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追兵

胶东和辽东之间的渤海海域虽有众多大小岛屿,但魏良臣都不满意,因为这些岛屿面积都较小,且不适合开发军港,风季弊端太大,遂命海军直奔金州。

十四日,船队经老铁山水道抵达旅顺口。此地原名狮子口,洪武四年太祖皇帝派马云、叶旺二将率军从山东跨海收复辽东,因海上一帆风顺,遂将狮子口更名旅顺口,一直沿用至今。

登岸之后,魏良臣便让在天津上船的蒋方印和王维栋二人前往金州中左所,联络游击尚学礼,命将降倭及飞虎军余部带来旅顺口登船南下。

未几,王维栋却来急报,说是两日前李成梁七子李如柏前来金州,将降倭和飞虎军余部尽数带往盖州去了。

魏良臣闻之惊怒交加,忙率左右打马奔向金州中左所。到时,蒋方印正和尚学礼交谈,因知蒋方印是老恩主得用的幕僚,尚学礼很是愧疚。

“此事和你无关,都是那李家欺人太甚…”

蒋方印安慰几句,尚学礼不过是中左所游击,李家七子李如梧亲来提人非小小游击可以抗拒的。见到赶来的魏良臣,忙上前将情况细说了。

尚学礼不识得魏良臣,但见对方是宫中太监,蒋方印对其又十分恭敬,自也不敢怠慢。

“鲍承先?”

李成梁七子李如梧未让魏良臣变色,倒是那相助的盖州参将鲍承先让魏良臣眉头挑了起来。

原因无它,李如梧小角色而矣,这鲍承先却是大名在耳——乃一大大的汉奸!

鲍承先其人相当可恶,比之天启年间降清的三顺王还要恶劣,概因其为满州出力太大,最大的本事就是招降纳叛。

其降金后便以副将职从征洪太攻明,随济尔哈朗由龙井关入关进攻马兰峪,招降守将。到了北京城下,又招降御马监牧马厂太监,使得明军在京畿的数千匹上等战马尽数落在满州手中。据传,以反间计杀袁崇焕的点子就是鲍承先所出。

鲍在满州的地位十分高,可以说是满州的第一任内阁首辅,后金的政治体制多是鲍承先助其完善,而后面的三顺王和大量降清的明军将领也都是由鲍承先招揽,洪太主称帝也是鲍承先领头劝进。

要说比较的话,鲍承先和水浒中的军师吴用很像,真正是为满州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功,范文程、宁完我等人都不如。

“公公,现在怎么办?”蒋方印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魏良臣摆了摆手:“不过两日,走不了多远,去追便是。”说完,看向默立一边的尚学礼,“劳游击将所中战马尽皆付于咱家,事毕还你。”

言毕,掷出自己的名贴。

尚学礼犹豫了一下,接过名贴,命部下将所中百余匹马都交出。魏良臣点了点头,又见尚学礼身边有一年轻人相貌颇端正,面相亦忠义,便问是何人,得知乃尚长子可进,便点可进带路。

尚可进迟疑看向自己的父亲,尚学礼想不过带路而矣,若是拒绝恐惹这位魏公公生气,又易叫老恩主轻视,便示意可进速去带路。

魏良臣对尚学礼也无其它话说,尚可进年二十左右,想来那尚可喜不过十来岁。此子虽是汉奸不假,但此时父兄尚在,历史也将因他魏公公到来改变,故也不必为了不可能再发生的历史诛了这尚可喜。正如他魏公公不可能这会派人到陕北去找那才五岁的李自成一般。

明朝自个不争气,何怪别人为了活命而造反。

……….

金州往北必经南关,在此之间有一木场驿。

奉李如梧之命,盖州参将鲍承先领兵押送降倭和飞虎余逆往盖州。因队伍人数过千,行动迟缓,因而两日之后方至木场驿,此地距南关四十余里。过了南关便是金州卫城,由此往北是奔复州、盖州至广宁、沈阳的官道;往东则是奔定辽右卫、朝鲜国的官道,宽甸六堡便位于此官道最东头,现为建州治下。

李如梧交待鲍承先后便先行去了金州卫城,为了防止降倭和飞虎军那帮土匪脱逃,李如梧将自己的卫队交给了鲍承先,并给鲍承先严令不得脱逃一人,若有人敢跑可就地格杀。

鲍承先一心在李如梧面前表现,自积极领命,一路催赶众人,苛责殴打很甚,使得飞虎余部和降倭怨声载道,不时发生小规模冲突,但皆被鲍承先部弹压。

至木场驿时,天降大雨。

木场驿不过是一驿所,如何有地安置众人避雨。鲍承先便让降倭和飞虎余部在外,其领官兵入驿躲避。这使得在外千余人苦不堪言。

雨停后,天上很快出现一道彩虹,太阳也从乌云中露出头来。

鲍承先领部下从驿中出来便令驱赶降倭继续北进。昨日赶来的门下宁完我见着那些降倭和飞虎军余部在泥泞地中挣扎模样,眼神中莫名露出一丝担忧。

“将军,这些过往都是强人,虽赤手空拳,但匹夫也有一怒。为防不测,我以为当分批押解,先择强壮者北进,再解余者。”

宁完我之言让鲍承先意动,此间他所部加上李如梧的卫队不过数百人,降倭和飞虎却有千余众,若真发难,纵是不怕,也难保不会有人趁乱逃跑。因而便让部下先择一两百强壮者解走。

又问宁完我:“南关那边可有兵来?”

