭第二十六章 赐封高阳第六十四章 武举第五十八章 过继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六十七章 狄仁杰第二十九章 开府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八章 不让寸步第五十一章 缓缓归矣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二十七章 出兵与否第三十一章 春猎第五十一章 楚王让美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十四章 废止分封第二十二章 执失思力第二十九章 献马第三十二章 反击第四十八章 请君暂上凌烟阁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布阵第六十二章 东宫始乱第二十三章 豪赌第五十七章 撷玉楼第十四章 虎头湛金枪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四章 面圣第五十二章 洛阳船行第九章 贺兰越石之死第七十章 风云突变第四十章 坠马第四十一章 康苏密的绝境第四章 贤王李恪第七十二章 做戏第二十六章 赐封高阳第六十六章 传见第二十九章 开府第十章 将往华阴第二十四章 扬威右骁卫第五章 玄都观第五十二章 秦帅诊疾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十四章 废止分封第四十八章 淮南将乱第五十九章 误会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五十五章 再临撷玉楼第十四章 张元素第二十三章 圣旨至第六十七章 狄仁杰第十七章 朝议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十二章 晋王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