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人各有命

良臣一脸莫名其妙,他和王维栋不熟,不便询问。

蒋方印却熟,上前询问王维栋巡抚大人是否已经回城。

“老经略回了,在后头呢。”王维栋闷声道。

“王将军这是生谁的气呢?”蒋方印笑问。

“俺能生着哪个的气,还不是他李家二郎!”

王维栋抄着手走到厅中,一屁股坐在椅上。他是山东大汉,喜怒向来不藏,遇上不高兴的事脸就黑的难看。

这会就是当事在人他面前,哪怕地位高出他若干,他也不会给对方好脸色看。就这性子,没了杨镐照拂,辽东官场上哪个看他顺眼,以致当了十年参将都不能往上再升上一升。

若性子稍微圆滑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以王维栋的资历,多半已在关内哪镇出任总兵官了。

李家二郎显然是说李成梁二子、闲居在铁岭的右都督李如柏了。要不然,这辽东还有哪个李家二郎能让个参将生闷气的。

良臣琢磨着是不是李成梁归京之后不死心,授意几个儿子给杨镐搞事。那样一来,就有乐子看了。结合杨镐这巡抚做了不过一年就一气归乡,说不定这内中还真有李家下绊子的原因。

蒋方印那头也是纳闷,李如柏已经赋闲十多年,向来不问事,谈不上有多少影响力。倒是老三李如桢、老五李如梅、老六李如梓等人比较活跃,握着辽东的兵权。

尤其是老五李如梅,如今在辽东总兵任上,虽说自家恩主对他颇是高看,双方关系也算不错。但攻打土蛮部这件事,老恩主却对李如梅有些顾虑,故而有意上奏朝廷调麻贵来辽东取代李如梅。

究其原因,还不是害怕在辽东盘踞多年的李家会给他这巡抚来个养寇自重么。涉及家族利益,李如梅再是开明,也未必能全力以赴。战事若不能奏捷,杨镐这巡抚可做不塌实。他身上的污点不比李成梁少。

麻贵那边却是不同,与杨镐在朝鲜有过共事经历,和李家没有什么瓜葛,且能征战善战,乃是当今有名之虎帅。若他来辽东坐镇,李家断不敢阴奉阳为,凭其本事,扫平小小土蛮,根本是小事一桩。

蒋方印暗道就算李家真要给恩主搞事,要跳的也是李如桢、李如梅他们,怎么也不会是闲居在家十多年的李如柏。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当下蒋方印就询问王维栋,这王参将也是藏不住事的人,便也说了。

原来李如柏知道杨镐到陆河所巡视后,竟判断出杨镐这位新任巡抚有意对蒙古土蛮用兵,故而立即上书朝廷,愿意重新出山为国效力。

虽然朝廷还没有批复,但不出意外,李如柏肯定能复起。毕竟,此人曾出师朝鲜,于平壤、开城有功,后又任职于贵州、宁夏,虽因病辞官,但仍属不可多得之将材。

若杨镐真用兵土蛮,朝廷为求稳妥,定会加李如柏原官用事,这样一来,土蛮之役,李家力量就会占了大半。

将来论功行赏,无疑也是李家占大头。

这让一心想在此役中有所斩获,加官晋爵的王维栋自是大大不满,得知这个消息后,气的三天没睡好。

蒋方印听后眉头不由皱了皱,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李如柏自请出山也让良臣颇是惊讶,但并不觉有多少意外。

“东李西麻”,可不单是李成梁和麻贵,而是指这两个姓氏的将门集团。

李成梁有数子,麻贵亦有数子,都是虎父无犬子。

李家盘辽东,麻家盘大同,势力之大,外人难以想象。如今有人要在自家老巢有所动作,这地头蛇能就这么干看着。

李如柏虽闲居,但仍是右都督,是李家现存诸子中官做的最大的,功劳亦大,这节骨眼他站出来,朝廷肯定要正视。哪怕万历对李成梁真的动了怒,也不会牵怒到李如柏他们。纵观万历一朝,这位皇帝对文官极度的不信任敌视,可对武将却是发自肺腑的支持和器重。

如果没有万历,也不会有三大征,更不会有东李西麻这等将门存在了。

万历死后,这等将门,便再也不复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藩镇化的军头。

最后,皇帝都由军头所推立,大明朝,不完蛋也完蛋了。

不管李如柏是不是重新出山,土蛮之役的结果不可能改变,所以良臣倒也不担心土蛮之役也能打成个萨尔浒,因而他的诸项安排不必因此更改。

蒋方印头疼是头疼,但最终决定主事的是恩主杨镐,身为幕僚,他能做什么,当下劝慰王维栋几句。

正说着时,杨镐回来了,虽是风尘仆仆累的不轻,但走起路来却虎虎生风,看着一点也不像个五十多岁的人。

“大清回来了?”

一进来,杨镐就看到了魏良臣,不由笑着喊了起来,尔后看到黑脸坐在那的王维栋,气不打一处来,不由骂了一句:“妈啦个逼的,你跑的倒快,难怪当年在南元就你奔了回来。”

一听这话,王维栋的黑脸顿时成了红脸,一气跳将起来,一脸委屈的叫道:“老经略,当年我可不是怂,叫人撵着跑的,而是保着杨总兵硬是从倭军重围中杀出来的!这事,老经略又不是不知道的!”

