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试子

夏末将秋,现在的夜色来地比以往要早上许多,酉时才至,天边已经看不见多少光亮了。

长安城北,太极,昭庆殿。

自打长孙皇后故后,后宫无主,在很多时候李世民遇到事情甚至也没个能够商量的人,于是在这个时候杨妃便成了李世民身边最亲近的人。

其中的缘故倒也不难猜,其一,杨妃本就出生皇族,所见的世面自然不是旁人能够比拟的,她在很多时候也能够成为李世民的贤内助;其二,杨妃性情宽和,不争不抢,她统领后宫虽不似长孙皇后那般人人敬仰,但也是和睦,其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杨妃是太子李恪的生母。

诸皇子中,李恪本就极得李世民宠爱,尤其是在李承乾被废,李恪封为太子后,李世民对李恪的宠爱更是超过了李泰一筹,跃居众皇子之首了。杨妃是李恪的生母,李世民更加亲近杨妃也在情理当中。

李世民躺在昭庆殿的软塌之上,双目微阖,似乎是在思虑着什么,又似乎是在打着瞌睡,而杨妃则站在坐在李世民的身旁,把手轻轻地搭在李世民的肩膀之上,慢慢地为李世民按压着肩膀。

“陛下,如此力道可好?”杨妃一边为李世民揉着肩膀,一边轻声地对李世民问道。

李世民心有所想,起初还没有听见杨妃唤他,仍旧是眉头微锁的模样,杨妃听着李世民并未回自己的话,而是一动不动地靠在软塌之上,顿了顿,才又贴着李世民的耳边,柔声道:“陛下?”

李世民被杨妃这么一唤,这才一下子反应了过来,知道杨妃在唤自己,问道:“贵妃唤我何事?”

杨妃笑道:“臣妾是看着陛下不答话,只当是陛下瞌睡了,若是陛下真的困倦了还是在床上躺着地好,如今也快入秋了,可不能着了凉。”

时近初秋,关中的天气已经开始有些早晚微凉了,若是李世民身上不盖着东西睡了确实容易着凉。

李世民摆了摆手道:“不必了,朕并未瞌睡,不过是在想着事情。”

杨妃问道:“陛下在想何事,可有臣妾能为陛下分忧的地方?”

李世民拍了拍杨妃的手,示意杨妃不必再按了,紧接拉着杨妃在自己的身边坐下,对杨妃问道:“今日早朝的事情,你想必也听说了吧。”

今日早朝只谈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众臣弹劾太子的事情,李世民所指自然也是此事。

杨妃回道:“此事闹得很大,又关系到虎头,臣妾还是知道些的。”

李世民看着杨妃平静的神情,好奇地问道:“那你就不打算替虎头说说话吗?”

杨妃笑着回道:“陛下比臣妾更了解虎头,虎头的胆子虽然极大,但他的眼中一向视大唐社稷和父子手足之情最重,朝中大臣们的弹劾臣妾都不信,陛下想来也不会信,臣妾何必多做解释,劳陛下心神呢。”

“哈哈哈...”

李世民听了杨妃的话,不禁笑了出来,李世民自信道:“你说的极是,如果说恪儿为了救百姓于水火,调用武威仓的粮草朕信,但要说恪儿私动粮草借以收买人心或是牟取暴利,对朕别有二心,朕是万万不信的,这样绝无可能。”

杨妃道:“如此便是了,虎头尚未还京,彼时凉州的情况,虎头的处境我们都不知晓,所能看到的只是地方的奏本,难免有扭曲的可能,一切还是等恪儿还京后再说为好。”

李世民道:“你方才所言和辅机之意一样,今日朝会之上辅机也是回护太子,也是如此的意思。”

杨妃听得李世民也提及长孙无忌在朝堂之上所言,应道:“长孙司空老成持重,他的话自然妥当。”

李世民坐在杨妃的身旁,听着杨妃的话,又想起今日朝中的事情,心中也越发地有些不悦了,李世民道:“那些大臣所言自然是伤不得虎头的,只可惜未能寻得那恶意造谣滋事之人,实在可恨。”

