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缓缓归矣

黄门侍郎转梁王傅,虽是从正四品到从三品,但也是从实权官到清贵虚职,纵说是明升暗降也无半分不妥,只是就算降,李恪也给了刘洎足够的体面,并未用他为外州刺史,而是为梁王傅。

梁王傅至少给刘洎留足了体面,也留足了希望,毕竟梁王李愔和李恪的关系远不是其他亲王能够比得的,李愔是李恪唯一的嫡亲胞弟,将来李恪登基,他若为李愔的王傅,纵说是前途无量也不为过,但那也是将来的事情了。

李恪对刘洎明升暗降,是在对付刘洎,但这也无异于是在向刘洎示好,否则李恪又何必这般大费周章举荐什么梁王傅,一个中州刺史足矣。

李恪的话已经讲了明白,剩下的就是刘洎自己的选择了,是留在黄门侍郎的位置上死保李泰,还是暂且外放,留待将来,不同的选择代表了刘洎对李恪的态度,也决定了刘洎将要走的路。

交代清楚后,刘洎便起身告辞离去了,可就在刘洎正要跨步出了光天殿的时候,李恪想起了什么,又突然叫住了刘洎,上前对刘洎问道:“思道(刘洎表字)可知本宫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

李恪这一次叫住刘洎,不唤官职,而是唤了刘洎的表字,倒是亲切了许多。

李恪所言,也正是刘洎自己想要知道的,对付刘洎,削弱李泰势力是一回事,所谓欣赏刘洎的才干和品性也是一回事,可梁王傅的位置实在是太独特了些,李恪为什么要给他。

刘洎问道:“还请太子为臣解惑。”

李恪轻声一笑,回道:“这是岑师的意思,眼下西南正乱,吐蕃正在川西虎视眈眈,欲叩边松洲,本宫原本给思道留意的是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之职,先生有文才,亦通武略,若是本宫举荐先生去益州,父皇大半也会应允,但岑师力荐思道为梁王傅,劝说本宫,故而如此。”

刘洎听着李恪的话,顿时明白了过来,难怪李恪会如此大费周章地举荐他为梁王傅,还愿意同他说这些话,原来竟是岑文本在背后使力的结果。

刘洎虽是文臣,但对武事也颇为精通,昔年南梁萧铣称帝时,岑文本为南梁中书侍郎,刘洎便为黄门侍郎,两人关系甚笃。

刘洎为南梁黄门侍郎时便曾奉萧铣之命南征岭表,取城五十余,颇有军功,若是李恪以此举荐刘洎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李世民多半不会反驳。

既已提起了岑文本,刘洎的脸上不禁多了几分苦涩,昔年为至交,平起平坐的两人,只在这短短数载间,竟已经拉开了天壤之别。

刘洎为黄门侍郎自然官位不低,但比起岑文本就实在是不够看了。

岑文本官拜中书令,身兼从二品太子少师,爵封江陵郡公,无论是官职、爵位还是人望,刘洎都已经被岑文本远远甩开了。而且这还只是现在,将来一旦太子李恪登基,岑文本作为李恪业师,岑文本封国公,拜太师,入主尚书省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其实李恪的根基就在东南,有以兰陵萧氏为首的江南世家扶持,而刘洎和岑文本同出南阳,又曾在南梁为官,作为江南世家子弟的他天然便该是和李恪站在一处的,只是彼时李恪已经有了岑文本,刘洎有心气,又为另谋出路,才入了李泰门下。

只是世事无常,想不到近十载过去了,刘洎自己进益有限,而岑文本已为太子业师,李恪对岑文本也是言听计从,甚至如今刘洎还需岑文本来反手回护。

刘洎道:“景仁(岑文本表字)的好意,还望太子代我转谢。”

李恪笑道:“思道的话本宫一定带到,但本宫的话思道也一定细细思量。以往思道虽与本宫,与岑师政见相左,但如今局势已然如此,余者非人力可为。本宫惜思道之才,岑师惜思道之情,思道是聪明人,本宫愿效仿父皇心胸,以往的事情本宫也不会追究,思道自己又何必自断仕途呢。”

