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 东方的教皇

爱戴,人民对咱那绝对是百分百的爱戴!

魏公公表情愉悦,瞧人西洋人说话,就是让人通体舒畅啊。

老话怎么说的?

对,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啊!

赞美魏公公的这个传教士名史泰隆,很典型的中国名字,他是葡萄牙人,和金尼阁一起从葡萄牙的里斯本启程来到东方。不过遗憾的是,因为在澳门有所耽误,所以史泰隆赶到北京时,利玛窦神父已经去世。

继任在华耶稣会会长的是意大利人龙华民,这是一个西西里贵族出身,且骨子里十分看不起中国的传教士。

比如利玛窦认为中国人祭孔祭祖是优良习俗,所以教会应当允许教徒参与,而龙华民则把祀孔祭祖视为迷信,不准教徒参加,为此在传教士和教徒间引起激烈的讨论,导致在华传教士分成了两派。

一派主张亲明,入乡随俗,将天主教义与中国的传统习俗相结合,从而有利于中国人接受天主教。

另一派用中国人的话说,可能就是“保皇派”,或者说保守派,不愿意改变天主教义,想要保持“原汁原味”的天主教。

利玛窦那一派显然属前者,龙华民这一派便是后者。

随着龙华民成为在华耶稣会的会长,利玛窦生前的一些政策自然而然被改变,使得郭居静、金尼阁、史泰隆等人十分不满。

这一次史泰隆随金尼阁他们一起南下,便是想从澳门返回罗马,向教皇请求允许中国的教士用中国的文字主持宗教仪式,并允许当地人担任神职,同时恳请教皇同意用中文翻译《圣经》。

这些,也是利玛窦生前最大的愿望,如果教皇能够同意,无疑将极大促进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并且能更好的得到中国人的认同。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些举措会极大打击龙华民那一派。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即便是传教士,也是有权势斗争的。

哪怕是教皇,也是在众多主教中竞争而出。

原本,金尼阁是准备自己回罗马的,但收到苏杭织造太监孙隆的邀请后,他转而改变了想法,希望能由史泰隆代替自己前往罗马。

虽说才来中国没有多久,但金尼阁却清楚的知道太监是中国官府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影响力。

而这个影响力是能够直接触动到明帝国最高统治者的!

一直以来,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就是走的上层路线,发展的教徒也主要是以当地的官绅为主。

如,一起南下的明帝国高官李之藻就接受了洗礼,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

也正是在许许多多个李之藻的帮助下,天主教在中国才没有被禁,并且得到了皇帝陛下的接见。

现在,一个地位很高的太监主动邀请金尼阁到杭州传教,意义和诱惑之大,是金尼阁无法抗拒的。

如果他能在杭州将天主教事业发扬光大,将来未必不能成为在华耶稣会的会长。

史泰隆的心思就单纯的多了,这其实是位厚道人。

他愿意无条件的返回罗马,请求教皇能够颁下福音,拯救东方的迷途羔羊。

个人名利,他从来没有想过。

他是真心想让东方的亿万中国人能够成为天主教徒,他也始终关心着贫苦和疾病的中国人。

而那些真正关心治下子民疾苦的官员,也是史泰隆最敬重的所在。

可惜,他从来没有见过那种人,或者说,他见过太多虚伪的官员。

所以,在获救之后,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感激和激动之情,真心实意的赞美了眼前这位年轻的明朝官员。

那句“先救百姓,再救洋人”的吩咐,对同样也危在旦夕的传教士们可不是福音,甚至可以说是噩梦,但在中国人耳中,难道不是上帝的福音么。

史泰隆一点也没有恨意,反而坚信,一个能将自己国家子民的生命看的比外人要重的官员,一定是这个国家最好最好的官员。

如果这种官员能够接受天主教,那无疑是天主教最大的幸运。

哪怕,他很有可能会因为对方的命令而丧身河底。

不过,他会宽恕这位年轻的官员,上帝也一定会宽恕他的!

尽管,史泰隆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教士,但自己的生命是这位官员所救,因而郭居静、金尼阁连同那些洋商也纷纷走了过来,对魏公公的救命之恩表达心中的感激。

魏公公对上帝十分了解,对眼前这帮传教士更是了解,在大致了解这些人的身份后,他有了点想法。

所以,他让小田去给他准备下道具。

西洋人也很快得知救他们的是明帝国的宦官,而非这里的地方官员。

在惊讶之余,他们看向年轻的明帝国宦官目光中更多的是好奇。

李之藻也想起了随利玛窦神父觐见皇帝陛下,献上万国图的那一幕,目光有些复杂。

魏公公没空理会李之藻怎么看他,他缓缓的抬起手,向着一众西洋教士道:“其实,你们不必感激我,因为我并没有下令先救你们。”

“正因如此,您才深受子民爱戴,也值得我们尊敬!”