今日朝会上御史台送来的那封密信也同样叫李世民很是不悦,就在散朝之后,李世民还曾命常涂亲自去了一趟御史台查问此事,可惜却是全无所得,想来日后再想寻得那人就更是全无可能了。

杨妃自李世民口中听到了那封信,脸上平淡的神色才微微有些动容,杨妃道:“那恶意造谣之人着实可恨,此人不仅是要动我大唐国本,更是要使咱们天家父子失和,该杀。”

自家爱子被人如此恶意诬陷,杨妃作为生母有如此的反应才是在情理之中,李世民道:“御史台官制如此,那人又刻意掩藏身份,想要寻出那人恐怕不易,叫你和虎头受委屈了。”

那封密信所言,不止是诋毁了李恪,更揭了杨妃乃亡国之后的事实,杨妃得知此事自然也会不喜。

不过杨妃此前生怒倒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李恪,杨妃道:“那人信中所言是事实,臣妾本就是亡国之后,虽不好听,但也无妨。可臣妾不过是一介女流,那些人说了也就说了,但虎头却是我大唐太子,国储之重,他们怎敢如此轻慢,出言诋毁。”

杨妃的话,一下子又把李世民的注意力拉回了那份密信之上,正如杨妃所言,那份密信所主要诋毁的并非李恪凉州放粮之事,而是李恪的出身和血脉。

若说关陇门阀之人因为李恪在凉州和他们为敌,故而抓着李恪和苏定私开武威仓之事不放,李世民可以理解,毕竟可以他们可以借此事拿掉苏定方的都督之位,打破李世民打压关陇门阀的计划,可是他们诋毁李恪的出身和嫡子身份是为何故?

打压关陇门阀是李世民定下的国策,其中大部分是李世民的意思,以此事诋毁李恪并不解决问题,显然关陇门阀中人也并不能从此中得利,那得利之人又是谁?

李世民想着,突然想起了一人,又想起了密信结尾处所谓“废黜东宫,重立嫡子”之言。

就在这一瞬间,一个念头突然在李世民的心中来回闪动,他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自己对于魏王李泰的宠爱是否太过,给了他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呢?

李世民开口对身后门边候着常涂吩咐道:“每日午前,你传青雀来宫中见朕。”

第六十章 铁勒九部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六十三章 心结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将如美人第三十九章 太子选马第十八章 小公爷之志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四十一章 康苏密的绝境第十一章 奉茶第二十三章 圣旨至第四十四章 玄策隐忧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十章 将往华阴第二十五章 接风宴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九章 贺兰越石之死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八十五章 晒盐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见第五十九章 入宫释疑第六十二章 长孙冲拜府第五十二章 弹劾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十六章 隋王献玺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二十一章 搏杀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袭第十一章 另辟蹊径第六章 阿史那云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骁卫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七十二章 裴行俭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试子第四十章 阿云拜父第二十章 回京第三十二章 百官为难第三十七章 萧月仙第十二章 称心失踪第十八章 小公爷之志第七十二章 做戏第十四章 求亲第二十八章 开府之议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十七章 兵困卢山第十八章 山路第十八章 聘礼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八章 庆功大宴第五十二章 弹劾第六十二章 轻骑出城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六十三章 苏潇进宫第五十四章 名望杀人第八十章 和亲之议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六十章 秦府习武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六十七章 狄仁杰第五十六章 隐情第十一章 唐俭为使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三十一章 不过刍狗第二十二章 怜惜第二十八章 释怀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二十七章 执失部第三十五章 长孙涣第三十六章 以画为饵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纵第六十九章 捧杀第二十二章 怜惜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十四章 恩荫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六十四章 武举第四十章 子罪连父第三十九章 立储之议第十一章 奉茶第四十章 换帅之议第十七章 仙娘第九章 “忠勇”赵德言第十一章 萧瑀上疏第八章 婚成第三十章 长安乐第五十五章 借粮第九章 南下筹谋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四章 禄东赞第三十章 长安乐第五十九章 账簿第十八章 长安乱第二十章 山阳县尉第十二章 风从虎第四十七章 郑元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