如果说此前李恪的意思和表述还有些隐晦的话,那李恪这句话就颇为直白了,所为李世民的心胸无非指的就是开释并重用魏征之事。

以往魏王为隐太子李建成心腹,曾多次力主杀了李世民,李世民和魏征这般大的过节,李世民在登基之后尚能惜魏征之才用为宰相,更何况是刘洎之于李恪,他们中间还有一个岑文本呢。

李恪之意便是要告诉刘洎,现在的魏征就是刘洎的上官,只要刘洎识趣,将来李恪也可以让刘洎走魏征的路,在朝中拜相,执掌门下。

刘洎正是盛年,他的仕途还远远没有走到底,要他就此随着李泰的夺储失利,就此结束自己的仕途,他的心里自然也是不甘的。

而且同为江南世家子弟,生于江陵,刘洎也要给宗族一个交代,为刘氏以后在江南世家中的地位考量。

李恪的话已经放在了这边,选择也已经摆在了刘洎自己的面前,他大不必跟着李泰一条路走到黑,顺从心意,刘洎该选择什么,他自然是清楚的。

李恪说完,刘洎便离去了,而就在刘洎走后,光天殿的里屋,岑文本缓缓地走了出来。

“弟子已从岑师所言,把话都同刘洎交代清楚了,剩下的便看他自己了。”李恪开口,先对岑文本道。

岑文本道:“为了思道的事情,有劳太子了。”

李恪笑道:“岑师吩咐,弟子照办便是,更何况正如岑师所言,刘洎此人无论才德还是品性,俱是侍中的极佳人选,岑师这么做也是在为弟子规划。只是岑师好意,这般费心,也不知刘洎会如何做,会不会从弟子之言。”

岑文本道:“太子只管放心,思道的性子我是知道的,若是储君之位未定,他断不会从太子之言,可如今太子已入主东宫,他再随魏王已是无用,他是聪明人,看得清路的。”

李恪道:“如此便好,王珪老迈,早不比以往,韦挺优柔,也难当大任,如今只要刘洎再一去,魏王在朝中已经难起风浪了。”

岑文本站在李恪的身旁,看着西面太极宫的方向,对李恪道:“大势如此,一切可缓缓归矣。”

第四十一章 木秀于林第十八章 请旨第二十五章 武顺入宫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七十六章 识货的杜如晦第十七章 兵困卢山第四十一章 女儿谋第二十四章 再怀身孕第五十五章 武顺登门第五十五章 山阳仓第十五章 拒婚第一章 定帅第十六章 钦陵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十五章 铁山大捷第二十六章 东宫偶遇第五十三章 加赋第十六章 质子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四十一章 康苏密的绝境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九章 拒亲第四十六章 孙思邈第十五章 议取汗庭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三十五章 败亡在即第四章 武元庆之忧第十五章 铁山大捷第二十四章 再怀身孕第八十章 和亲之议第二十一章 弹劾第三十八章 捷报入京第四十一章 木秀于林第七十章 风云突变第三章 李世民第四十九章 称心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三十八章 灞桥临别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阳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二十六章 赐封高阳第六十四章 武士彟去职第五十九章 账簿第六十一章 无缘东宫第六十九章 换质之议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纵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六章 石室第四十七章 郑元寿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八章 温彦博之忧第八十三章 和亲定议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骑第四十五章 谓之贤王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纵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五十三章 众矢之的第十章 收局第七十七章 权万纪第五十章 相争第五十二章 薛仁贵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三十七章 萧月仙第一章 玄武门第二十一章 议亲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五十章 负荆请罪第五章 汗庭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三十章 争执第九章 夺河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四十六章 孙思邈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宫第五十六章 设局第十二章 风从虎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七十六章 识货的杜如晦第十九章 寻机第六十一章 还京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九章 饮酒第五章 将欲南下第六十八章 身后忧第二十九章 灞桥再会第三十章 献俘大典第六十九章 行殡第三章 结好第二十八章 颉利病危第二十九章 平乱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六十二章 东宫始乱第三十四章 苏定方之邀第五十五章 武顺登门第三十二章 陇西李氏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七十五章 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