史泰隆再次弯下腰,然后拿手指在额头上划了一划。

郭居静等人见状,也做了同样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活下来了。

活下来,就够了。

“人人都是上帝的赤子,上帝面前也是人人平等,不管是我中国的子民,还是你们这些异域之人,于危难之际咱都是要救的。只是,咱无法说服自己先救你们,因为,咱是人民的官,咱无法做到放下咱的子民先救你们…”

魏公公的神情有些悲伤,也有些凝重,“如果你们当中任何一人出了事,咱想,上帝可能不会原谅我。”

郭居静他们惊呆了,这位年轻的明帝国宦官竟然也是信上帝的?!

金尼阁想也不想,上前一步高声道:“上帝一定会原谅您的!”

“但愿,上帝会原谅我。”

魏公公将手放在了胸口,缓缓扫视众教士,铿锵有力道:“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则实一家。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咱只愿这天下兄弟姊妹,相与作中流之砥柱,努力奋斗,以实现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智不诈愚、勇不苦怯之世,真正天下一家,共享太平,永沐浴在上帝福音之中!…阿门!”

火堆熊熊燃烧着,将公公的脸映的通红,也将他身后小田用临时用竹竿拼起来的十字架映的无比高大。

圣火啊,在我心中熊熊燃烧!

天父啊天兄,请祝福我吧!

让我替你们拯救这世间的迷途羔羊吧!

咱知道你们太忙,没空降世下凡尘,但不要紧,你们能做的事咱都能做,只要你们替咱加冕为皇就行…

东方的教皇陛下。

阿弥陀佛,无量天尊,善哉善哉。

第三百四十八章 杨镐有召第八十九章 甲等师团第七百零八章 魏公良臣文集第二百七十章 搅他个天翻地覆第一百四十一章 公公要出新书第七百二十九章 良臣啊,叔要阔了第二百零六章 我要修身第三百一十六章 人道主义的灾难第二百八十九章 白发人送黑发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挟天皇以令诸候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钱不是问题第五百六十六章 潘姐儿涨价没?第六百二十三章 人去财安乐第八十一章 刘公公还想着我呢第九百五十六章 贵妃的担忧第一百五十九章 祝公公武运昌隆第三百五十一章 魏福记第一百九十五章 辽东镇守太监第八十七章 公公请自重第一百二十一章 道具,又到手了第九百三十六章 赢了,就得数钱第一章 万历三十七年第八百八十七章 公公的讲话要牢记第二百四十章 刘老将军虎威第二百六十一章 汗王,八阿哥叫明人杀人第四十五章 西李和东李第八百六十二章 大粪是好东西第二百一十七章 保我等入御马监第一百八十二章 山海关军变第二百五十五章 公公有点虚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陛下万岁,殿下万岁第六百一十六章 照规矩做事第四百六十一章 二哥是深明大义的人第二百一十章 阎王不叫自己去第七十七章 王安,你来的太准时了!第八百三十九章 给官给人就是不给钱第一百八十章 清君侧第五百一十二章 通州,好兆头第一百九十四章 八国讨奴第八百七十九章 越旗者斩(一更)第一千二十二章 想跑,没门!第四百二十八章 年轻人,多补补第七百一十六章 闹大了,没人能保你第二百一十二章 关外的天要塌了!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线无战事第一千零一章 功劳全是咱家的第四百七十八章 不入棺材不落泪第九十三章 征服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没有免费的午餐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平洋上不太平咧第四百四十章 你有钱么?第一百六十五章 你千万不要叩门噢第一百八十六章 咱家参他一本!第一百九十章 老师挂帅,学生出力第二百二十章 奴酋在哪!第七百二十四章 咱话讲完了第八百六十七章 天大地大咱最大!第二百九十七章 以弱胜强非难事第三百七十四章 自谋出路 招商引资第一百六十五章 你千万不要叩门噢第九百五十三章 海路运银第八百二十六章 兵强马壮者,说话才算数第三百八十七章 国子监 小郎君第七百一十八章 你一块,我一块第三百五十五章 躲也躲不过第二百八十章 清君侧的传统第二百五十九章 你怎么知道的?第六百一十八章 祖宗保佑第四百零七章 东厂第九百八十五章 你死了,就是交待第七十一章 你敢诅咒小爷!第九十四章 大郎回来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魏二呆传奇第二百九十八章 黑图阿拉城外的爆炸声第二百二十四章 降倭第一千一十章 你小子胆挺肥啊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头子要下野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软弱是无法维新的!第四百六十七章 魏公公衣锦还乡第五百八十八章 东林要反击第三百四十九章 魏舍人小像传第二十四章 公公皆是浮云第三百零一章 舆论战第三十九章 让路!第九百一十六章 公家的事,都好说第六章 有点拉风第三百一十八章 额驸李永芳(下)第三百零五章 傲人的贵妃娘娘(四更)第三百一十八章 未经许可第八百三十九章 给官给人就是不给钱第七百四十二章 唢呐一响全剧终第二百五十九章 你怎么知道的?第六十六章 协定第一百六十一章 眼不见,心不烦第七十一章 贵妃第二百四十一章 将军可比苏定方第三百一十二章 你是谁!第一百九十一章 郑朱李客,四大金刚第二百二十五章 女真人民站起来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司礼监题送 税兵首领