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能不能斩个千余级?

攻台方案是由新任联合舰队参谋长沈有容制定的,原因是他在闽多年,又两次带兵前往东番征讨倭寇和红毛夷,论对东番的地形和人文熟悉,便是施德政也有所不如,所以魏公公发话之后,施德政便示意沈有容将之前两人早就拟定的作战方案报于魏公公听。

魏公公却又道:“这次打东番,唔...以后这东番就是咱大明的土地了,不能再称之为番,照咱家看,往后便改称台湾吧。”

老人家随口一句就把台湾这个地名正式定了下来,在此之前,福建方面在给朝廷的题呈上倒也用过“台窝湾”二字,只是官面上对台湾还是以东番统称。

浙江众人自是没有意见,鸡笼也好,大员也好,东番也好,台湾也好,不过是个叫法,无关大局。

沈有容微一点头,便要上报作战方案,魏公公却突然又兴致勃勃道:“打台湾嘛,咱家看,要大打特打,要打出个地动山摇,打出个八面威风来,要叫朝廷那帮子人知道咱们联合舰队的厉害,省得这帮子人咧成天的说咱家的不是...是咧,是咧,咱家又越权了,这个怎么打还是得听司令长官和参谋长的,这个沈将军你说,你说咧...”

意识到自己话多了,又往秃子方向发展的魏公公及时调整了心态,他老人家只须知道要打就行,怎么打嘛,还是听听人家专业人士的意见。

只是,沈有容的专业意见却让公公有些失落,好像一拳打在棉花上空落落的。原因是沈有容制定的作战方案很简单,甚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把船开过去就行。

“据末将在闽期间侦知,台湾现有三到五万从我浙闽二省迁移过去的汉民,这些人大多聚居于台湾北部,台湾中部及南部则大半为土人所占,其人丁不详,多以村社为落,社多者千余人,社少者百多人,虽不知具体人口,但想来是我汉民数倍乃至数十倍之多,但台湾土人并非我军之敌...”

沈有容结合自己两次往台湾的经验,很明确告诉魏公公,台湾的汉民对官兵是热烈拥护和欢迎的,当地的土著居民对于明军也是持亲近态度,这主要是因为台湾多有倭患。而福建官兵屡屡剿倭,这自然使得台湾土著民对明军生出亲近之意。

“我官兵只要至台,百姓必箪食壶浆来迎,届时我军只需深入岛内,清剿倭寇及海盗便可。”

施德政肯定了沈有容的意见,认为同倭寇相比,台湾土著民明显更倾向于接受大明朝。

“万历三十二年、三十九年,有倭人山国长政和有马晴信率部入侵台湾,均遭到台湾土著民坚决抵抗。”

沈有容说起两桩旧事,提醒魏公公倭人对台湾早有野心,其已在五年前控制琉球。又早在倭酋丰臣秀吉时便遣出使吕宋使者经过台湾时发出招谕书,威逼利诱台湾土著民向日本称臣纳贡,但没有成功。

“末将在闽期间时,有倭人钦门墩率船两百艘妄图武力占领台湾,台湾汉民渡海来报,末将奉金中丞之命率部前往御敌,那倭人钦门墩见我军严整,便不战自退。”

沈有容有件事没有讲,那就是倭人虽然没有占据台湾,但却控制琉球贸易,这间接使得他沈参将“走私”利润大为降低。因而,对于此次三省联兵攻打台湾之事,沈有容是举双手赞成的,更和施德政拟定占领台湾后以浙兵单独进攻琉球,好将这海道控制在自家手中。

“台湾百姓对我皇明亲近是好事咧,这说明咱皇爷得天下人心咧,连那土人都知道咱大明的好呢。”

魏公公时刻不忘讴歌伟大领袖朱翊钧,这也是公公的“职场”经验。只是讴歌完后,公公却提出了一个让人沉思的问题。

“这个咧,怎么打你们说了算,但是呢,能不能打的大一些,振奋人心一些,比如...”

公公轻咳一声,“斩上个千余首级?”

目光带有期盼。

“这?”

施德政和沈有容面面相嘘,刚才不是说明白了么,只要联合舰队开到台湾去就行,根本不必打什么仗。即便有仗打,也不过是清剿岛上的小股倭寇海盗和有可能存在的红毛夷,但哪怕二者都有,其实力也断然渺小,哪有可能取得斩首千余之大捷。

魏公公道:“咱家知道难呐,可你们要晓得咧,打台湾不但但是场军事仗,也是一场政治仗...政治仗你们懂吧?...嘿,此间没有外人,咱家也不妨和你们说明白些,就是咱家必须要给皇爷报个大捷,懂么?”

“公公的意思是?”施德政目光闪烁了一下。

“公公,杀良冒功做不得!”

沈有容立即反对,台湾汉民和土著民对大明向来亲近,若因要向皇帝报捷而杀良冒功,势必激起台湾人民的反抗,那无缝是加大占领台湾的难度以及增加官兵的伤亡。

“哎,你们想到哪里去了,咱家怎会要你们杀良冒功呢!咱家呐也是穷苦人咧,是百姓中的一员,如何能做这伤天害理的事!”

