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清,能做到么?

河南商丘谷熟镇。

岁岁爆竹声中,杨家老宅的门口聚集了很多小孩,他们提着一个个小竹蓝子,热热闹闹团着门口喊着、闹着。

这些都是谷熟镇上居民的小孩,每年的初一他们都会来给老相爷拜年,然后提着装的满满的竹蓝一蹦一跳的再去下一家。

这几乎成了当地的习俗,每家每户,不管是有钱还是没钱,在初一这天都会备下大量的瓜子花生还有甜食等侯孩子们来拜年。再穷的也会给孩子们抓上一小把,好让孩子们开开心心的过大年。

老相爷便是杨镐,他不曾入过阁,只做过援朝军务经略和辽东巡抚,但镇上人不知道,他们只知杨老爷在朝中时很威风,还去朝鲜打过倭国鬼子,是个了不起的大官,因此便都老相爷的叫着。

杨镐很喜欢孩子,尤其是家乡的这些小孩子,镇上的社学就是他出钱办起来的。只要是谷熟镇的小孩,不管是哪家的都可以到社学上学。如果能考上童生,秀才,杨镐更是包办他们今后学业的费用,因而很是受乡亲尊敬。

“都有,都有...”

年过五旬的杨镐一大早就起了,早早来到大门口,仆人们把年前就备好的东西摆在老爷身旁,只为老爷等会能够一个不落的给来拜年的孩子们发东西。

孩子们喜欢到老相爷家来拜年,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老相爷会给他们发铜钱。虽然不多,一个人三两文,但这三两文却能让孩子们乐得合不拢嘴了。

作为谷熟镇出的最大的人物,杨家大年初一肯定要接待不少来拜年的。不过,除了至亲,杨镐不大喜欢接待那些别地过来的人,他通常在给拜年的小孩发完东西后便回书房。

眼见着发的差不多,杨镐便准备回屋,这时却有三匹快马停在了杨家大门不远处。

马上的三个人看着像是着军服,风尘仆仆的样子。三人瞧见杨家大门这边有好多小孩子在拜年,犹豫着不知是不是现在过去。

杨镐将三人神情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叫仆人杨三过去问来人是哪里过来的。

不一会,杨三过来低声说那三人是从京师过来的,说是老爷学生魏太监的人。

“这里交给你,”

杨镐笑眯眯的伸手抓了一大把花生塞在一个小孩的竹蓝里,然后拍了拍手,吩咐杨三等会把来人带到书房。

回到书房后,杨镐的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大清大年初一派人来他这里,肯定是有要紧事,却不知是何等大事。

案上有首新填的曲子,是杨镐腊月二十八写的,其中有这么几句:“紫绶绯袍,一品犹嫌小,量尽海波涛,人心难忖着。”

这是杨镐内心痛苦的流露。

自在辽抚任上叫给事中麻僖、御史杨鹤弹劾,皇帝对他不闻不问,科道又多有围攻,致使杨镐不得不挂印离职后,他内心极其苦闷,深感不被人理解之苦。

和第一次弹劾致仕不同,辽抚任上杨镐未有败绩,反而平定土蛮,斩首获级收复土地甚多。

如此朝廷却不奖其功,科道又奏他擅起边衅,视功绩如无物,皇帝又不知何意不予安抚,种种心寒之处,只叫杨镐无意再出仕。故而,曲中又有“平地好逍遥,高处多颠倒,人事只是回头少”这么一句。

单从这一句来看,杨镐明显已萌生彻底退隐之意。

“老爷,人带到了!”

屋外传来杨三的声音打断了杨镐的静思。

“让他们进来吧。”

杨镐摸了摸自己的光头。

进来的却只一人,来人很是年轻,入屋之后便给杨镐行了叩头礼,边叩边道:“小的魏学文给老师祖叩头拜年了,祝老师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呵呵,起来,起来。”

杨镐是带兵之人,见魏学文模样俊朗,难得又是一身英武之气,因而很是欢喜,“听你这么说,难不成你是我那学生的子侄?”

“回老师祖话,魏公公是小的十三叔。”魏学文起身之后将一份礼单恭敬的放在杨镐的桌上,又恭敬的退后三步笔直的立在那里。

“坐下说话。”

“老师祖面前可没有小的坐的份。”

这是礼仪之道,杨镐也不强令,便问道:“这大过年的,你十三叔把你派到我这来,可不是光给我拜年这么简单吧?”

“老师祖,这是我十三叔给您老的信,他说您老看信就知道了。”魏学文说完便将怀中密藏的书信取出递给了杨镐。

杨镐拆信来看,确是他那半道收的学生字迹,认真看去,却是大吃一惊,失声道:“建州竟然建国称汗!”

再仔细往下看,越看越是心惊,原来那建州龙虎将军奴尔哈赤不但于元旦建国大金,年号天命,更已拥八旗精锐数万,俨然一方霸主。

信中,魏公公很明确的告诉他的便宜老师,奴尔哈赤自征服海东、海西女真诸部,实力早已拥精骑数万。

三年前,奴尔哈赤又以背盟、囚妻、送人质于叶赫等理由,率代善、侄阿敏、大将费英东、额亦都、何和礼、扈尔汉等三万大军再征乌拉,将包括布占泰诸子在内的众乌拉降民编成万户一同带回建州。

如此,便又添数千精兵,再有对科尔沁、喀尔喀诸部的讨伐、又得蒙古兵万余,不算亲附部族,单建州眼下实际可以调配的八旗兵力便足有六七万,且以骑兵为主,甲器俱利。

“老师离任之后,奴尔哈赤可谓是趁势而起,接老师辽抚之位的张涛不识武事,只知保守残缺,妄图以招抚绥靖维系辽事,坐视奴尔哈赤不断吞并周边部族。他如今正是羽翼丰满,这才敢于黑图阿拉称汗建国,而放眼我大明辽东都司,便是竭尽全力也难以与之一较高下了。故学生以为,辽东即将烽烟四起,奴尔哈赤不日必叛我大明!”

