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旅团长阁下

九太爷对于征服生番信心十足,虽然他老人家于皇军最大的贡献就是自家侄重孙是皇军的创建者。

训练,九太爷参加过,但他老人家辈高年大,哪个敢对魏公公的太爷喝来喝去?不想在皇军混了么!

仗嘛,九太爷也打过。南都反三路围剿时,九太爷坐镇溧阳县城,战后亲自带人打扫战场,被记三等功一次。

所以,无论是资历还是实战经验,九太爷做这个警备师团的第一旅团长是当之无愧的,也是能够服众的。

只是,九太爷自己却有些不甘心,或者说不服气。他觉得以他老人家的资格,怎么也得当个师团长啊。

凭什么师团长叫他郭七癞子做了去呢?

老太爷我当年混的时候,你郭七癞子见着老太爷我哪回不是跟个孙子似的?现如今,昨滴,山鸡飞上树想变凤凰了?

门都没有!

你郭七癞子也不撒泡尿闻闻,这皇军咧是姓魏呢,还是姓郭呢!

心中憋着气,九太爷自是不把郭七癞子这个师团长放在眼里,因此二呆子那边原是让郭七癞子负责台北卫攻势的,但九太爷听说之后,硬是拍桌子把这个任务抢了下来。

没别的,九太爷就是要叫二呆子瞧瞧,他和郭七癞子哪个更厉害!

魏公公这边呢,其实也头疼,一边是自家的九太爷,一边是七舅姥爷,哪头都不好得罪。好在七舅姥爷很是体谅外甥孙的难处,自觉的留在中左所那边说要负责后续第二旅团补充来台事宜,因而这才没闹出师团长和旅团长当街骂娘的笑话来。

对于九太爷能否圆满完成任务,魏公公也是有信心的。

信心的来源不是九太爷年纪大,见的事面多,而是第一旅团官兵的基干是肃宁子弟兵和辽东降倭,还有原来的南都家兵和三大营兵,配备的武器装备又十分优良,其下所辖第一大队更是全员配装的燧发快枪。

如此装备精良的一支军队,固然不能和近卫师团相提并论,但用来对付只有原始武器,甚至可能只有竹枪竹箭的生番,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台北卫所辖各千户所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区面积相较台中和台南少了许多,适合皇军展开作战,各生番部落人口并不多,又未能形成“联盟”,皇军这边还有各乡的治安队协助,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要这还打不赢,魏公公觉得第一旅团上下可以剖腹了。

“太爷,双十一大开拓滴,您老费心了!”

魏公公是亲自送九太爷和第一旅团官兵北上作战的,没过多久,听说九太爷和官兵们说要年底之前结束战斗,旅团官兵要到台北过大年,魏公公听着很是振奋,特意要人打造了一杆大烟枪送给九太爷。

.........

严格上讲,九太爷没有领兵打过仗,但九太爷却不认为自家不是带兵的料,他相信带兵打仗是老魏家的优良传统,若不然自家那个侄重孙昨就能带领皇军东征西讨咧。

老话讲,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自家骨头虽老,可还是能帮二呆子一把的!

九太爷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平埔番,这个平埔番大大的不好,不主动来归顺就罢了,怎的还把皇军的使者给杀了呢!

为了杀一儆百,九太爷亲自指挥,调了第一联队两个大队2000余官兵在新三乡、新四乡治安队的配合下,向人口只有三千多的平埔番发起了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进攻。

第一联队的联队长是马文庆,魏公公的表舅。第一大队的大队长是原魏国公府家将徐兴,第二大队的大队长则是原侵朝日军第一军的松本冈。

别看九太爷不鸟师团长郭七癞子,但他老人家却特别注重听取“能人”的建议。因而,具有实战经验并有着军中服役经历的徐兴和松本冈就十分受九太爷的重视,马文庆对于手下这两个大队长也是比较看重的。

旅团参谋长是原吴淞水营的千总陆建荣,后来被调在参谋司做蒋西凤的下手。魏公公正式确立参谋制后,这个陆建荣就被派在第一旅团做参谋长。

陆建荣职责在身,于战前充分听取了当地汉民和新汉民对诸生番的情报,结合第一旅团用兵方向和官兵配置,制定了一则战斗方案。即集中兵力首先消灭部落人口较少的布农、邹族等生番,之后再攻打人口较多的平埔、太鲁阁等族。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旅团官兵得到实战锻炼,另一方面则是能最大程度减少伤亡。并且,之后的战事可以依靠缴获维持,不必担心粮草断供影响战事。

这是个稳重的方案,毕竟第一旅团官兵补充新兵太多,真正能用在战事上的只有不到三千之数。粮草供给这一块,皇军目前主要依靠联合舰队从中左所海运,消耗很大。在没能完全占领台湾之前,魏公公禁止皇军向汉民及新汉民征粮。

如此一来,以战养战就成了皇军作战行动的切实可行方案。

九太爷却反对这个方案,他提出擒贼先擒王,第一旅团必须先集中优势兵力消灭人数较多的几个大部落生番,这样余下的小部落才会感受到皇军的可怕,进而前来归顺,这样便能缩短对台北卫诸番的平定时间。

“如果阁下坚持要这么做,那么我将完全服从!”