宁完我道:“我在时七公子已招呼过,想来因风雨所阻在路上。”

鲍承先点了点头,示意宁完我随他上马。他对宁完我甚是器重,此人虽无功名在身,但精通文史,脑瓜十分灵活,但有什么疑难事只要问了便能给出合理建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材。

另一边,鲍之部下已奉命从人群中抽选健壮辈,这使得长长的队伍顿时骚乱起来。但在明军刀剑的威胁下,降倭也好,飞虎军余部也好,都是敢怒不敢言,任由明军挑人。不一会便抽出两百余健壮者,其中便有沈世魁和刘兴贤二人。

“他娘的,不让我们躲雨就算了,把我们分出来干什么?”刘兴贤嘟骂着。

沈世魁没有作声,他虽是市井小贩出身,但也粗通文墨,知官兵此举不过是防止他们作乱。

鲍承先待人选出后,便让李如梧的亲兵队长李明国带所部把人先解走。

“公甫也先走,路上遇见南关的兵叫他们快点过来,”鲍承先吩咐了几句,远处却传来马蹄声,继而有百骑在官道上驰骋而来。

鲍承先等人大是奇怪,不知中左所的人为何赶来。待百骑近后,鲍承先隐约看到最前面骑马的小将似是中左所游击尚学礼的长子尚可进,但其身后却非中左所的兵,军服瞧着有些怪异。

第一百一十五章 殖产兴业,维新强国第五十三章 老天有眼,魏阉要咯屁了第三百二十三章 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第一百六十四章 跟小魏过不去,就是跟我过不去第四百零五章 南城兵马司第七十三章 再见,辽东第一百一十三章 二叔终是当官了第四十七章 天生我材必有用第七百五十二章 有辱斯文第一百八十七章 小案首真要孤身入关?第五百章 另外一笔账怎么算第一百七十九章 明日议定书第六百二十二章 你不死,圣人不瞑目啊第一百三十五章 牢记魏公公教诲第九百九十六章 你想本宫怎么做?第二百六十三章 催命鬼第三百零二章 大福晋是和平的使者第七百六十章 万历维新 天诛东林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将来我万岁,必先杀你第三百四十四章 这书比《赵高传》好第五百九十九章 以后苦了你娘儿俩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有话上来说第二百零七章 一切要看杜太师第九百三十九章 心中有正义,正义便永存第二百六十一章 莫给戚少保丢人第十八章 只求莫横死第一千零一章 功劳全是咱家的第八百三十章 下回叫老相国开开眼第八百六十四章 我家公公说了,这地方归他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南镇田尔耕第四章 边将岂可事内臣第九百二十五章 上坊桥事变(上)第四十六章 以后叫我巴巴第一百八十章 今日才知陛下之苦第一百五十三章 平埔歼击战(七)第二百二十一章 平了建奴,朕都给他第三十五章 魏公公手气真好(求推荐)第二百四十章 刘老将军虎威第六百五十五章 烧...烧得好啊第六百二十章 二公子在这里!第九十五章 去辫易帜纳降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要不这样吧第四百零八章 照规矩做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是小千岁,不是西门庆啊(五更)第四百九十七章 男人昨能不喝酒第一百零三章 不要,我舍不得它第七百一十八章 你一块,我一块第三百二十七章 姓魏还是姓孙第五百五十一章 你这人,真没前途第二百九十八章 可怜的二叔第四百二十二章 魏公公胆不小啊第九百二十三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第一百六十三章 啊,原来是魏学长第二百九十四章 齐楚浙宣第七十二章 情操第六十九章 不愿分家产的魏公公第一百四十四章 主公才是大大滴第五百七十七章 这个解释很完美第二百九十五章 进军黑图阿拉第二百九十五章 凡事要提前准备第二百零六章 杀两个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跟小魏过不去,就是跟我过不去第八十章 其实不想走第七百三十七章 用心打、着实打第一百二十五章 为了上帝,征日(下)第九百五十六章 贵妃的担忧第七百二十章 虱子多了不痒第三百一十四章 禇英,你敢坑我!第二百七十四章 啊,昭和的气氛第二十二章 封刀第九十三章 三阿哥的末日(中)第二百四十五章 七生报国第四百九十八章 九千岁女婿第四百八十八文章 你欺负我第二百一十九章 我们还有希望第十四章 八旗第四百三十六章 公公救国,不是笑话第五十九章 萧老子带你们回家!第三章 杀人者,许显纯第二百八十二章 不知我等是狂是愚第二百六十六章 空穴不来风第一百三十二章 月黑风高第四百零五章 南城兵马司第二十三章 好人好事做不得第二百九十三章 国无事,则钱无事第三百三十章 让人意外的娘娘第二十一章 没有剪刀有大刀第一百五十八章 第一混成旅团第八百八十五章 任它几路来,咱先跑为敬第三百九十一章 幸好你无能第一百七十一章 物以类聚东林党第二百七十四章 既有文字,自当传习第五百一十章 洗洗才能睡第二百章 大明不会抛弃我们!第一百四十二章 心里有点逼数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懦夫的救星第八百三十章 下回叫老相国开开眼第二百八十一章 怒发冲冠凭栏处第九百二十四章 再这样,朕不饶你!第六百九十七章 昨就不要子孙根了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