魏公公在信中除将建州的详细告之杨镐,便是向杨镐问计。

杨镐沉思半响,于魏学文道:“你回去告诉你十三叔,对付建州,不能以我辽东一家之力,可联络蒙古察哈尔部的林丹,此人虽也有野心,一直想要重新统一蒙古,也是我大明心腹之患,只建州崛起却于他察哈尔也不利,因而林丹绝不会坐视奴尔哈赤壮大,只要朝廷派使臣前往察哈尔部,许以利益,林丹必发兵攻打建州。”

稍顿,杨镐又想了想,续道:“另外,告诉你十三叔,辽东现今有四人能用,一是广宁总兵张承荫,二是辽阳副将颇廷相,三是沈阳参将贺世贤、四是建州守备尚伯芝。这四人都是将才,奴尔哈赤若反,则此四人可用之平叛。”

说完,杨镐未再说什么。

如何用这四人,又怎么用,他已然难以把握,全要看他那做太监的学生如何在皇帝身边进言了。

“老师祖放心,小的都记下了!”魏学文重一点头,“我家十三叔也有一句话叫我带给老师祖。”

杨镐问道:“什么?”

“辽事若起,良臣便是倾尽家财,也要助恩师复出平辽!”魏学文将早已背熟的这句话说了出来。

杨镐听的怔在那里,许久,喃喃一句:“大清,能做到么?”

第三百五十章 如作俑者第五百二十九章 怎么办?用刑呗第一章 万历三十七年第六百二十二章 你不死,圣人不瞑目啊第五百三十三章 李大相公胆不小啊第九百五十一章 公公救命!第三百二十九章 辽东大捷 万历扫穴第四百五十五章 道友快不行了第九百五十七章 陛下,臣带银子去见您第二百一十四章 汉人之中不乏好汉第六百零六章 来人啊,给陈公公听个响第八十三章 联兵(下)第三百二十章 天命汗之死第八十一章 联兵(上)第二百四十八章 死在朝阳初升前!第一百二十五章 为了上帝,征日(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我,魏大清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殿下需要借钱么?第三百一十一章 苟富贵,勿相忘第九十九章 开会,开大会第十章 欺负第四百八十二章 谢魏公公赏第二十五章 俺要当都督第一百零五章 我不行了,快扶我上去第二百六十九章 本宫要抢了第三百章 忠心为国孟国忠第三百七十八章 魏公公大战李户部第三百七十三章 内官监魏公公第六十章 有人要打小爷第二十三章 善人第六十七章 接收第三百八十四章 懦夫的救星第四百七十八章 不入棺材不落泪第二百六十九章 今日,或生,或死第二百六十三章 吾义不屈节以辱国第一百六十章 他们不办事,朕就绝食第三百八十七章 国子监 小郎君第八百八十八章 中伏第二百四十六章 女真人的大救星第六百三十三章 狗贼,你来吊什么唁!第一百零八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九百五十四章 民团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人有个厉害的侄子第五百零四章 选兵第二百七十五章 诸君,事变的机会来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末代厂公第三百八十六章 仗义的小魏公公第二百零八章 过河第八十三章 联兵(下)第四十八章 四不第六百七十三章 千总大人别嫌累第一千零三章 你自己查好了!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有什么面目回去!第三百九十九章 你过来第二百六十五章 是明军!第二十一章 没有剪刀有大刀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是有夫之妇(求订阅)第七十七章 大明建州忠勇护国还乡勇士团第四百九十九章 好汉第三百一十九章 真是打扰了!第二十二章 封刀第三百一十八章 额驸李永芳(下)第六十二章 摩天岭第一百六十二章 东林强硬派第一百六十一章 眼不见,心不烦第二百九十二章 嫡庶之分大于天第一百五十六章 良船证第一百五十二章 你明白不明白?第五百八十一章 咱家指哪,你们就得打哪!第三百零三章 把皇军都带来第一百四十八章 良臣县第三百六十五章 地图开疆第七百三十四章 火拼高邮卫第八百六十八章 锦衣卫办案第五百零三章 魏太监打人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这书比《赵高传》好第一百四十二章 心里有点逼数了第三十五章 治安第二十四章 父子第五百六十章 娘娘,借点钱吧?第一百六十二章 东林强硬派第九十九章 错不了,就是他了!第四百四十四章 老爷炮第三十二章 俺老婆有钱第一百二十六章 贵妃 真龙第五百二十一章 万恶的女装大佬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第二百九十九章 只要魏公公同意,东厂就照办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红包神教第九章 其实不想留,其实咱想走第一百六十八章 人有靠山,你们怕什么第九百五十九章 北上第六百五十一章 集体打包跟咱家走第八百三十章 下回叫老相国开开眼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说可以第二百四十八章 死在朝阳初升前!第一百零七章 联合舰队第二百六十四章 为父还能爬得动!第三百五十七章 公公莫见怪第八百六十九章 咱是个讲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