魏公公义正辞严,断然否认自己有杀良冒功的意图。当然,在此之前,如果施德政和沈有容有同意的迹象,那公公在权衡利弊之后说不得也会坚持牺牲少数成全大局的意图。

这次三省联兵绕开朝堂打东番,是具有高度政治意义的大事,不但但是为了陛下的海事大业,更是为了皇明的千秋万代,是为了东亚的繁荣昌盛。

所以,一场大捷是必须要存在的。

唯有一场大捷才能让陛下高兴,才能提升公公的名望以及皇军的威名。

之前,公公认为打台湾肯定会有场大仗,所以报个大捷没有问题。只是现在叫沈有容和施德政一说,他老人家才知道这次征讨台湾简直就是牛刀杀鸡,效果好是好,只是如此一来,政治上的意义就无法取得,这就叫公公头疼了。

要知道,公公如今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皇爷的宠信和对洋财的渴望,因而,公公做的每件事都必须要满足这两个条件,若不然,根基易不稳。

皇爷爱什么,就提供什么。军功也好,洋财也好,只要能弄的,公公就必须弄。

但是,公公不是个一意孤行的人,既然杀良冒功不可行,便先把念头放下,命令联合舰队即刻启程前往福建中左所,同时舰队的指挥权也移交施德政和沈有容。为防止皇军内部有人拖后腿,坏了大事,公公可是严令诸将必须无条件服从司令长官的。

更在其旗舰东亚号上召开了联合舰队的第一次联席会议,从仪式上,从实际上都充分体现了司令长官的权威性,这让施德政等浙兵将领对公公的信重感到敬佩。

有件事让魏公公很是惊讶,那就是沈有容是父子四人出征。其四子沈寿岳、六子沈寿崇、八子沈寿峣都随父从征,此三子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健儿,个个生得勇武异常,令得公公称赞不已,将随身携带的三颗大东珠赐给了沈家三子,更勉励他们要在联合舰队好好干,将来要青出于蓝胜于蓝,要让老子以儿子为傲。

公公不知道的是,历史上沈家三子却是悲壮结局。

六子沈寿崇袭其父沈有容职,在崇祯十六年在北京近郊被李自成部所杀;八子沈寿峣在伪清顺治二年响应江西金声恒号召,组织义军抗清,兵败被杀;四子沈寿岳因积极支持郑成功与张煌言抗清,在伪清顺治十八年被斩首。

将门忠烈!

第四百二十三章 老人不老第八章 举世无双的金大腿第二百九十一章 听我一番话,胜读十年书(下)第九百七十八章 东厂要的人,没人敢不给第二百二十二章 内官监 东厂第二百章 无主之物第八百六十三章 矿监出山第六章 暴起第七百二十六章 做太监就得有逼格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珰的摇篮第七百九十五章 是负金请罪,不是负荆请罪第四十三章 孝顺第八十五章 废品收购站第二百四十章 朕算明君吗?第五百三十七章 事了拂衣去,不留功与名第五百四十二章 殿下的求知欲第六百三十二章 事情,出乎想象第九百九十三章 无事便是福第一百九十九章 当世英雄,非魏公莫属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十年不晚第一百九十章 殿下,我来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统一的大决战第六百三十九章 去东林书院!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钱不是问题第九百一十五章 你有什么抵押物么?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你也配当奴才第一百四十九章 安得巨鲸兮吞扶桑第二百二十六章 奴才明白!第六百四十二章 今夜,我们都是东林党第三百三十三章 魏舍人,创八旗第一百零三章 近卫师团组建(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杀人偿命(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陛下生的好女儿第二百七十六章 看你高楼何时塌第九百九十六章 你想本宫怎么做?第四百三十一章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第十六章 抢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这才是得道之人第二十章 边功第一百五十七章 为了陛下,这都不算什么第八百八十四章 集体讨阉第四百二十六章 强将手下无弱兵第五百二十一章 万恶的女装大佬第二百一十四章 夺了熊蛮子的气运第四百七十一章 兄弟,你不厚道啊!第七百五十六章 公公,有旨意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真是甲等第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劫狱第九百九十八章 一切都依你第一百零六章 熊蛮子进京第三百二十四章 真是乱弹琴,咱家是那样的人吗?第一百一十三章 魏公公断案第三百一十二章 司礼逼宫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小别胜新婚(中)第一百零五章 只有你亲爹能救我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公公,你叔完蛋了第九百三十五章 今日南都,谁家天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人傻钱多,速来!第一百八十九章 同一个人选第二十二章 封刀第二百一十章 魏太监就是潘仁美第五百七十四章 巴巴,你消消气第九十章 金钱鼠尾第三百三十八章 最美夕阳红(终章)第五百八十七章 魏家子,狼眼鹰鼻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其实是阉党第一百一十六章 少年 兵书 定边第四百九十章 咱家就要不认字的第三百一十六章 打人不打鸟第八百七十五章 太监的家国情怀第五十四章 陛下又有皇子了第八百八十七章 公公的讲话要牢记第二百三十五章 阿西巴,杀鸡给给第九百五十三章 海路运银第四百一十六章 公公好手段第九百三十六章 赢了,就得数钱第三百一十八章 未经许可第二十九章 哭坟第二百六十四章 为父还能爬得动!第九十五章 去辫易帜纳降第三百二十六章 万历维新天下诏第一百七十九章 明日议定书第二十一章 锦衣缇骑第九百二十九章 犯太监者,虽远必诛!第三百二十七章 姓魏还是姓孙第一百三十六章 魏公公海上浪荡战(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平埔歼击战(四)第二百零七章 家贼(可不订)第一百四十一章 陛下待咱...真好第二百七十六章 不要叫我公公第四百三十一章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甚鸟公公第四百六十二章 杀人偿命(上)第九百五十六章 贵妃的担忧第一百五十九章 祝公公武运昌隆第三百一十二章 你是谁!第三百五十五章 躲也躲不过第一百九十四章 八国讨奴第八百五十章 公公很高兴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公公是厚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