“妈拉个逼的,我要不是知道这事,能叫麻贵饶过你?早看着你跟杨元一起上刑场了,哪能叫你跟我这讴气。”

杨镐嘴里说着,手在屁股上拍了几下,尔后叉手直了直腰,扭了几下,继而一脸愁色,“人老了就是不成,马上一颠,骨架子都他娘的要散了。”

“老师辛苦了!”

良臣忙上前做出搀扶之势,杨镐见了摆了摆手,笑骂一声:“少来,为师刚上任就让人扶,朝廷那帮龟孙知道了还不派人来问我,能吃几碗饭吗?”

这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

良臣知道杨镐是在说笑,很是配合的说了几句老师身当益壮。蒋方印那自是也紧跟着夸了几句巡抚大人身体倍棒。

杨镐活动了几下,待腰不酸后,挥了挥手,见王维栋站在那里似是想起什么,眼眶泛红,不由走上前去,轻声叹道:“你也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这么多年了,怎么还想不开的。人各有命啊。”

“老经略,杨总兵他冤啊!…”王维栋难过的拿袖子擦了擦眼角,那袖子可脏的不行,也不知这位参将大人多少天没换过衣服了。

“冤与不冤,人已死,还计较什么。”杨镐摇了摇头,当年的事,怪不得谁噢。

王维栋却是有些不甘心,握拳愤声道:“要不是麻帅,杨总兵他就不会死!”

..........

作者注:麻贵,明朝名将,汉人。

第一百九十章 抢你们钱,抢你们的粮第九十七章 倭国镇守中官第一百章 历史的转折(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死活不问第一百四十章 皇明特色帝国主义第一百零九章 童生,也是读书人噢。第九十九章 错不了,就是他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庸相的冷笑第一百九十九章 这家伙图什么呢第一千一十章 你小子胆挺肥啊第三百一十章 建州的熟又贵第七十章 娘娘,我们忘了皇长孙第八百二十八章 四明不出,谁与争锋第七章 不要瞎猜,真没意思第八十三章 联兵(下)第八百三十八章 孙子,爷爷待你不错咧第四百五十九章 良臣,快救我!第七百四十七章 见血的刀第六百三十六章 你是想叫皇爷找屎么第四百三十章 特殊款待第二百七十八章 阁下,请正义的进军吧!第二百零八章 我要治国第一百二十八章 专业第九百二十三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第一千一十三章 今日是孙子,明日是老子第二百三十七章 日语的不要,汉语的吆西第一百七十二章 日本人民盼统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你能这样想,我很欣慰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在日本那些年第十一章 肥肉第九百零六章 贵人来了,欢迎欢迎第八十九章 甲等师团第七百三十章 圣旨密封第四百七十六章 连环套第四十章 东亚人民的武装集团第一百九十五章 截胡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真是个大项目啊第六百四十三章 狗太监真的杀人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老文在这方面很有经验第四章 边将岂可事内臣第三百二十一章 老文在这方面很有经验第三十八章 都不是好人第七百九十二章 咱很快乐,你们快乐么?第九十一章 我能降吗?第七百四十三章 拳头即道理第七百八十三章 炮打镇江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锦衣卫第五百四十七章 说,什么时候还钱第二百二十八章 西巴,你怎么能告我状呢?第二百三十章 你还能收多少礼?第二章 征地哪能不给钱第二百九十七章 天下军队是一家第一百三十四章 这才是得道之人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有什么面目回去!第六十八章 相对两无言第一百三十九章 魏家老三要阔(二更)第九百二十五章 上坊桥事变(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小魏公公真是屈材了第四百九十二章 舅姥爷有法子?第七十九章 我是个读书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为了上帝,征日!(上)第九百九十一章 打小报告第三十四章 会飞的人死的快第七百二十四章 咱话讲完了第五百一十章 洗洗才能睡第九百五十八章 大本营第三百二十八章 清夫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世上,还是好人多啊第九百二十八章 尔不给,咱自取!第一百一十三章 魏公公断案第二百九十章 听我一番话,胜读十年书(中)第一百八十二章 山海关军变第九十四章 三阿哥的末日(下)第八百六十一章 咱大明朝,缺的就是会办事的第二百四十一章 将军可比苏定方第二百八十四章 喂喂喂,喂?!第一百六十四章 学长,你真好!第一百二十八章 这事不能怂!第五百一十二章 通州,好兆头第一百五十四章 小舅爷最公道第一百一十五章 公公很怕死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没有免费的午餐第二百零二章 刚才那个傻子是你爹第八十七章 无条件释放第七十八章 归藩第三百一十六章 打人不打鸟第五百二十九章 怎么办?用刑呗第一百二十六章 上头让多关两天第二百七十二章 万岁,万岁,万岁!第二百四十四章 怎么,还怕咱保福王登基不成?第四百三十六章 公公救国,不是笑话第二十一章 没有剪刀有大刀第三百四十七章 兵进黑扯木第九百一十八章 大伯叫人给绑了!第六十四章 抢先第六百八十三章 强大的海军第八百三十四章 东厂太监人选第二百零七章 我要养性第二百六十一章 莫给戚少保丢人第二百三十一章 叶赫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