陆建荣在参谋部的时候经常和魏公公接触,久而久之语言方面倒是有了些“日化”。身为参谋长官,他的职责是给旅团长阁下提供最好的作战方案,但如果旅团长阁下不认同这份方案,他便只能尽最大能力落实旅团长阁下的部署。

“忠诚!”

九太爷将手中的大烟袋敲了敲,军官们立即站起齐致伸出右臂:“忠诚!”

当天,攻打平埔人的作战方案便被制定出来,尔后第一联队迅速出动,在新三乡、新四乡治安队的配合下乘着夜色往六十多里外的平埔人聚居地开去。

第二百一十八章 叶赫最后的机会第一百零六章 万事有我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要不这样吧第二百九十三章 这算不算认贼当爹?第八十八章 小楼昨夜又东风第四百四十三章 冤大头第七百章 秉笔太监第九百四十三章 虎子无犬父第二百一十七章 看在朝廷份上,向我靠拢!第一百五十章 好好干,下一个县长就是你第八百八十一章 南都内守备衙门第九十九章 皇爷的事,干嘛赖娘娘第一百四十二章 富士山,咱来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贵妃失心疯了?第五百九十六章 你办事,我放心第三百五十五章 娘娘,是个千金第二百九十五章 进军黑图阿拉第一百零三章 近卫师团组建(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牢记魏公公教诲第四百五十四章 无助的巴巴第一千一十五章 西山碧云寺第六十六章 不归路第七十三章 我也不想这样第六百零三章 今之局面,系在东林大君第五百四十六章 不至于这么贵吧?第一百七十七章 见了娘娘,不要乱说话第一百一十二章 劈死你个狗太监第九百三十七章 糟老头坏的很第二百一十七章 圣斗士!第六百一十二章 曲阜孔家很有钱咧!第五百八十三章 恭请皇爷校阅大明海军疏第二百五十九章 阿布达里岗大战第四章 夫子,我错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天将降大任,必先苦其第三百三十二章 妥协,绝不接受!第七百六十六章 海上三大寇第九百二十三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第二百三十三章 魏公公的历史是否清白?第一百五十七章 为了陛下,这都不算什么第八百二十八章 四明不出,谁与争锋第一百四十三章 爹啊,老二当公公了咧!第三百四十三章 你能这样想,我很欣慰第八百零一章 咱家讲几句咧第四百一十二章 打死几个也好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选之子就当如此!第三百五十四章 冲冠一怒反了吧第九百二十五章 上坊桥事变(上)第四百五十九章 良臣,快救我!第二百零一章 娘娘聪慧过人第七百三十五章 魏公公不明觉厉第五十章 将来或可扫天下第九百九十四章 贵妃为人老道第三百四十九章 魏舍人小像传第二百九十六章 京师保卫战第三十五章 治安第三百五十五章 躲也躲不过第二十一章 锦衣缇骑第一千二十一章 娘娘,太毒第三百二十二章 副使大人想去哪?第一百五十二章 你明白不明白?第六百七十七章 老太爷发话第四十三章 孝顺第一百六十一章 眼不见,心不烦第一千一十五章 西山碧云寺第三百二十六章 薄情寡义可不成第六百三十章 假的比真的要体面第五十八章 司礼监第二百三十七章 维新核心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不是肃宁魏良臣吗?第二章 征地哪能不给钱第六百七十九章 大白话叫你们听明白第一百四十一章 甲等第一(四更)第四百二十八章 年轻人,多补补第六百三十一章 江浙财团第六百章 不如来个大的第一千零二章 巴巴,我回来了第二百五十章 呛死辫子奴第四百零七章 东厂第三百二十九章 辽东大捷 万历扫穴第一百六十一章 眼不见,心不烦第一百四十九章 安得巨鲸兮吞扶桑第一百五十六章 与咱做对食吧?第二百零五章 为祸辽东者,必奴尔哈赤第三百五十章 如作俑者第九章 前路风景无限好第二百六十二章 只知有军部,不知有朝廷第四十五章 西李和东李第一百四十七章 陆军要知耻第二百四十六章 前赴后继第一百八十二章 天皇回忆录(下)第五百六十五章 李大相公成了李相公第一百八十六章 咱家参他一本!第三百零一章 魏公公索要大福晋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道朝天第一百零七章 不服?单挑啊!第九百零五章 悄悄的跑,打枪的不要!第一千二十章 娘娘开个价吧第四百二十二章 魏公公胆不小啊第十二章 矿监税使第九章 炮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